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jpg

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

一、核心素養的相關發展

以「素養」為核心來思考國民教育課程的發展,以求兼顧學習者的自我實現及社會的優質發展,近年來日益受到國際組織的重視。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1996年和2003提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自處以及學會改變等五大支柱;歐盟(EU)於2005年提出母語溝通、外語溝通、數學與基本科技素養、數位素養、學習如何學習、人際及跨文化與社會和公民素養、創業家精神、文化表達等八項核心素養內容;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05年提出的自律自主的行動、互動的運用工具溝通、與異質性團體互動等三大核心素養等等。

國內對這方面的系統研究,重要的開始為柯華葳等人在2005年接受教育部委託的「18歲學生應具備基本能力研究」,以及洪裕宏等人於2005年至2007年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界定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整合型專題計畫。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及潘慧玲(2007)以後者為基礎,將國民核心素養之理念與架構運用於教育研究領域中。後續,國家教育研究院亦委託蔡清田、林永豐等人於2011至2013年期間進行核心素養相關研究,進而主持撰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該指引經過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教育部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通過後,乃確定以「核心素養」做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的主軸;故此,蔡清田(2014)以「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予以喻之。

蔡清田教授做為國內核心素養的研究者、課綱研修的參與者,其在2014出版的《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乙書,分從國民核心素養之界定、理據、架構、內涵及連貫等面向,進行學理性、系統性及比較性的探討,無疑是其相關研究及課程運用的重要展現。本文無意再次整理或引述作者在本書中的豐富內容,而欲結合與學校課程規劃及教學實施密切相關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簡要的闡述核心素養的意涵、開展與實踐展望。

二、核心素養的意涵及特性

本書中所指「素養」,同時涵蓋competence及literacy的概念(蔡清田,2014:2-3),是指一個人接受教育後學習獲得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與態度(attitude),而能積極地回應個人或社會生活需求的綜合狀態(同上,p.18)。素養中擇其關鍵的、必要的、重要的,乃為「核心素養」(同上,p.34)。轉化到總綱(教育部,2014:3)中,意指: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綜整相關文獻及討論後,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並與「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相連結,提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其核心素養的內涵,如圖所示:


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png
圖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教育部,2014:3)

從上述意涵及圖像而言,「素養」具有下列特性:

1.「核心素養」承續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但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蔡清田,2014)。亦即除了重視知識、技能之外,亦強調情意態度的層面。

2.素養可界定為「knowledge × experience × power of judgment」(洪裕宏,2008),素養既是為了「因應社會之複雜生活情境需求」(蔡清田,2014:13),其學習就須將知識、技能、態度與「生活情境」緊密結合,以臻至理解的、有意義的學習狀態。

3.素養的學習具有跨領域的性質,並不以單一領域為限。舉例而言,「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固然與藝術領域緊密關連,但它亦可透過語文課文賞析、數學幾何運用、自然生態觀察、社會文史實察或公民參與等等而獲致;它是透過各領域、各階段的課程及教學設計而習得。

4.素養的學習並非靜態的、單向性的接收,更重要的是「透過力行實踐」的學以致用。換言之,它是「做中學/學中做」的靈活運用、整全表現與反思辯證。

5.素養在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並使其成為終身學習者。就此而言,之前的教育改革多以「競爭力」為鵠的,此波課綱是以學習者之主體陶養為宗旨,視教育本身即為「目的」,而非僅止於做為提高競爭力的「手段」。社會競爭力不是不重要,但它不應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即在成人之美,當我們把學生素養陶養好了,他自然就有競爭力;換言之,競爭力是教育的「結果」,而非教育的「目的」。

三、核心素養在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開展

十二年國教總綱中規範(教育部,2014:6):「核心素養,將透過各學習階段、各課程類型的規劃,並結合領域綱要的研修,以落實於課程、教學與評量中。」總綱中雖然訂有核心素養及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具體內涵,其對學校課程教學、教科用書編寫、學習評量的引導,還需透過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的研修加以開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中,對核心素養從總綱到領綱的開展,圖示如下:

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png
圖2  核心素養在課程綱要的轉化及其與學習重點的對應關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8)

在上圖中,各領域/科目的核心素養是延續總綱的三面九項而來,但各領域/科目有其特性與內涵,故而領域/科目的重要內涵--理念目標、學習重點,與總綱核心素養乃是彼此呼應,雙向互動的關係。既然總綱及領綱強調核心素養的導向,未來的課程、教學及教材等,理應是核心素養導向的發展,而領綱的「學習重點」尤為其主要的展現。

學習重點分成兩個層面:「學習內容」及「學習表現」。二者並不是此次課綱的新創,現行國民中小九年一貫課綱就有「能力指標」,往往一條指標中就包含學習內容和學習歷程,但許多人反應不容易解讀並掌握整體架構;現行高中課綱則有教材綱要、核心能力,但通常大家都只看教材綱要而忽視了核心能力。新課綱以「學習重點」進行整合,其中「學習內容」比較偏向學習素材部分,「學習表現」比較偏向認知歷程、行動能力、態度的部分,二者需結合編織在一起,構築完整的學習。於此,素養導向下的課程、教學及教材發展,乃在強調終身學習者的陶養,面對快速變遷的資訊及社會,除了重視「知識」之外,更要注重「行動」及「態度」,並透過「覺察及省思」將此三者串連為三位一體,以求自我精進並與時俱進。上述意象可以圖示如下:

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png
圖3 核心素養轉化為領綱「學習重點」的意象(改自柯華葳2015年11月簡報)

四、實踐展望

本書作者以DNA來隱喻「核心素養」在十二年國教課程中的重要性,不僅核心素養如同DNA的雙股螺旋般可促進「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更重要的是,DNA是基因構造的關鍵要素,且具組織綿密、環環相扣的發展特性(蔡清田,2014:9)。

DNA是生命成長的重要關鍵,核心素養亦是此次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發展關鍵。佐藤學(2014)曾言:21 世紀的課程改革,將捨棄追求生產與效能的「目標、達成、評量」的授課模式,重新建構為由學習的意義與經驗組織而成的「主題、探究、表現」模式(p.41),若能落實素養導向的課程及教學發展,或能更趨近於「主題、探究、表現」的典範。若此,未來素養導向課程及教學的實踐,歸結其重點為(節自2015年9月9日〈教科書研究〉舉辦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材」論壇個人發言):

1.把知識、技能、態度整合在一起,強調學習是完整的,不應只偏廢在知識上面。

2.強調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就是更朝向學習意義的感知(making sense)以及真正的理解(understanding)。真正的理解,得把學習內容和過程與經驗、事件、情境、脈絡做適切結合,意義才會在其中彰顯出來。

3.強調學習歷程、策略及方法。課程規劃及教學設計須把學習內容與探究歷程結合在一起,不只是給孩子魚吃,更要教孩子釣魚的方法,才得以陶養學生擁有自學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4.強調讓實踐力行表現的空間,讓學生可以整合所學,不只能把所學遷移到其他例子進行應用,或是實際活用在生活裡,更可對其所知所行進行外顯化的思考,而有再持續精進的可能。

前述重點,圖示如下:
 

朝向素養導向的課程及教學發展.png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做為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發展的“DNA”,導引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及教材發展,蔡清田教授此書給出了基礎與開始。但如何實踐及落實,仍須行政機關、學者、學校、教師、教科書出版者等利害關係人,透過持續不斷的理解、實作、試行、對話、省思及修訂,方能得以有機運作,乃至生機蓬勃。

參考文獻

佐藤學(2014),黃郁倫譯。學習革命的願景。臺北:天下雜誌。

洪裕宏(2008)。「定義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的理論架構」簡報。2016年2月4日查自http://hss.edu.tw/HssWeb/wSite/public/Attachment/f1350093070195.pd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6年2月4日查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96d4d3040b01f58da73f0a79755ce8c1.pdf。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 (2007)。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SC95-2511-S-003-00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體系發展指引。2016年2月4日查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020c0d22a5c0fad366f0f5ab1cf3b2a7.pdf。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

【文章出處】
國家教育研究院《協力同行:走進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資源平臺
同步發表於《教育脈動電子期刊》第五期
〈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

網址:
http://12cur.naer.edu.tw/category/post/298
文/范信賢
【作者簡介】
范信賢,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幼苗.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