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jpg

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節選)

小荷已露尖尖角


最初的美好記憶,就在江南。

江南的溫柔水鄉,柳綠花紅,鶯聲燕語,總叫人流連忘返。在幼小的余光中心目中,早已認定了自己是屬於江南的。

祖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由於父親余超英公職的緣故,出生卻在南京,所以童年大半是在江南度過。

母親孫秀君是江蘇武進人,在家鄉的師範學校畢業後,分發到遙遠的福建永春去任教,那地方家人都稱之為「南蠻」。在永春,她認識了當時的教育局長余超英,冥冥中似乎有一條長長的紅絲線牽引著,結果就成了余超英的續弦,還當了一個九歲男孩的繼母。

和余光中同父異母的哥哥,名叫光亞,只活到十八歲,死於疾病。後來,孫秀君也沒再生下第二個子女,余家人單薄,在舊社會的大家庭中,無疑是很特殊的。

美麗江南

孫秀君時常帶著余光中返回常州漕橋探親。常州舅家人囗眾多,遠房、近房的表兄弟姐妺們加起來不下三、四十個,對於這位遠來的嬌客都另眼看待,尤其是表姐妺們,特別喜歡他,常眾星拱月地圍繞著他,央求他為她們畫幅馬或門神什麼的,余光中從小就有奇異的繪畫天分,能隨手畫下他喜歡的事物。

小時候的余光中,濃眉大眼,臉正而長,剃個小平頭。現在他還保存一張珍貴的舊照,那是他十歲時和母親在上海合拍的一張小照,大眼睛裡透出一股早熟和智慧,看來很沉靜。

不過,余光中也有頑皮的一面,他有位表姐後來常跟余家的女兒們提起余光中幼年的這件糗事︰有一次,余光中和幾位表兄弟玩武俠故事中的把戲,需要道具,竟然把母親一件皮大衣的狐領給剪下來,纏在頭上活像山大王,神氣極了。樂極生悲,母親發現了,氣急敗壞地要揍他,表姐妺們趕緊出面救他,把他藏在屋裡,等母親氣消得差不多了,才放他出來。

那麼多的表姐妺,個個都斯文秀氣,常把余光中看得眼花撩亂。除了母親,表姐妺們的母性溫柔,也是他童年時期最美麗的回憶。

「將來就跟哪個表妺成親吧!」余家和孫家的長輩們都這麼說。

後來,余光中果然娶了個表妺,只是不在當初的這一群中。

余光中童年時期,除了回常州的日子外,大多數時光是很寂寞的,沒有兄弟姐妺,沒有玩伴。余超英後來任職僑委會,公務相當繁忙,對待兒子的態度是傳統的嚴父。失去一個兒子,固然是大慟,但並未因此而使他改變對待另一個兒子的態度。在余光中的記憶中︰「父親很嚴肅,也不會帶著我玩,見面就是一番勵志的訓話,總覺得很難親近。」

江南的舅家,不但人多熱鬧,而且老老少少就是有一份文化素質,生活中充滿了情趣。江南是彩色繽紛,永春是黑白肅穆,永春的宗親族長,似乎是男性主流,比較陽剛,不像江南水鄉的阿姨、姑媽之類,較富女性的溫柔,容易親近。余光中這永春小孩,一直到最後都沒學好永春話,他的囗音帶江南風,他後來的鄉愁也是江南的。

1928年重陽節出生的余光中,對自己出生的日子顯然很滿意,因為「這是個詩和酒的日子,菊花的日子,茱萸的日子」,對於自己竟然誕生在重九,他也暗暗感到自豪,並自稱為「茱萸的孩子」;不過另一方面,「重陽節的意義為避難,為了逃一個大劫,於是在自豪中又感到深沉哀傷。」

余光中認為,他那一代的孩子,在一種隱喻的意義上來說,都似乎誕生在重九那天。那一代的孩子,不幸夾在兩次大戰之間。逃難,占據他少年記憶的大部分;逃難,也將他的童年提前結束。

【文章出處】
《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
(天下文化出版)
1999-01-30
網址: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10168
文/傅孟麗
【受訪者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中國江蘇南京,時為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自稱「茱萸的孩子」。來台後,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與覃子豪等人共同創立臺灣藍星詩社,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其次為詩,並有評論、翻譯,著作等身,暮年仍創作不輟,有多首膾炙人口的現代詩傳世,知名度與影響力甚大,梁實秋稱其「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為兩岸三地文學界巨擘。曾於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後接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政治立場傾向藍營,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引起若干爭議。
【作者簡介】
傅孟麗(1949-),1952年來台,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曾任《臺灣時報記者》副刊主編、《港都週刊》發行人、《消費者保護雜誌》總編輯、「好書店」董事長、《新朝藝術》南部辦事處負責人。現為芳草印刷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創作文類以論述與傳記為主,傳記寫作以貼近訪談與著作閱讀為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