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枝松鼠.png
上圖:桃枝松鼠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題解


雜技是中國傳統戲法,類似一種特技表演。本篇〈偷桃〉選自《聊齋志異》卷一,情節充滿魔術色彩,內容敘述一對表演雜技的父子,兒子攀登一條繩索直上天際偷取仙桃,仙桃雖然取得,但繩斷人亡,在父親向官人懇求葬兒酬勞後,已死的兒子死而復生的喜劇。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令人嘖嘖稱奇,是《聊齋志異》中廣為人知的名篇,蒲松齡自言為其少年時親身經歷,《太平廣記》引《原化記》裡一段記載〈嘉興繩技〉與本篇頗為相似,西方英國中也有〈傑克與魔豆〉類似登天的童話故事。傳聞這類「對空拋繩」的魔術來自引印度的一種群眾催眠術,但實行這種魔術非常危險,如果觀眾中有人精神力意志極強,不受催眠影響,施術者往往會有生命危險。

蒲松齡是山東省淄川縣人,他所生活的山東地區,在清代白蓮教等奇人異士活動其間,也是日後義和團拳亂的爆發之地,這些耍特技的藝人,為當地帶來各種魔術表演及鄉野傳奇,也無形中提供作者寫作《聊齋志異》的靈感來源。無論〈偷桃〉或〈嘉興繩技〉、〈傑克與魔豆〉,故事的共通之處都是透過一種途徑(繩索、豌豆苗)直達天頂的情節,反映人類登天的渴望。但今日所謂「猴子偷桃」而是男性搏擊中一種攻擊或偷襲對方下體要害的招式,與本篇〈偷桃〉並無關連。


水蜜桃.png
上圖:桃



偷桃

時赴郡試,值春節。舊例,先一日,各行商賈,彩樓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余從友人戲。是日遊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東西相向坐。時方稚,亦不解其何官。但聞人語嚌嘈,鼓吹聒耳。

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洶動,亦不聞為何語,但視堂上作笑聲。即有青衣人大聲命作劇。其人應命方,問:「作何劇?」堂上相顧數語,吏下宣問所長。答言:「能顛倒生物。」吏以白官。少頃復下,命取桃子。術人聲諾,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狀,曰:「官長殊不了了!堅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為南面者所怒。奈何!」

其子曰:「父已諾之,又焉辭?」術人惆悵良久,乃云:「我籌之爛熟。春初雪積,人間何處可覓?唯王母園中,四時常不凋卸,或有之。必竊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階而升乎?」曰:「有術在。」乃啟笥,出繩一團,約數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擲去;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未幾,愈擲愈高,渺入雲中;手中繩亦盡。

乃呼子曰:「兒來!余老憊,體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遂以繩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繩有難色,怨曰:「阿翁亦大憒憒!如此一線之繩,欲我附之,以登萬仞之高天。倘中道斷絕,骸骨何存矣!」父又強嗚之,曰:「我已失口,悔無及。煩兒一行。兒勿苦,倘竊得來,必有百金賞,當為兒娶一美婦。」子乃持索,盤旋而上,手移足隨,如蛛趁絲,漸入雲霄,不可復見。

久之,墜一桃,如碗大。術人喜,持獻公堂。堂上傳視良久,亦不知其真偽。忽而繩落地上,術人驚曰:「殆矣!上有人斷吾繩,兒將焉託!」移時,一物墮。視之,其子首也!捧而泣曰:「是必偷桃,為監者所覺。吾兒休矣!」又移時,一足落;無何,肢體紛墮,無復存者。

術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闔之,曰:「老夫止此兒,日從我南北游。今承嚴命,不意罹此奇慘!當負去瘞之。」乃升堂而跪,曰:「為桃故,殺吾子矣!如憐小人而助之葬,當結草以圖報耳。」坐官駭詫,各有賜金。

術人受而纏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兒,不出謝賞,將何待?」忽一蓬頭僮,首抵笥蓋而出,望北稽首,則其子也。以其術奇,故至今猶記之。後聞白蓮教,能為此術,意此其苗裔耶?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偷桃
原作者:蒲松齡


水蜜桃.jpg
上圖:水蜜桃


註釋翻譯

(童年)時赴郡試,值春節。舊例,先(前)一日,各行商賈,彩樓鼓吹赴藩司(官職名),名曰「演春」。余從友人戲(遊玩)(觀看)。是日遊人如堵。堂上四官皆赤衣,東西相向坐。時方稚(年幼),亦不解其何官。但聞人語嚌嘈,鼓吹聒耳。
譯文:
我還年輕的時候,有次到府城裡去參加考試。這時正趕上春節,按照慣例,春節的前一天,街市上各行各業裝點一新,搭起彩棚,燈燭通明,吹起樂器,然後一同到藩司(編按:藩司,布政使。在明代為一省行政長官,在清代為總督、巡撫之屬官,管理一省之財賦人事)的官署去慶賀,名為「演春」。我跟朋友一起去湊湊熱鬧,玩得極為高興。這天,街上遊人很多,擠得密不透風。來到官署,只見大堂上有四個穿紅衣服的官,各自面對面坐著(編按:依據情節所述,這應是在藩司衙署堂前官民同歡,一同欣賞春節表演)。那時我才剛懂事,也不知他們是什麼官吏。只聽到嘈雜的說話聲,鼓吹的聲響震耳欲聾。


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挑)擔而上,似有所白(說)。萬聲洶動,亦不聞為何語,但視堂上作笑聲。即有青衣人大聲命作劇(表演)。其人應命方(才)(從跪姿站起),問:「作何劇(表演)?」堂上相顧數語,吏下宣問所長(擅長)。答言:「能顛倒生物(顛倒時節所生長的事物)。」吏以白(告訴)官。少頃(不久)復下,命取桃子。術人聲諾,解衣覆笥(竹箱)上,故(故意)作怨(埋怨,此指為難)狀,曰:「官長殊不了了(明白事理)!堅冰未解,安(怎麼)所得桃?不取,又恐為南面(長官)者所怒。奈何!」
譯文:
忽然看見一人領著一個披著頭髮的小孩,挑著膽子上了大堂,好像嘴裡說著什麼。只見現場歡聲雷動,也沒聽到他說的話,只見堂上的人都笑了起來。    接著,見一個穿青色衣服的官差,大聲令那人表演獻藝。那人正要準備站起答應,笑著便問:「大人要看什麼表演?」只見堂上的人交換了數語,叫一個官差下去問那人擅長什麼表演。那人回答說:「能變化出東西。」官差上堂回報,一會兒官差又下來,命他變出桃子。表演的人答應了。他脫下衣服,放到竹箱上,故意做出為難的樣子說:「官長真是不明白,現在才初春,到處還冰天雪地,要到哪裡去摘桃子?不取吧,又怕長官發怒,該怎麼辦?」


其子曰:「父已諾之,又焉辭(推辭)?」術人惆悵(假裝發愁)良久,乃云:「我籌(謀劃)之爛熟。春初雪積,人間何處可覓?唯王母園中,四時常不凋卸(謝),或有之。必竊之天上,乃可。」子曰:「嘻!天可階而升乎?」曰:「有術(法術)在。」乃啟笥,出(取出)繩一團,約數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擲去;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未幾(不久),愈擲愈高,渺入雲中;手中繩亦盡。
譯文:
他的兒子一旁幫腔說:「父親既然已經答應了,又怎麼能拒絕呢?咱們還是想辦法吧!」表演人假裝很憂愁,過了很久才說:「我想要成熟的桃子,但現在初春,雪還沒融化,人間到哪裡去找?只有王母娘娘的花園裡,一年四季長春,花不凋謝,四季都也桃子,或許那裡才有,咱們只好到天上去偷才行了!」兒子說:「唉!去天上哪有階梯可上去呀?」父親回答說:「有法術在」於是表演人打開竹箱,拿出一團繩子,大約有好幾十丈長,演藝人把繩子理好抓住一端,往空中一拋,繩子立刻懸掛在空中,就好像掛在什麼東西上了。不久,繩子越升越高,已經直伸入縹緲雲彩中去了,他手中的繩子也已到了盡頭。


乃呼子曰:「兒來!余老憊,體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遂以繩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繩有難色,怨曰:「阿翁亦大(太)憒憒(糊塗)!如此一線之繩,欲我附之,以登萬仞之高天。倘中道斷絕,骸骨何存矣!」父又強嗚(哄慰聲)(拍撫)之,曰:「我已失口,悔無及。煩兒一行。兒勿苦,倘竊得來,必有百金賞,當為兒娶一美婦。」子乃持索,盤旋而上,手移足隨,如蛛趁絲,漸入雲霄,不可復見。
譯文:
於是藝人招呼他兒子說:「兒啊你來,父親老了,身體肥重笨拙不能上去,得靠你去一趟。」接著把繩子交給兒子說:「抓好這繩子可登上天去。」他兒子拿著繩子,臉色顯露出為難的樣子,埋怨父親說:「阿爸你也太糊塗了!像這樣一根線似的繩子,讓我來抓著它登上這麼高的天,如果爬到中間繩子斷了,恐怕我就粉身碎骨、屍骨無存了。」他父親又逼又哄又拍他說:「我已失口答應了,後悔也來不及了,麻煩兒子去一趟,你不要怕苦,如偷得桃來,一定有百金賞賜,我已定為你娶一門美麗的媳婦。」於是,他兒子才抓著繩子,盤旋而上,腳隨手動,像蜘蛛爬在蜘蛛絲上一般,漸漸爬入了雲霄,最後就看不見了。


久之,墜一桃,如碗大。術人喜,持獻公堂。堂上傳視良久,亦不知其真偽。忽而繩落地上,術人驚曰:「殆矣!上有人斷吾繩,兒將焉託!」移時(不久),一物墮。視之,其子首也!捧而泣曰:「是必偷桃,為監者所覺。吾兒休矣!」又移時,一足落;無何(不久),肢體紛墮,無復存者。
譯文:
過了很久,從空中落下一個桃子來,像碗口那麼大。表演人高興地捧著獻上大堂。堂上各官傳著看了很久,也不知是真是假。忽然,繩子從空中掉落到地上。表演人大驚喊道:「慘了!上面有人砍斷了我的繩子,我兒子還能抓住什麼?」過了一會兒,有一個血淋淋的東西從天上掉下來,仔細一看,竟然是他兒子的頭顱!表演人捧著嚎啕大哭說:「一定是他偷桃被天上看桃的人發覺,我兒子完了!」又過沒多久,又有一隻腳落下來,隨即,他兒子剩下的肢幹軀體紛紛掉落了下來,沒有一個完整的。


術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闔之,曰:「老夫止此兒,日從我南北游。今承嚴命(嚴本為父,嚴命為父命,地方官為父母官,故借指長官的命令),不意罹(遭)此奇慘!當負去瘞(音ㄧˋ,埋)之。」乃升堂而跪,曰:「為桃故,殺吾子矣!如憐小人而助之葬,當結草(死後報恩)以圖報耳。」坐官駭詫,各有賜金。
譯文:
表演人大哭,邊哭邊撿起兒子的殘肢斷骨,一一放入竹箱,然後闔上蓋子,面對官人說:「我老漢只有這個兒子,整天跟我四處賣藝,今日我奉了長官指令,不料遭此全家橫禍,我應該背著去埋葬他。」於是走上大堂,跪下說:「為了偷桃,我的兒子死了!如果個外大人可憐小人,請求給一點喪葬費,讓我葬了小兒,我死後當報答恩情!」坐著的官員個個嚇得驚慌失色,於是各自拿出錢來資助他。


術人受而纏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兒,不出謝賞,將何待?」忽一蓬頭僮,首抵笥蓋而出,望北稽首(下跪磕頭),則其子也。以其術奇,故至今猶記之。後聞白蓮教(明清時期民間一種祕密宗教組織),能為此術,意此其苗裔(後裔)耶?
譯文:
藝人接過錢來纏在腰上,然後下堂到竹箱旁拍打招呼道:「八八兒,還不趕緊出來感謝賞賜,還在等待什麼?」忽然見一個披髮小孩,腦袋頂著箱蓋爬了出來,望著北面大堂,連連磕頭拜謝衆位官人,竟然是他的爬上天庭摔死的兒子。因為他術道非常奇特,所以至今我還記得。後來聽說白蓮教能施展這種法術,我猜想這一老一少耍魔術的藝人,大概是白蓮教的後裔吧?


偷桃.jpg


附錄:太平廣記嘉興繩技

唐開元年中,數敕賜州縣大酺(史書上稱為「酺」,習慣上常常是「大酺五日」)。嘉興縣以百戲,與監司競勝精技。監官屬意尤切。所由直獄者語於獄中云:「倘若有諸戲劣於縣司,我輩必當厚責。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觀者,即獲財利,歎無能耳。」乃各相問,至於弄瓦緣木之技,皆推求招引。
譯文:
唐朝開元年間,天下昇平,唐玄宗常常下令賜百姓酒食,舉行嘉年華會。這一年又舉行了,浙江嘉興縣司和監司比賽精彩節目,雙方全力以赴。監司通令各屬,選拔良材。各監獄官在獄中談論:「這次我們的節目若是輸給了縣司,監司一定要大發脾氣。但只要我們能策劃一個拿得出去的節目,就會得賞,只可惜沒辦法啊!」眾人到處設法,想找些特別節目。

獄中有一囚笑謂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繫,不得略呈其事。」吏驚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繩技。」吏曰:「必然,吾當為爾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於監主。主召問罪輕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緍未納,餘無別事。」官曰:「繩技人常也,又何足異乎?」囚曰:「某所為者,與人稍殊。」官又問曰:「如何?」囚曰:「衆人繩技,各繫兩頭,然後於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須一條繩,粗細如指,五十尺,不用繫著,拋向空中,騰躑飜覆,則無所不為。」​​​​​​​官大驚悅,且令收錄。
譯文:
獄中有一個囚犯笑道:「我到有一樁本事,只可惜身在獄中,不能一獻身手。」獄吏驚問:「你有甚麼本事?」囚犯道:「我會玩繩技。」獄吏便向獄官報告。獄官查問此人犯了甚麼罪。獄吏道:「此人欠稅未繳納,別的也沒什麼。」獄官親去查問,說:「是許多人都會玩繩技,你的有甚麼了不起呢?」囚犯道:「我所會的與旁人略有不同。」獄官問:「怎樣不同?」囚犯道:「眾人玩的繩技,是將繩的兩頭綁了起來,然後在繩上行走迴旋。我卻用一條手指粗細的長繩,並不繫住,直接拋向空中,騰擲翻覆,可以做各種各樣的變化。」獄官又驚又喜,令人收下這名囚犯登錄姓名。


明日,吏領至戲場,諸戲既作,次喚此人,令效繩技。遂捧一團繩,計百餘尺,置諸地,將一頭,手擲於空中,勁如筆。初拋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牽之。衆大驚異。後乃拋高二十餘丈,仰空不見端緒。此人隨繩手尋,身足離地,拋繩虛空,其勢如鳥,旁飛遠颺,望空而去。脫身行狴,在此日焉。
譯文:
次日命獄吏將囚犯領到戲場。各種節目表演完畢之後,命此人演出繩技。此人捧了一團長繩,放在地上,將一頭擲向空中,其勁如筆,初拋兩三丈,後來加到四五丈,一條長繩直向天升,就像半空中有人拉住一般,觀眾大為驚異。這條繩越拋越高,竟達二十餘丈,繩端沒入雲中。此人忽然向上攀援,身足離地,漸漸爬高,突然間長繩在空中盪出,此人便如一頭大鳥,從旁邊飛出,不知所蹤,竟在眾目睽睽之下逃走了。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嘉興繩技
原編者:李昉


印度繩技.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