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jpg
上圖:末代皇帝宣統帝(想像示意圖)


題解

〈宣統帝退位詔書〉,由清朝最後一位垂簾聽政的隆裕皇太后(光緒帝的皇后、表姐,慈禧皇太后之弟桂祥之女),代表年僅六歲的宣統帝溥儀(溥儀的祖父為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之弟奕譞,生父為光緒帝異母弟醇親王載灃,生母嫡福晉瓜爾佳氏是慈禧太后的重臣榮祿之女),於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頒布的退位詔書,讓溥儀正式退位,結束大清自世祖順治皇帝入主中原以來268年的統治,也是中國自秦始皇以來最後一位被承認的皇帝,標誌中國實行2132年的帝制宣告結束。

隆裕太后的
姑媽慈禧太后和丈夫光緒皇帝,在很短時間內相繼過世,隆裕突然間成為當時大清朝的皇太后、滿清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可惜她並沒有慈禧太后那樣的能力,註定無法掌控整個局勢,她垂簾聽政了三年,就被刮到風口浪尖之上。

1911辛亥年10月武昌起義,自湖南省開始,漢地十八省相繼追隨革命宣布獨立。滿族大臣蔭昌鎮壓革命,但已撲滅不了各地爆發的起義,唯一能夠指望的只有袁世凱的北洋軍。由於北洋軍皆袁世凱舊部,不易指揮,隆裕太后重新啟用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征討革命軍,並命蔭昌署理陸軍大臣,袁世凱率北洋第一軍馮國璋、北洋第二軍段祺瑞奉命出征,但袁世凱狼子野心,他權衡利弊後一面出兵,一面又和革命黨進行談判,經過南北議和,袁世凱與革命黨達成協議,獲得革命元勳黃興保證,將由袁氏擔任大總統。隨後袁世凱反過來逼宮,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滿清親貴們無能為力,把爛攤子扔給隆裕太后獨力去處理。

當時年幼的宣統帝溥儀,在那場最後的博弈中沒有起任何作用,他後來回憶道:有一天在養心殿東暖閣裡,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絹擦著眼。她面前的紅氈墊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也是滿臉淚痕。殿裡別無他人,異常安靜。胖老頭子一邊抽縮著鼻子,聲響很大,一邊說著話。後來溥儀才知道,胖老頭子就是袁世凱。袁世凱在一封給隆裕太后的密奏中寫: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劫遺也。這是恐嚇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革命後上了斷頭台,若不退位,清朝皇室子孫也將不保。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46人聯名電奏,要求立定共和政體。當日清廷強硬派良弼被革命黨人彭家珍炸死,王公大員紛紛轉移財產,人人思危。隆裕太后更是膽戰心驚,哭著對袁世凱說: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手中了。袁世凱軟硬兼施,隆裕太后無可奈何,只能夠接受現實,幾經談判,達成清室優待條件,隆裕太后決定清帝退位。

在宣統帝退位後,滿清親貴們把亡清責任全推到隆裕太后頭上。革命後第二年的太后生日,隆裕希望滿清親貴能夠入宮祝壽,但是那些人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袁世凱派人進宮祝賀,但諷刺的是他以外國使節的身份祝賀。隆裕宣布退位後鬱鬱寡歡,死前她留下了著名的一句話:「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民國二年(1913)2月22號,隆裕太后在長春宮病逝,年僅46歲。從醫學的角度講,隆裕因為一直肝氣鬱結,所以最終導致得到嚴重的肝病而死。有人散布謠言袁世凱害死太后,一度讓袁世凱感到非常緊張。後來政府以高規格來處理喪事,孫中山因為她在武昌起義的時候最終做出退位的決定,挽救千萬天下的蒼生性命,甚至稱讚她是「女中堯舜」。

〈宣統帝退位詔書〉究竟何人執筆起草,一直未有定論,一說起草人為張謇,但1912年2月22日《申報》標題為〈清后頒詔遜位時之傷心語〉的報導:此次宣布共和,清諭係由前清學部次官張元奇擬稿,由徐世昌刪訂潤色,於廿五日早九鐘前清后升養心殿後,由袁世凱君進呈。清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並親自蓋用「法天大道」閒章。但是,與普通詔書不同的是,此詔書從未鈐蓋正式具官方法律效力的清朝二十五方玉璽,僅蓋用隆裕太后的「法天大道」私人閒章。後來據張天奇講述,隆裕太后選擇鈐押「法天大道」閒章,其中隱含了鄙視意味,頗有不甘心之意。
此詔書後由原內閣中書張朝墉收藏,與同時發布的兩次相關詔書,及2月3日的授權談判詔書合稱〈遜清四詔〉,後由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陳垣購得,1975年起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清帝自動遜位,恰如辛亥革命的偉大,形成某種呼應,兩者都是民主共和的成果。而〈宣統帝退位詔書〉措辭得體,寫得不卑不亢,其政治意義是加快實行「共和」的步伐,實現和平的政權交接,是見證中國歷史重要的文件。


宣統帝退位詔書.jfif
上圖:宣統帝退位詔書


宣統帝退位詔書

奉 
旨朕欽奉 
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嚮,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文章出處】
宣統帝退位詔書
原作者:不詳
頒布者:隆裕太后


載灃、溥儀、溥傑.jpg
上圖:醇親王載灃、溥儀(右)及溥傑二兄弟


註釋翻譯

(敬受) 旨。朕欽(古代對皇帝尊稱的用語(敬受) 隆裕皇太后懿(美善)旨:
譯文:
奉宣統皇帝旨意。朕奉隆裕皇太后的旨意: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九州,指中國)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
譯文:
前不久因為民間義軍起兵,各省陸續響應,全國都陷入戰亂,天下蒼生身處於水深火熱中。特別命令袁世凱派人與民軍的代表討論天下大局,商議召開國會,一起公決國家該採用什麼政體。


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分離)隔,彼此相持。商輟(停止)於途,士露於野。
譯文:
但是兩個月以來,兩方還沒有商議出妥當的結果,南北相隔,彼此相持不下,經商的人暫停在路途,讀書的士人寄宿於荒野。


(僅,只)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譯文:
所以國體只要不確定,民生就不會得到安樂。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
譯文:
現在全國的民意,大多數傾向於共和政體。南方中部各省早就提倡共和了,北方的很多將領後來也支持共和。


人心所嚮(向),天命可知。予(我)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違逆)兆民之好惡。
譯文:
天下人心所向,上天之意也已經很明朗了。我也不忍心因為愛新覺羅一姓的尊榮,去違背億萬民心的喜好。


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
譯文:
因此
外部觀察天下大勢,內部體察民心輿論,特別帶領皇帝,把國家統治權交給全國人民,確定為共和立憲政體。

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合)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譯文:
近可安撫國內討厭戰亂、渴望發展的民意,遠也可以告慰古代聖賢的天下為公的理想。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此)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
譯文:
袁世凱之前已經過資政院推選為總理大臣,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也應有南北統一的方法。我就授予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南方民軍協商國家統一的辦法。

總期人民安堵(安居),海宇乂安(太平無事。乂,音ㄧˋ,安定,平靜),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譯文:
總而言之,是期待人民安居樂業,國內安定太平,未來依舊聯合漢滿蒙回藏五族的完整領土,組成一大中華民國,


(我)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空暇無事。通「閒」,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天下大治。郅,音ㄓˋ,極,至,最)之告成,豈不懿(美善)(啊)!欽此古代皇帝詔書的結尾用語
譯文:
我與皇帝也
得以退位卸去權責而退處悠閒,安享餘年,長期受國民給予的優待禮儀能親眼看到國家變革的完成,我們也是很開心的,這正是我們樂意看到的安定局面啊。欽此。

 

隆裕太后.jpg
上圖:隆裕太后


附錄:相關清帝退位二詔

(一)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取其輕者。此正朝廷審時觀變,恫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害。著民政部、步軍統領、姜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勿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

太和殿龍椅.jpg
上圖:紫禁城太和殿髹金漆雲龍皇帝寶座


(二)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隆裕太后與宣統帝.png
上圖: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劇照)


由於清朝皇室退位一事,隆裕太后非常配合。為了履行承諾,南京臨時政府也頒布此前與清廷達成的兩份協議,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優待皇室條件,明確規定即使溥儀從皇帝位置上退位下來,依然享有皇帝尊號,居住場所依然在紫禁城內,衣食起居等支出由新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贍養。其中共包括三大條款19條細則:

一是關於大清皇帝宣布贊成共和國體,中華民國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條件:

1.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3.大清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5.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製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6.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7.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8.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二是關於清族待遇之條件

1.清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2.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國家之公權及私權,與國民同等。

3.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4.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三是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1.與漢人平等。

2.保護其原有之私產。

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5.先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餉,仍舊支放。

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自由信仰。

大清雖然亡國,但愛新覺羅氏在歷代退位皇室中,所享有的待遇是最好的。


宣統帝退位詔書.png
上圖:宣統帝退位詔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