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png
上圖:電影《青蛇》.白素貞(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李碧華與《青蛇》

如果用一棵樹來比喻一個人的一生的話,地底最深處的根是生命的開始,天空最高處的梢是生命的結束。從生到死的時間恰似那茫茫天地中的筆直的樹幹,主幹以外的枝條、樹葉,則是一個人有限的時間與無限的空間的連接,使生命得以具備長寬高不同向度。和我生活中很多側枝的來源一樣,我最早知道《青蛇》是因為田沁鑫導演在《鏘鏘三人行》談起,她的話劇沒有機會看,卻促使我看了李碧華寫的小說《青蛇》和徐克拍的同名電影《青蛇》,當然電影的編劇是李碧華和徐克兩個人,話劇沒有看不知道是否也是由李碧華的小說而來。

我是先看的小說,而且是帶著這樣一個疑問「一直以來白蛇不都是主角嗎?為什麼這裡偏偏以青蛇命名

小說是以青蛇的口吻進行敘述的,青蛇以一個回憶者的身份對發生在八百年前自己和姐姐白蛇身上的事情的憶述。一開篇便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過來妖對往事的感嘆,不知道幾百年前沒想明白的事情現在是否已經想明白了?「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呢?」

這段故事是圍繞著一段四角的關係來展開,二蛇、許仙、法海。雖然只有四個角色,卻涵蓋佛、妖,人三種完全不同身份,甚至可以說是不同品種,但是作者卻給他們以普遍的人性。我們知道,好的文學作品多是在討論人性的,或是真善美,或是假醜惡。二蛇由妖化人,為的是學習人的模樣,體驗人的生活,尋找人世的愛情;法海一心只在修行,企圖擺脫自己內心雜念,把妖看成與人、佛或者說與正義完全不兩立的存在;許仙沉迷溫柔之鄉,得到了白蛇又移情於青蛇,反覆背叛。

白蛇一再說,青蛇的道行太淺,不懂得人間的情愛,更不懂人之為人的根本。可後來事實證明,沒有看清楚這一切的恰恰是白蛇,作為旁觀者的青蛇卻什麼都懂得了。回過頭來說,他們之間真的有愛情發生過嗎?白蛇跟許仙、白蛇跟青蛇、許仙跟青蛇、青蛇跟法海,他們在一起的起點是源於白蛇最初嚮往的人間情愛嗎?還是懷著各自的目的?一個想做人、一個想成佛、一個為淫慾、一個為證明。但如果這些都不是愛,那麼什麼是呢?最後還是小青那句話,「你們都說人間有情,但情為何物呢?」是人間本就無情還是愛情本該就是那樣?自私的,情慾的

徐克在電影中的表現是跟小說有很大不同的,除去電影畫面的美學效果之外,徐克在刻畫原作裡複雜的人性時是有自己的思考的。首先電影裡所表現的對人性的刻畫是沒有小說裡那麼悲觀的,人物各自的內心苟且是被弱化了的。也就是說不如小說的悲劇性更強,似乎還帶有一絲絲的希望。這可能是跟電影之外的傳播影響有關,就好像馮小剛拍1942的時候被要求結局一定要給人以希望。畢竟二者將要面臨的受眾不一樣,並無優劣之分。

單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在我看過的徐克早期的電影中《青蛇》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畫面、音樂、故事、演員,以及對普遍人性的探討,都是深思熟慮,下了極大功夫的。雖缺少原著小說的語言的練達透徹和令人絕望的悲劇性,卻已經讓人思考,難忘。還有一點難能可貴的是,看這部電影,不會因為看過原著小說而被削弱什麼,相反看了電影會很容易忘了原著裡是怎麼寫的了,甚至會將二者的內容搞混。可能這也有李碧華作為編劇之一的功勞。

去人間愛一回,恨一回,是這兩條蛇生命的側枝,就像《青蛇》對於我一樣。

青蛇.jpg
上圖:電影《青蛇》.小青(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李碧華與《青蛇》
網址:原始網址已關閉
作者:趙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