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系.png
(圖片引自網路)


中文系何去何從?

世新大學宣布中文系後年可能停招,引起廣大迴響,有對系所濃濃鄉愁與悲鳴,也有討論述及培養文史哲人才之於台灣的必要性。然而,高等教育,尤其在美國,屬昂貴資本財,且需長期投資,故科系選擇某種程度取決於投資報酬率,例如我學貸百萬念大學,畢業就業薪資是否足夠償還學貸再加上舒適的生活水準?

註冊率不足導致停招乃典型的供需失衡問題,若一味要求學校不能拘於成本考量而停招,只是把大環境問題推給學校,無助化解需求不足現象。時下好事者謂應開發冷門科系學生的第二專長,許多中文系已嘗試開發學生的斜槓人生,例如世新中文系課程中融入劇本創作、歌詞寫作及廣告文案等。然相對於原本以國學為主的正統課程,應用課程的比例仍然偏低,這又囿於固有師資的僵化成本,短期不易調整。同時,第二專長培訓仍比不上原系提供的資源,對學生吸引力仍嫌不足,甚至到大二、三紛紛轉至原系,使得中文系轉型卻對提升註冊率效果有限。


世新中文系停招或許代表了一個時代與典範的沒落,但它更可能是後續許多科系整併或退場安魂曲的前奏。生成式AI如ChatGPT的問世,除了應用上衍生許多道德風險外,若不論著作權爭議,它可取代人類大部分的創作,不管是文字、聲音、圖畫或影像。換言之,小說家、編劇、作詞者、報導者等皆可被生成式AI取代,即使培養第二專長也無法避免中文系學生失業。另中文系畢業的另一出路通常為語文教師,也同樣可由AI執行,甚至可做到一對一客製化教學,故中文系裁併也是AI普及後的必然。

未來中文系要產出的不是大量的創作人才,而是更上位的語典(lexicon)鼻祖,如紅學的曹雪芹、鴛鴦蝴蝶派的張恨水、或者搖滾中國曲風的方文山/周杰倫。只需少數有才華與天分的學生被培養成語典人士,滋養與定義生成式AI的核心文本,AI憑此衍生出千千百百之應用創作

依此趨勢,中文系招生名額勢必大減,但相對師資投入卻無法減少,因為要奠定學生們更豐厚的國學基礎。故培養中文語典人士的成本是昂貴的,自不應加諸在個別大學,尤其是相對資源較匱乏的私大。如經濟日報社論所言,政府的確應該以華文牛耳的高度,整合現有中文系資源,成立國家級中文書院,培養人才。

我從小喜愛小說,作文常常貼在教室後面壁報板上,雖然沒有以中文為職業,但仍然與文字為伍。即便現在是短視頻的時代,書寫對我仍是一種享受。僅以此文獻給我的中文老師,他們讓我在壓抑的青春裡,透過文字,感受到微風輕拂的自由。

中文系.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文系何去何從?

2023-11-15
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574215
作者:周韻采
【作者簡介】
周韻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紐約大學電影研究碩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公共政策博士,研究領域涵括電信政策、網路經濟及寬頻管制。曾任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推動「台北市無線寬頻計畫」,使台北市通過JiWire國際認證機構驗證為「全球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並同時獲得2006年國際智慧城市論壇首獎,現為
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