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png


風物長宜放眼量──透析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

環境是指人存在的物理空間和人文背景。包括自然環境(景物)、人工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改造著自然,人類在適應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文化,自然和文化一起構造了人類的總體環境。對於生命個體而言,自身以外的周圍世界都構成環境。人和環境緊密相連,一刻也不能分離:自然環境是生命個體存在的前提條件,離開了土地、水源、植物、空氣、陽光等自然要素,生命便不能存活;人工環境是生命個體成長的基本條件,起居離不開房屋,教育在學校完成,到商店購物,進醫院治療,找單位工作,等等,失去人工環境,人就只能重新回到山居穴處、茹毛飲血的時代;社會環境是生命個體完善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在讚美中學會自尊,在批評中學會自省,在關愛中學會寬容,在助人中學會快樂,拋開社會環境,人格發育便沒法完成。環境不僅孕育了人,而且雕琢了人。文學是人學,文學作品離不開環境描寫,那麼,文學作品中的環境描寫有那些作用呢?


一是表現人物性格。人工環境是人加工改造過的自然環境,它留下了人活動的痕跡,折射出人的審美趣味,反映著人的文化教養,可以說,環境是人格的外化。因此,從環境描寫中可以窺測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修養、志趣、性格等等。《紅樓夢》這樣描寫秦可卿的臥室環境:

說著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

從秦可卿的臥室布置中,可以看出她的奢華風流。同樣,林黛玉的瀟湘館一定要有溪流,有竹子,這竹子最好是湘妃竹,如此才能顯出她的清雅憂鬱。從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可以看出他的衛道者身份。《荷花澱》開篇描繪「月亮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乾淨得很」,從中可以看出水生嫂勤勞、會收拾、愛整潔的特點。

二是
抒發作者情感。著名文藝理論家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因為景物的選取、剪輯、調配、著色等環節無不打下了作者情感的烙印,因此景物描寫必然融合了作者的情意。融情於景、借景抒情是景物描寫的第二方面的作用。融情於景的如宋代張舜民的〈村居〉:「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作者全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習見的田園景象,傳達出閒適自得的情意,對村居生活的滿足感。如鹽化水,雖不見鹽的蹤跡,卻知道鹽的存在;同樣,全詩純粹寫景,無一抒情的字眼,卻融會了作者的情愫。借景抒情的如梅堯臣的〈魯山山行〉:「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詩歌開篇點出一「愜」字,表明作者遊歷山水的愜意之情。接下來借用景物描寫來充分展開,將愜意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是
烘託人物心情。人是自然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與自然之間有同構、共振等機制在起作用,如朝陽讓人興奮,黃昏讓人沉靜;春光明媚讓人心曠神怡,雨雪霏霏讓人鬱悶傷感;海潮洶湧讓人心潮澎湃,湖面平靜讓人情緒安定;等等。因此,景物描寫能烘託人物心情或引發人的某種情緒。前者叫以景襯情,後者叫觸景生情。《詩經.採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便是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好例。《邊城》描寫渡口黃昏的景象,起到了烘託人物淒涼心情的作用。《荷花澱》中的景物描寫:「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烘託了水生嫂對生活的愉悅感和滿足感。「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這段描寫則烘託了人物興奮又心神不定的情緒。觸景生情的如王禹偁的〈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作者騎馬觀景,本來興致很好,後來心生惆悵,因為看到村邊的小橋,平地上的樹木和自己家鄉的格局十分相似,自然引動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

四是
渲染氣氛。環境本身是駁雜的,但作者卻可以對環境加以選擇、過濾,使環境描寫凸現某種特徵,傳達某種情意。環境描寫便具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如〈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選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等意象,突出了景物昏暗、寂寥、清冷的特點,渲染了一種清寂、寥落的氛圍,有力的烘託了失意、愁苦的心境。又如〈祝福〉將祥林嫂之死安排在除夕之夜,通過環境描寫渲染淒冷、沉寂的氛圍,暗示社會的沉悶、冷漠,蘊含了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對吃人社會充滿憤激的情感。

五是
推動情節發展。人的活動往往受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形象地道出了環境條件對事情成敗的作用。戰爭中的火攻、水淹、口袋陣、背水一戰、十面埋伏、瞞天過海等無不要藉助一定的天時、地利條件。另一方面,人又具有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能動性。蚩尤作霧而有黃帝發明指南車,蜀道至難而有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這兩方面交相影響,使環境描寫具有暗示或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荷花澱》先有對白洋淀盛產蘆葦的描寫,接下來寫一群婦女駕船遇敵時躲進蘆葦盪才不覺得突兀。景物描寫起到了伏筆和暗示情節發展的作用。《陳奐生上城》寫「上兩趟寒流來,就縮頭縮頸,傷風打噴嚏,日子不好過,非買一頂帽子不行」,便直接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又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多次描寫雪景,反覆渲染「雪下得緊」,使沽酒、兩間草廳被雪壓倒、林教頭夜宿山神廟等情節顯得順理成章。景物描寫起到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六是
襯託人物形象。按照基督教的觀點,上帝創造了人,讓人來統治萬物,人是萬物的靈長,地球的主宰,宇宙的中心。所以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人往往處在主體地位,而自然則構成背景,起映襯主體的作用。所謂「馬上觀英雄,花下看美人」就是這個道理。王昌齡的〈採蓮曲〉有「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有「去年曾經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都是以景襯人的好例。

七是
環境描寫還能介紹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和活動舞台,暗示文章主題。《荷花澱》寫白洋淀的豐饒物產,表現人物對家鄉的熱愛,這種情感是白洋淀人民保家衛國的不竭動力。

八是
景物描寫還能起到暗示象徵、照應串接等作用。前者如〈愛蓮說〉〈白楊禮讚〉等。後者如《詩經.氓》,該詩三寫淇水,對應愛情發展的三個階段:熱戀──變心──破裂,清晰地顯示了情節脈絡,起到了串接全詩的作用。

九是
景物描寫本身可以成為審美對象。《邊城》《荷花澱》之所以膾炙人口,與成功運用景物描寫密不可分。很多山水詩令人激賞不已,也可證明這一點。

總之,環境和人緊密相關,對人的理解必須結合周邊的環境,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必須聯繫環境因素。重視環境,才有人與自然的和諧;透析環境描寫的作用,才能準確解析人物,理解作品。


山池.png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對文學作品中環境描寫作用的深透解析

(編按:原題作:風物長宜放眼量──透析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
2018-09-30
網址:

https://kknews.cc/news/jb54zml.html
作者:高尊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