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羅灣.jpg
上圖:金門.料羅灣(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節選自《葉珊散文集》,形式上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葉珊,即後來的楊牧,本書文星版首刊於1966年,流傳甚廣,1977年起開始有洪範版行世。

本名王靖獻的楊牧,1963年到1964年七月在金門服役。1963年的四月末,他來到料羅灣,寫下來這篇散文。料羅灣位於金門南岸,雖沒有直接面對中國廈門,卻是大型船隻運補登陸的地點,也是駐軍守備的重點。作者書寫本文時,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炮戰已成過去,金門成為沒有戰事的戰地,曾有無數海軍陸戰隊穿著紅色短褲在這海灣沙灘上操練,但看這寧靜的海面,停泊不動的漁舟,很難想像當初的戰火連天,後來已變得看似如此平靜。

本文曾被選入國中國文課本,對許多五、六年級生應該不陌生,想想當年浮躁好動的男孩,要費勁讀完這一段細膩優雅的文字,多年以後才能慢慢體會出字裡行間的意義,成長,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料羅灣.png
上圖:金門.料羅灣(圖片引自網路)


料羅灣的漁舟

......

那天中午,吉普車蹦蹦跳跳的開過料羅灣邊的公路時,好大的風沙!

只看見白花花的太陽照在樹上、田地裡、馬路上。車子忽然升高,揚起一片灰塵,又往前滑了幾公尺。

灰塵落定時,眼前亮開一片湛藍如寶石的海灣,那是我們熟知的料羅灣。

車子又一迴轉,就失去了它;第二次迴轉,我看到料羅灣的漁舟。

我不只一次看過那出名的料羅灣,卻沒有這麼激動過。

那天中午,四月的末尾,在烈日下,它平靜而神祕。


我在吉普車上看到它如貓咪的眼,如銅鏡,如神話,如時間的奧祕。

我看到料羅灣的漁舟,定定地泊在海面上,而那些漁舟的靜,並不是真正的靜。

我在遠處,只能看見藍色的海天和斑花的船尾。


畫了許多紋彩的漁舟,泊在海面上,彷彿是定定的,靜止的,因為海面無波。

而海面果然無波嗎?漁舟果然靜止嗎?我納悶著。

人未曾走上去,就體認不出它的動盪;不曾漂海,就不了解它的起伏和不安

許多美好的生活和甜蜜的園地都彷彿是不變的,安詳的,靜止的,無憂的;事實上,我們看到它時,離它太遠,不曾俯身向前,用生命去擁抱它,感覺它

樹的無知,山的沉默,書籍的淵博,都要求我們去撫觸和踐履

海也相同,海灣也相同,海灣上的漁舟也相同

在遠處,我看它們靜止,海灣也靜止;而它並非靜止,海灣亦非靜止。

必有小波興焉,船舷必然左右搖幌,水聲必然拍拍擊著。

我們看得太不貼切了。
......


【文章出處】
《葉珊散文集》
料羅灣的漁舟
作者:楊牧

【作者簡介】
葉珊,即後來的楊牧,本名王靖獻,1940年出生於台灣花蓮,15歲就讀花蓮高中時即在《現代詩》、《創世紀》等刊物發表詩作,啟用筆名葉珊。1963年於東海大海外文系畢業,翌年赴美留學,先後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和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起改筆名為「楊牧」。曾任美國麻州大學、台灣大學客座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現任台灣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是台灣學府派的詩人和散文家,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兼擅翻譯和評論,2000年榮獲第四屆文學類國家文藝獎,並被譽為台灣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2020年3月13日以80歲之齡病逝於台北。


料羅灣.jpg
上圖:金門.料羅灣(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解析

那天中午,吉普車蹦蹦跳跳的開過料羅灣邊的公路時,好大的風沙!
◎「吉普車」點出了戰地金門的軍事意象。
◎〈料羅灣的漁舟〉是作者早年青澀時期的作品。本名王靖獻的葉珊(楊牧),1963年到1964年在金門服役。當時作者大學才畢業不久,腦海裡常回憶在大肚山的東海大學生活,金門戰地對他而言,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只看見白花花的太陽照在樹上、田地裡、馬路上。車子忽然升高,揚起一片灰塵,又往前滑了幾公尺。
◎當年作者乘坐吉普車沿著黃沙滾滾,一路來到料羅灣,與今日已經鋪好柏油的公路,景況全然不同。

灰塵落定時,眼前亮開一片湛藍(深藍。湛,音ㄓㄢˋ,深)如寶石的海灣,那是我們熟知的料羅灣(料羅灣,是金門島東南部面向台灣海峽的一個海灣,建有深水港口,為金門和台灣之間往來的重要通道,該地位置險要,自古至今在此曾發生多次武裝衝突)

車子又一迴轉,就失去了它;第二次迴轉,我看到料羅灣的漁舟。

◎車子不斷迴轉,料羅灣忽隱忽現,暗示道路的曲折。料羅灣為一隱喻暗示的意象,象徵當時在葉珊心中時隱時現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下文即將揭示的文旨。

我不只一次看過那出名的料羅灣,卻沒有這麼激動過。
◎表示作者並非初次見到料羅灣,而是已經多次來過這裡。
◎「激動」二字是文中首次描寫到情緒的轉折。


那天中午,四月的末尾,在烈日下,它平靜而神祕。
◎1963年的四月末,作者來到料羅灣,寫下來這篇散文。
◎前文「白花花的太陽照在樹上、田地裡、馬路上」都呼應這個「中午」。
◎「平靜而神祕」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個人心理感受,自此文章由具體記敘逐漸走向抽象的內心抒情。


我在吉普車上看到它(指料羅灣)如貓咪的眼,如銅鏡,如神話,如時間的奧祕。
◎接連使用四個「如」字,「如貓咪的眼,如銅鏡,如神話,如時間的奧祕」仍是層層鋪疊抽象的內心感受。

我看到料羅灣的漁舟,定定地泊(船隻靠岸)在海面上,而那些漁舟的靜,並不是真正的靜。
◎文章走筆至此,開始說出作者的體悟,準備討論「漁舟的靜」(表面的靜、虛幻的靜)與「真正的靜」。
◎作者感受到海面看似平靜無波,但仔細近看海面,才發現並非如此平靜。一如人看自己的生命,表面看似平靜,其實意寓著暗藏波濤。

我在遠處,只能看見藍色的海天和斑花的船尾。
◎「在遠處」是有距離的、間接的認識世界,與下文的「走上去」、「漂海」、「俯身向前」、「用生命去擁抱它、感覺它」、「撫觸」、「踐履」,才是無間隔的、直接的感受兩者並不相同。

畫了許多紋彩的漁舟,泊在海面上,彷彿是定定的,靜止的,因為海面無波。
◎「彷彿」二字點出認識其實並不真切。

而海面果然無波嗎?漁舟果然靜止嗎?我納悶(因不明緣由而心生困惑)著。
◎「果然......嗎?」問句說明作者的開始質疑,是一個年輕生命對人生、對世界的重新思考。

人未曾走上去,就體認不出它的動盪;不曾漂海,就不了解它的起伏和不安
◎「未曾走上去」、「不曾漂海」,都說明了「有隔的認識」。
◎文中指出「動盪」、「起伏」、「不安」才是人生與世界的真實,也是作者當時不安的心的投射。


許多美好的生活和甜蜜的園地都彷彿是不變的,安詳的,靜止的,無憂的;事實上,我們看到它時,離它太遠,不曾俯身向前,用生命去擁抱它,感覺它
◎「美好」、「甜蜜」、「不變」、「安詳」、「靜止」、「無憂」,作者認為這些都是虛幻的假象。
◎「彷彿」二字點出認識其實並不真切。
◎「走上去」、「漂海」、「俯身向前」、「用生命去擁抱它、感覺它」才是無間隔的、直接的感受。
◎「認識」不是「感受」,書本文字的知識,與實際的體會,兩者並不相同。


樹的無知,山的沉默,書籍的淵博,都要求我們去撫觸和踐履(踩踏,此指親身經歷)
◎樹、山、書籍,一切萬物,都要求人去「撫觸」、「踐履」,拍開知識的成見、偏頗,直接去感受它們。

海也相同,海灣也相同,海灣上的漁舟也相同
◎海、海灣、漁舟,同樣要求人去「撫觸」、「踐履」,拍開知識的成見、偏頗,直接去感受它們。
◎石曉楓認為,其實,「料羅灣漁舟」主要並不是在描述金門,而是葉珊(楊牧)用文學語彙訴說一個文青對未來的徬徨;讀者可從「料羅灣的漁舟」帶來啟發,思考並體會詩人心思的變化。

在遠處,我看它們靜止,海灣也靜止;而它並非靜止,海灣亦非靜止。
◎在遠處看海、漁舟,彷彿是靜止的;事實上到了近處才能懂海、漁舟並不是靜止的。

必有小波興(發生,出現)焉,船舷(船的邊緣兩側。舷,音ㄒㄧㄢˊ必然左右搖幌,水聲必然拍拍擊著。
◎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世界,有小波、有搖晃、有拍擊的水聲。
◎對應葉珊(楊牧)的成長過程,作者似乎在暗示,過去求學讀書的他,從書本知識上認識一切,如今他在金門服役,將自己投入另一個充滿未知、陌生、變化的環境,逼著他回過頭來省思自我,什麼是虛幻?什麼才是真實。

我們看得太不貼切(密合妥當,此指真實)了。
◎作者最後下一小結,若從遠處間接看生命、看世界,都是不真切的,應該要直接擁抱生命、走向世界,才能真正認識。

【解析說明】
本站。


楊牧與父親.png
上圖:少年楊牧及父親楊水盛(圖片引自網路:國家文化記憶庫)


(編者感想:沒有經過水火淬鍊的,即使再真也是假的。西方傳統哲學追索形而上,相信理性,說現實一切都是理型的「幻影」;佛家哲學否定理性,說一切都無常變動;儒家內聖外王;道家道法自然......這些不管是理論的、經驗的、或超越的內容,對後世囫圇吞棗、欠缺真實體驗的閱讀受眾,或是只有埋首在書本裡、課堂上的學習者來說,這些「知識」何嘗不是一條條畫著考試重點的筆記、是鸚鵡學舌、不假思索下複製在自己身上的「教條」。「認識」生命,不等於「懂得」生命。用「眼睛」、用「理性」去認識世界,不等於「實際感受」經驗這個世界,前者就算再真,對自己也是「有隔」的。葉珊寫下此文之際,正由悠閒四年的東海學院生活,來到汗水淋漓、壓力交迫的金門前線,過去求學讀書的他,從書本知識上認識一切,如今他在金門服役,自己被投入另一個充滿未知、陌生、巨大變化的環境,文中依稀能看到一個對未來徬徨不安的文青,也看到一個年輕生命,開始試著突破、調整他看自己及世界的角度,他逼著他自己重新回過頭來省思自我,重新去定義「真」「假」的意義,讀者彷彿看到一個即將蛻變,變得更成熟的心靈。什麼是假?什麼是真?為何虛幻?如何才能找到真實?這些答案不在書本文字上,也不在另一個人的口中,這答案在葉珊的軍旅生活的夾縫中已道出了。書本文字的知識,與實際的體會,兩者並不相同──只有俯身迎向前、用生命去擁抱、去感覺、撫觸它,實踐它,才是「無隔」的,對自己而言才是真實。2022.4.8)

料羅灣大杓鷸.jpg
上圖:料羅灣的大杓鷸(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