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jpg


題解

曹操喜歡延納文學之士,曹丕、曹植亦有乃父之風,除交結建安七子之外,身邊還集結着一批文士,曹操立嗣問題不明朗時,曹丕、曹植以及他們身邊的文士還能相得以處(編按:吳質輔佐曹丕,楊修輔佐曹植);當曹操立嗣問題突出來後,雙方就各自施展方略,尖鋭對立起來。

吳質是曹丕最重要的心腹智囊,在曹丕被立為世子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為曹丕立下大功,曹丕也對他的才智刮目相看。

《三國志.魏志.吳質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魏王嘗出征,世子及臨淄侯植並送路側。植稱頌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悦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這是說,有一次曹操率大軍出征,曹丕與曹植一同送行。曹植作賦稱頌父王功業,出口成章,左右為之側目,曹操龍心大悅,曹丕則悵然若失,身旁有個人悄聲對曹丕說,見到魏王只要默默流淚就好,曹丕見到父王果然哭泣拜別,因此曹操及左右慨歎曹植只是詞藻寫得華麗,孝心誠心卻遠遠不如曹丕。這一招就是吳質教的。

楊修等文士運作立曹植為世子最賣力之時,曹丕十分憂懼,想跟吳質商量。可是當時吳質的官職是朝歌令,外官不得批准或奉召,不能擅自入京。《三國志.魏志.曹植傳》裴松之注引《世語》:楊修「
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曹操)所器。丁儀兄弟,皆欲以植(曹植)為嗣。太子(曹丕)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楊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曹丕想出一招,將吳質藏到裝在大竹筐裡,用牛車載進自己的府邸,兩人共同密商對策。楊修得到消息,就向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尚未著手調查,曹丕已接獲密報,緊急通知吳質。吳質說那有什麼問題,
隔天再讓裝載綢緞的牛車低調進入曹丕府邸就好。果然楊修立即報告曹操,曹操下令搜索,卻搜不到什麼人,自此曹操開始懷疑楊修。由這裡可以看到,曹丕佈置細密,才能在第一時間得悉楊修打小報告,楊修是魏王府行軍主簿,他向魏王報告,消息卻外洩,可見曹丕在魏王身邊佈置了眼線。

不過,吳質留下的作品雖然很少,但並非不解文學。《三國志.魏志.吳質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及河北平定,大將軍(曹丕)為世子,質與劉楨升在坐席。楨坐譴之際,質為朝歌長,後遷元城令。」四年後,吳質回京述職,曹丕盛張宴席款待久違的吳質,曹植寫作〈與吳季重書〉贈之,要吳質能「為我張目」(讓我開開眼界),並提到吳質依仗曹丕支撐所張揚的驕奢氣焰,在華麗的文字背後,充滿曹植對吳質的鄙視、譏諷、挖苦,當然也深深刺痛吳質的心,更強化吳質倒向曹丕陣營

質隨後作〈答東阿王書〉回信答覆,申明「至乃歷玄闕,排金門,升玉堂,伏虛檻於前殿,臨曲池而行觴」,只不過是「恃平原養士之懿」,實「愧無毛遂耀穎之才」,顯露仗人假威的心跡。至於「張目」一事,吳質則借「儒墨不同,固以文矣」,把曹植搪塞過去。


筆墨紙硯.jpg


與吳季重書

植白:

季重足下。前日雖因常調,得為密坐。雖燕飲彌日,其於別遠會稀,猶不盡其勞積也。若夫觴酌凌波於前,簫笳發音於後,足下鷹揚其體,鳳觀虎視,謂蕭、曹不足儔,衞、霍不足侔也。左顧右眄,旁若無人,豈非吾子壯志哉?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實且快意。當斯之時,願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伐雲夢之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以為箏,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卮,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


然日不我與,曜靈急節。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思欲抑六龍之首,頓羲和之轡,折若木之華,閉濛汜之谷。天路高邈,良久無緣,懷戀反側,如何如何?

得所來訊,文采委曲,曄若春榮,瀏若清風,申詠反覆,曠若復面。其諸賢所著文章,想還所治,復申詠之也。可令憙事小吏,諷而誦之。


夫文章之難,非獨今也,古之君子,猶亦病諸。家有千里驥而不珍焉,人懷盈尺和氏無貴矣。夫君子而不知音樂,古之達論,謂之通而蔽。墨翟不好伎,何為過朝歌而回車乎?足下好伎,而正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又聞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夫求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且改轍易行,非良、樂之御,易民而治,非楚鄭之政,願足下勉之而已矣。

適對嘉賓,口授不悉,往來數相聞。曹植白。


【文章出處】
《昭明文選》
與吳季重書
原作者:曹植


毛筆.jpg


註釋翻譯

(一)


植白:
譯文:
曹植敬白:


季重足下。前日雖因常調(守土官員在一定時期向朝廷述職),得為密坐(靠近而坐)。雖燕飲彌日(終日),其於別遠會稀(聚少離多),猶不盡其勞積(勞思積懷。勞,​​​​​​​憂)

譯文:
季重足下。前些日子雖因你來此述職,得與您促膝而坐,雖然在一起終日宴飲,但我仍舊感到很快就與你遠別,將來見面的日子又稀少,還是不能抒盡我鬱結於心的思念之情。


若夫觴(酒杯)(酒杯)凌波(乘波)於前,簫笳發音於後,足下鷹揚(威武)其體,鳳觀虎視,謂蕭、曹蕭何、曹參,漢丞相)不足儔匹敵、相等),衞、霍(衛青、霍去病,漢武帝名將)不足侔(匹敵、相等)也。
譯文:
像那次宴會上,面前的酒水多如波瀾(我們讓酒杯逐流於賓客面前),背後的簫笳吹出曲調,您像老鷹一樣奮起身體,像鳳凰老虎一樣觀望,可謂蕭何、曹參都不足與您並提,衛青、霍去病也不足與您相比。

「足下鷹揚其體,鳳嘆虎視,謂蕭、曹不足儔,衞、霍不足侔也」明褒暗貶。

左顧右眄(旁視),旁若無人,豈非吾子(指吳季重)壯志哉?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實且快意。
譯文:
您左顧右盼,可謂旁若無人,這難道不就是我的季重的豪情壯志嗎?就像經過屠夫家門而大口咀嚼,雖然沒有真正吃到肉,但就圖個心裡痛快。

「左顧右眄,旁若無人,豈非吾子壯志哉?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實且快意。」有鄙夷吳質自大狂妄之意。

當斯之時,願舉泰山以為肉,傾(盡)東海以為酒,伐(砍)雲夢之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木名)以為箏,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卮(漏卮,古代盛酒的器具),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
譯文:
當此之時,真希望能將整個泰山當作肉,傾盡東海的水拿來當酒,砍伐雲夢的長竹製成笛,斬削泗水之濱的梓木做成箏;吃起飯菜,像填塞巨大的溝壑;喝起酒來,像灌注漏底的酒杯。其中的快樂真是無可比擬,這不正是大丈夫的快意人生嗎?

「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卮,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有鄙夷吳質慾壑難填之意,大丈夫一語為反話。

(二)

然日不我與,曜靈急節(比喻時間過得很快。曜靈,太陽。急節,急速前進)。面(見面)有逸(奔)景之速,別有參商參星與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此處喻為隔絕別離,不能相見)之闊(遠)
譯文:
然而,時日不等待我,太陽迅疾的前行,聚首的時光如同光影奔跑快速過去,離別之後我們就會像參、商二星一樣相隔萬里。

思欲抑(按)六龍(為日神駕車的六條龍)之首,頓(捨)羲和(神話傳說中為太陽駕車的人。《廣雅.釋天》:「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之轡,折若木(若木,在崑崙,神話中長在日入處的一種樹木
之華(花),閉濛汜之谷(西極濛水之涯,古代傳說中的日落之處)
譯文:
我想要按壓住六龍的腦袋,讓羲和放下日車上的韁繩而停止,折取若木的花遮攔太陽使之回返,封鎖日落之地的濛汜之谷。


天路高邈(遠),良久無緣,懷戀反側(翻來覆去,臥不安席),如何如何?
譯文:
可是天路又高又遠,的確無從攀登,我心懷著眷戀的感情而輾轉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三)

得所來訊(來信),文采委曲(美好),曄若春榮(比喻辭藻之美。曄,光輝燦爛。春榮,春花),瀏若清風(比喻內容之佳。瀏,風輕吹的樣子),申(重複)(歌)反覆,曠(明)若復面(再會面)
譯文:
收到了您的來信,信上文采斐然,如三月的繁花一樣美盛,像清風一樣明淨,我反覆誦讀,覺得語句通達得好像又見到了您本人一樣。


其諸賢所著文章,想還所治(指朝歌。當時吳質任朝歌令),復申詠之也。可令憙事(好事,喜歡多事)小吏,諷而誦之。
譯文:
諸位賢人所做的文章,想必您回到朝歌後會再重新誦讀,可讓那些喜歡多事的小吏諷誦它們。

「想還所治,復申詠之也。可令憙事小吏,諷而誦之。」將吳質與憙事小吏並列,有瞧不起之意。

(四)

夫文章之難,非獨今也,古之君子,猶亦病諸(「病」猶難也,「諸」為之乎二字合音)
譯文:
文章寫作的困難,不只存在於今日,古代的君子作文章時,也同樣感到很難。


家有千里驥而不珍焉,人懷盈尺(直徑超過一尺之玉璧)和氏無貴矣。
譯文:
如果家家都有千里馬的話,那麼好馬就不再顯得珍貴了;人人都擁有盈尺之璧玉,和氏璧又怎麼會顯得珍稀?


夫君子而不知音樂,古之達論,謂之通而蔽(謂其不知文)
譯文:
作為君子卻不通曉音樂,古代的通達之論就會認為他只懂理卻不知文、不明禮樂。

墨翟不好伎(女樂,此指音樂)(編按:墨子非樂),何為過朝歌而回車乎?
譯文:
墨子如果不喜歡音樂歌舞,那麼他路過朝歌的時候又何必掉轉車頭?

足下好伎(女樂),而正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讓我開開眼界)也。
譯文:
您喜愛音樂歌舞,又恰好在墨子當年掉轉車頭的朝歌縣為官,想必先生一定能幫我開拓眼界的啊!
「足下好伎,而正值墨翟回車之縣,想足下助我張目也。」有挖苦之意。

又聞足下在彼,自有佳政,夫求而不得者有之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
譯文:
我又聽說先生在朝歌那裡,已經有了不錯的政績。世界上總有求之卻不可得的事,但從沒有不經追求,也有可以自動獲取的東西。

且改轍易行,非良(王良,古善相馬者)、樂(伯樂,古善相馬者)之御,易民而治(《商君書.更法》:
臣聞之,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非楚鄭之政,願足下勉之而已矣。
譯文:
如果改道而行,就不是王良、伯樂的駕御之道了;如果變更民情而治理,也不是孫叔敖、鄭子產的為政之方,只希望您以此為勉勵罷了。。


(五)

適對嘉賓,口授(口述而令人書寫)不悉不詳盡),往來數(常)相聞。曹植白。
譯文:
適逢我在接待嘉賓,此信由我口頭敘述、他人代筆而成,說得不夠詳盡,以後還望多寫信往來。曹植敬白。

直接明言「適對嘉賓,口授不悉」,極不尊重受信者。

寫字.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