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國風.png
上圖:十五國風地理圖


《詩經》十五國風簡介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編按:《史記.孔子世家》:「〈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內容的分類,「賦、比、興」則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風〉又〈國風〉,一共有15組、按地區劃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音
ㄅㄟˋ)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檜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豳(音ㄅㄧㄣ)風」、「陳風」和「曹風」,共160篇,又被稱為「十五國風」。〈國風〉被普遍視為《詩經》中的文學精華部分,後人將其與屈原的《離騷》並稱為「風騷」。從風格上講,〈國風〉帶有濃烈的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講,〈國風〉大多數是民間詩歌,作者除少數是個別貴族外,大多是民間無名歌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司馬遷以《詩經》即事抒情、詩以言志的內容,以及既執著不懈,又不過分耽溺情感的精神狀態。鼓勵了詩人積極用世,「感於哀樂,緣事而發」,而反對沉湎於絕對個人的世界裡。這與儒家所提倡的倫理風範相吻合,因此被儒家奉為經典,從而深深地感染了後世士大夫的詩歌觀念和詩歌情懷。

以下分別簡介《詩經》十五國風的地理及相關歷史,從中可以發現,《詩經》雖然是先秦北方文學的代表,但十五國風所在地區卻非只限於黃河流域,十五國雖以北方黃河流域為主,但也包含少數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漢水上游的地區。

十五國風依省分可分為四組:

河南省:
王風、周南
        鄭風、衛風、鄘風、邶風
        檜風、陳風

山東省:齊風、曹風
山西省:魏風、唐風
陝西省:秦風、豳風
        召南


以下分別說明:


十五國風.png

上圖:十五國風地理位置圖(製圖:本站)


01.周南    

地域:周王都城南面的民歌,東周王畿直接統治區(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陽、偃師、鞏縣一帶)。一說周南和召南受到南方楚國「南音」影響的民歌。
歷史:在周代習慣將江漢流域的一些小國統稱之「南國」或「南土」、「南邦」,《詩經》編輯者將採自江漢流域許多小國的歌詞,連同受「南音」影響的周、召一些地方採來的歌詞,命名為「周南」。
篇數:共有11首。〈周南〉為十五國風之首,〈周南〉的第一篇詩〈關雎〉為《詩經》三百一十一篇之首。
風格:
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周南〉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

02.召南    

地域:召國及其南部之民歌。召,音ㄕㄠˋ。召南在周南之西,包括陝西南部和湖北一部分。
歷史:召公奭為周室三公之一。周武王時封宗室召公奭於燕地,但他並未前往,由長子召克前往就任,自己則留在鎬京與周公旦、畢公高一起輔佐天子。召公奭自己又有食邑在「召」(今陝西岐山),故謂之召公。召國,又名邵,為西周的畿內封國,是西周、春秋時代諸侯國之一。
篇數:共有14首。
風格:據郭沫若考證,原有一種樂器名「南」,這種樂器的使用,可能是南國音樂的特色。〈周南〉〈召南〉就是南國地區的民歌,配合南國樂器所奏出的樂調。
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召南〉就如現在我們説陝南調。

03.邶風    

地域:邶國民歌,經前人考定,邶、鄘、衞都是衞國的詩。邶,音ㄅㄟˋ。邶國故地約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地屬中原中心。

歷史:邶、鄘、衛都是古國名,周武王滅殷以後,採以商治商策略,將紂的京都沬(今河南淇縣西北)附近封給紂的兒子武庚,並將其地分而為三:北為邶(今河南湯陰縣東南),南為鄘(今河南汲縣東北),東為衛(今河南淇縣附近)。武王並派他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別守衛國三個地方,以監督武庚,號為三監。武王死後,兒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執政。管叔等散布流言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唆使武庚叛亂。於是周公率兵鎮壓,殺死武庚與管、蔡、霍三監,又合併三地為衛。
年代:邶、鄘、衛三詩大部分難確定具體時代,大致說來西周末東周初的詩居多數。
篇數:共有19首。
風格:
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邶風〉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

04.鄘風    

地域:鄘國民歌,經前人考定,邶、鄘、衞都是衞國的詩。鄘,音ㄩㄥ。鄘國故地約在今河南汲縣一帶,地屬中原中心。

歷史:邶、鄘、衛都是古國名,周武王滅殷以後,採以商治商策略,將紂的京都沬(今河南淇縣西北)附近封給紂的兒子武庚,並將其地分而為三:北為邶(今河南湯陰縣東南),南為鄘(今河南汲縣東北),東為衛(今河南淇縣附近)。武王並派他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別守衛國三個地方,以監督武庚,號為三監。武王死後,兒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執政。管叔等散布流言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唆使武庚叛亂。於是周公率兵鎮壓,殺死武庚與管、蔡、霍三監,又合併三地為衛。
年代:邶、鄘、衛三詩大部分難確定具體時代,大致說來西周末東周初的詩居多數。
篇數:共有10首。
風格:《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札聽了魯國樂隊歌唱了邶、鄘、衞以後,評論時便將此三詩統稱之為衞風,可見其把邶、鄘、衞作為一個整體,以區別於其他國風。〈鄘風〉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鄘風〉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

05.衛風  

地域: 衛國民歌,經前人考定,邶、鄘、衞都是衞國的詩。衛國故地約在今河南湯陰縣、汲縣、淇縣一帶,地屬中原中心。

歷史:邶、鄘、衛都是古國名,周武王滅殷後封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之地,後周公率兵鎮壓三監,合併三地為衛,連同原本殷民一起封給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縣),號衛君。衛國傳到懿公時,更加腐敗不堪,為狄人所滅,後來在齊桓公幫助下,衛殘部在楚丘重建衛國。
年代:邶、鄘、衛三詩大部分難確定具體時代,大致說來西周末東周初的詩居多數。
篇數:共有10首。若邶、鄘、衛三者合計,將近風詩的四分之一,所佔比例為十五國風之首。
風格:衞國為殷商舊地,衞詩的繁榮是無疑是接受殷商文化浸淫的結果。在春秋戰國時代,鄭衞之音是新興音樂的代稱。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衛風〉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

06.王風    

地域:東周洛邑之詩。「王」是「王畿」的簡稱,即東周王朝的直接統治區。

歷史:犬戎攻破西周時,周幽王同時被殺,其子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一帶),為東周王城。
篇數:共有10首。
風格:和〈周南〉不同,王風所含的是周王畿當地的固有音樂。周平王東遷,東周王室之地位已與諸侯無異,其詩不能復雅,故貶之,謂之王國之變風。其音哀以思,後以象徵王道之衰微。

07.鄭風    

地域:鄭國民歌。春秋時代鄭國統治大致包括今河南中部鄭州一帶,以及河南鄰省的一些地方,地屬中原中心。

歷史:鄭,古國名,姬姓,周宣王封其弟於鄭,犬戎攻破西周時,鄭桓公與周幽王同時被殺,其子鄭武公與平王東遷,併吞虢國與檜國的領土,沿襲舊號,命名新都為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
篇數:共有21首,在十五國風中各國民謠中存詩最多。
風格:鄭國地處中原,東與周王畿接壤,文化發達,從地理位置上講,鄭國與衛國處於殷商文化的中心區域,其深受殷商文化之浸淫自不待言,民風激越活潑,抒情細膩,鄭國在春秋之際人民創造出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調,較之遲緩凝重的雅樂,無疑是一種進步。所以當時的名人季札聽了也不禁要脱口讚道:「美哉,其細也甚!」孔子責備「鄭聲淫」,要「放鄭聲」,就是害怕鄭國這一「激越活潑」的新聲,會取代周王朝的正樂。〈鄭風〉中絕大部分是情詩,男女觀念較為開明。古人曾指出「春秋戰爭之多者,無如鄭」,但是頻繁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卻未見於〈鄭風〉中,這可能是編選者排斥的結果。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鄭風〉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在春秋戰國時代,鄭衞之音是新興音樂的代稱。


08.齊風

地域:齊國民歌。齊國領土大致包括今山東及河北南部一帶。

歷史:齊國(姜齊),西周初年姜太公的封國,是春秋時一等大國,其後政權落入田氏之手,仍號為齊國(田齊)。
年代:除少數作品諷刺齊襄公(編按:齊桓公異母兄長)與其妹文姜通姦的醜行可知年代為東周春秋時期外,其餘作品年代多不可考。
篇數:共有11首。
風格: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齊風〉就如現在我們説的山東調。

09.魏風    

地域:古魏國民歌。古魏國其故地約在今日山西南部芮城一帶。

歷史:古魏國是西周初分封的姬姓小國,後為晉獻公所滅,以其地封給晉臣畢萬。戰國時魏國的統治者,就是他的後代。古魏國北與晉國相鄰,春秋時魏又西與秦接壤。因此古魏國常受到晉、秦的侵奪。
篇數:共有7首。
風格:古魏國常受到晉、秦的侵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統治者既要擴張軍備,又不肯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因此國內人民所受的經濟剝削與兵役負擔很沉重。現存魏風詩歌不少反映人民反對剝削和兵役的呼聲,也可看到有識之士憂國憂時的嗟嘆。
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魏風〉就如現在我們説山西調。

10.唐風    

地域:晉國民歌。古晉國領土大致包括今山西的太原以南沿汾水流域的一帶。

歷史:唐,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國,其子燮改國號為晉。
篇數:共有12首。
風格: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唐風〉就如現在我們説山西調。


11.秦風  

地域: 秦國民歌。秦國統治區域大致包括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

歷史:秦本為周的附庸。西周孝王封他的臣非子於秦,東周初,因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開始列為諸侯。
篇數:共有10首。
風格: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秦風〉就如現在我們説陝西調。

12.陳風 

地域:陳國民歌。陳國領域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

歷史:陳國,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後為楚國所滅。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入齊後改姓田)的後裔,取代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篇數:共有10首。
風格: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陳風〉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


13.檜風  

地域: 檜國民歌。檜,音ㄎㄨㄞˋ。其故地在今河南密縣、新鄭一帶。

歷史:檜國,西周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妘姓,相傳為祝融氏的後代,西周末年為鄭桓公所滅。
年代:均為西周作品。
篇數:共有10首。
風格: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檜風〉就如現在我們説河南調。

14.曹風    

地域:曹國民歌。曹國統治區在今山東菏澤地區一帶。

歷史:曹,古國名,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曹叔振鐸於曹國,後為宋國所滅。
年代:曹風產生的時代,從內容判斷,多為東遷以後,在風詩中,它產生的時代較晚。
篇數:共有4首。
風格:〈曹風〉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曹風〉就如現在我們説山東調。

15.豳風    

地域:豳國民歌。豳,音ㄅㄧㄣ。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甘肅慶陽、陝西旬邑、彬縣一帶,是周族部落的發祥地。
年代:大約是西周初年成王時代的詩,也有人認為可能是西周後期的詩。
篇數:共有7首。
風格:〈豳風〉多描寫公劉封地豳地的農家生活,辛勤勞作的情景,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豳風〉就如現在我們説陝西調。


十五國風.png
上圖:十五國風地理位置圖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