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jpg

OECD 針對 69 個國家的 15 歲學生每 3 年進行一次的數學、科學、閱讀測驗 (PISA),昨天公布最新結果,東亞國家表現優異,新加坡更是三料冠軍,台北在數學與科學表現排全球第四。在全世界重視 STEM 教育,將科學與思考力視為未來國力基礎的當下,PISA 測驗結果備受矚目,由於美國學生成績不進反退,使得美國教育界與媒體紛紛刊文反省,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直指政策,是決定未來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

紐約時報撰文指出,PISA 為何重要,因為其測驗的不是死背的內容,而是思考力,學生在 2 小時內必須解決各種前所未見的問題,並寫出說服人的論述,換句話說,PISA 測驗的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技能,且與日常生活關聯性高。
 

OECD 測驗主持人在每一次測驗過後,會與研究團隊拿掉國家標籤分析結果,接著要研究團隊猜不同的測驗結果屬於哪個國家,2003 年時研究團隊只答對三成,現在可以有 85% 準確度。
 

他們怎麼猜的,首先他們不會假設教育預算愈高的國家測驗分數愈高,也不會依據國家的富裕與種族多元性來衡量,如教育預算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盧森堡、挪威,都不是教育強國,而愛沙尼亞兒童貧窮問題嚴重,加拿大移民學生多於美國,測驗成績都表現優異,雖然這些指標都很重要,但是這些條件會與其他因素交互作用。
 

今年 PISA 團隊預期美國會些微進步,他們認為聯邦政府優先考慮最低成就學生的計畫,如 No Child Left Behind 等,可能會發揮作用。他們也預期哥倫比亞在教育政策支持下,分數會持續進步,新加坡可能會擊敗所有國家,PISA 團隊認為新加坡一直在尋找不同的方式改善教育系統,並質疑既定的智慧,是新加坡一直以來能保持優異的原因。
 

但結果顯示,美國並沒有進步,數學成績退步,還不如已開發國家平均,科學與閱讀成績同等已開發國家平均,但還好在公平性方面有所改善,美國三分之一的弱勢學生科學成績進步,在其他國家相同背景的學生當中排名在前 25%。
 

報導認為,這是美國很大的成就,美國在 2006 年科學測驗當中,社經地位變數影響力佔 17%,2015 年下降到 11%,比已開發國家平均好一點,其他國家在這方面都沒有進步,如法國社經地位佔 20%,愛沙尼亞只佔 8%。
 

整體而言,PISA 團隊幾乎猜對每一個國家的成績,如哥倫比亞與新加坡確實進步,法國在科學與數學成績稍微退步,但閱讀進步。那麼研究人員預期的變數就讓大家感到好奇,是什麼原因決定了一個國國家的教育表現?
 

研究團隊統整幾個原因,包括教學具聲望與選擇性、對最需要的學生提供更多資源、讓大部分學生接受高等學前教育、幫助學校建立持續改進的文化、在所有教室採用嚴格一致的標準。
 

美國只符合最後一項。美國聯邦政府 2009 年提出共同核心 (Common Core) 計畫,從 2015 年開始,美國所有公立幼稚園到高中的學生、教師與學校成績都將以共同核心的測試判定,目的是解決美國長久以來各州教學標準差異極大的問題,同時將教學方針調整為訓練學生批判式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這個計劃在美國頗具爭議,川普甚至揚言要取消此計畫,但紐時支持,認為長期貫策會看到效果,且類似概念存在於許多教育優異的國家,如波蘭與韓國。
 

至於數學成績,美國學生連 OECD 制定的基礎能力標準都不到,凸顯富裕並不能保證會有較高的數學與科學成就,PISA 數據顯示美國表現最優異的學生科學分數不及其他 20 個國家。但是愛沙尼亞、加拿大、丹麥、香港分數一直在進步,而這些國家都逐漸強調數學、閱讀、科學的批判思考。
 

OECD 平均分數為 493、490、493。 台灣(台北)的數學 542 分、科學分數 532 分,成績都是排全球第四名,但閱讀成績為 497 分,不在前十名之列。
 

未來的工作更需要批判思考力,這對每個國家而言都是一個緊迫的問題,但是若沒有順應時勢的教育系統,經濟就不可能繁榮,人民也通不過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時代的考驗。

---科技新報  2016-12-09  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