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科普」《文心雕龍》:被誤解為以駢文寫成的巨著

當教學進度來到曹丕〈典論論文〉,不免在介紹國學常識時,會提到劉勰《文心雕龍》,不過也僅僅提到它是「第一本文學批評專書」,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可能就得查找網路資料,但素質良莠不一,真假相參。求助於教師,恐怕也只能一二句帶過,畢竟現在大學中文系有開設《文心雕龍》專書的課程已不多,教師泰半於修習中國文學史時,才略知一二,自然無法深入。至於坊間諸多「科普」類的國文書籍,不是沒提到,就是講得相當淺薄。有感於此,寫下了這篇文章,期望能有所裨益。

《文心雕龍》一書「體大慮周,籠罩群言」,非一朝一夕能言之,本文僅能對該書做一概略性的介紹。欲窺探《文心雕龍》之精妙,叩門磚非〈序志〉莫屬。

〈序志〉置於全書五十篇之末,為一總序性質,可視為《文心雕龍》的緒論。對於理解《文心雕龍》一書至為重要,劉勰自言:「
常懷〈序志〉,以御群篇。」,因而能「上篇以上,綱領明矣」、「下篇以下,毛目顯矣」。

全篇揭示重點有四:命名來由、寫作動機、全書組織以及選材的態度。以下即針對此四項分說《文心雕龍》的體系:


一、命名由來

〈序志〉:「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來文章,以雕縟成體,豈取騶奭之群言雕龍也。」劉勰自己說明了《文心雕龍》的命名。「文心」指的是文章的內容、思想,「雕龍」指的是文章的外在形式、文辭藻采。

二、寫作動機

近代學者論述《文心雕龍》撰述動機,說法多不一致。本文將從劉勰自己的角度分析之。按〈序志〉寫作《文心雕龍》說法,可分為以下兩點,一為內在自我的期許,二為外在環境的誘因:

(一)內在自我期許

〈序志〉:「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又言「形甚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古代所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可見劉勰亦有相同的抱負,想以《文心雕龍》一書名傳千古。

劉勰會有立德、立言的想法亦非毫無根據,而是基於兩個不平凡的夢。〈序志〉:「
予生七齡,乃夢彩雲若錦,則攀而採之。」第一個夢發生在七歲,夢見錦繡般的五彩祥雲,便攀援而上,把它採下。其次,「齒在踰立,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第二個夢發生三十歲以後,被孔子收為及門弟子。無怪乎其言:「大哉!聖人之難見也,迺小子之垂夢歟!」可見劉勰不僅有著飽蘸文采的天賦學養,更負有承先啟後,復興文化的使命。

然而「
敷贊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注經是最直截了當的作法,可是東漢馬融、鄭玄早已注遍群經,難以超越他們的藩籬,成一家之言。「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文,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所以想要實現聖人夢中所託的使命,闡述聖人思想,只有從與經典有關的文章下手。一來達到樹德建言的目的,二來亦可完成讚聖述經的理想。

(二)外在環境誘因

至於外在的誘因,可以分成底下兩部分來看:

1.對齊梁時代的文學創作品質不滿

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六朝文士的標新立異,以致采濫辭詭,使得作品只重視形式,輕忽內容,失去了價值。基於對時代文學的憂心,便搦筆和墨討論有關文學的諸多問題。

2.對近代文論的不滿

魏典密而不周,陳書辯而無當,應論華而疏略,陸賦巧而碎亂,流別精而少功,翰林淺而寡要。又君山、公幹之徒,吉甫、士龍之輩,汎議文意,往往間出,並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列舉六種代表性的文論,說明他們缺乏全面的考察,只注意到文學理論的一部份。更重要的是,他們著書立說,不從根本而來,單就自己的直覺與經驗,無法觀瀾索源,振葉尋根。

三、全書組織

王更生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中,有概要的介紹:

《文心雕龍》全書十卷五十篇,每卷五篇。前二十五篇劉勰稱之為上篇,後二十五篇劉勰稱之為下篇。每篇都用二字標題。每篇文章的長度,大約由五百餘字到一千五百餘字不等。每篇結尾都有一段四言八句的「贊語」。全書共三萬七千多言。

從巨觀角度觀之,全書分上下兩篇,各二十五篇,奠定該書的基本架構。從微觀角度細看各篇,則每篇以二字為標題,並分為正文與贊語兩大部分。字數多半介於五百至一千五字左右,就能將文學的觀念論述清晰,可見其「精論要語」。此外,就行文上來說,多半偶對,但亦有不對,或意對而文不工者,變化多端,迥異於唐宋以後的六四文,也與純粹的駢體文有別,是六朝文的典型代表。(坊間備課用書、參考書資料常說《文心雕龍》全書以駢文寫成,實在荒謬!《文心雕龍》巨擘王更生對此有深入的說明,有興趣可以參考其著作《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秘寶──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全書五十篇,三萬七千多言,按劉勰〈序志〉的說法,可析分為四類──文學本原論、文學體裁論、文學創作論、文學批評論:

卷一〈原道〉、〈徵聖〉、〈宗經〉、〈正緯〉、〈辨騷〉五篇,為劉勰闡發其文學思想,稱之為文學本源論。卷二至卷五,共二十篇,為彥和敘其文體的分類,稱之為文學體裁論。以「
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四大綱領為基本架構,並分「文」與「筆」兩體。前半部:〈明詩〉、〈樂府〉、〈詮賦〉、〈頌讚〉、〈祝盟〉、〈銘箴〉、〈誄碑〉、〈哀弔〉、〈雜文〉、〈諧隱〉,是為有韻的「文」;後半部:〈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是為無韻的「筆」。上述文原論、文體論皆隸屬於上篇。


卷六至卷九,說明文章的作法,稱為文章創作論。其中〈神思〉、〈體性〉、〈風骨〉、〈通變〉、〈定勢〉等五篇為文章寫作共通原則,視為通論。〈情采〉、〈鎔裁〉、〈聲律〉、〈章句〉、〈麗辭〉、〈比興〉、〈夸飾〉、〈事類〉、〈練字〉、〈隱秀〉、〈指瑕〉、〈附會〉等十二篇為寫作的具體細節,有說明內容與形式的配合,有陳述字句章篇的結構,有講論修辭的應用,有論述資料的擷取,有指陳寫作的毛病等,因此視為細目。〈養氣〉為彌補〈神思〉的不足,視為餘義。〈總術〉雖置之創作論的末篇,然而古代「序」常置於後,〈序志〉即是顯例,所以可視為連結文體論與創作論的橋樑。卷九末篇的〈時序〉以及卷十的前四篇〈物色〉、〈才略〉、〈知音〉、〈程器〉為舍人對文章的鑑賞與品評,稱之為文章批評論。最後一篇〈序志〉則為全書總序。上述文術論、文評論、〈序志〉等均屬下篇。

為便於理解,底下將《文心雕龍》全書組織以圖表歸納: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原文)


四、選材態度

及其品評成文:有同乎舊談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苟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務折衷。」關於選材的態度,一方面繼承了前賢,即所謂「同乎舊談」。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所謂「異乎前論」。「同」與「異」之間的標準,在於「折衷」,亦即合理的主張。


文心雕龍.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VOCUS方格子》
「科普」《文心雕龍》:被誤解為以駢文寫成的巨著
2021-04-02
網址:

https://vocus.cc/article/6066b30cfd89780001095089
作者:教育界走跳
【作者簡介】
教育界走跳,筆名,不務正業的高中教師。熱愛發呆、思考,平時廣泛涉獵各類書籍,諸如文學、哲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學,偶爾也看看科普類書籍。喜歡到處吃喝玩樂,欣賞戲劇、電影,聽聽音樂,享受與人相處的過程。專長是教育理論、寫作教學,也隨時留意時事新聞或相關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