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課綱召集人痛心,文言文讓學子苦悶厭惡
國文教育何去何從?曾肩負95課綱召集人、98課綱委員的清華大學退休教授陳萬益語重心長,直言文白爭議的惡性循環,已導致台灣幾十年來學生閱讀力大幅下降,文言文更是許多年輕學子心中的「苦悶」與「厭惡」,強調課綱不應只對前段10%學生負責,12年國教更該藉機全面檢討,否則未來台灣學子在國際上將只會繼續遠遠落後。
陳萬益表示,當年95課綱一公布,就遭媒體頭版加3版大肆批評扣帽子為「去中國化」,如今過了多年,國文課綱仍舊在爭執「文白」比例,內容僅小修小補,若加上政黨輪替、藍綠惡鬥等外在因素,導致不論學者或整個社會,面對國文總吵得沒完沒了。
陳萬益指出,中國、香港、新加坡等,都是教「語文教育」,只有台灣是「國語文」,而關鍵就在「國」字上,不論國學、國劇、國畫等,都建置在過往19、20世紀的國家主義觀念,教材幾十年來,也都只重視範文閱讀,寫作也是靠作文,聽、說等能力都被拋棄。
「年輕人在我臉書留言,都對文言文感到痛苦與苦悶!」陳萬益語重心長指出,連國文老師教學也痛苦,常常直呼高中6冊的課文教都教不完,就是因國文承襲了整個中國文學史,歷朝歷代文人,再附加其他國學常識等,白話文則是被「自己念」3字跳過,這些體制上的僵化與陋習,同時也與過往大學入學考試的知識記憶背誦有很大關聯。
陳萬益說,12年國教上路,應該整體檢討,希望國文教育走向「語文教育」,文白比例跟選文等都是假議題,即使爭取3成到4成、5成,一冊課本最多14課,也只是讓文言文多1課而已,然而對照鄰國的語文教材,早有著單元設計,兼顧聽說讀寫理念,「台灣教材落後何止30年,怎麼跟他國競爭?」
自由時報 2017-08-2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