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jpg
上圖:達文西手稿


所以說倫理學到底是什麼(一):總論

這是渣誌的新系列。運動倫理學談完之後,乾脆就來談倫理學。感覺順序好像反過來了喔!但沒差啦,反正我們是很隨便的單位。

在這個系列中,我會用一般的「人話」來討論倫理學的主要概念。這代表本系列會是概論性質,就是倫理學概論啦!我會告訴你什麼是倫理學,討論什麼東西,然後這些東西和你有什麼關係。

那倫理學到底是啥呢?在「內容面」的部分是本系列的任務,會慢慢來處理;而就「技術面」來看,倫理學是哲學系的必修課程,也是哲學的五門(理則學、知識論、形上學、倫理學、美學)主要分科之一。

而就「實體面」來說,市面上的倫理學著作已經有很多,從普及小冊子到精裝本大部頭都有,能當課本的也不少。像我在本系授課,都是用林公火旺課本的摘要(當然是我自己摘的)。現在要學生買書,很難啦!都要老師整理好投影出來,讓大家參考比較。
好,那我這系列到底是想討論什麼呢?介紹火旺的東西?當然不是。我打算在這一系列完成後(可能要一年多的時間),以這系列的內容組成一本倫理學的書,當做今後討論事情的基礎文獻。什麼意思呢?

這本書(或這個系列),可以作為課本,也可以當成吵架時的理論指南,更重要的是,我目前對這本書(或這個系列)的規劃,和多數的倫理學課本有明顯的差異。


轉彎

我把這個系列的特色定位在「轉彎」,這當然是對吳敦義的致敬。不過我的轉彎,並不是修改或推翻現有的倫理學結論,而是我要改變介紹倫理學的傳統方法。

我必須再次強調,現在市面上的倫理學書籍已經相當多,而且通常有一定的素質(少部分有問題者,是因為他用抄的。這點普通人或大學部哲學系學生看不出來,但逃不過偶的法眼)。我連上哲學系的必修課時都是用林火旺的書(摘要出來的簡報)當教材,怎麼可能會否定現有倫理學課本的價值呢?

當然,這也不代表我對現有倫理學概論完全買單。對於每本倫理學概論,我都有意見,就算和我同派的老大麥金泰(A. MacIntyre,我曾翻譯他的一本著作),對他寫的倫理學史或相關書籍,我也認為有不少應該修正的地方。

這些不能認同的零碎部分,讓我開始思考如果要「概論」倫理學,還有什麼可能性。我開始很認真的思考,然後大約花了幾分鐘的時間,就找到一個可以鑽的洞。或許從這個洞出發,可以寫出一個比較符合我想像的倫理學概論。

要談這個洞,就要先來看到目前多數倫理學概論書籍所採行的模式。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倫理學概論,就是以平面、橫向的方式介紹各種倫理學理論。絕大多數會被提到的理論,都是啟蒙運動以後出現,至今仍能有影響力者的;作者也通常會以「主觀主義」、「目的論」、「義務論」、「利己主義」、「利它主義」之類的流派劃分為分章基礎

對於一般的大學生來說,這類的著作很夠用了,其內文與參考文獻部分,就算混到研究所都還可以依賴。

不過,你如果是個倫理學素人,又對倫理學有興趣,若從這類書來入門,很容易會碰到閱讀障礙。因為這種書有一定的理論強度,是為了培養哲學系的學生,而不是一個無聊想讀點閒書的人。

第二種倫理學概論,其實算是倫理學史,也就是縱向的角度。這種書會依理論誕生(或思想家活躍)時間來安排書的論述進程。若是中文書,則可能再將西方與中國切割開來討論。

雖然許多講「脈絡」「系譜」的當代倫理學研究者,會強調要掌握倫理學概念,一定要回歸這概念根源,並且觀察其一路流變發展的狀況,才能有正確的理解;但憑良心講,我還是認為這種書只有研究生才有辦法消化,對於入門者來說,會比前一種還難閱讀。

如果你覺得很好讀,反而可能是讀到比較爛的版本,因為他寫得不深,又用大量現代語彙去套古典觀念,而許多古典倫理學的概念,是不應該以現代人的語言去消化的,像是古希臘的「德行」。一般讀者很難避免用現代的「德行」去理解這個古希臘詞,就會越看越怪。(在古希臘,你把肌肉練得很大,也是一種「德行」喔。有沒有覺得怪怪的。)

第三種倫理學概論,是系統倫理學式的,也就是作者本人讀了很多倫理學書之後,消化而得出的「個人真理」,或是他所屬流派的中心思想。這種書就算是專業學者也常覺得很不好讀。如果你年紀夠大,有讀過三民主義課本,那這種第三種倫理學概論,就還蠻有那種三民feel的。

這種書通常會批評一下他門他派的主張,然後提出一些「兄弟個人獨獲之創見」(編按:孫中山語),並且認為這本書是到他寫作當時「最理想的倫理學」。這的確也算是倫理學概論,但你如果完全相信作者所說的嘛,好像也不太好。即便作者不斷強調其理論的客觀性,或許你還是把這當成「XX派倫理學概論」會好一些。

當然,這種書也就更不適合外行人了,通常是學位論文才比較有機會處理到。

好,現有的倫理學概論是這樣,那我說的「洞」,是在哪邊?


洞來了

我認為上述三種倫理學概念,都是由寫作者個人目的出發的:大學者想把自己的知識系統交給下一代的大學者。當然,多數看到書的只是大學「生」,但無損於大學者的偉大志向。

不過有了這種目的性,這種倫理學概論就會非常的「倫理學」。這好像不算是缺點,但多數閒雜人等要讀這種書,就會碰到一堆技術障礙,像是看不懂大師到底在講什麼鬼。

這就是我說的「洞」。這些倫理學大師在寫作的時候,會幻想一個好學生(將來哲學家的預備軍)坐在他面前,很誠懇的聽他講述最基本的倫理學知識。但問題在於,「那個學生」只是他的幻想,這個倫理學大師所講的,很可能只有少數研究生才聽得懂。最悲慘者,甚至連其他的倫理學教授都看不太懂。這種幻覺就有點強烈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是倫理學高度專業化後出現的問題。倫理學教授以為自己在講人話,但其實並沒有。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可說當事人(大教授)就算意識到這種問題,也無力處理。這些大教授會在其他時間講人話,但一談起倫理學,就自動切換為「倫理話」。

我認為林火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你看他在政論節目上講話的多麼流暢(先不論其虎爛和轉彎程度。其實虎爛與轉彎也算是一種正常人話),但若去看他寫的倫理學課本,能撐過十頁的倫理學素人,實在不多。他已經刻意要寫普及了,卻還是這樣。

問題是文法和用詞嗎?我認為問題是出在「倫理話」的整個系統。或許是受到英美分析哲學的影響吧,倫理學者很熱愛「定義」,包括定義倫理學本身,即「你那個不是倫理學,我這個才是」之類的主張,到處都有。

這種定義熱潮會刺激人進入一種奇怪的狀態,開始講述一種只有少數人能懂的通靈語言,那就是「倫理話」了。

上述的三種書本,都有倫理話太多的問題,洋人寫的書也是。所以別問我有什麼西方倫理學課本能參考了,那是學者才能參考,你一定看不懂。

「那哲學系學生是怎麼看懂的?」

你又不需要考期末考,怎麼會逼自己一定要看懂記下來呢?

我認為,只有轉彎,才能繞過黑洞。要對倫理學素人講倫理學,需要使用一般人類的話語,來處理重要的倫理學概念。

我同樣會進行定義,而且基本上就只在進行定義,不過是用人話進行定義。像是用人話說明什麼叫「動機」「目的」「利己」。

這些詞,你覺得自己現在就看得懂?真的嗎?你口中的動機,和倫理學家講的動機有一樣嗎?

其實應該「是」一樣才對,也應該「要」一樣才對,但目前不太一樣。這個謎,我們會慢慢探討。對了,「應該」這個詞,我們也會來探討。

為了轉彎,我會採用一種比較罕見的形式來進行本系列的論述過程,就是以概念對比的方式來進行。例如一篇探討「動機」與「結果」,一篇講「手段」與「目的」,一篇講「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等等。不見得是兩兩相對,有些主題無法避免多方角力。

我認為透過這個方式或許有機會打碎「倫理話」的系統,至少不太多人以這種方式進行努力,因為這種操作方法是「去系統」或「去中心化」的。多數倫理學者在論述自己的理論時,或是企圖「概論」倫理學時,都是想建立一個上下左右彼此融貫的系統。當然,建系統是個哲學任務,但不會是我在這邊的任務。

我在這邊只是想讓倫理學素人可以懂倫理學、用倫理學而已。


中立很難

雖然去中心化,但我還是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傳達的知識是否客觀、中立,是否為倫理學界最新、最好的研究成果。

我只能說,基本上很難做到這些要求。

人文學門,特別是像倫理學這種人文學門,其論述很難取得真正的客觀性。就算有一些科學研究與倫理學相關,但現有研究成果仍很難逃得過學界大德的群毆。當然,這些學界大德也沒提出過什麼更好的理論,但他們可以很輕易證明別人的理論有缺點

所以這裡是沒有「正確答案」這種事的。相對好的答案,永遠都有再往前推進的空間

至於最新的理論,我會盡力介紹,但我的閱讀能力也有限,不會什麼都懂。因此可能會有某派人士跳出來說:「我有一個絕學,你怎麼沒提到呢?」那,沒提到的話,就算了。我不會硬講我不懂或沒看過的東西。

有一點是我還在考慮的,就是延伸性。在我過去的文章中,有少數讀者會在看了之後提問,說他想知道其中的某個概念,在哪本書可以找到。這種人非常的少,以至於我多半都是直接在信中回答,不會放入文章中。因為放入文章會製造閱讀阻礙,影響讀者的閱讀意願,這是新媒體的特性。

紙本書的那個參考文獻和註,不想看時可以直接跳過,但新媒體很難克服這點,依照我們的經驗,就算是像維基百科弄個註的編號,然後做個超連結到文章後面,光是那個[1]這樣的東西,都會讓讀者意識瞬間斷離,切出頁面。我們不是公益媒體,是商業媒體,所以還是會注意這種細節。

因此,就算這是個倫理學概論的系列,我在本文之中仍然不會放「註」與「參考文獻」。如有進一步需求,那就自己剪貼去Google。若文中有直接連往資料來源的超連結,那也是好心的SOS編輯(不是我)放的。

當然,如果有人要我業配相關書籍,我會直接放進文章der。我們是商業媒體嘛。

好,這就是我對於本系列的基本說明。實際內容的形式與風格,等出來後你看了就知道囉。最後再次強調,這系列我以後會出成渣誌紙本,而且很可能拿來教學使用。如果你想修一門倫理學的課,或想用人話來修倫理學的課,那就追這系列吧。

別不信邪,別幻想自己可以看懂市面上的倫理學概論。邁可.桑德爾的正義課程已經盡可能的做到「人話」與「親民」,但超過九成的點擊觀眾,在看過一開始的電車問題後,就看不下去了。

為什麼呢?

就交給你來思考。

延伸閱讀:

所以說倫理學到底是什麼(二):道德與非道德

倫理學.jpg


【文章出處】
《方格子(VOCUS)》
所以說倫理學到底是什麼(一):總論
(轉引自:《渣誌:一人雜誌社》)
2018-04-21
網址:

https://vocus.cc/zha_magazine/5a1212ddeceaed97b4024f3a
作者:周偉航(人渣文本)
【作者簡介】
周偉航(1976年7月23日-),筆名人渣文本,以筆名行世,臺灣哲學學者、作家,苗栗縣出生,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碩士,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為應用倫理學、價值學、運動哲學與宗教研究,其著作散見於臺灣各雜誌、網站、固定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