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相忘於江湖.jpg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道不遠人,人在道中而不知

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莊子虛構)孔子作了一個比喻,「魚相造乎水」,這個「造」字,我們原來受的教育,要讀「操」,曹操的那個操,音相同,意義稍稍不同。他說魚在水裡,不知道有水,等於我們人,天天在空氣裡頭生活,不知道有空氣,就是人相造乎氣;魚嘛,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我們大家都想修道求道,道不須去求,人本身就在道裡頭活著。所以在《中庸》裡頭也講到,道並沒有離開人,只是人自己離開了道。《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道)沒有一剎那離開我們,「可離非道也」,能離開我們的,因為修道才來的,那就不是道了。道是天然,自己本來就是具備的,所以人本來就在道中,而自己不知道。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孔子提出兩個原則,一個人生活在道中,不知道有道,等於魚活在水裡,不知道有水。再引申來講,魚需要水,所以我們養魚的時候,「穿池而養給」,故意挖個池塘放進水,才養得住魚。人呢,本來有道,道本來在人這裡,可是人自己找不到,就像魚在水中看不到水一樣,怎麼辦呢?「無事而生定」,真正打坐修定,就是說你的心裡一天到晚覺得無事,心中無事嘛,就真正得定了。為了達到心中無事的境界,打坐是訓練自己(如何做到心中無事)的初步方法,不要認為打坐就是定,就是修道;如果打起坐來,心中還是很忙,又念咒子,又搞什麼氣脈啊,守什麼竅啊,這裡守那裡守,生怕身上跑掉一塊骨頭那樣!這不是在修道,是坐在那裡心中開運動會,坐馳!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孔子這一句話,把修道的方法也告訴你,「無事而生定」。


心中無事,就是真正的定,不是打坐才叫定。真正的定,所謂做到無事,是於事無心,於心無事;這才真得到定了。定並不是說你萬事不管,盤腿坐在山上,心中無事那叫道;那個是半吊子道,半道;要於事無心,能夠入世做事情,但心中沒有事,這就是工夫了。一天到晚地忙,可是心中沒有事,於事無心,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過了就沒有了;於事無心,於心無事,心中不留事,這樣才是真做到無事。無事嘛,就是定了。子貢不是敢問其方嗎?孔子就告訴他了,那麼就要有定,有靜定,而認得自己本有的道。因此(莊子虛構)孔子作一個結論。

又進一步了,開始說養魚,必須要挖一個池放下水,給魚在裡頭悠遊自在。修道,必須要做到心中無事,才生定。進一步呢,等於魚在水裡頭,不知道有水,水也不覺得有魚了。就像我們在空氣裡生活,活了一輩子,也不曉得空氣的形象,都沒有看到過;除了天冷鼻子裡出氣,冒一點白煙,那個還不是真的氣。所以真得了道的人,不覺得自己有道;如果說得了道的人,自己還有個道貌岸然,或者是儼然有道那個樣子,滿嘴的道話,一身的道氣,有得「相忘」之故,那就有問題了,不是道的境界。

「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孔子就告訴子貢一個「方」,有靜定而得道,得回自己本有的道。因此做了一個結論:「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所以,真得了道的人,忘了自己有道;等於一個窮人中了獎券,或者分到兩百萬,七天七夜都睡不著,鎮定劑都沒有用。但是那個習慣有錢的人啊,身上從來不帶錢,說今天又賺了二十億,聽聽而已,並沒有覺得歡喜。可惜大家好像沒有這個經驗,等你慢慢發了財就有這個經驗了。真到了那個時候,看到錢又進來那麼多,可能有點厭惡,你說真把它丟掉嘛!也捨不得;可是來了以後,同魚相忘乎水一樣。我們在座也有做大生意,大資本家的,他聽到就笑了,可見我很懂他的心理,就是這個味道。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道不遠人,人在道中而不知〉
2017-08-12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2017-04-17
摘錄自《莊子諵嘩》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z6obj4l.html
作者:南懷瑾
【作者簡介】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於中國浙江樂清縣,文化學者,人稱國學大師。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受邀在各處講學,後曾旅居美國、香港等地。其論著的主要方向在會通儒、釋、道等領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哲學,著作等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