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png


題解

〈告子〉篇是《孟子》書中討論人性問題的主要結集,尤其是上篇,幾乎佔篇幅的大部分,精彩絕倫,為研究孟子「人性論」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料。

這次討論是圍繞「仁」和「義」究竟是否是內在於人性展開的。儘管對「仁」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孟子和告子都同意「仁內」的說法。而對於「義」究竟是內在還是外在,兩人則持相反的意見。孟子言事雖在外,行其事者,皆發於中,明仁義由內,駁斥告子的仁內義外說。

然孟子以飲食嗜欲以證義內,是不大妥當的。飲食嗜欲,是從感性意欲發出,因人的不同而不同,並沒有普遍性、必然性,而為義之心則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雖人各有不同,但本心良知則是一樣的,並不是由感性發出來的,不是本能,亦不是欲望,所以以飲食嗜欲與道德實踐相類比,是有問題的。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另加。

 

食色性也.png


駁告子「食色性也,仁內義外」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

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曰:「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與?」


【文章出處】
《孟子》
告子上
原作者:孟軻


馬.jpg


註釋翻譯

告子曰:「食色(食是飲食,色是女色),性(本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譯文:
告子說:「愛好美味和女色,是人的本性。所以愛好的心是從內心發出來的,不是從外面來的;義理是從外面來的,不是從內心發出的。」
◎許多人誤以為「食色性也」是出自孔子或孟子所說,其實這句話是出自非儒家的告子,而且這句話告子所謂的性,並非性慾而是指本性。
◎這次討論是圍繞「仁」和「義」究竟是否是內在於人性展開的。儘管對「仁」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孟子和告子都同意「仁內」的說法。而對於「義」究竟是內在還是外在,兩人則持相反的意見。

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
譯文:
孟子說:「為什麼你說愛好的心是發自心裡,而義理是來自外面的呢?」


曰:「彼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長者)而我(尊其長。長,音ㄓㄤˇ,非有(尊其長。長,音ㄓㄤˇ於我也;
譯文:
告子說:「比如說,有一個人他的年紀比我大,我才尊敬他為長輩,並不是在我內心先有尊他為長的意念;
◎告子認為「仁內義外」,其引入兩個例子來進行證明。一是「敬長」,我們敬重長輩是因為其年長於我們,年長是一客觀的事實,所以「敬長」這種道德情感和行為產生的根源,就是外在於人自己的對象。

(如同)彼白而我白之(稱它為白),從(按照)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
譯文:
又比如某個東西顏色是白的,而後我才稱它為『白』一樣,是依照它外面是白色而說的,所以才說義理來自外面。」
◎二是「白色」,當人描述某對象為白的,是因為對象本身具有「白」這種屬性。告子用這兩條論據說明「義」的根據是外在的,而不是內在的。

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
譯文:
孟子說:「『長』和『白』是不同。白馬的『白』,固然和那白人的『白』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對告子的反駁,主要集中在批評告子只注意到事實,卻忽視事實判斷之後的價值判斷。

不識(尊其長。長,音ㄓㄤˇ馬之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老馬)也,無以異於(尊其長。長,音ㄓㄤˇ人之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長者)(音ㄩˊ,同「歟」,嗎)
譯文:
但是不知道尊重年老的馬,和尊重年紀大的人,是不是也沒有什麼不同呢?
◎孟子質問告子,難道「長馬之長」和「長人之長」是同樣的一件事嗎?即使都存在「長」的事實,也不會必然地產生「敬長」的道德情感。

且謂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長者)者義乎?(尊其長。長,音ㄓㄤˇ者義乎?」
譯文:
而且究竟應該說他的年長是義呢?還是我心中以他為長而恭敬他是義呢?」

◎另譯:而且你說所謂義是出於年長的老者呢?還是出於尊敬老者的人呢?
◎此外,孟子還要求告子進一步回答「義」的根據如果是外在的,那麼「義」是存在於「長者」,還是存在於「長之者」呢?
◎孟子的看法是,「敬長」是道德主體的行為,這一行為的產生存在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絕不僅僅是被敬重的對象的一種客觀屬性


老人.jpg


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喜愛)者也;故謂之內。
譯文:
告子說:「我自己的兄弟就愛他,秦人的兄弟,我就不愛他;可見這是以我內心的喜愛為主的;所以叫做愛好出於內心。
◎告子並沒有直接回答孟子的問題,而是又舉其他例子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告子說,愛自己的弟弟,卻不愛秦人的弟弟,愛與不愛的原因在於對象和我彼此的關係不同。


(尊其長。長,音ㄓㄤˇ楚人之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長者),亦(尊其長。長,音ㄓㄤˇ吾之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長者),是以長(音ㄓㄤˇ年紀老的長者)為悅(喜愛)者也;故謂之外也。」
譯文:
至於尊敬楚人的長輩,也尊敬我自己的長輩,這是以對方的年長為主而尊敬的;所以叫做義理來自外面。」
◎而尊敬楚國的長者,也尊敬自己的長輩,這是因為他們都年長於我,所以「敬長」和「愛弟」不同,其根據是外在的對象。

曰:「耆(音ㄕˋ,通「嗜」)秦人之炙(音ㄓˋ,烤肉),無以異於耆吾炙。
譯文:
孟子說:「一般人喜歡吃秦人做的烤肉,也喜歡吃自己所做的烤肉,對於喜歡吃的食物,都是一樣的。


(音ㄈㄨˊ,無義)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與(音ㄩˊ,同「歟」,嗎)?」
譯文:
(照你的說法,)吃東西的喜好,跟對長輩的尊敬,情形是相同的,那喜歡吃的烤肉,也是來自外面的嗎?」

◎對於告子的類比,孟子也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喜歡吃秦國的烤肉,也喜歡本國的烤肉,難道說明烤肉的嗜好是源自外在的對象嗎?如果烤肉的嗜好是內在的,那麼「敬長」的原因也是內在的。
◎孟子對告子的反駁是有力的,但是兩人的側重點不同。告子更強調「義」作為外在的行為規範和角色義務,而孟子主張「義」的根源是主體的道德性


烤肉.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