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jpg

看才氣也看帥氣的官場──為什麼中「探花」比中「狀元」還更高興?

科舉制度是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逐漸形成並完善的一種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相較於以前的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眾多選官制度來講,科舉制徹底打破了血緣關係和高門大族的限制,給了社會中下層人民一個翻身的機會,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般來講,科舉制度分為童生試、鄉試、會試和殿試,第一級的童生試分為三級,分別是縣試、府試和院試,考生會分別通過這三次考試,進入州、府、縣進行學習,最終通過院試的人就可以獲得秀才的稱號了,而第二級的鄉試是每三年才在每個省的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我們常說的「秋闈」就是指鄉試,在鄉試中取得第一名的人叫做「解元」,而通過本次考試的人就可以被稱作舉人了。

秋闈之後的考試叫做春闈,也就是會試會試也是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最終會錄取300名考生進入殿試,這時的考生已經是準進士了,殿試是由皇帝來主考的,所以參加過這一考試的人,都會稱自己為「天子門生」,在殿試中,皇帝會選出前三甲,即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編按:狀元、榜眼、探花為民間俗稱,非正式官方名稱)

如果說在前面的考試中,科舉考試還非常公平的話,那麼到了這一級別,前三甲的評定,就不僅僅是看個人才能與實力了,而是夾雜了其他因素了,原來在殿試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第三名探花的得中者一定要長得好看,只有才能出眾又好看的人才能被評為探花。

一般來講,大家都認為得了狀元的人才是最高興的,可事實上,得了探花的人比中了狀元還高興,都說槍打出頭鳥,狀元作為第一名,會遭來許多人無端的心狠,可探花作為第三名,就沒那麼顯眼了,而且最終探花與榜眼的職位是一樣的,所以第三名與第二名並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在於得了探花就代表不僅自己的才能被肯定,自己的相貌也被肯定了。是一個人長得好,有才華了,機會自然多,皇帝也要對他另眼相看幾分,而且這年輕有為的探花在朝中,自是十分受歡迎,畢竟哪個位高權重的臣子家中沒有幾個如花似玉的小姐呢,高門大戶的小姐到了許婚的時候,自然要找一個貌美有才能的人來相配,探花就是其中最為合適的人選,所以說,在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中,得了探花的人才是最高興的。古代科舉考試中,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狀元還高興?原因其實很簡單!

【文章出處】
《每日新聞》
〈古代科舉考試中,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狀元還高興?原因其實很簡單

(編按:題目重擬)
2018-08-13
網址:

https://kknews.cc/history/e3mvley.html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