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一帶的一種民歌,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此種民歌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爲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爲七言絕句。
劉禹錫於唐穆宗長慶二年至長慶四年任夔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竹枝詞〉十一首,十一首〈竹枝詞〉分爲兩組,這是其中一組的二首,作於另〈竹枝詞九首〉之後,大約是詩人前組九首完成後,又重新創做完成,又題爲〈竹枝詞二首〉。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竹枝詞二首.其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一作:還)有晴。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竹枝詞二首.其二〉
原作者:劉禹錫
註釋翻譯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一作:唱)歌聲。
譯文:
楊柳青翠欲滴,江水平靜清澈。忽然聽到自己心上人的歌聲,從江邊悠揚傳來。
◎這首《竹枝詞》全篇都是以少女的內心爲主體,進行觀察和表述。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此詩首句寫景,先畫出江畔一片楊柳,只見楊柳青青,江水靜如明鏡。眼前的美景,讓人的心境也隨之開闊。
◎首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由景及人,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踏着節拍的歌聲起伏難平的心潮。
◎此二句只有短短14個字,卻在「寫景」這方面交代了季節、天氣、景物,在「寫人」這方面交代了位置、身份、年齡。有美景,有美人,有動作,有歌聲,可謂有聲有色,含蓄優美。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一作:還)有晴。
譯文:
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西邊還下著綿綿細雨;說它是雨天,東邊又還出著太陽。究竟是晴是雨,真令人難以捉摸。
◎三、四兩句表面上寫的是天氣。因「晴」、「情」二字諧音,這就成了少女對男子心理的猜度──由於「東邊日出西邊雨」緊接「踏歌聲」三字,故後兩句可理解爲男子唱歌的舉止神態和歌曲的曲調時有變化,導致少女對他「有情」或是「無情」難以判斷。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一語雙關,自然環境「有晴」、「無晴」成了感情關係「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歌聲使這個少女聽了,感到難以捉摸,他是不是對自己也有點意思呢?心裡並不清楚,以致讓她的心情忐忑不安。這二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爲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用諧音雙關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爲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爲人們所喜愛傳誦。
【解析出處】
《讀古詩詞網》
〈竹枝詞二首其二.鑑賞〉
(編按:文字已作改寫)
網址: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0673/prose_appreciations/5082
作者:不詳
- Jun 30 Tue 2020 19:48
▲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原文+翻譯解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