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重組測驗(大學、國考必考)
「文句重組」題大學年年必考,測驗的內容,為「國文」學科測驗考生對文句「銜接」與「連貫」的掌握程度,既考查「複句」概念的應用能力,也考查「修辭」概念的應用能力。屬於文法結構之辨識與閱讀理解應用能力的綜合測驗,甚至考選部所編印的《國家考試國文科命題參考手冊》,也將其列入測驗題型之一。
重組試題大致測驗「語言組織能力」,所謂「語言組織能力」,是指在生成或辨認語法正確的句子、理解其主題內容,並將其排列成篇章控制語言結構的能力。這類試題與「文句結構」、「文法與修辭」知識具有密切的關係,可有效考查考生掌握文句邏輯關係、構組文段完整意義的能力。
「文句重組」試題,有待考生重新排序的句子都在四句以上,可知此類試題涉及的語法知識必是大於「單句」的「複句」和「句群」。考生在回答試題的過程中,依循的是「銜接」與「連貫」的原則。「銜接」是篇章的有形文路,例如使用人稱代詞、使用連接詞,將句與句、段與段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語義單位。「連貫」是篇章底層的無形文路,指句與句、段與段的語義具有合乎邏輯的關聯。
「文句重組」判斷,最直接的方法是借助「複句」概念與「修辭」方法,試題中應用語義關聯組成的複句,它的類型大概有:並列複句、承接複句、遞進複句、選擇複句、因果複句、轉折複句、條件複句、假設複句;或是「映襯」、「頂針」、「排比」等的修辭概念最常出現。
例如:
1.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
甲、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
乙、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
丙、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
丁、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
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朱熹〈大學章句序〉)
(A)甲戊丙乙丁
(B)乙丁丙甲戊
(C)丙甲戊丁乙
(D)丁乙甲戊丙(101學測)
答案:(C)
解析:
本題依承接複句、因果複句、承接複句之文意,推敲其先後次序。
1.「蓋自天降生民」承接丙、「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組成一個承接複句關係;
2.甲、「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與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組成一個因果複句;
3.丁、「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與乙、「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組成一個承接複句關係。
4.最後,「君師」的作用「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又回到承接關係。
語譯:
《大學》之書,是古代的大學用來教育人的方法。自有上天降生人類以來,則就莫不賦予每人以仁、義、禮、智的本性了。然而人的氣質稟性不會齊一,因此不能夠都知道人性的所有,而使自身保有人性。一旦有聰明睿智、能夠盡得原本人性的人出現其間,那麼上天必定命定立他成為億兆民眾的君上、師長,使他們治理並教育人民,以恢復他們的本性。
2.以下為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適當的選項:
「道之於心也,
甲、中穽深室,幽黑無見,
乙、此則火之燿也,非目之光也,
丙、及設盛燭,則百物彰矣。
丁、猶火之於人目也。
而目假之,則為己明矣。」(王符《潛夫論.讚學》)
(A)甲丙丁乙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丁甲丙乙(100指考)
答案:(D)
解析:
解題關鍵:排列組合題目,要分析句法,找出相關詞語及關鍵字。
1.首句「道之於心也」和丁、「火之於人目也」句法相同,組成一個並列複句關係。
2.甲、「中穽深室,幽黑無見」與丙、「及設盛燭,則百物彰矣」,組成一個因果複句關係。
3.乙、「此則火之燿也,非目之光也」和末句「而目假之,則為己明矣」,組成另一個承接複句關係。
依此排列出來,得到(D)丁甲丙乙答案。
題幹語譯:
道對人心的關係,就像火對人眼的關係。陷阱之中或深幽的室內,幽暗漆黑,什麼也看不到,等到張設大火炬後,各種事物就看得清清楚楚了。這是因為火光明亮,而不是眼睛本身的光亮,但是眼睛假借了火光,就成為自己明亮的視力了。穽,同「阱」。
3.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猶太人是佔領者
甲、一個年輕的以色列女人被殺
乙、仇恨中卻長不出和平
丙、阿拉伯人是被奴役者
丁、沙漠也許可以長出青菜
一歲多的孩子在屍體邊哇哇大哭。(龍應台〈在受難路上〉)
(A)甲丁乙丙
(B)乙丁丙甲
(C)丙丁乙甲
(D)丁乙甲丙
答案:(C)
解析:
1.「阿拉伯人是被奴役者」,與「猶太人是佔領者」是一組映襯句,有次序先後關係。也是組成一個「並列複句」;
2.同理可繼續「一個年輕的以色列女人被殺」,與「一歲多的孩子在屍體邊哇哇大哭」組成另一個兼具「並列」與「因果」關係的複句;
3.最後剩下兩個分句「沙漠也許可以長出青菜,仇恨中卻長不出和平」,即可組成另一個兼具「並列」與「轉折」關係的複句。
4.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自荷錢出水之日,
(甲)及其莖葉既生,
(乙)日上日妍,
(丙)便已點綴綠波,
(丁)有風既作飄颻之態,
(戊)則又曰高日上,
無風亦呈嬝娜之姿。」:
(A)乙戊丙丁甲
(B)丙甲戊乙丁
(C)丁甲戊乙丙
(D) 戊丙以甲丁
答案:(C)
解析:
1.從句型上看:首句是「自荷錢出水之日」,可找出「自……便……」的句型,故首先選。
2.「戊」、「乙」兩分句,「則又日高日上」與「日上日妍」自成「遞進複句」,
3.但它們是「及其莖葉既生」的結果,故與「甲」分句構成「因果複句」;
4.「有風既作飄颻之態」與「無風亦呈嬝娜之姿」自成「並列複句」。
5.從修辭上看,末句「無風亦呈嬝娜之姿」與「有風既作飄颻之態」為映襯修辭,故末句排。
5.下列是一段古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
甲、而世因貴言傳書
乙、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丙、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
丁、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
為其貴非其貴也。(《莊子.天道》)
(A)甲丙丁乙
(B)乙甲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乙甲丙(97指定)
答案:(D)
解析:
1.本段文字的特色運用「頂真」的修辭層層推理,首句句末「書不過語」可接續(丁)句,進一步對「語」進行闡釋;
2.瞭解語言主要是心意的表達,故層遞接續出(乙)句,說明意不可以言傳之旨。
3.再轉折至(甲)句,世人卻因為看重言語而傳之於書的看法,
4.並提出(丙)句世人雖然看重書,我還是認為不值得看重的原因。
原文:
「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之,我猶不足貴也,為其貴非其貴也。」
語譯:
世上人們所看重的稱道和就是書。書並沒有超越言語,而言語確有可貴之處。言語所可看重的就在於它的意義,而意義又有它的出處。意義的出處,是不可以用言語來傳告的,然而世人卻因為看重言語而傳之於書。世人雖然看重它,我還是認為它不值得看重,因為它所看重的並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
6.下列是一段古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古之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
甲、盡兵以守敵衝,則兵不分,而彼間行襲我無備,
乙、夫盡兵以攻堅城,則鈍兵費糧而緩於成功,
丙、故攻敵所不守,
丁、不盡兵以守敵衝,
守敵所不攻。(蘇洵〈攻守〉)
(A)甲丙丁乙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乙甲丙(98學測)
答案:(D)
解析:
1.首先從「善攻者,不盡兵以攻堅城,善守者,不盡兵以守敵沖。」並列句判斷,
2.再以映襯對比關係,反面「盡兵以攻堅城」、「盡兵以守敵衝」雙軌論述,答案已呼之欲出。
語譯:
古代善於進攻的,不用全部兵力來攻打堅固的城池;善於防守的,不用全部兵力來防守敵人衝擊的地方。用全部兵力來攻打堅城,就會造成士兵疲鈍糧食耗費而成功緩慢;用全部兵力來防守敵人衝擊的地方,就會兵力不夠分配,敵方會秘密出兵襲擊我方沒有兵備。因此要進攻敵人不防守的地方,要防守敵人不進攻的地方。
7.下列是一段古文, 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
甲、則國家之治薄,
乙、賢良之士寡,
丙、故大人之務,
丁、則國家之治厚,
將在於眾賢而已。(《墨子.尚賢》)
(A) 甲乙丁丙
(B)甲丙乙丁
(C)丁乙甲丙
(D)丁丙乙甲(99學測)
答案:(C)
解析:
1.以映襯對比關係,從「士眾」則「治厚」;
2.「士寡」則「治薄」組成的「並列複句」,
3.丙、「故大人之務」與末句「將在於眾賢而已」,組成的「因果複句」。
所以,依文意推敲出(C)丁乙甲丙順序。
語譯:
在一個國家中,如果賢良之士多,那麼國家的治績就大;如果賢良之士少,那麼國家的治績就小。所以王公大人的急務,將是如何使賢人增多。
【文章出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粉絲團》
〈文句重組測驗(大學、國考必考)〉
2012-10-15
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254175541296639/posts/430386137008911/
作者:徐弘縉
【作者簡介】
徐弘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臺中一中國文教師,現為文創專業作者,著有:《搶救國文大作戰》《搶救高普考國文特訓》《搶救高中職教甄國文》《搶救國中小教甄國語文》《國文語表大進擊》《教得燦爛 答得精彩:教甄複試高分秘訣》等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