想像示意圖
上圖:越王勾踐劍(湖北博物館藏),最今日已知接近干將莫邪的古劍實物
引言
干將、莫邪,是出現於春秋時代的一對鑄劍師,兩人同為夫妻,吳國人,曾為吳王闔閭造劍。干將、莫邪也是中國傳說中的非常著名的兩把雌雄名劍,最早出現於春秋時代,取名自捨身煉劍的干將莫邪夫婦,後世已失傳。
另有一歐冶子,越國人,曾為越王元常造劍(編按:《吳越春秋》記載歐冶子造三劍:魚腸、磐郢(毫曹)、湛盧。《吳越春秋》記載歐冶子造三劍:龍淵、泰阿、工布;同書亦記載歐冶子造五劍: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其生平與干將、莫邪關係眾說紛紜,有說歐冶子與干將一同拜師學習鑄劍,有說歐冶子為莫邪之父,也有說歐冶子為干將、莫邪之師父。
干將、莫邪之名遍見於《墨子》、《荀子》、《戰國策》、《呂氏春秋》等古籍,但均屬零星記載。最早有完整情節敘述首見於東漢出現的《吳越春秋》,爾後東漢《越絕書》及魏晉志怪小說《搜神記》、《拾遺記》等書均有記錄,內容亦經改寫或發展,連二十五正史中的《晉書》也有相關記載。
上圖:越王勾踐劍(銘文為:越王句踐,自作用劍)(湖北博物館藏)
吳越春秋 闔閭元年
請干將鑄作名劍二枚。干將者,吳人也,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越前來獻三枚,闔閭得而寶之,以故使劍匠作為二枚:一曰干將,二曰莫邪。莫邪,干將之妻也。
譯文:
干將,是吳國人,與歐冶子一同拜師,兩人都善於鑄劍。歐冶子進獻了三把寶劍給吳王闔閭(編按:吳王夫差之父),闔閭很愛惜這三把寶劍,也因為這個緣故,叫干將另鑄兩把寶劍:一把叫做干將,一把叫做莫邪。莫邪,是干將的妻子。
干將作劍,來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不銷淪流,於是干將不知其由。
譯文:
干將鑄造寶劍的時候,採集了天底下最好的鐵跟銅。候天伺地,陰陽同光,連天上的神明都來觀看,天神之氣也下降到凡間來,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金鐵的精華依然沒有熔化,因為採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劍就無法鑄成,連干將也不曉得箇中原因。
莫邪曰:「子以善為劍聞於王,使子作劍,三月不成,其有意乎?」
譯文:
莫邪對干將說:「國君知道你以善於鑄劍聞名,請你幫他造劍,過了三個月都還沒有成功,難道你是故意不想造給國君嗎?」
干將曰:「吾不知其理也。」
譯文:
干將說:「連我也不曉得為什麼金鐵不熔化的道理。」
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須人而成,今夫子作劍,得無得其人而後成乎?」
譯文:
莫邪說:「神物的變化,是需要人力去造成的。以前你的師父造劍的時候,有不需要靠人就能成功的嗎?」
干將曰:「昔吾師作冶,金鐵之類不銷,夫妻俱入冶爐中,然後成物。至今後世,即山作冶,麻絰葌服,然後敢鑄金於山。今吾作劍不變化者,其若斯耶?」
譯文:
干將說:「以前我的師父造劍的時候,遇到金鐵之類的東西不熔化,夫妻兩個都跳進爐中,然後才造成寶劍。到了現在,要在山邊造劍的話,也要穿著喪服,然後才敢在山裡造劍,今天我造劍卻不變化,難道是因為這個緣故嗎?」
莫邪曰:「師知爍身以成物,吾何難哉!」
譯文:
莫邪說:「連師父都能捨身而造成神物,對我們又有什麼困難呢?」
於是干將妻乃斷髮剪爪,投於爐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
譯文:
於是莫邪剪斷了自己的頭髮和指甲,丟進爐內,然後命令三百個童女童男鼓動風爐,加大火勢,金鐵才銷熔。(邪編按:後世另傳說莫邪為了救夫,希望能將寶劍鑄造成功,便飛身一躍跳入了劍爐,於是鐵英融化,寶劍終告鑄成,鑄成的兩柄寶劍分別被稱為干將劍和莫劍,二劍是莫邪的生命鑄造成功的,與原文有出入。)
遂以成劍,陽曰干將,陰曰莫邪,陽作龜文,陰作漫理。
譯文:
然後才鑄成了兩把寶劍。陽劍命名為干將,陰劍命名為莫邪,陽劍上面刻了龜殼的紋路,陰劍刻了水波的紋路。
干將匿其陽,出其陰而獻之。闔閭甚重。
譯文:
干將把陽劍(干將劍)藏起來,只獻出陰劍(莫邪劍)給闔閭。闔閭在得到寶劍後,很器重干將。
既得寶劍,適會魯使季孫聘於吳,闔閭使掌劍大夫以莫邪獻之。季孫拔劍之,鍔中缺者大如黍米。歎曰:「美哉,劍也!雖上國之師,何能加之!夫劍之成也,吳霸;有缺,則亡矣。我雖好之,其可受乎?」不受而去。
譯文:
吳王闔閭既得莫邪劍,適逢魯國派遣使者季孫到吳國來,闔閭讓掌劍大夫獻出莫邪劍。季孫拔劍觀看,發現劍鋒有大如小米的缺口。他嘆息說:「這把寶劍真好!即使大國軍隊,怎能抵擋!寶劍的鑄成,讓吳國稱霸;如今寶劍有了殘缺,吳國未來將亡(編按:爾後闔閭之子夫差亡於越王句踐)。我雖喜愛,怎可以接受呢?」於是不肯接受就走了。
吳越春秋 闔閭三年
楚昭王臥而寤得吳王湛盧之劍於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風胡子而問曰:「寡人臥覺而得寶劍,不知其名,是何劍也?」
譯文:
楚昭王一覺醒來,發現床邊多了把劍,就召來鑄劍師風胡子,說:「寡人睡醒發現床邊多了這把劍,不知它叫什麼?這是什麼劍?」
風胡子曰:「此謂湛盧之劍。」
譯文:
風胡子告訴楚王:「這是越國獻給吳國的湛盧劍。」
昭王曰:「何以言之?」
譯文:
楚王問:「你怎麼知道呢?」
風胡子曰:「臣聞吳王得越所獻寶劍三枚:一曰魚腸,二曰磐郢,三曰湛盧。魚腸之劍,已用殺吳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盧入楚也。」
譯文:
風胡子說:「我聽說吳王得到越王所進獻的三把寶劍:魚腸劍、磐郢劍、湛盧劍。魚腸劍已被闔閭(編按:當時未篡弒時稱為公子光)拿來刺殺吳王僚,磐郢劍已給吳王死去的女兒陪葬。而湛盧劍如今來到楚國。」
昭王曰:「湛盧所以去者何也?」
譯文:
楚王問:「湛盧劍為何離開吳國?」
風胡子曰:「臣聞越王元常使歐冶子造劍五枚以示薛燭,燭對曰:
譯文:
風胡子說:「越王元常請鑄劍師歐冶子鑄了五把劍,並拿給相劍大師薛燭相劍。薛燭回答說:
『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故闔閭以殺王僚。
譯文:
魚腸劍是把叛逆之劍,不可配戴,配戴在身上會臣殺君、子殺父。所以闔閭(編按:當時未篡弒時稱為公子光)拿來刺殺吳王僚。
『一名磐郢,亦曰毫曹,不法之物,無益於人。』故以送死。
譯文:
磐郢劍又名毫曹劍,此劍會剋人,這是不法之物,對配戴的活人沒有好處。於是闔閭就拿來給他女兒陪葬。
『一名湛盧,五金之英,太陽之精,寄氣託靈,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衝拒敵。然人君有逆理之謀,其劍即出,故去無道以就有道。』
譯文:
而湛盧劍是天地精華所成,有靈氣在其上,劍一出匣彷彿有神,配戴它的人自有威儀,可以擊退抵禦強敵。然而君主若有違逆天理的詭計,此劍即刻出竅,離開無道之君而另外找尋有道之君,所以湛盧把高尚純正的王者之劍。
吳王無道今,殺君謀楚,故湛盧入楚。」
譯文:
如今湛盧劍知道吳王闔閭不是好人之後,而且它知道吳國即將要打楚國,所以跑來保護楚王。」
昭王曰:「其直幾何?」
譯文:
楚王問:「湛盧劍價值多少?」
風胡子曰:「臣聞此劍在越之時,客有酬其直者:有市之鄉三十,駿馬千匹,萬戶之都二,是其一也。薛燭對曰:『赤堇之山已令無雲,若耶之溪深而莫測,群臣上天,歐冶死矣。雖傾城量金,珠玉盈河,猶不能得此寶,而況有市之鄉,駿馬千匹,萬戶之都,何足言也?』」昭王大悅,遂以為寶。
譯文:
風胡子說:「我聽說湛盧劍在越國時,有人想用三十個有市集的鄉邑、一千匹駿馬、兩個萬戶之都來換取這把寶劍,這是其中之一。薛燭說:如今赤堇山已經閉合,若耶溪深不可測,天上群神也不降下凡間,鑄劍大師歐冶子早已離世。即便歐冶子死而復生,把全城的金銀珠寶都拿出來用於鑄劍,也不能得到一把這樣的寶劍。這把湛盧劍是無價之寶,有市集的鄉邑、千匹駿馬、萬戶之都和它相比,哪裡能相提並論呢?」楚王聽了大喜,把它視為珍寶。
【文章出處】
《吳越春秋》
〈闔閭元年〉
〈闔閭三年〉
原作者:趙曄
上圖:越王勾踐劍(湖北博物館藏)
越絕書 外傳記寶劍
王取純鈞,薛燭聞之,忽如敗。有頃,懼如悟。下階而深惟,簡衣而坐望之。手振拂揚,其華捽如芙蓉始出。觀其釽,爛如列星之行;觀其光,渾渾如水之溢於塘;觀其斷,巖巖如瑣石;觀其才,煥煥如冰釋。
譯文:
(越王句踐)命人取出純鈞劍。薛燭一聽「純鈞」二字,不禁為之一震,心中異常激動興奮,想不到越王會拿出稀世珍寶讓他欣賞,一時驚喜的說不出話來。沒多久,當他看到掌劍的官員雙手捧著純鉤劍走來時,馬上走下台階,深深一拜,整理好衣服恭敬地坐下,注視著純鉤劍,然後接過來仔細觀賞。薛燭輕輕抽出純鉤劍,
「此所謂純鈞耶?」王曰:「是也。客有直之者,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
譯文:
薛燭仔細察看了劍,不由得脫口讚嘆,不禁問越王說:「好劍!好劍!這才是真正的寶劍!這把劍難道是傳聞中的純鈞劍嗎?」越王勾踐接著說:「您說得很對,這是一把寶劍。有人想出高價收購這把純鈞劍,開出的價錢是兩個有市集的鄉邑、一千匹駿馬和兩個千戶之都。您看可以嗎?」
薛燭對曰:「不可。當造此劍之時,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雨師掃灑,雷公擊橐;蛟龍捧鑪,天帝裝炭;太一下觀,天精下之。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譯文:
薛燭答道:「不可。當鑄造這把寶劍的時候,赤堇山破裂而出錫,若耶溪乾涸而出銅,雨師為它灑水,雷公為它擊囊,蛟龍為它捧爐,天帝為它裝炭,太乙為它下觀,天精為它下凡,鑄劍大師歐冶子巧借天地的精華,拿出自己的絕技,竭盡全力鑄造了三把長劍、兩把短劍。一是湛盧,二是純鈞,三是勝邪,四是魚腸,五是巨闕。
吳王闔廬之時,得其勝邪、魚腸、湛盧。闔廬無道,子女死,殺生以送之。湛盧之劍,去之如水,行秦過楚,楚王臥而寤,得吳王湛盧之劍,將首魁漂而存焉。
譯文:
後來吳王闔廬得到了勝邪、魚腸、湛盧三把寶劍。闔閭無道,兒女死了,用寶劍陪葬,用活人殉葬,湛盧劍被人偷走送給了楚王。
秦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擊楚,曰:『與我湛盧之劍,還師去汝。』楚王不與。
譯文:
秦王聽說此事,派人向楚王索取寶劍,楚王不肯答應,秦王就興師伐楚,並派使者告訴楚王,只要把湛盧劍送交秦國,秦王就馬上撤兵。楚王堅決不答應,秦楚兩國之間為了這把寶劍而大動干戈。
時闔廬又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使披腸夷之甲三事。闔廬使專諸為奏炙魚者,引劍而刺之,遂弒王僚。此其小試於敵邦,未見其大用於天下也。
譯文:
闔閭(編按:闔閭尚未篡弒即位前,稱為公子光)為了爭取王位,派刺客專諸去謀刺吳王僚。專諸把闔閭給的魚腸劍藏在魚肚裡,趁給吳王僚送魚菜時突然襲擊,刺透吳王僚的護身甲,殺死了吳王僚。這是為了私人之欲而用寶劍來殺害政敵,未見用寶劍為天下大業來服務啊!
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溪深而不測,群神不下,歐冶子即死。雖復傾城量金,珠玉竭河,猶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鄉二、駿馬千疋、千戶之都二,何足言哉!」
譯文:
如今赤堇山已經再度閉合,若耶溪深不可測,天上群神也不下來,鑄劍大師歐冶子也力盡神竭而亡。就死而復生,把全城金銀珠寶都拿出來用於鑄劍,也不能再次得到一把這樣天人共鑄的不二寶劍。這把純鈞劍是無價之寶,如今已成絕響,如果有人想用兩個富裕之鄉、一千匹駿馬和兩個千戶之都來換取寶劍,區區這些駿馬城池,何足道哉?」越王句踐聞聽此言,非常敬佩薛燭相劍的才識,遂待薛燭為上賓,朝夕談論劍道。
延伸閱讀:
萬金易得,寶劍難求----越絕書:薛燭論劍(全文翻譯)
越絕書 外傳記寶劍
楚王召風胡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嘗有。精誠上通天,下為烈士。寡人願齎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吳王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
譯文:
楚王召來鑄劍師風胡子問他說:「我聽說吳國有個鑄劍師干將,越國有個鑄劍師歐冶子,這兩人生來與眾不同,超凡絕倫,是天下所罕見。他們的精神上通於天,下化為剛烈不屈的意志。寡人想將全國最貴重的寶物交給你,讓你透過吳王去請這兩人幫我造劍,你願意嗎?」
風胡子曰:「善。」於是乃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之作鐵劍。
譯文:
風胡子說:「願意。」於是楚王派風胡子到吳國,去拜見歐冶子、干將,請他們鑄造寶劍。
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
譯文:
歐冶子、干將鑿開茨山,抽乾溪水,取得鐵礦,鑄造三把鐵劍:一為龍淵劍(編按:後為避唐高祖李淵諱,改稱龍泉),二為泰阿劍,三為工布劍。完成之後,風胡子稟報楚王。
編按: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
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風胡子,問之曰:「此三劍何物所象?其名為何?」
譯文:
楚王看見這三劍顯現出來的精氣,對風胡子辦好此事感到非常高興,問他說:「這三把劍各象徵什麼事物?劍名各叫什麼?」
風胡子對曰:「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譯文:
風胡子回答說:「這三把劍第一把名為龍淵,第二把名為泰阿,第三把名為工布。」
楚王曰:「何謂龍淵、泰阿、工布?」
譯文:
楚王問:「為何三劍名為龍淵、泰阿、工布?」
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
譯文:
風胡子回答說:「想了解龍淵劍,要觀察它的形狀如登高山、居高臨下如對深淵;想了解泰阿劍,要觀察它的刃彩高峻深厚,有如流水波瀾;要觀察工布劍,要觀察它的刃彩由紋理間起,到脊背處就消失不見,有如珍珠卻又不能鑲在衣服上,文彩斑斕如流水不斷。」
【文章出處】
《越絕書》
〈外傳記寶劍〉
原作者:不詳
上圖:越王勾踐劍(湖北博物館藏)
搜神記 卷十一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
譯文:
楚國的干將、莫邪夫婦為楚王造劍,三年才完成。楚王對於造劍時間拖得太久很生氣,想要殺掉干將。
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與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於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
譯文:
干將夫婦他們造好的劍有兩把,一雌一雄。當時,干將的妻子莫邪懷孕就要臨產了,干將對妻子說:「我為楚王造劍,三年才造成,楚王很生氣,送劍去的時候王必定要殺我。妳如果生的是男孩,長大成人後,就告訴他說:『出門看南山,松樹生長在石頭上,劍就在它的背面。』」於是干將就帶著雌劍,前去見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譯文:
楚王大怒,叫專人來察看劍的情況,那人稟告說:「劍應該有兩把,一把雌劍一把雄劍,現在只送來了雌劍,雄劍卻沒有送來。」楚王大發雷霆,立即殺了干將。
莫邪子名赤,比後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
譯文:
莫邪的兒子名叫赤(編按:有作「赤比」為非,「比」為「等到」),後來長大成人,就問他母親說:「我父親在什麼地方?」
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往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譯文:
母親莫邪回答說:「你的父親干將為楚王造劍,三年才造成。楚王很生氣,把你父親殺掉了。他臨走的時候囑咐我:『告訴我們的兒子:出門看南山,松樹生長在石頭上,劍就在它的背面。』」
於是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砥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楚王。
譯文:
於是赤出門向南邊看,沒有看見山,只看見堂屋前松柱的下面是柱石,柱石的上面是松柱,他就用斧子劈開松柱,果然找到了寶劍。從此以後,赤比日日夜夜都想著向楚王報仇。
王夢劍一兒,眉間廣尺,言欲報雌。王即購之千金。
譯文:
楚王夢見一個男孩,他兩道眉毛間隔有一尺寬,喊著:「我要報仇!」楚王就用千金重賞收買他的頭。
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譯文:
赤聽說楚王要捕殺他,就逃走了。他躲入山裡,邊走邊悲憤高歌。有一俠客遇見了他,關心地問他說:「你年紀輕輕的,為什麼哭得這樣悲傷呢?」
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
譯文:
赤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了我父親,我要向他報仇!」
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
譯文:
俠客說:「聽說楚王用千金重賞收買你的頭,你把你的頭和寶劍給我,我為你報仇。」
兒曰:「幸甚。」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
譯文:
赤一聽,就說:「這樣太好了!」當即刎頸自殺,兩手捧著頭和劍奉獻給俠客,身體僵直站在那裡。
客曰:「不負子也。」於是屍乃仆。
譯文:
俠客說:「我絕不會辜負你的。」於是屍體才撲倒在地上。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於湯鑊煮之。」王如其言。
譯文:
俠客拿著頭顱去見楚王,楚王非常高興。俠客說:「這是勇士的頭,應當把它放在湯鑊裡煮,才能毀掉它。」楚王就依照俠客的話辦。
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出湯中,躓目大怒。
譯文:
可是,赤的頭顱煮了三天三夜,赤的頭顱不僅沒有煮爛,而且還在沸騰的湯水上跳躍,怒瞪著雙目。
客曰:「此兒頭不爛,願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王即臨之。
譯文:
俠客說:「這個男孩的頭煮不爛,希望大王親臨觀看,這樣就必定能把它煮爛了。」楚王當即走向湯鑊往裡觀看。
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墮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別。
譯文:
此時,俠客用劍對準楚王一揮,楚王的頭顱隨即掉進沸水裡。俠客跟著也刎頸自殺,也掉進了沸水裡。三個人的頭顱很快都爛了,混在一起,無法分辨開來。
乃分其湯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縣界。
譯文:於是楚人只好把鼎鑊裡的湯肉,分成三份埋葬,因此人們就把它叫做「三王墓」。「三王墓」現今還在汝南北方宜春縣境內。
【文章出處】
《搜神記》
〈卷十一.干將莫邪〉
原作者:干寶
上圖:越王勾踐劍(湖北博物館藏)
拾遺記 卷十 昆吾山
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尤,陳兵於此地,掘深百丈,猶未及泉,惟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煉石為銅,銅色青而利。泉色赤,山草木皆勁利,土亦剛而精。
譯文:
昆吾山,山下多赤金,顏色如火。從前黃帝討伐蚩尤,軍隊駐紮此地,掘地百丈仍挖不到水泉,地中只見火光如星。地底多硃砂,礦石可以煉銅,銅色青而鋒利,山上草木很堅硬銳利,土石也剛硬。
至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祠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
譯文:
到了越王勾踐,使工匠用白馬白牛祭祀昆吾山神,採礦煉鋼,鑄成八支寶劍。
一名掩日,以之指日,則光晝暗。金陰也,陰盛則陽滅。
譯文:
第一把劍叫「掩日」,以此劍指日則陽光立刻黯淡。
二名斷水,以之劃水,開即不合。
譯文:
第二把劍叫「斷水」,以此劍劃水則水一分為二。
三名轉魄,以之指月,蟾兔為之倒轉。
譯文:
第三把劍叫「轉魄」,以此劍指月則太陰倒轉。
四名懸翦,飛鳥游過觸其刃,如斬截焉。
譯文:
第四把劍叫「懸翦」,飛鳥碰觸此劍則馬上被截斷。
五名驚鯢,以之泛海,鯨鯢為之深入。
譯文:
第五把劍叫「驚鯢」,持此劍渡海則巨鯨躲藏。
六曰滅魂,挾之夜行,不逢魑魅。
譯文:
第六把劍叫「滅魂」,持此劍夜行不會遇到鬼魅。
七名卻邪,有妖魅者,見之則伏。
譯文:
第七把劍叫「卻邪」,妖魔見到就被降伏。
八名真剛,以切玉斷金,如削土木矣。
譯文:
第八把劍叫「真剛」,能削鐵如泥。
以應八方之氣鑄之也。
譯文:
以符應八方之氣來鑄造。
其山有獸,大如兔,毛色如金,食土下之丹石,深穴地以為窟,亦食銅鐵,膽腎皆如鐵。其雌者色白如銀。
譯文:
昆吾山上有一種野獸,像兔子那樣大,雄的毛色如黃金,雌的毛色如銀。這種野獸專吃地下的硃砂石,住在深邃的地洞中,也吃銅和鐵,牠的膽腎像鐵那樣堅硬。
昔吳國武庫之中,兵刃鐵器,俱被食盡,而封署依然。王令檢其庫穴,獵得雙兔,一白一黃,殺之,開其腹,而有鐵膽腎,方知兵刃之鐵為兔所食。
譯文:
從前春秋時代吳國的兵器庫中,鐵製的兵器都被什麼東西給吃盡了,但兵器庫門的鎖頭及封條都絲毫未動。吳王感到很奇怪,他派人打開兵器庫,到庫內進行搜查。搜庫的人在地上發現了洞穴,往下挖去,最後從洞中捕得一黃一白兩隻類兔子,這兩隻兔子殺了之後,兔子肚子裡發現膽和腎都是鐵做的,這才意識到兵器庫中的鐵原來是被這兩隻兔子給吃了。
王乃召其劍工,令鑄其膽腎以為劍,一雌一雄,號「干將」者雄,號「莫邪」者雌。其劍可以切玉斷犀,王深寶之,遂霸其國。後以石匝埋藏。
譯文:
吳王召來鑄劍工匠,命令他們用那兩隻兔子的膽腎鑄造寶劍,工匠便鑄成了雌雄兩支寶劍,雄劍名干將、雌劍名莫邪。這兩支寶劍異常鋒利,能切玉石,還能將犀牛角割下。工匠將干將、莫邪兩支寶劍獻給吳王,吳王非常珍視這兩支寶劍,吳國得到干將、莫邪二劍,便稱霸天下。後來,吳王又把兩支寶劍裝在石匣埋藏地下。
及晉之中興,夜有紫色沖斗牛。張華使雷煥為豐城縣令,掘而得之。華與煥各寶其一,拭以華陰之土,光耀射人。
譯文:
到了西晉時代,在夜間斗牛星宿(對應今江西省境內)之間有一股紫氣衝上天空。大司空張華斷定江西豐城縣地下埋藏寶劍,於是便任命雷煥為豐城縣令。雷煥到任後,便令人掘地,從地下挖出了一個石匣,裡面有二支寶劍,就是失傳已久的干將、莫邪。雷煥自己保存一支寶劍,派人送給張華另一支,以華陰之土擦拭,寶劍光彩照人。
後華遇害,失劍所在。煥子佩其一劍,過延平津,劍鳴飛入水,及入水尋之,但見雙龍纏屈於潭下,目光如電,遂不敢前取矣。
譯文:
後來張華被人殺害,他保存的寶劍也下落不明。雷煥的兒子身佩父親的那口寶劍,在路過延平津時,寶劍忽然從劍鞘中飛出去,掉入了水中,等到雷煥的兒子下水去撈,只見水潭下出現兩條龍,目光如電,雷煥之子嚇得不敢去取,只能急忙上岸。
【文章出處】
《拾遺記》
〈卷十.昆吾山〉
原作者:王嘉
上圖:越王勾踐劍(湖北博物館藏)
晉書 張華傳(節錄)
編按:《晉書》繼承了六朝志怪小說傳統,記述大量的神怪故事,《搜神記》、《幽明錄》中荒誕神異之談也加以收錄。
初,吳之未滅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道術者皆以吳方強盛,未可圖也,惟華以為不然。
譯文:
當初三國的東吳未滅時,斗星與牛星之間常有紫氣,相信道術的人都認爲,這是象徵吳正強大,不可征伐,只有張華不以爲然。
及吳平之後,紫氣愈明。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凶。」
譯文:
等到東吳平定,三分天下歸晉之後,東南方的紫氣更加明顯。張華聽說江西豫章人雷煥精通讖緯天象,就邀請雷煥,與他同宿,避開旁人對他說:「我們可一起去尋察天象,探知將來的吉凶。」
因登樓仰觀,煥曰:「僕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間頗有異氣。」
譯文:
二人登樓仰觀天象,雷煥說:「我觀察很久了,斗星牛星之間,很有異常之氣。」
華曰:「是何祥也?」
譯文:
張華說:「是何種吉瑞徵兆呢?」
煥曰:「寶劍之精,上徹於天耳。」
譯文:
雷煥說:「這是有寶劍的精氣,上衝於天。」
華曰:「君言得之。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得寶劍佩之。斯言豈效與!」因問曰:「在何郡?」
譯文:
張華說:「你說得沒錯。我少年時,有個看面相的人說,我年過六十,可位登三公,並且可以得到寶劍佩帶。這話大概是有效驗的!」因而又問道:「寶劍在哪個州郡?」
煥曰:「在豫章豐城。」
譯文:
雷煥說:「在江西豫章豐城。」
華曰:「欲屈君為宰,密共尋之,可乎?」
譯文:
張華說:「想委曲您到豐城做長吏,我們一起暗地尋找此劍,可以嗎?」
煥許之。華大喜,即補煥為豐城令。
譯文:
雷煥於是答應了。張華大喜,立即補雷煥爲豐城令。
煥到縣,掘獄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並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
譯文:
雷煥來到豐城後,挖掘監獄房屋地基,下挖四丈多,發現一個石匣,光氣異常,匣中有雙劍,劍上都刻有字,一名龍泉,一名太阿。挖到雙劍的這天晚上,天空斗牛之間的劍氣就消失了。
煥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劍,光芒艷發。大盆盛水,置劍其上,視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劍並土與華,留一自佩。
譯文:
雷煥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來擦拭二劍,寶劍光芒豔麗四射。用大盆盛水,把寶劍放在上面,看上去光芒炫目。於是派使者送其中一劍和北岩土給張華,留下一劍自己佩用。
或謂煥曰:「得兩送一,張公豈可欺乎?」
譯文:
有人對雷煥說:「得到兩支寶劍只送一支,能瞞得過張公嗎?」
煥曰:「本朝將亂,張公當受其禍。此劍當繫徐君墓樹耳。靈異之物,終當化去,不永為人服也。」
譯文:
雷煥說:「本朝即將要大亂,張公也要在戰亂中遭禍。此劍當懸於徐君墓樹之上。此爲靈異之物,終究會化爲他物而去,不會永遠爲人所佩帶。」
華得劍,寶愛之,常置坐側。華以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報煥書曰:「詳觀劍文,乃干將也,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耳。」
譯文:
張華得到寶劍,把它當作寶物愛護,經常放在座位旁。張華以爲南昌土不如華陰赤土,給雷煥寫信說:「詳觀劍文,此劍就是干將,與其相配的莫邪,怎麽沒有送來?雖然二劍分離,天生神物,終於會再度會合的。」
因以華陰土一斤致煥。煥更以拭劍,倍益精明。
譯文:
因而送給雷煥一斤華陰土。雷煥以此土拭劍,更加光彩明亮。
華誅,失劍所在。
譯文:
後來張華被殺後,他收藏的寶劍果真也不知去向。
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於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但見兩龍各長數丈,蟠縈有文章,沒者懼而反。須臾光彩照水,波浪驚沸,於是失劍。
譯文:
雷煥死後,其子雷華爲州從事,帶劍經過延平津,劍忽從腰間跳出落入水中,雷華使人入水尋劍,卻始終找不到,只見水底有兩條龍各長數丈,盤繞水中,身有花紋,尋劍的人驚懼而回。片刻後光彩照人,波浪大作,於是此劍從此消失於世間。
華嘆曰:「先君化去之言,張公終合之論,此其驗乎!」華之博物多此類,不可詳載焉。
譯文:
雷華歎道:「先父的化爲他物之說,張公那把劍終將與這把劍會合之論,今日算是驗證了。」張華博學多識大多類此,不能詳細記載。
上圖:吳王夫差劍(蘇州博物館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