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暫緩實施高中國文課綱
【大紀元5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四日電)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在五四文藝節的今天發表行動宣言,反對高中國文由每週五節減為四節、文言文比例從六成五減為四成五、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從必修改為選修,鑑於已有一百多所高中聯署要求暫緩實施原來預定九十五學年開始實施的高中課程綱要,聯盟也呼籲教育部從善如流。
如果教育部置之不理,聯盟發起人余光中說,不排除把今天的行動宣言與聲明及相關資料寄給行政院長謝長廷,他強調,「不會有誰永遠是教育部長,但文化是長遠的」。
為了搶救國人愈來愈低落的國文水準,「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也與商周出版社合作出版涵蓋二十位名家學習國文故事的「自豪與自幸」新書,下午舉行發表會,聯盟總發起人余光中、歷史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音樂家李泰祥、戲曲藝術家楊懷民、中山女中教師李素貞、退休教師譚家化等人出席,他們表示以能當中國人「自豪」、以能使用美麗的中文感到「自幸」。
余光中指出,五四新文學運動到現在未超過九十年,胡適當初希望從「文學的國語」發展出「語的文學」,但如今國語受到全球化的英語與本土化的方言壓擠,值得警惕,愛爾蘭也有自己的語言,對英語來說是方言,但其大文豪如蕭伯納、王爾德、葉慈等用英語寫作而被全世界接受,若用方言愛爾蘭語寫,影響就有限。
至於文言文,余光中說,五四運動想廢文言、行白話,但文言文未完全死掉,也不是死文字,今日很多場合仍然使用,例如一言難盡,就是古人說話的方式,天長地久、金玉滿堂都以成語、格言身分保留,匯入白話,使白話不至於鬆散,文白交流更可寫出好文章。
再如人們常說「今天才知你的『廬山真面目』」,還有雪泥鴻爪、河東獅吼,都是宋代蘇東坡的作品,這些文言作品深入人心,成為生活用語,可說古人講話的方式豐富我們生活的詞彙,如果沒有文言,我們每天可能得花比現在更多的時間與人溝通。
許倬雲說中文長期演變經過多次革命,五四運動未革掉文言文,每次文學革命反而引進更多詞彙與表達方式的滋養,而且曾滋養日本、韓國、越南等文化,形式雖脫離中國方塊字,中文表達方式、典故、成語格言都仍留在他們的語言中。他認為政治壓力不會永久,方言也不是問題,要靠大家共同努力,社會不重視文學與表達能力則值得警惕。
譚家化強調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永遠的,她以海報展示今年台北市明星高中學生作文錯誤百出的遣詞用句,包括煩「腦」憂「仇」,正確是惱、愁;打情罵「悄」,正確是俏;有利可「途」,正確是圖;幸福寫成「幸」服;一廂情願寫成一「箱」情願;平凡寫成平「繁」;挫折寫成挫「責」;接觸寫成接「擉」;白頭偕老寫成白頭「諧」老;;幾對情侶寫成幾「隊」情侶;生命誠可貴寫成「曾」可貴;她說:「怎能不令人擔憂?請大家一起來搶救國文」。
【資料出處】
《大紀元》2005-05-04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暫緩實施高中國文課綱〉
報導/翁翠萍
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5/5/4/n910617.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