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jpg


蔡政府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

蔡總統在去年五月發表的連任就職演說,應該可以視為是今後四年蔡政府的治國大戰略,其中有一段宣示很重要,她說:台灣要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就必須匯聚各方的人才。蔡英文的政府,會全力爭取國際上最頂尖的技術、研發和管理人才,讓台灣產業的團隊能夠更加國際化,擁有全球競爭的視野和能力。就此,她又承諾:未來,我們將在雙語國家及數位領域上,培養更多的本土人才和菁英,讓產業有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為了持續兌現這個發展方向,特別是百年打底的雙語政策,由民進黨掌握多數席次的立法院,也確實在上週二院會三讀通過包括「二○三○雙語國家政策」在內的年度預算經費,其中包括教育部十五.四億元,以及國發會的二.六億元,合計十八億元。有錢可以辦事,至少表示今年若干工作可望起於足下,不會淪為虛幻的口號,這一步雖小,仍然讓人充滿著很大的期待。

不過,這美好的印象並沒有持續太久。上週五,是舉行大學學測的日子,首日的國文科考題公布後,整份命題所要表達的舉才宗旨,令識者實在不敢恭維;若進一步與前述的國家發展方向相對照,國人甚至應該要表達憤怒才對。這份試卷,被某些高中老師品評為「五年來最難」;五年是什麼意思?意謂著蔡政府上台以來最難。難,不是問題,問題是難得有沒有必要

扣除作文,詳細檢視這四十二題選擇題,文言文考題超過了一半,達到了五成五,這個比重,對於努力要邁向現代化先進國家目標的台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失衡我們不反對文言文在文學與文化上的價值,但是在考試引導學習,也影響教學的現實下,考試必須與國家發展相結合,起帶動的作用。在這個前提下,文言文的比例最少應該下降到三成以下,同時內容也必須符合做為一個現代公民之所需。但是我們發現,這次的國文試題連後者的起碼標準,都稱不上及格。

以給不少考生「下馬威」的第一題為例,四個選擇項,八個成語,諸如,「賚」賞諸徒、「齎」志以歿等等,問的不是意義,而是何者讀音相同;既然問的是發音,卻又諸多脫離實用的生澀字充斥,若無耐心辨識,很容易就被唬弄。其實,若採取排除法,正確答案不是不能浮現,然而大家關切的是,這樣的問法,究竟想要呈現什麼樣的科考標準?要培養年輕人什麼樣的中文素養?它與強化學子的國際競爭力又有什麼關連?

這並不是單例,許多考題,不僅以上的關切莫知所以,甚至與推動雙語國家的前景是背道而馳的。我們可以設想,蔡政府透過國會取得了預算,希望在國語文之外,可以提供我們的下一代,未來能夠運用英語進行多領域的學習,同時也鼓勵國人終身學習英語的途徑,但是我們的大考中心,卻利用國文學測把大家拉進相反的死胡同想要升大學,爭取好的志願,就必須耗費更大的力氣去應付鮮少時候用得著的文字障;或者說,把本應是陶冶、欣賞、能力的中文,成為是死讀強記的變本加厲與痛苦,這究竟是什麼居心?若背後實非故意、並無隱情,這又是什麼落伍的反動組成?

學用考招若各行其是,不能齊一,即使是單語,都會成問題,更遑論雙語!蔡政府要把國家帶到哪裡去?這一題如果要戰略清晰,就必須正視大考中心每回經由掌握大學入學考試的權力,對社會所釋出的訊號這些訊號不應該迷亂台灣前進的方向。請政府告訴我們:這些大人是在開什麼玩笑?

十字路口.jpg


【文章出處】
《自由時報》
〈蔡政府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
2021-01-25
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27801
作者:鄒景雯
【作者簡介】
鄒景雯,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歷任自立晚報記者、自由時報政治中心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現為自由時報總編輯。從事新聞工作三十餘年,累積報導與論述,超過數百萬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