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東嶽泰山
題解
本章選自《孟子.盡心上》,言聖人之道,大而有本,學之者必以漸進,乃能臻於此境。中唐詩人元稹〈離思五首.其四〉詩「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即脫胎於此,意指經歷過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小池小水已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彩都黯然失色。其引申義已與原義不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山登愈高,眼界愈寬;遊於聖人之門,登堂入室,方知大道之廣,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君子當每日虛心向學,一旦學有所成,則當效法日光之無所不照,大公無私,普化眾生。蓋學道貴於有恆,不宜淺嘗即止,志於道者更不可半途而廢,否則欲速則不達。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所加。
上圖:泰山最高峰.玉皇頂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文章出處】
《孟子》
〈盡心上〉
原作者:孟軻
註釋翻譯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魯城東之高山)而小(覺得......小)魯;登泰山(泰山,東嶽,比東山更高)而小(覺得......小)天下。
譯文: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上面,就覺得魯國太小了;登上泰山上面,覺得天下也變小了。
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難乎其為水),遊(遊學,即出外拜師求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難乎其為言)。
譯文:
所以看過了大海的人,就覺得任何河流都難以和大海相比了;遊學於聖人門下的人,就覺得任何言論都難以和聖人之言相比了。
觀水有術(方法),必觀其瀾(波瀾,水之湍急處);日月有明(發光之體),容光(容納光線之處)必照焉。
譯文:
看水也有方法,一定要看水的波瀾,水有波瀾,就知道水源的深遠(知其源之有本)。日月有光明,凡能容納光線的地方,一定能夠照到。
流水之為物也,不盈(滿)科(坎,坑穴)不行(前進);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累積至厚而文章外現)不達(通達,足於此而通而彼)。」
譯文:
流水這種東西,不注滿低窪的地方就不會再往前進的;君子立志於道,不到文章外現的程度,是不會達到聖人的境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