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韓愈.師說
從技藝到經典──「六藝」的兩種意義
配合課程:師說
古文中所說的「六藝」,一般來說有兩種意義,以下分別說明:
(一)六藝意義之一:六種學科、技能
定義:古代學習的科目──【禮、樂、射、御、書、數】(編按:藝,最初即指技術、技藝)
出處:首見於《周禮.地官.保氏》(編按:時間較早的說法)
說明:中國古代儒家(貴族)要求學生(君子)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周禮》的六藝是西周前貴族教育的六個學科:禮、樂、射、御、書、數。又稱「小六藝」、「古六藝」、「君子六藝」。(編按:簡言之,為博雅通識教育)
內容:
禮:分五禮(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
樂:分六樂(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鑊、大武)。
射:分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編按:此為射箭技術)
御:有五御(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編按:此為駕車技術)
書:有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編按:此為文字、書法。然周禮對「六書」的內容為何卻隻字未提,首先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下明確定義者為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數:有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盈不足、旁要)。(編按:此為算術數學)
原文:
1.《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2.《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二)六藝意義之二:六種典籍
定義:古代學習的經典(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出處:首見於《賈誼.新書.六術》(編按:時間較晚的說法)
說明:漢代以來,六藝亦指六經(編按:「六經」一詞,首見於《莊子.天運》),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典籍,又稱「大六藝」。
原文:
1.《賈誼.新書.六術》:「先王為天下設教,因人所有以之為訓,道人之情,以之為真,是故內本六法,外體六行,以與《詩》、《書》、《易》、《春秋》、《禮》、《樂》六者之術,以為大義,謂之六藝。」
2.《史記.孔子世家贊》:「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3.《史記.伯夷列傳》:「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4.《漢書.藝文志》:「會向(劉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劉歆)卒父業。歆(劉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5.韓愈〈師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總結(編按:純屬冷知識,同學看看就好,不必記,就算考了也不是好題目)
1.最早在西周及春秋的「六藝」是指六種貴族學科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又稱「古六藝」,也稱「君子(貴族)六藝」,而《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典籍並無特定總稱。
2.戰國時莊子首先將《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為「六經」,這是「六經」一詞的首見紀錄。(編按:六經、小說、寓言,都是首見於莊子)
3.漢代以來,《詩》、《書》、《禮》、《樂》、《易》、《春秋》被稱為「六經」,也稱為「六藝」,「六經」與「六藝」混稱。故「六藝」變成有二種意義,一為早期六種貴族學科技能的「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一為後世所謂六種典籍的「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
4.古文中「六藝」的意義為何,須視上下文意來決定。一般而言,古文中以「六經」指「六藝」者為多,至於「六經」與「六書」完全無關。
【資料整理】
本站。
- Feb 19 Tue 2019 15:00
▲從技藝到經典----「六藝」的兩種意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