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png
上圖:三島由紀夫


楊照:三島的一生都在證明自己是一個「男人」

隨著日本攝影家細川英公,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為模特兒的「薔薇刑」攝影展的展出,一場由文化評論家楊照主講,名為「三島由紀夫──豐饒的海」的座談會,在28日週末午後展開。在滿是三島由紀夫大幅廣告佈置而成的空間中,楊照端坐在三島由紀夫的人像前,敘說自己接觸日本文學的過程,同時,也大膽揣測三島終其一生的矛盾與衝突,都在證明自己是一個陽剛的「男人」。 座談會的開始,一向對於政治議題總是犀利批判的文化評論家楊照,即坦承自己對於日本文學,甚至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非常的排斥」。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念頭,主要是與自己成長於民族意識和本土意識高漲的70年代末,有著很大的關係。於是,話說從頭,楊照對於當時作家王文興,曾經大聲疾呼,「文化侵略不是侵略,被文化侵略是對的」;「日本文學是中國人所沒有的,也不可能有的」這樣的言論,激起當時熱血青年的楊照,決定要看懂、瞭解日本文學的「不服氣」心理,這也是他開始接觸日本文學的一個契機

然而一開始接觸日本文學,楊照即對於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完全的著迷,似乎也開始認同了王文興的說法,在座談會上,楊照也不禁的細數起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國》、《美麗與哀愁》都成了楊照心目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也因此,對於在輿論上,往往被塑造成與川端康成對立的三島由紀夫,楊照可就沒什麼好感。楊照說,「
當時的心態,真的很排斥三島,認為三島怎麼可能可以和川端康成相比」;直到自己到美國哈佛東亞所讀書的時候,日籍教授提醒,「如果你要瞭解佛教中的唯識學,你就必須閱讀三島的《豐饒之海》(一)(二)(三)(四)」,楊照因而懷抱著對於這番話質疑的態度,楊照也的確遵照了老師的指示,閱讀了三島由紀夫《富饒之海》,由此進入了三島由紀夫的世界。

面對三島繁多的作品,楊照認為作品《假面的告白》,「是一本艱深難懂,完全屬於精神分析的著作,更是躍昇日本文壇最重要的作品」;至於《金閣寺》,源自於「三島貪戀金閣寺的美,他在東京被轟炸後,意識到京都也即將會被轟炸,這麼一來金閣寺也即將會被毀滅,自己不也就隨著金閣寺一起毀滅?」楊照認為,這種對於毀滅的痛切與珍惜,是這部作品中所真正要強調的。

而在進入可以劃分為《春雪》、《奔馬》、《曉寺》、《天人五衰》等4冊作品《豐饒之海》分析前,楊照首先表態,儘管在該書中文版的序言中,也表示該書完成於「昭和40年,也就是1965年的秋天」,但楊照寧願相信,《豐饒之海》作品應該還是三島在1970年前切腹自殺前才完成的作品。也唯有在這樣的前提能夠成立的情況下,楊照才會從這部臨死前的作品中出發,逐步去證明三島終其一生不斷要證明自己是一個「男人」的性格焦慮


楊照對於該作品便要質疑的是,到底這部作品中,可以透露出多少三島死前的情緒?楊照首先要提問的是這部作品跟所謂「唯識學」(編按:楊照所稱「唯識學」即為唯識宗,根據楊照的解釋,「唯識學」認為所有的形體都只是意識的流轉)有什麼關係?在《豐饒之海》作品中,主要主角有松枝清顯、本多繁邦,本多不斷在許多人物如月光姬、安永透的身上,去尋找已經陷入輪迴中的清顯的身影,然這樣的輪迴情節安排,在第4冊的《天人五衰》中,本多再度遇見了清顯已經出家為尼的初戀情人聰子,再度推翻了之前所發生的一切,證明一切都是假的;楊照認為,在「這樣的情節安排中,證明三島根本就不相信輪迴這件事」,他更進一步的說明,因為如果三島相信輪迴,那麼正好可以說明,這個時候的三島已經決定自殺,同時一點都不害怕死亡,因為死亡可以是另一個輪迴的開始,但是,作品中證明三島根本就不相信輪迴,那麼究竟在這部作品中,又流露出哪些訊息呢?

楊照認為,在三島「神秘神話的核心」中,從12歲就被祖母關在房間中長大的三島,「在內心真正的性格中,是一個女性化、柔弱的男人,但對於身處在充滿陽剛的社會中,這個部分正好成為他的負擔,於是他不斷要去證明自己是一個陽剛、勇敢的男人,楊照除了指出在如《午夜的曳航》等作品中,處處可見優美陰柔的文字外,在作品《豐饒之海》的角色性格的安排中,可以找出顯而易見的證據,「清顯是很難忍受自己優雅的人,當他很像一個男人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月光女(編按:即為月光姬)是一個迷人的女性,但是她的美卻來自於她是一個女同志,沒有被男人污染的美;至於阿透,是最像男人的角色,但是最後證明他是假的」因此,在這樣的安排下,楊照肯定的認為「三島越是感受到自己陰柔的部分,就越要求自己要更陽剛」。

同時,也正因為「對於雄性、陽剛、勇敢男人形象」的追求,楊照說道,三島就親自導演了一場「為信奉軍國主義切腹自殺」的戲碼。楊照大膽的說,「軍國主義只是三島在鋪陳最後自殺這場戲的道具,其實他一點都不相信軍國主義」,對於這番顛覆性的說法,楊照也提出了自己證據,他指出,在當時,日本許多異議份子為「安保條約」進行抗議活動時,許多人圍燒首相府,當時的三島曾經為文寫到,人們為什麼要燒首相府?「那是人們恨他,恨他是一個什麼都不相信的人」;還有在三島的遺書中,三島也寫到,「希望自己是因為武士的身份而死,而不是文人的身份;並希望以後的人,可以用武菩薩來祭拜他」諸如此種種,楊照確定的說,「這些都不是一個信奉軍國主義的人該會有的舉動,信仰軍國主義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男性存在的肯定,而採取切腹這樣激烈的手法,也是要證明自己的勇敢,我敢這樣死去,你們敢嗎?

當然,楊照還是不忘揶揄三島一番,「
對於一個自戀的人來說,如果他不是那麼焦慮,誰都不會去懷疑他是不是男人,只是他就是不斷的去懷疑自己,所以最後他就只好採取了他認為勇敢男人該去做的事」;最後,楊照更進一步的去推敲了其實三島也有些許的「諾貝爾情結」,他說,根據三島的自傳所載,當年,川端康成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與川端有「師生」之名的三島,是第一個恭喜川端的人,可是在那個時候,三島也說道,「以後20年內,日本文學家很難再有機會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由此,楊照笑著說道,「三島其實不是懷疑自己沒有能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是要再等20年,他比較害怕的應該是自己的衰老」。

聽完了楊照大膽且深入的剖析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以及作品中可能透露出的性格特徵,讀者若再度回頭面對細川英公鏡頭下的三島,他堅毅的神情,刻意鍛鍊出來的強壯身體,在照片可以使時間凝結的魔力下,關於三島對於「男人」形象的焦慮,我們好像真的可以再度找到許多更直接的訊息。


三島由紀夫.png
上圖:三島由紀夫


【文章出處】
《博客來網路書店》
楊照:三島的一生都在證明自己是一個「男人」
2000-10-28
網址:

https://www.books.com.tw/onlinepublish/2001080315.htm
作者:楊照
報導者:劉佳玲
【作者簡介】
楊照,本名李明駿(1963年4月5日-),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賴和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洪醒夫年度小說獎、吳魯芹散文獎等多項大獎,作品多次選入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開卷好書。經歷豐富,曾任大學講師,民進黨黨工、媒體節目主持人、新新聞週刊總主筆、副社長,研究專長為社會人類學。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作品體裁多元,包括小說、散文、文學評論、翻譯、劇本、傳統經典選讀、現代經典選讀、期刊論文等。外祖父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許錫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