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意義的發展
「六書」一名,最早見於《周禮.地官.司徒.保氏》。其原文是「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見《周禮注疏》卷一四、頁二一二)它只是在「五曰」下寵統他舉出「六書」這個名詞。至於「六書」的內容是什麼?卻隻字未提。這點必須明白,千萬不要以為「六書」一名跟其內容是同時出現的。
最先將「六書」各個名稱標出的是西漢末年劉向父子。他倆的說法,見於《漢書.藝文志》。該志原文是這樣的:「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見漢書補注、卷三○、頁八八五)文中的《周官》,即《周禮》的異名。保氏是官名,隸屬於《周禮》六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的地官司徒。
在此有兩點需注意:
1.《漢書.藝文志》是抄錄劉向父子的《別錄》跟《七略》而成的,因此該志表面上看來,是班固的作品,其實應歸劉向父子才對。
2.文中「造字之本也」這句話須特別注意,因他強調六書都是造字的方法,很有見地,跟清儒戴震主張「四體二用」之說,迥然不同。
繼《漢書‧藝文志》之後,標出「六書」的是東漢的鄭眾,鄭眾人稱鄭司農或先鄭。他標舉「六書」的各個名稱是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見於鄭玄《周禮.地官.司徒.保氏注》所引(見周禮注疏、卷一四、頁二一三)。鄭眾,字仲師,東漢河南開封人,是經學家鄭興之子。章帝時,他曾做大司農(掌管財改)這個官。因此,如今學者都稱他為鄭司農。到了東漢末年,又出了一個大經學家,叫鄭玄,因此後人為示區別起見,就稱鄭眾為先鄭,鄭玄為後鄭。鄭眾著有《春秋難記條例》,以兼通《易》、《詩》、《三統曆》,有名於當時。有關他的生平,可詳閱《後漢書.鄭眾列傳》(參見《後漢書集解》卷三六、頁四四一)。鄭司農不是鄭玄,也不要誤以為是《後漢書.宦官列傳》中的鄭眾。
鄭眾之後提出「六書」各個名稱最具權威的是許慎。他不但提出「六書」的各個名稱而且為它們下了定義跟舉出例子。茲據他在《說文解字.敘》中說的先後次序,摘錄於後,以供參考: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見卷一五)。
【文章出處】
《文字學講義》
〈六書〉
(編按: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擬訂)
網址:
http://club.ntu.edu.tw/~davidhsu/New-Character-Lecture/discuss_2/references_ch2/ch2-10.html
文/徐富昌
【作者簡介】
徐富昌,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文字學、古文字學、出土文獻、簡牘學、老莊學術、三國學術、武俠小說。
- Feb 19 Tue 2019 17:23
◎徐富昌:「六書」意義的發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