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孟子
題解
本章言人事之理具於吾身,直覺到一切道德之理即在吾心。體之而誠而實,則樂在其中,而以恕行之,仁可得也。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意近於理學家陸九淵所說的「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一切道德之理皆具於心,而為吾心所呈現,一切物亦皆在吾心之感通下與仁心一體呈現,不可分割,一切存在物都在仁心的涵融下,人感到與萬物為一體。
強恕而行是實踐仁的工夫。本來反身而誠便是仁心的全體呈現,不必再言工夫,但人不能免於氣性私欲之雜,故仍須勉力以行,推己及人。所謂忠恕違道不遠,能以忠恕行之,便已是仁心的真實呈現。
本章為孟子哲學的重要命題,從屬於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系。這段話的完整意思是,世界上萬事萬物之理,已經由天賦予我,在我的性分之內完全具備,「萬物皆備於我」顯然是個唯心主義命題,但屬於主觀唯心主義還是客觀唯心主義,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孟子的哲學以「心」為萬物之本,「萬物皆備於我」即備於我心,因此屬於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看法認為,孟子哲學的最高範疇是「天」,「萬物皆備於我」是天將萬物備於我身,這是客觀唯心主義。
原文無題,標題為編者另加。
萬物皆備於我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文章出處】
《孟子》
〈盡心上〉
原作者:孟軻
註釋翻譯
孟子曰:「萬物(此指一切關於為人的事物,即人倫事理)皆備(具備)於我矣。反身而誠(反省自身而能真實無妄),樂莫大焉(猶「此」)。
譯文:
孟子說:「天地間一切人倫的道理,全都具備在我自己的性分內。反省自身,如果反省自己而能真實不假,那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了!
◎
強(音ㄑㄧㄤˇ,勉力實踐)恕(推己以及人)而行,求仁莫近焉。」
譯文:
盡力推行推己及人的恕道,那求仁的途徑沒有比這個更近便的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