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婦.png
想像示意圖


本文選自《昭明文選》,原題作〈陳情事表〉。就內容言屬抒情文;就形式、功能而言,屬「奏議類」古文,是一種上行應用公文。

戰國時代,臣下向帝王言事稱為「上書」。到了秦朝, 才改稱為「奏」。漢朝則分成「章、奏、表、議」四類,各有其用途:「章」用來謝恩;「奏」用來檢察彈劾;「表」用來陳訴請求;「議」用來表示不同的意見。後代又有「疏」、「封事」、「策」等各種不同的名稱。「表」,多用於陳情、慶賀、薦舉。其格式一般開頭作「臣某言」,結尾作「拜表以聞」或「臣某頓首」。至於「表」的寫作,據《文心雕龍.章表》表示:必以感情懇摯、思想雅正、文辭清麗、流暢和諧,為其寫作的基本規範。

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說,祖母劉氏供養無主為由,上表明志懇辭。

李密(編按:與隋末唐初李密不同人),一名虔,字令伯,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省彭山縣)人。生於蜀漢後主建興二年(公元224年),卒於晉武帝太康八年(公元287年),年64歲。李密出生六個月時,父早逝;四歲時,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及長,奉事祖母,飲食湯藥皆親自侍候,早有孝名。師事蜀漢大儒譙周,博覽群書,治學甚勤,譙周門人將其比作孔門之子游、子夏,為晉初散文家。蜀 後主時任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曾數次出使吳國,機警辯捷,應對得體,為吳人所稱許。蜀漢亡,晉武帝屢次徵召,均因侍奉祖母而辭不赴命。

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後進。」武帝覽表,為之讚嘆曰:「密不空有名也。」感動之餘,因賜奴婢二人,並令郡縣供應其祖母膳食,李密遂得以終養。迨祖母過世,服喪期滿後,應徵召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溫(今河南省溫縣)令,後遷漢中(今陝西省南鄭縣)太守,為官清廉謹慎,政教嚴明。晉武帝賜宴餞別,令李密賦詩,李密因藉上獻之詩抒發不滿之情,詩之末章言:「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中無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怒其謗譏,將之罷官廢為庶人。

本文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謝枋得《文章軌範》引安子順語云:「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此三文因而被並列為抒情佳篇,世稱古代三大抒情文。

延伸閱讀:

苦情、難情、疑情、忠情----曲明城:多情的〈陳情表〉

三國.jpg
上圖:三國形勢圖
陳情表.png


陳情表

臣密言: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彊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獨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文章出處】
《昭明文選》
陳情表
原作者:李密


司馬炎.png
上圖:晉武帝司馬炎


註釋翻譯

第一段:敘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目前家中的困境。


◎理解本文,首先要對寫作背景有所瞭解: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爲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應詔,會被誤認爲「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爲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爲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爲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悽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着「情」「孝」二字反覆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爲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臣密(李密)言:臣以(因為)險釁(音ㄒㄧㄣˋ,艱難險阻,意謂命途多舛),夙(早)遭閔凶(憂患凶喪)
譯文:
臣李密稟告:臣因為命途多舛,幼年就遭到憂患凶禍。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不忍直言親死,但婉言見背,意謂棄我而逝,屬於婉曲修辭。見,我。背,棄)
譯文:
出生才六個月,父親就去世。

行年(年齡)四歲,舅奪母志(舅父強行改變母親原想守節的志向,為母親改嫁的委婉說法,屬於婉曲修辭)
譯文:
年齡到了四歲時,舅父逼迫母親改變守節之志,令其改嫁。

祖母劉愍(音ㄇㄧㄣˇ,同「憫」,憐憫)臣孤弱,躬(親自)親撫養。
譯文:
祖母劉氏憐憫臣孤獨孱弱,親自撫育我。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伶仃)孤苦,至於成立。
譯文:
臣幼年常生病,九歲還無法走路;無依無靠,孤獨困苦,直到長大成人。

既無叔伯,終鮮(少)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兒子。古稱子曰息)
譯文:
既沒有叔伯,又缺少兄弟;家道衰微而福澤淺薄,得子甚遲。


外無(音ㄐㄧ,喪服名)(喪服名)(音
ㄑㄧㄤˊ,同「強」)近之親(強而有力又親近的親屬),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譯文:
外頭沒有可穿期服和功服,且強而有力又親近的親屬,家裡沒有照看門戶的僮僕;


煢煢(音
ㄑㄩㄥˊ,孤獨貌)獨立(孤獨無依),形影相(互相)(慰問)
譯文:
孤獨無依,只有自己的身影與自己相互慰問。


而劉夙(向來,一向)(纏)疾病,常在床蓐(音ㄖㄨˋ,床上墊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譯文:
劉氏平素疾病纏身,經常躺在床上;臣服侍湯藥,不曾離棄。

◎本段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爲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後詳細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這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唯一事實根據。作者寫得悽切盡情,以使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爲同情憐憫。


李密.png


第二段:敘述面對徵召,然祖母病篤,進退兩難之處境。

(等到)(承)聖朝,沐浴清化(身受清明的教化,屬於轉化修辭中的形象化)
譯文:
到了聖明的本朝,身受清明的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推薦舉用)臣孝廉(漢朝選舉科目。漢武帝採納董仲舒建議,令郡國從所屬吏民中,每年推舉孝、廉各一人。東漢時,將舉孝、舉廉合而為一,規定郡國每年從二十萬人中推舉孝廉一人,邊遠郡縣從十萬人中推舉一人。被推舉為孝廉者,由朝廷授予官職。魏晉時仍沿襲此制);後刺史臣榮,舉(推薦舉用)臣秀才(漢朝選舉科目名。漢武帝時令各州每年舉秀才一人。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稱茂才。秀才、茂才,謂才之秀茂者。當時州舉秀才,郡舉孝廉。魏晉時仍沿襲此制)
譯文:
先有太守臣逵,薦舉臣為孝廉;後有刺史臣榮,提拔臣為秀才;

臣以(因為)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譯文:
臣因為無人奉養祖母,辭謝而未應命。

詔書特(特地)下,拜(授予官職)臣郎中;(不久,謂除舊職,就新職蒙國恩,(任命)臣洗(音ㄒㄧㄢˇ),(洗馬本作先馬,漢時為東宮官屬,太子出則前驅,晉以後改掌圖籍)
譯文:
誰知詔書特地頒下,任命臣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恩,改任臣為洗馬。

(音ㄨㄟˇ(因為)微賤,當侍東宮(指太子。太子居東宮,因以東宮稱太子),非臣隕首(犧牲生命),所能上報。
譯文:
以臣鄙賤的身分,擔任侍奉太子的官職,不是臣犧牲生命所能報答的。

臣具(詳細)以表聞,辭不就職。
譯文:
臣將自己的苦衷在奏章中一一呈報,懇辭不上任。

詔書切峻(急切嚴厲),責臣逋(音ㄅㄨ,逃避,指逃避徵召)(怠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形容形勢急迫。謂如流星之速,如救火之急)
譯文:
詔書急切嚴厲,責備臣逃避徵召、態度怠慢。郡縣官府,臨門逼迫,催促臣即刻啟程;州官上門催逼,比流星和救火還要急迫。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沉重);欲苟(苟且,暫且)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進退兩難)
譯文:
臣本想奉旨應命,奔走效勞,可是劉氏的病情日漸沉重;想要暫且依從自己的心願,可是申說不應徵召的苦衷卻不獲應允;臣的處境,實在是進退兩難。

◎本段寫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而自己卻由於祖母供養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禮的事實。然後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祖母的矛盾,爲下文留下懸念。


李密.png


第三段:歌頌朝廷聖德,並提出先盡孝再盡忠的請求。

伏惟(俯身而想,是下對上的謙敬之詞,多用於奏章書信。惟,思)聖朝(晉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音ㄐㄧㄣ,憐(養);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譯文:
思念及本朝以孝道治理天下,凡是年老的人,尚且蒙受憐憫養育;何況臣的處境,更加孤獨困苦。


且臣少事偽朝(指蜀漢),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仕宦顯達),不(愛惜)名節。
譯文:
再說臣年輕時事奉蜀漢,曾任尚書郎,原本就是謀求仕宦顯達,並不愛惜名譽節操。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所受之恩寵優厚)
譯文:
如今臣是個亡國的下賤俘虜,極低微卑陋,蒙受陛下過分的提拔擢升,恩寵優厚;


豈敢盤桓(徘徊,指觀望不前),有所希冀(非分妄想)
譯文:
臣怎敢觀望不前,另有非分的企圖!


但以(因為)劉日薄(迫近)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譯文:
只因劉氏殘生將盡,如落日迫近西山,氣息微弱將絕,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譯文:
臣沒有祖母,無法活到現在;祖母沒有臣,無法度過殘生。


母孫二人,更(音ㄍㄥ(互相)為命;是以區區(依戀、愛戀之意),不能廢遠廢養遠離)
譯文:
祖母和孫兒兩人,相依為命;因此依戀祖母,不忍廢養遠離。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又)六,是臣盡節(忠)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譯文: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這表示臣效忠於陛下的日子長,奉養劉氏的日子卻很有限了。


烏鳥(烏鴉反哺報恩)私情,願乞(求)終養!
譯文:
臣懷著烏鳥反哺的心情,祈求能奉養祖母以終天年。

◎本段提出晉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陳述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並再次強調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留下的孝順祖母和回報國恩之間的兩難選擇,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綱領,言外之意是孝養祖母雖爲徇私情,卻也不僅合情亦合理合法,併爲下文乞終養給出了理論根據。隨後說自己出仕蜀是圖宦達,不矜名節,打消武帝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不能遠離出仕。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中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也成為成語。

李密.png


第四段:陳述己之困境,天人共鑒,表達生死必報大恩的決心。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譯文:
臣的辛苦,不僅蜀地的人士以及梁、益二州的刺史,所親見與深知;就是天地神明,實際上也都看得很清楚。


願陛下(憐)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希望)劉僥倖,保卒餘年。臣生當隕首(犧牲生命),死當結草(死了也必定冥報。結草,春秋晉魏顆救父的寵妾,而獲老人結草禦敵,後用以指稱死後報恩。典出左傳)
譯文:
希望陛下憐憫臣這片誠心,成全臣小小的心願;希望劉氏可以免去災禍、平安地過完殘生。臣活著必定捨命盡忠,雖死也必定冥報。


臣不勝(音ㄕㄥ,不勝,無限、不盡)犬馬(臣對君的自謙之詞)怖懼(惶恐)之情,謹拜表以聞。
譯文:
臣如同犬馬一般,難以承擔惶恐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聞。
◎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願乞終養」,先盡孝後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後提出「終養」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鑑。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


祝允明:陳情表.png
上圖:明.祝允明書陳情表


賞析

本文的主旨在於「願乞終養」、「辭不赴命」八個字。李密身為亡國之臣,面對朝廷徵召,如不奉詔出仕,恐被質疑存有異心;如果奉詔就職,斷難為祖母養老送終。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遂寫作陳情表以明志。文中以「聖朝以孝治天下」的主題,作為全篇立論的中心和主要依據,同時在行文布局上苦心經營,委婉陳辭,懇摯之情,自然流露。最後終於感動晉武帝,達成所願。

全文分為四段。首段敘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和目前家中的困境。作者一開始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字概括自己不幸的身世,從「父喪母嫁」、「幼弱孤苦」、「門衰祚薄」、「祖母夙嬰疾病」四個方面層層鋪敘自己的不幸與困頓,然後都歸結到不能遠離祖母的主題上,為下文的陳情作了必要的鋪墊。次段敘述面對徵召,「則劉病日篤」進退維谷的處境。從正面極力渲染祖母病勢的沉重,然後發自肺腑,更明確地表達了自己與祖母無法分離的依存關係。既寫「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對祖母的孝養之情,又寫「逮奉聖朝,沐浴清化」,表明對君王的忠誠之心。「臣欲奉詔奔馳」寫自己確實想有所作為,忠孝不得兩全的百般掙扎,一一自胸臆流出,為「願乞終養」、「辭不赴命」提出最有力的依據。

第三、四段提出「願乞終養」的請求,分六個層次來說明:一說自己的請求合於「聖朝以孝治天下」的旨意,從表面上看,是在歌頌晉武帝的清明教化和朝廷的聖德,其實是從另一個角度再次為自己的上表陳情作一鋪墊;二說自己的辭不赴命不是為了矜守名節,而是為了對祖母「不能廢遠」,符合「聖朝以孝治天下」的前提;三說「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不會因奉養祖母而不效忠於君主,「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奉養祖母有其不得已之時效性,懇請武帝批准終養祖母以盡孝的要求;四說自己所陳述之困境,絕無欺瞞,「皇天后土,實所共鑒」;五說「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生死必報大恩的決心,顯示出請求的迫切和衷心的感激;六說上表時的心情,忠愛之情溢於言表。

在寫作藝術上,本文有以下三點特色:

其一,布局嚴謹,層次分明。本文一開始並不直點主題,而是逐層推進,環環相扣,步步逼近中心意旨。以「盡忠之日長」與「盡孝之日短」的巧妙對比,說明「先盡孝、後盡忠」的方式可解決目前難題,既能以情動人,又能以理服人,情與理融為一體,結構巧妙。

其二,駢散相間,句式多變。本文用四字句多達六十餘處,如第二段寫官府徵召的情況,連用了六個四字句:「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寫朝廷是從「責」字上著眼,寫郡縣則從「催」字上落筆,寫州司又強調一個「急」字,層層進逼,為下文蓄勢,形成一種緊迫的氣氛,和所表達的州縣火急催促的情形一致。間用長短句或散行單句,顯得參差錯落,極有韻致。

其三,語言生動,富創造性。如以「煢煢獨立,形影相弔」形容孤苦,以「星火」形容情勢急迫,以「狼狽」形容進退兩難,以「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形容命在旦夕,以「烏鳥私情」形容孝養之情,用字遣詞,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本文筆酣墨飽,未刻意抒情,卻能寄濃郁的情感於簡潔的筆墨之中,感情懇摯,口吻恭敬,思想雅正,文辭清麗,是「表」文寫作的基本規範。陳情表既合於這些規範,又表現了獨到的藝術特色,造語平實,皆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淡語皆有致,淺語皆有情」,真正達到了語近情深的藝術境界。


毛筆.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