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告子〉篇是《孟子》書中討論人性問題的主要結集,尤其是上篇,幾乎佔篇幅的大部分,精彩絕倫,為研究孟子「人性論」提供重要的研究資料。
本章言萬物雖各有性,性各殊異,惟人之性,與善俱生,此所以人之不同於萬物之處。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另加。
駁告子「生之謂性」
告子曰:「生之謂性。」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
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
曰:「然。」「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
【文章出處】
《孟子》
〈告子上〉
原作者:孟軻
註釋翻譯
告子曰:「生(天生)之謂性。」
譯文:
告子說:「凡是與生俱來的本質,就是性(編按:生理性)。」
◎「生之謂性」為告子對人性所下最清楚的一次定義。
孟子曰:「『生之謂性』也,猶(如同)白之謂白與(音ㄩˊ,通「歟」,嗎)?」
譯文:
孟子說:「凡是與生俱來的本質就是性,那麼是否像凡是白色的物體都叫做白呢?」
◎孟子反對告子「生之謂性」的定義,就孟子而言,人性的「性」並非指與生俱來的生理性。
曰:「然。」
譯文:
告子說:「是的。」
「白羽之白也,猶(如同)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如同)白玉之白與(音ㄩˊ,通「歟」,嗎)?」
譯文:
孟子說:「那麼白色羽毛的白,就像白雪的白;白雪的白,就像白玉的白一樣嗎?」
曰:「然。」
譯文:
告子說:「是的。」
◎羽性輕,雪性弱,玉性堅,而告子亦然之。
◎清翟灝四書考異引司馬公疑孟曰:「孟子言白羽之白云云,告子當應之曰『色則同也,性則殊矣。』,此所以來犬、牛、人之難(問難)也。」
「然則犬之性,猶(如同)牛之性;牛之性,猶(如同)人之性與(音ㄩˊ,通「歟」,嗎)?」
譯文:
孟子說:「照你這麼說,那麼狗的性,就像牛的性;牛的性就像人的性,狗、牛、人都有同樣的性,豈不是沒有分別了嗎?」
◎從人的生命自然說「性」,只認識到人的生命活動中的生理形氣部分,而以道德性為人性,乃是於人的生命中,發現了不為形軀所限的,有無限意義的主體性──道德心。
◎孟子以道德性為人性,是以有著無比的尊嚴與價值者為人性,即是肯定一切人皆有無比的尊嚴與價值,這是人和禽獸不同的地方,即所謂人禽之辨。孟子以道德性為人性,而他的肯定也標示了人的尊貴。
◎孟子的性是根據孔子所說的仁而說,孔子所說的仁,是人的真性情、真生命,是人人都具有,都可呈現的,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為仁由己」、「有能用一日之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又以宰我之於親喪時安於甘食美服為不仁,在在皆以仁為人所本有,為人之真性情、真生命。孟子即據之以言,人是以道德之性為其性,以道德性為人性。
◎告子與孟子言性的層次並不同,告子以人的生命自然之質為性,孟子則以內在於人的仁義,即內在的道德性為性,二者所言之性內容並不同。
◎在人而言,實有此兩個層面的性:人有生命自然之種種,亦有內在之道德性。前者是實然(編按:是不是,有沒有)的自然之性,後者是應然(編按:應不應該)的道德之性。
◎應然的道德之性要在人自覺時才能呈現。道德之性雖是應然的,但人可以隨時自覺呈現,所以道德之性對於人而言,並不只是一個理想,而是隨時可實現的事實。
- May 18 Wed 2022 15:16
▲孟子論人性之三----《孟子.告子上》:駁告子「生之謂性」(原文+翻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