緹縈救父.jpg
上圖:緹縈救父


題解

「古詩」,又稱古體詩,乃相對於近體詩而言,以五言為主,七言其次,亦有雜言者,俱由樂府詩演變而來。古詩的用韻較近體詩寬,可以換韻,句子不限平仄,不限句數多少及篇幅長短,格律比近體詩自由。目前所見的五言詩以東漢班固的〈詠史〉為最早,七言詩則以曹丕的〈燕歌行〉為最早。

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五言古詩,以東漢班固的〈詠史〉為最早:主張五言詩始於班固者,以陸侃如的〈樂府的影響〉與羅根澤的《樂府文學史》為代表。其說以西漢無純粹五言,舉班固〈詠史〉,言其「技術拙劣」、「質木無文」,乃為五言詩最初發生之例證。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亦言東漢班固之詠史,為著名文人採用純五言體之最早作品。

 

東漢班固的〈詠史〉,該詩描述緹縈救父的經過,。本詩主要情節梗概:父親有罪,押到長安。緹縈上書,文帝感動。廢除肉刑,父親得救。按照事情發展先後順序平鋪直敘,質樸無華,渲染修飾較少,情節單一,以敘事為主,不像後世文人的「詠史詩」多議論抒情,幾乎可以稱之為一篇「五言記敘文」。

延伸閱讀:
七言古詩之祖----曹丕:燕歌行(翻譯)

緹縈救父.png
上圖:早期台灣電影海報.緹縈


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作品出處】
詠史
原作者:班固


緹縈救父.png
上圖:緹縈救父


註釋翻譯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
譯文:
自夏、商、周三代以後,道德日漸衰微,後世便出現傷害身體的肉刑。


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
譯文:
擔任齊國太倉(官倉)長的淳于意犯了罪,被逮押赴長安。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音ㄑㄩㄥˊ,孤獨無依)
譯文:
臨行前他感嘆生女不生男,在危急困難時只能孤單一人上路。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譯文:
淳于意的小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異常悲痛,父親將要遭刑,一旦受刑而死便不可復生。


上書詣(拜謁)闕下,思古歌(古代詩歌)雞鳴。
譯文:
她一大早就到宮闕門口,希望拜見皇帝接受自己上書,就像《詩經.雞鳴》催促君王早早上朝勤政一樣。


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譯文:
她憂心忡忡彷彿內心都要折裂,就像《詩經.晨風》諷刺君王一樣,緹縈極力要為父親辯護。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
譯文:
聖君漢文帝為緹縈的孝心而感到憐憫同情,終於下令免除了肉刑。


百男何憒憒(音ㄎㄨㄟˋ,昏庸愚昧),不如一緹縈。
譯文:
生再多的男孩若只是昏庸愚昧,那也比不上一個弱女子緹縈啊!


班固.png
上圖:班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