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jpg

平原君的性格與長平之戰

司馬遷的《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為戰國時代趙國的平原君和虞卿立傳。對於平原君的家世及政治經歷,《列傳》只用極其簡單的幾句話進行了概括,稱其「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平原君相趙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位,封於東武城」。《列傳》對其家世描述得極其模糊,只說其為「趙之諸公子也」。據考證,平原君趙勝是趙惠文王之弟(編按:見《史記.魏公子列傳》);接著又稱讚平原君「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列傳》結尾又評價其「利令智昏」,史學界對此也頗有爭議;對於平原君「三去相,三復位」的政治經歷,《列傳》也沒有點明具體時間,據考證,「三」只是虛指。

司馬遷之《平原君虞卿列傳》中重點描寫了平原君的性格,而平原君的政治生涯及其生涯中最重要的長平之戰,司馬遷卻並沒有重點敘述,我們僅可以在《列傳》中看到長平之戰的影子,此外,《魏公子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等亦散記有其事跡。下面我們就重點分析平原君的性格及與長平之戰的關係。

一、平原君的性格


1、為趙國利益著想,犧牲個人利益。

《平原君虞卿列傳》在描寫平原君時,先是敘述平原君之美人大笑躄者,躄者建議平原君殺掉美人,平原君佯裝答應其請求,私下認為躄者因為受美人嘲笑而想殺掉美人的行為很可笑,沒有付諸行動,後其門客因為此事走了一大半,平原君接受勸諫,殺掉美人,向躄者道歉,其門客才紛紛回來。「是時齊有孟嘗,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爭相傾以待士」。可以看出,平原君殺掉美人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但也並非矯情,而是迫於戰國時期諸侯爭霸的形勢。戰國時期養士之風濃厚,養士可以天下人才集中,且有濃厚的政治功利目的,士人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的歸宿,流動性很大。如果平原君不殺掉美人,其大多數門客就會離開,對於趙國的政治是極其不利的。

 
2、平原君養士人「數千人」,能人不多,不善於發現人才。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還。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得十九人,餘無可取者,無以滿二十人。」最後是其門客毛遂自薦,才湊夠了人數,出使為趙國立下了大功。數千門客中湊不夠二十個真正文武兼備的人,作者這樣寫,很可能是為了突出毛遂的重要作用,不免有點誇張,但也說明門客中有真才實學的人並不多。並且,毛遂在其門下三年平原君都沒有發現他的才能,說明平原君不善於發現人才。

此外,平原君才能平庸,「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身為諸侯國的宰相,不能在外交上起決定作用,是門客毛遂促成了大事,連平原君自己也說自己:「勝不敢復相士」。

《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記載了平原君的門客離開的事件,魏國信陵君結交了趙國兩個有才有德而沒有從政的人,一個是毛公藏身於賭徒中,一個是薛公藏身在酒店裡。平原君對其夫人說:「始吾聞夫人弟公子天下無雙,今吾聞之,乃妄從博徒賣漿者游,公子妄人耳。」平原君的夫人
(編按:信陵君魏無忌之姊)把這些話告訴了魏公子。信陵君聽後就向夫人告辭準備離開這裡,說:「始吾聞平原君賢,故負魏王而救趙,以稱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無忌自在大梁時,常聞此兩人賢,至趙,恐不得見。以無忌從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為羞!其不足從游。」於是準備離去。夫人把公子的話全都告訴了平原君,平原君聽了自感慚愧便去向公子脫帽謝罪,堅決地把信陵君挽留下來。平原君門下的賓客們聽到這件事,有一半人離開了平原君歸附於魏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了魏公子。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平原君並不是很善於發現人才。

 
3、能接受別人的勸諫,聽從李同的勸諫,散盡家財,邯鄲之圍得解,並拔擢趙奢,但是接受的勸諫並非完全正確。

秦圍邯鄲,邯鄲告急,平原君非常憂慮,邯鄲傳舍吏子李同對平原君說:「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物鐘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平原君聽從了李同的建議,「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邯鄲之圍解除後,虞卿想以說服信陵君出兵為由,為平原君請封。公孫龍連夜入見平原君,勸說平原君在戰事中並無功勞,不應以此為由請封,平原君聽從了建議。

另外,《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名將趙奢為田部吏時,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稅,趙奢便依法殺了平原君門下九人,引起平原君的忿怒。平原君原本要殺趙奢,但在聽了趙奢的勸諷之後,認為他很賢能,於是向趙王推薦,趙王便以趙奢治理賦稅。


但平原君接受的規勸不見得完全正確,如平原君平時很喜歡公孫龍,鄒衍到趙國時,平原君向鄒衍請教關於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論題。鄒衍認為公孫龍是「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巧譬以相移」,有害於大道,僅憑一件事,平原君便疏遠了公孫龍,可見其意志並非堅定,其性格中有人云亦云的因素。

4、性格忠厚。

《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記載了平原君庇護魏齊的經歷。趙孝成王元年(前265年),范睢相秦昭襄王,范睢在魏國時曾經受到宰相魏齊的侮辱,於是威脅說要殺掉魏齊。魏齊於是逃到趙國,躲在平原君那裡。秦昭襄王知道後,假意邀請平原君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到了秦國之後,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回答說:「貴而為友者,為賤也;富而為交者,為貧也。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嚴辭拒絕了秦王的請求。秦王扣留了平原君,威脅趙孝成王交出魏齊,趙王於是緊急發兵包圍平原君的宅第。魏齊只好連夜逃出,拜訪虞卿,虞卿認為趙王無法說服,帶著魏齊逃奔魏國向信陵君求助。信陵君不願意見他們,魏齊得知此事後,自殺身亡;趙王於是取魏齊頭送到秦國,平原君才得以回國。平原君寧可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也要庇護魏齊,可見其性格中忠厚的一面。


而《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列傳》記載,孟嘗君受到秦國的追殺,以雞鳴狗盜的方式逃出秦國,在經過趙國時,平原君接待了他,趙人見孟嘗君身材矮小,不免嘲笑。孟嘗君便殺了數百人,滅了趙國的一個縣。在這裡不談論孟嘗君的人格好與壞,只說平原君不顧得罪秦國,接納了孟嘗君,且在孟嘗君在自己國內殺人滅縣,也沒見其有報復的舉動,也證實了其性格中忠厚的一面。

二、長平之戰前後的平原君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也是趙國歷史上、平原君的政治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事件。關於平原君在長平之戰前後的行為及影響,史書也多有記載。

前268年起,秦昭王根據丞相范睢「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出兵攻打魏國,迫使魏國親附於己。接著又大舉攻韓,前261年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陽),將韓國攔腰截為二段。韓國朝廷上下一片驚恐,欲獻上黨郡(今山西長治一帶)向秦求和。但是,上黨太守馮亭不願意獻給秦國,他想把上黨獻給趙國。他用意是很明顯的:轉移秦軍的注意力,促成趙、韓攜手,聯合抵禦秦國。趙王接受平原君的建議,欣然受地,派趙勝前往接受上黨,將上黨郡併入自己的版圖。《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列傳》中有清楚的記載: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曰:「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封馮亭為華陽君。趙國的這一舉動,加劇了秦國攻打趙國的戰略步驟,秦、趙之間的矛盾因此全面激化了。也正是因為平原君的這句話,司馬遷說其「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從上面對於平原君性格的分析,平原君並非完美的智者,提出這樣的建議也在意料之中。對於平原君的建議,趙王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前262年,秦王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大軍撲向趙國,攻打上黨。趙軍兵力不敵,退守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前260年,趙王中秦的反間計,以趙括代廉頗為將,秦將白起大破趙軍於長平。這才是長平之戰趙國戰敗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說平原君這時候有失誤,那就是作為宰相沒有出來勸諫趙王。

趙長平之戰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的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又向楚、魏緊急求援。這時,平原君開始施展他的外交手段,《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中有明確記載,趙國多次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打算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救趙。秦王派使者威脅魏王說:「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畏懼秦國,令晉鄙在鄴(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停軍築壁壘,不再前進。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在觀望形勢的變化。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利用親戚關係,寫信責怪信陵君說:「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屢次請魏王發兵救趙,魏王都不答應。他只好採用了侯嬴的意見,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奪晉鄙軍救趙。

據《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列傳》記載,魏國救趙部隊駐紮湯陰不敢進兵,派新(辛)垣衍說趙帝秦。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無策,「猶預未有所決。」此時魯仲連適游趙,對平原君說:「事將奈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由此可見,在平原君內心深處對於長平之戰的戰敗,他是深深自責的,且影響到了他以後遇事的決斷。魯仲連主動去見新(辛)垣衍,用具體的事例作比,生動、形象而又透闢地闡明抽象的道理,指陳帝秦的弊害,終於讓「使事有職」不願會見魯仲連的新(辛)垣衍拜服,不敢復言帝秦。而「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在楚、魏援軍趕到之前,平原君聽從了李同的勸諫,散盡家財,邯鄲之圍才得解除,在解除邯鄲之圍的事件中,平原君起了主要作用。

平原君作為趙國王室的後代,屬於當時的貴族階層,其性格中有由於自身的社會地位產生的驕傲之氣,也有出於為國家利益著想、犧牲個人利益的一面,性格並非完美,其在長平之戰前後的言行,通過分析其性格,也不是不可理解,而對於長平之戰中趙國的戰敗,應該引咎的豈止平原君一人!


【文章出處】
《壹讀》
〈平原君的性格與長平之戰

2016-10-12
網址:

https://read01.com/0o4g5N.html#.W6dc4_mFOUk
文/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