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png


晉武帝中了李密的兩刀論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李密.陳情表

李密陳情表一文,至情至孝,實為古今抒情文之傑作,其於文學上之價值,固不容置疑,然就邏輯而論,該文之部份,有「兩刀論」的詭辯,於國文教學中宜為同學說明,但亦不必因此而否定或貶低該文。筆者於本文盡力避免邏輯術語,也不作學術專論,只求簡明表達,期望同學易於了解。   

「兩刀論」Dilemma 或譯為二難式、雙關推理式,顧名思義,即是以兩把刀或左或右令人無所遁逃。有關兩刀論的最早記載,當是古希臘時期,詭智學派哲學家普羅塔哥拉斯(Protagoras 484?-411 B.C.)。以詭智學派教師身份遊歷希臘各地,教導青年,有一次與其學生伊納塞拉斯(Enathlas),訂立了教學合同:如果畢業後,學生第一次官司獲勝,則當交學費;反之,如果學生第一次官司失敗,則不交學費。畢業後,學生竟不執行律師業務,老師便一狀告上法院,要求學生交學費。老師的推論如下:

如果學生勝訴,依照合同,則當交學費;   

如果學生敗訴,依照法院判決,則當交學費;   


所以,不論學生勝訴或敗訴,都得交學費。

乍看之下,老師穩操勝券,殊不知,學生得到老師真傳,推論如下:

如果學生勝訴,依照法院判決,則不必交學費;   

如果學生敗訴,依照合同,則不必交學費;


所以,不論學生勝訴或敗訴,均不必交學費。   

師生二人似是而非的推論,真教人一時不易分辨是非,何以會給人這樣的錯覺?乃是因為師生二人均只取對自有己有利的條件,而故意避開對自己有弊的條件,所以結論當然有利於己。再舉兩個例子:   

一、

結婚則有家室之累;     


不結婚則會孤單寂寞;     

所以,不論結婚或不結婚,都是不好的。   

二、

到學校求學,則喪失賺錢的時間、機會;     


不到學校求學,則得不到學識、文憑;     

所以,不論求學或不求學,都是不好的。

然而,凡事皆有其利弊兩面,解析如下:

如果學生勝訴:

依合同要交學費(有利老師)


依法院判決要不學費(有利學生)

如果學生敗訴:

依合同不交學費(有利學生)


依法院判決要交學費(有利老師)

結婚:


利:可享天倫之樂。    

弊:有家室之累。


不結婚:


利:自由自在。

弊:孤單寂寞。

到學校求學:


利:得到學識、文憑。

弊:喪失其他的工作機會。


不到學校求學:


利:時間多,可從事其他工作。

弊:得不到學識、文憑。   

兩刀論即只取自己想要的一部份,皆取其利或皆取其弊,結論自在掌握中。所以破解「結婚」與「求學」二例的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是皆取其利,以下列之論證反駁之。       

結婚則享天倫之樂;   

不結婚則自由自在;   


所以,不論結婚或不結婚,都是好的。   

到學校求學,則可得到學識、文憑;   

不到學校求學,則可上班賺錢;   


所以,不論求學或不求學都是好的。   

如果依此破解兩刀論的方法,李密的窘境亦可改寫為:   

臣欲奉詔奔馳,則皇上滿意;   

欲苟順私情,則祖母劉,可保卒餘年;   


臣之進退,何難之有?

反駁兩刀論的方法,除了上述將「二難」反成「二樂」之外,還有兩種方法。

一為否定兩刀論前提的前項不能作為後項之充足條件,如:否定結婚一定造成「家室之累」,或否定不結婚一定會「孤單寂寞」,就推翻其論證了。

二為否定除了前提的兩種情況外,還有第三種可能,比如:   

前有懸崖,前進必死;   

後有追兵,後退必死;   

所以,不論前進或後退皆必死。   

就此而言,「投降」是第三種可能,或如偵探片在千鈞一髮之際,駕機凌空而去又是第四種可能。因此在設計兩刀論時,要避免前提有第三種可能,否則,對方可乘隙自雙刀中逃開。再者,此例無法以「二樂」反駁之,但可否定前提之前項不能作為後項之充足條件,亦即,前雖為懸崖,但前進或能躍入水中儌倖不死,後雖有追兵,但抱必死之心,或能退敵以求不死。   

在大致了解兩刀論之後,我們將此理論,應用至現實的生活,或將發現我們也常自陷於二難或三難、四難中而不自知,甚至長期無法自拔。破解兩刀論的方法或者清晰的邏輯思考,只能幫助我們正確的推論及解析問題,要如何解決現實的困境,則須配合其他的知識,生活的體驗、智慧來面對問題,有健全的價值觀,正確估量利弊得失,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做最適合自己的抉擇。就如李密的二難困境,縱使我們以「二樂」來反駁之,但是他的問題並未解決,而李密以陳情表與皇帝溝通,獲得諒解,則提供了我們解決問題的典範之一。   

後記:目前高中課程中已有理則學(邏輯)一門課程,但是恐怕全省無一高中開此門課,實在可惜,如果同學對邏輯有興趣,不妨閱讀殷海光的邏輯新引(水牛出版社),或國立編譯館的高中理則學,這兩本書是筆者所知最適合初學者的邏輯書。   
習題一則: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姚燧 憑闌人(寄征衣)

此一元曲是否也用了兩刀論法?如果是,當如何破解之?

原載於《靜修校刊一二三期》八十年六月出版
又載於《國文天地七十九期》八十年十二月一日出刊 

對與錯.png


【文章出處】
《徐茂瑋網頁》
〈晉武帝中了李密的兩刀論〉
網址:

http://www2.lssh.tp.edu.tw/~life/01_03.htm
作者:徐茂瑋
【作者簡介】
徐茂瑋,字蘊之,福建晉江人。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中華書道學會終身會員,服兵役時為陸光籃球隊隊員(66年-68年),退伍後先後擔任靜修女高國文教師(68年-91年),麗山高中國文教師、生活哲學教師(91年-108年),原來預定教到65歲屆齡退休,108年3月初肺腺癌三度復發,108年6月29日麗山高中退休,差一個月又一天教學生涯即滿40年,17歲被高中退學的徐老師,18歲決定以教像他一樣成績不好、調皮的學生為職志,人境以「茂公」稱之。109年1月15日
中午12:43在家人陪伴下,於臺大醫院安詳辭世。1月19日在一殯真愛室簡約家祭儀式後,送往二殯火化,隨即植葬於陽明山臻善園。
【網頁簡介】
徐茂瑋老師網頁:

http://www2.lssh.tp.edu.tw/~life/cmw0.htm

徐茂瑋.png
上圖:徐茂瑋老師

徐茂瑋.jpg
上圖:徐茂瑋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