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教授:理工科陸生的語言能力,比文學院台生好
「台灣丟掉的,大陸現在要撿!」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須文蔚指出,大陸從小學開始加強文言文教育,甚至在高中升大學的入學考試中,還要考文言文默寫,且陸生的閱讀量非常大,導致台生跟陸生的語言能力差異大。縱使是讀理工科的陸生,書寫和表達能力都高於台灣文學院的學生,「古典詩詞或散文的譬喻,陸生都是隨口引來。」
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選文開放網路投票惹議,課審會更建議將文言文選文降為10篇。對此,須文蔚說,大陸最新的教育改革是,國家競爭力的強大是要從基礎的語文和文學閱讀能力開始培養,正是台灣以前最擅長的跨域文化、對於文字文學的深刻理解等等,現在大陸急著撿,台灣卻要把它丟掉。
他也舉香港為例,他說,香港前幾年將高中國文的文言文完全取消,而課綱影響升學考試,高中生就把文言文束諸高閣,等到第一批學生進入大學後,大學端發現問題非常嚴重,學生從語文到文字的能力都變得很糟糕,這就是「華語圈實驗失敗的結果」。後來,香港立刻增加12篇必讀古文,台灣現在還要減為10篇,比香港還低。
須文蔚說,高中的國文教育,同時擔負語文教育跟文學教育的責任,而經典的閱讀非常重要。過去大家都一直圍繞在文言和白話的爭議上,希望把文言文的比例降低,以減輕學生的負擔,但經典的文字,許多是以文言文或古典詩詞的形式存在,他認為,強硬規定文言文的比例,其實沒有必要。
他認為,理解古典文學,是不妨礙台灣自主和台灣整體性的。有台灣精神、一些晚清的士大夫,其實都是精通古文,像是賴和。語文和文字是認識文化的工具,不需要全部都砍掉,就像美國是一個新興國家,但也沒有拋棄莎士比亞。
「文學經典或語文經典文本的閱讀,不應淪為意識形態的爭奪。」須文蔚說,一首詩或古典散文,是汰襲了幾千年,最後被留下來。從過去的30篇文言文,現在若要降至10篇,基本上已經很難選,且台灣中學生平均一年閱讀不到四本書,有閱讀的機會只剩下國文課,國文課如果再不讀經典的文章,台灣年輕人的語言能力跟文學造詣真的令人擔心。
針對這次課審會選文爭議,須文蔚說,不要把所有關於台灣文化的負擔,全部都放到國文科,「讓文學回到文學吧!」地理科老師如果覺得需要有晚清到日據時代的文言文,就回到地理科教,歷史科老師也可以選擇文言文到歷史科教,生物科也可以教本草綱目。
另外,須文蔚說,其他科的委員,實在不需急於在國文科必選文章篇目上著力,因為未來會開設更多關於區域文學、歷史文學、地理文學的選修課,學校老師都已經在規畫,並與大學端合作。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2017-08-20
〈東華教授:理工科陸生的語言能力,比文學院台生好〉
記者/馮靖惠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2653056?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