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相忘於江湖.jpg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在莊子看來,混沌無知的狀態,是萬物最為適宜的狀態。不管是什麼東西,不管它與其他東西的處境是多麼不同,或高或低,或熱或涼,或乾或濕,或淨或臟,只要是合於自己的原本真性,它就會生活得很自在,以致達到什麼都不感覺,什麼全都忘記的程度。莊子把這種情況稱為「相忘」,意思是完全適宜、無所感知。與此相反,一旦脫離了與其原本真面相適應的環境,它就會感到不適,甚至受到傷害,不管他眼下所處的環境在旁人看來多優越,多麼令人羨慕,也毫不例外。換個角度說,一個東西一旦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所感覺的時候,這個環境便與它的原本真性產生了距離,感覺越大,距離也就越大,到它的感受達到不能再忍受的時候,那它就難以存在了。 

莊子在《大宗師》中用魚的處境變化來說明這個道理。他說: 


湖泊乾涸了,原先在水中嬉戲的魚都被擱淺在了陸地上。它們快要乾死了,相互之間吹出濕氣河護著,吐出唾沫濕潤著,多麼友愛!多有親情!可是這都不願意這樣,在它們看來,與其在乾涸的陸地上如此友愛親情,還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去。 

也就是說,當它們相互牽掛,相互憐憫的時候,也就是處在最不適宜、最為危險的境地的時候一旦脫離了不適和危險的境地,它們就忘記了對方,甚至也就忘記了自己。而當它們忘記了對方,忘記了自己,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知的時候,它們也就完全回歸到了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境界。這種境界也是最符合它們真性、它們最為適宜的境界。所以莊子說,魚兒相濡於陸地,不如相忘於江湖。 

按照這樣的道理來觀察社會和人情,友愛和親情並不是一種好現象,它是真性受損、環境惡化的象徵,是混沌消散、人心姦巧的結果。假如不是如此,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地交往,都在與自己真我相適的環境裡自由成長,哪裡用得著故意親近?莊子由此得出結論說,最好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無感無知的生活。一旦打破了這種生活環境,哪怕是進入一種看上去很為豪華、很為榮耀的境地,那可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帶來與自己的追求完全相反的結果,因為這種環境的改變與自己的本性、真我不相適應。 


...... 

沒有什麼不吻合的東西,也就是自身與一切東西相吻合。那就是自身處在與自己本性完全適宜的環境之中。處在這種環境之中,自己便失去了一切感受和知覺,也就是說達到與外界混為一體、內心無知無識的境地。這就是混沌的境地。達到了這種境地,也就成了莊子所說的那種至人,所以莊子在描繪至人時說:至人忘記了自己的肝和膽,遺棄了自己的耳和目,迷迷糊糊的漫遊於塵世之外,逍逍遙遙地從事於無事之事。 


魚.png


【文章出處】
《豆瓣小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編按:原文錯別字略作修正)
2009-06-09
網址: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856324/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