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原道〉是《文心雕龍》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論述劉勰對文學的基本觀點:「文」原於「道」。「原」是源頭、根本,「道」是「自然之道」;而「原道」就是「文」本於「自然之道」。

所謂「自然之道」,劉勰是用以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他認為日月山川、龍鳳虎豹、雲霞草木,從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則有其自然形成之美。這種自然美,劉勰叫做「道之文」。從這種觀點出發,劉勰主張文學作品應有動人的文采,強調藝術的技巧;但又反對當時過分雕琢的形式主義創作傾向,因為這樣的作品違反了「自然之道」。這就是劉勰論文要首標「原道」的主要原因。

〈原道〉全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論「自然之道」。劉勰從天地萬物都有文采,談到人必然有「文」;所有萬物的文采,都不是人為的、外加的,而是客觀事物自然形成的。

第二部分從人類之「文」的起源,講到孔子的集人類文化之大成,也採用古代種種不可信的傳説。

第三部分論「自然之道」和「聖」的關係。劉勰認為,古代聖人是根據「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來寫文章,「自然之道」是通過古代聖人的文章得到闡明。只有這樣的文章,才能起到鼓動天下的巨大作用。

劉勰提出「自然之道」的意圖和〈徵聖〉、〈宗經〉的關係如何?〈原道〉的最後一段已講到這個問題。「自然之道」作為劉勰論文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指萬事萬物必有其自然之美的規律,這是劉勰論證一切作品應有一定文采的理論根據。他不僅認為文采「與天地並生」,甚至斷言「聖賢書辭,總稱文章,非采而何!」(〈情采〉)可見,文章應該有文采,在劉勰看來是天經地義的。故劉勰論文而首標「原道第一」,其用意就在於此。

劉勰雖然崇拜儒家聖人,卻認為聖人也必須本於「自然之道」,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説,從伏羲到孔子,「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這裡的「神理」亦即「道心」,就是「自然之道」,聖人只有本於「自然之道」,研究「自然之道」,才能寫成文章,完成教化作用。聖人的著作其所以能鼓動天下,劉勰認為,就因為他們的著作「乃道之文也」。這就表明,必須要有符合「自然之道」的文采,其著作才能產生巨大的藝術力量;而聖人的作用,只在於能掌握「自然之道」,能很好地發揮「自然之道」的作用,這就是「自然之道」和聖人的關係。


文心雕龍.jpg
(圖片引自網路)


文心雕龍.原道

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以鋪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姿。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泉石激韻,和若球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夫以無識之物,鬱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而《乾》《坤》兩位,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圖孕乎八卦,洛書韞乎九疇,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綠牒之華,誰其屍之?亦神理而已。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皞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質;《雅》《頌》所被,英華日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詩》緝《頌》,斧藻羣言。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風姓,暨於孔氏,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後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義。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贊曰:

道心惟微,神理設教。
光采玄聖,炳耀仁孝。
龍圖獻體,龜書呈貌。
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文章出處】
《文心雕龍》
神思
原作者:劉勰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泛指一切紋路色彩,即文采)之為德(獨有的特點、意義)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
譯文:
「文」的意義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開始,為什麼這樣説呢?

◎《文心雕龍》全書中單獨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處(據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研究所《文心雕龍新書通檢》)。一般來説,劉勰用這個字來指文學或文章,但有時也用來指廣義的文化、學術;有時指作品的修詞、藻飾;有時則指一切事物的花紋、彩色。我們將根據其不同的用意作不同的譯註。第一句中的「文」字是泛指,包含一切廣義狹義在內。

夫玄黃指天地。玄,黑赤色,天的顏色。黃,地的顏色)色雜(指天地未分時的情形),方圓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此指天地)體分,日月疊璧(圓形的玉),以垂(傳佈,此指表現)麗天(指日月附著在天上。麗,附著)之象;山川煥(光彩)(有花紋的絲織品),以鋪(陳列)(整理得有條有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自然之道之文。道,指自然之道,為萬物自然具有的規律。道之文就是自然規律形成的「文」)也。
譯文:
從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現了兩塊圓玉似的日月,顯示出天上光輝燦爛的景象;同時,一片錦繡似的山河,也展示了大地條理分明的地形。這些都是自然規律產生的文采。

仰觀吐曜(發出光采,此指天上的景象。曜,光明照耀),俯察含章(藴藏美好,此指地上的風光。章,文采);高卑(低)定位,故兩儀(天地)既生矣。
譯文:
天上看到光輝的景象,地上看到絢麗的風光;天地確立了高和低的位置,構成宇宙間天地兩種基本物體。

惟人參(並列為三)之,性靈(人的智慧)所鍾(聚積),是謂三才。
譯文:
後來出現匯聚聰明才智的人類,就和天地並稱為三才。
◎《周易.繫辭下》中稱天道、地道、人道為三才,後用以泛指天、地、人。

為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代認為這是構成物質的五種基本元素)之秀,實天地之心。
譯文:
人是宇宙間一切事物中最特出的,是天地的核心。
◎《禮記.禮運》中説,人是天地之心,意指處於天地之間的人,猶如人體中的心,是起主宰作用的重要機轉。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譯文:
人都具有思想感情,從而產生出語言來;有了語言,就會有文章:這是自然的道理。

傍及萬品,動植皆文。
譯文:
人以外其他事物,無論是動物或植物,也都有文采。

龍鳳以藻繪(美麗的外貌。藻,文采。繪,彩畫)呈瑞,虎豹以炳蔚(指光彩動人的形式。炳,光亮。蔚,繁盛)(聚集,凝結)姿。
譯文:
龍和鳳以美麗的鱗羽,表現出吉祥的徵兆;虎和豹以動人的皮毛,而構成瑰麗的雄姿。

雲霞雕色,有逾(超過)畫工之妙;草木賁(裝飾)(花),無待錦匠織錦的工匠)之奇(美化、加工)
譯文:
雲霞的彩色,比畫師的點染還美妙;草木的花朵,也不依靠匠人來加工。

夫豈外飾,蓋自然耳。
譯文:
這些難道是外加的裝飾而來的嗎?其實是它們本身自然形成的。

至於林籟(孔竅所發的聲音)結響,調如竽(笙一類的簧樂器,有三十六簧)類似琴的一種絃樂器,有五十弦或二十五絃);泉石激韻,和若球(玉磬)(鐘聲)
譯文:
還有林木的孔竅因風而發出聲響,好像竽瑟和鳴;泉流石上激起的音韻,好像磬鐘齊奏。

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聲之文,即節奏音韻之美)矣。
譯文:
所以,只要有形體就會有文采,有聲音就會有節奏。

夫以無識之物,鬱然草木茂盛。此形容文采之盛)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句末助詞,表示疑問或驚歎)
譯文:
這些沒有意識的萬物,都有濃郁的文采;那麼富有智慧的人,怎能沒有文章呢?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二)

人文之元(始),肇(開始)自太極天地混沌之時)。幽(深)(明,陳説)神明(精微神妙的事物),《易》象(《易經》的卦象,即説明每卦吉凶的文句)惟先。
譯文:
人類文化的開端,始於宇宙起源的時候。深刻地闡明這個微妙的道理,最早是《易經》中的卦象。

庖犧(伏羲氏,傳説中的三皇之一)畫其始(《周易.繫辭下》中説庖犧氏始畫八卦),仲尼(孔子的字)其終(相傳孔子為了闡明《易經》的道理,曾寫了〈彖辭〉上下:〈象辭〉上下、〈繫辭〉上下、〈文言〉、〈説卦〉、〈序卦〉和〈雜卦〉,共十篇,稱為〈十翼〉),而〉〈《易經》中的兩卦)兩位,獨制文言(劉勰認為〈文言〉是對〈乾〉〈坤〉二卦的文飾)
譯文:
伏羲首先畫了八卦,孔子最後寫了〈十翼〉;而對〈乾〉、〈坤〉兩卦,孔子特地寫了〈文言〉加以解釋。

 天地之心: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本性,指天地有文,是其本來就有的特點)哉!
譯文:
可見言論必須有文采,這是宇宙的根本精神!
◎此「天地之心」是取《易經.復卦》中「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的意思。

若乃河圖(相傳伏羲時黃河中有龍獻出圖來)孕乎八卦,洛書相傳洛水中有龜獻出書來)(藏)乎九疇(九類,指治理天下的各類大法。相傳天曾賜給夏禹大法九疇(見《尚書.洪範》)),玉版(王嘉《拾遺記》説,堯在水邊得到玉版,上有天地圖形)金鏤(雕刻)之實,丹文綠牒之華(《尚書》説黃帝時黃河出圖,洛水出書,是赤文綠字。牒,竹簡),誰其屍(作主)之?亦神理(自然之理)而已。
譯文:
至於黃河有龍獻圖,從而產生出八卦;洛水有龜獻書,從而醖釀出“九疇”;還有玉版上刻了金字,綠簡上寫着紅字等有實有華的東西出現,這些是誰主持的呢?也不過是自然之理罷了。
◎「神理」這個詞在《文心雕龍》除本篇用過三次外,〈正緯〉、〈明詩〉、〈情采〉、〈麗辭〉等篇也曾用過。總起來看,這個詞的用意和劉勰主張的「自然之道」有關。劉勰認為自然之道比較深奧,只有聖人才能掌握,所以稱之為神理。

自鳥跡代繩(相傳太古時候,大家結繩而治;後來蒼頡見鳥獸足跡,得到啓發,因而創造文字(見《周易.繫辭下》、許慎《説文解字序》),文字始炳明,此指文字的作用日益顯著);炎(炎帝神農氏)(太皞伏羲氏)遺事,紀在《三墳》(傳為伏羲、神農、黃帝三皇時的書。墳,大道)
譯文:
自從用鳥跡般的古字代替了結繩記事的辦法,文字的作用便發揮起來。神農、伏羲的事蹟,記載在《三墳》裡。

而年世渺邈(久遠),聲采(文章的音節文采,此指文章本身)(不能)追。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那些文章就無法追究了。

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光彩,此形容文章的興盛)
譯文:
唐堯、虞舜的時候,作品越來越多。

元首(指舜)載歌傳為舜作的歌,見《尚書.益稷》),既發吟詠之志;益稷舜的二臣,伯益和后稷)陳謨(計謀,謀議),亦垂敷奏(臣下對君主提出建議)之風。
譯文:
大舜作歌,已是抒寫自己的情志了;伯益和后稷的建議,也下開章奏的風氣。


夏后氏(禹即天子位,國號夏后)興,業(事功)(高)(大)(事功);九序(指治理天下的各種工作都有了秩序)惟歌(歌頌),勳(功)德彌縟(繁盛)
譯文:
夏朝興起,事業宏偉,各種工作都上了軌道,受到歌頌,功德也更加巨大。

逮及商周,文勝其質(指商周時期作品比以前有所發展。文,文采豐富。質,簡單樸素);《雅》《頌》所被(影響所及),英華(精華)日新。
譯文:
到了商代和周代,文章逐漸發展;由於《詩經》的影響所及,好作品逐日增新。

文王(周文王)患憂周文王為西伯時,曾被殷紂王囚於羑里),《繇辭》(指《易經》中的卦辭爻辭)炳曜(發出光彩);符采(玉的橫紋,此指作品的文采)復隱(指含蓄地表達豐富的內容。復,重複,指內容的深刻豐富),精義堅深。
譯文:
周文王被殷帝拘留的時候,寫成了《易經》的《卦爻辭》;它如玉石的花紋,含蓄而豐富;精確的內容,堅實而深刻。

重以公旦(周公名旦)多材,振(振興,發揚)其徽(美)(功業),剬(制,創作)《詩》緝(輯)《頌》,斧藻(斧削藻飾,意為修改加工)羣言。
譯文:
後來周公多才多藝,繼續文王的事業,他自己寫詩,並輯錄《周頌》,對各種作品進行修改潤色。

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前代賢人)
譯文:
到了孔子,繼承過去的聖人,卻又超過了他們。

熔鈞指對古書的整理。熔,鑄器的模子。鈞,造瓦的轉輪)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儒家經典),必金聲而玉振(金聲,鐘的聲音。玉振,指磬聲振揚。這是以音樂上集鐘磬聲音的大成,來比喻孔子能集一切聖賢的大成,語出《孟子.萬章下》)
譯文:
他整理《六經》,正如在音樂上集各種樂器聲音之大成似的。

雕琢情性,組織辭令(動聽的語言)
譯文:
他提煉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成美妙的文字。

木鐸(古代施政教時用的器具,借指孔子所施的教化。鐸,大鈴)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禮記.儒行》載孔子的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意為儒者從容席上,有珍貴的道德學問來供別人請教。席,指施教者的講席)
譯文:
他的教化可以遠及千里之外,他的道德學問可以流傳到萬代之後。

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譯文:
他寫下天地間的光輝事物,啓發了世人的聰明才智。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三)

語首助詞)自風姓(風姓,伏羲的姓),暨(及)於孔氏,玄聖(遠古的聖人,此指伏羲)創典常法,基本法則,指傳為伏羲所作的八卦),素王(孔子。古代稱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位的人為素王)述訓。
譯文:
從伏羲到孔子,前者開創,後者加以發揮。

莫不原道心(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
譯文:
都是根據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來進行著作,鑽研精深的道理來從事教育。

取象(取法)乎河洛,問數(占卜。數,命運)乎蓍龜占卜用的蓍草和龜甲),觀天文以極(追究到底)變,察人文(指上文所述各種古籍)以成化(教化)
譯文:
他們效法河圖和洛書,用蓍草和龜甲來占卜,觀察天文以窮究各種變化,學習過去的典籍來完成教化。
◎劉勰既然感到自然之道的深奧,又把人文追溯到八卦,所以對占卜就不能不給以一定的位置。

然後能經緯(經線和緯線縱橫交織,此指治理)區宇(疆域,此指國家),彌綸(補合經綸,此指綜合組織,整理闡明)(永久的、經常的)(法度),發揮事業,彪炳(光彩鮮明。彪,虎紋)辭義。
譯文:
然後才能治理國家,制定出恆久的根本大法,發展各種事業,使文辭義理發揮巨大的作用。

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旁通而無滯(停留,不流通),日用而不匱(缺乏)
譯文:
由此可知:自然之道依靠聖人來表達在文章裡,聖人通過文章來闡明自然之道;到處都行得通而沒有阻礙,天天可以運用而不覺得貧乏。

《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卦爻辭)。」
譯文:
《周易.繫辭上》説:「能夠鼓動天下的,主要在於文辭。」


(借指一般的文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譯文:
文辭之所以能夠鼓動天下,就因為它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原故。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四)

贊曰(助,明)
譯文:
總之,
◎《文心雕龍》各篇最後都有幾句「贊」,用以輔助説明(亦即總括)全篇大意。

道心(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惟微(精妙),神理設教。
譯文:
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是精妙的,應根據這種精妙的道理來從事教育。


光采(指自然之道散發的光采)玄聖(指闡明自然之道的古代聖賢如孔子),炳耀仁孝(泛指古代聖賢提出的倫理道德)
譯文:
古代聖人使這些道理髮出光芒,也使倫理道德獲得了宣揚。

龍圖獻體(河圖)、,龜書呈貌(洛書)
譯文:
這是由於最早有了黃河裏的龍獻出河圖,洛水裏的龜獻出洛書。

天文斯(語助詞)觀,民胥(全,都)以效(模仿、學習)
譯文:
因此,在觀察天文的同時,也該學習人文來完成教育。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