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png
上圖:孟宗竹(圖片引自網路)
蘇軾.jpg
上圖:蘇軾(元.趙孟頫繪)(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定風波〉,詞牌名,詞前有序,作者蘇軾。

此詞作於蘇軾「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的第三個春天。寫此詞前三年,即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遭御史彈劾,被捕入獄,後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宦海沉浮,經歷坎坷,理想不竟,抱負未果,使作者幾年來一直鬱鬱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煩悶。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作者去沙湖看田歸途遇雨,因爲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雨具,同行之人皆覺狼狽。雨過天晴,作者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見的大雨,寫下這一首千古流傳的〈定風波〉。從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達與樂觀,令人心境豁然,心靈淨化。本詞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蘇軾在元豐五年謫居黃州所作名篇。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看淡世間得失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以下為蘇軾〈定風波〉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解析,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蘇軾.jpg
上圖:東坡笠屐圖(圖片引自網路)
蓑衣.png
上圖:蓑衣、笠帽(圖片引自網路)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作品出處】
《東坡樂府》
定風波
原作者:蘇軾

霧.jpg
(圖片引自網路)
釣魚.png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三月七日,沙湖(在黃岡(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不久)遂晴,故作此。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闋詞。

定風波.png
(圖片引自網路)
淋雨.jpg
(圖片引自網路)


(一)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吟詩嘯咏。表示態度從容,不在乎下雨)且徐行。
譯文:
不要理會穿林打葉的雨點聲,不妨一邊吟詩歌唱,一邊緩步徐行。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
◎「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而生。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

竹杖芒鞋(草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說披著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往來自如)。 
譯文:
拄著竹杖,穿著草鞋,輕快地勝過騎馬,還有什麼可怕的呢?穿著一身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可以從容度過我的一生。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衝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和豪邁之情。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這裏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煙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嘯」、「徐行」等動作,生動勾勒出了一個隱居江湖過着從容淡泊生活的隱士形象,他雖無榮華富貴之享受,但亦無宦海浮沉之憂患,心情得以平靜,心境得以安寧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二句,就如同貶官過一輩子平凡生活,安貧樂道,我怎會懼怕呢?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可以從容度過我的一生。
◎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灑脫豪放之氣,寄寓着獨到的人生感悟,在婉約綺麗為主流的宋詞中,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心胸爲之開闊。

草鞋.png
上圖:芒鞋(圖片引自網路)
竹.jpg
(圖片引自網路)


(二)

料峭(微寒的樣子。峭,音ㄑㄧㄠˋ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譯文: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爲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料峭的春風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頭腦清醒了,夢也結束了,作者又回到現實之中這「冷」既是實寫酒醒後身體感到涼冷,也是寫夢醒後內心的澄澈冷靜,也可視為作者想到自己遭遇而產生的心灰意冷
◎正在這時,遠處山頭溫暖的夕陽讓作者感到了些許暖意,也增添了他戰勝逆境的信心。

回首向來(剛才)蕭瑟處(指遇雨時經過的木葉蕭瑟作響的地方),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回頭一看那剛才遇雨的地方,回去吧,我心中本來既沒有風雨,也沒有天晴。
◎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
◎「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仕途的風雨就如同這自然界的風雨一樣變幻無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陽光,又會在多長的風雨之後?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啓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也無風雨也無晴」是一種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是一種「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境界,是一種回歸自然,天人合一,寧靜超然的大徹大悟。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解析出處】
《讀古詩詞網》
定風波.賞析
(編者註:文字重新調整重組)
網址:
https://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9024
作者:不詳

定風波.png
(編者合成)
天光.jpg
(圖片引自網路)
天光.jp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