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png


題解

本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五言古詩,作者杜甫。題目中的「韋左丞」指韋濟,「丈」指丈人,對長者的尊稱,全詩共四十四句,偶數句押韻,故稱「二十二韻」。

天寶六載(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可入京赴試,權相李林甫命尚書省試,對所有應試之人統統不予錄取,並上賀朝廷演出一場「野無遺賢」(政治清明,人盡其材,民間沒有遺漏不用的賢人)的鬧劇。杜甫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遊,於是就寫下這首詩向韋濟告別。詩中陳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況,於現實之黑暗亦有所抨擊。

本詩作於唐玄宗天寶七載(公元748年),時杜甫三十七歲,旅居長安已有十三年。韋左丞指韋濟,時任尚書省左丞,杜甫曾贈過他兩首詩,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韋濟很賞識杜甫的詩才,並曾表示過關懷,卻沒能給以實際的幫助,因此杜甫又寫了這首「二十二韻」,表示如果實在找不到出路,就決心要離開長安,退隱江海。杜甫自二十四歲在洛陽應進士試落選,到寫此詩的時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別是到長安尋求功名也已三年,結果卻是處處碰壁,素志難伸。青年時期的豪情,早已化爲一腔牢騷憤激,不得已在韋濟面前發泄出來。

今存最早的杜集版本(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黃鶴補註本等)都把此詩置於第一首,雖然現在文學史家都認爲這並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卻公認這是杜甫最早、最明確地自敘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也是體現杜詩「沉鬱頓挫」風格的最早的一篇。


在杜甫困守長安時期所寫下的求人援引的詩篇中,要數這一首是最好的了。這類社交性的詩,帶有明顯的急功求利的企圖,常人寫來,不是曲意討好對方,就是有意貶低自己,容易露出阿諛奉承、俯首乞憐的寒酸相。杜甫在這首詩中卻難得能做到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長期鬱積下來的對封建社會人才受到壓制的悲憤不平,這是作者超出常人之處。詩人主要運用對比和頓挫(曲折)的表現手法,將胸中鬱結的情思,抒寫得如泣如訴,真切動人。

杜甫.jpg
上圖: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作品出處】
《杜工部集》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原作者:杜甫


彩霞.jpg


註釋翻譯

紈絝(音ㄨㄢˊ ㄎㄨˋ,富貴子弟)不餓死,儒冠(讀書人)多誤身(貽誤自身,指窮困潦倒
譯文:
富家子弟不學無術卻不會餓死,滿腹經綸的清寒儒生卻窮困潦倒。


丈人(對長輩的尊稱,此指韋濟)試靜聽,賤子(賤子,年少位卑者自謂。此為杜甫自稱)(意謂請允許我)具陳(細說)
譯文:

韋大人你可以靜靜地細聽,我把自己的過去一一向您細細陳述。

(指杜甫自己)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觀察國情,引申為從政)(仕)
譯文:
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以鄉貢(由州縣選出)資格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杜甫當時才二十四歲,就已是「觀國之光」(參觀王都)的國賓,故言「早充」。「觀國賓」語出《周易.觀卦.象辭》:「觀國之光,尚賓也。」,「賓」即「仕」,古代有德行的人前往朝廷出仕,天子以賓客之禮接待。

讀書破萬卷(形容書讀得很多),下筆如有神。
譯文:

我先後讀熟了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如有神助。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本詩名句。

賦料(差不多)揚雄(揚雄,字子雲,漢賦四大家之一)(匹敵),詩看子建(曹植,建安時期文學家)(接近)
譯文:

我的辭賦能與揚雄匹敵,我的詩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選擇)鄰。
譯文:
李邕尋求機會要和我見面,王翰願意與我結爲近鄰。
◎李邕,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奇其才,曾主動去結識他。
◎王翰,盛唐詩人,曾作〈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自謂(自以爲)頗挺出(傑出),立(立刻)登要路津(身居要津)
譯文:
自以爲是一個超異突出之人,一定很快得到重要的職位。

(達到)君堯舜上(超過),再使風俗淳。
譯文:
(如果我得到重用的話,我會)輔助君王使他在堯舜之上,使已經敗壞的社會風俗,再恢復到上古那樣淳樸敦厚。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為本詩名句,也是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此意竟蕭條(冷清,此指落空),行歌(作詩)非隱淪(隱士)
譯文:
想不到我的平生政治抱負,竟然全部落空,我雖然也寫些詩歌,但卻不是逃避現實的隱士。。

騎驢十三載(年),旅食(寄食)京華京師,指長安)春。
譯文:
騎著驢子困頓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長安度過不少青春歲月。
◎「騎驢」與乘馬的達官貴人對比。
從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到天寶六載(公元747年),恰好十三載。

朝扣(敲)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譯文:
早上敲過豪富的門(請求謁見),晚上追隨肥馬車後而沾滿灰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譯文:
吃過別人的殘湯與剩飯,在各處暗暗感到人生的艱辛。

主上(皇帝,指唐玄宗)(不久前)見徵(徵召),欻然(忽然。欻,音ㄏㄨ欲求伸(伸展)
譯文:
不久我被皇帝徵召,忽然感到致君堯舜的大志可實現。

青冥(青天)卻垂翅(折翼),蹭蹬(音ㄘㄥˋ ㄉㄥˋ,行進困難的樣子)無縱鱗(魚不能縱身遠遊)
譯文:
但自己像飛鳥折翅從天空墜落,又像鯉魚不能躍過龍門。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是說理想抱負不得實現
◎天寶六載(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詔徵求有一技之長的人赴京應試,杜甫也前往參加。宰相李林甫嫉賢妒能,為避免旁人危害自己權力,把全部應試的人都落選,還上表稱賀「野無遺賢」(政治清明,人盡其材,民間沒有遺漏不用的賢人),這對當時急欲施展抱負的杜甫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甚愧丈人(指韋濟)厚,甚知丈人(指韋濟)真。
譯文:
我很慚愧您對我的情意這樣寬厚,我也深知您待我一片情真。

每於百僚(百官)上,猥(音ㄨㄟˇ,本指受辱,這裡是降低身份之意,可解釋為您降低了身份,委屈您)頌佳句新。
譯文:
承蒙您經常在百官面前,極力加以獎掖推薦舉薦,吟誦我的詩篇,誇獎格調清新。

竊效(效法)貢公(貢禹)喜,難難以)(甘心忍受)原憲貧。
譯文:
我私下想效法貢禹讓別人提拔自己,卻又難忍受像原憲一樣的清貧。
◎西漢人貢禹,與王吉爲友,聞王吉顯貴暗自竊喜,因爲知道自己也將出頭。杜甫說自己也曾自比貢禹,並期待韋濟能薦拔自己。
◎原憲,孔子的學生,家境非常貧窮。


焉能心怏怏(音ㄧㄤˋ,不滿、不高興的樣子),只是走踆踆(音ㄑㄩㄣ,遲疑不前的樣子)
譯文:
我怎能使自己內心憤懣不樂,老是遲疑不前,廝混著過日子。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秦地,指關中)
譯文:
我要向東奔入大海,即將離開西邊的長安。
◎「東入海」指避世隱居。孔子《論語》曾言:「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譯文:
卻還留戀著巍峨的終南山,還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濱。
野史記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典故,相傳姜子牙(姜太公,呂尚)不得殷商所賞,行年七十歲,還在朝歌以屠牛為業、又在孟津開酒館,七十幾個諸侯經過,但無人賞識。後姜太公隱居到渭水邊釣魚,希望能遇見明主,太公用長竿、短線、直鉤(直線無彎折的金屬絲)、背身的怪異方式釣魚。後周文王出巡,至渭水邊時發現八十多歲的姜尚。周文王好奇問之,姜太公對曰:「我要釣的魚,是願者上鉤的,不必用彎的魚鉤來強迫。魚願意來就來,不願來就算了罷。」周文王馬上領悟,這是雙關語,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周文王當場拜姜太公為太師,請姜尚上車,屏退車夫,親自拉車,將姜尚請回。


常擬報(報答)一飯,況懷辭大臣(指辭別韋濟)
譯文:
想報答您的一飯之恩,辭別關心我的大人您。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春秋時靈輒報答趙宣子,《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代韓信報答漂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報恩故事。
◎此二句說明作者贈詩韋濟的原因。

白鷗沒(音ㄇㄛˋ,沒入,消失)浩蕩(廣大),萬里誰能馴(使馬馴服)
譯文:
讓我像白鷗投身在浩瀚廣大的煙波間,飄浮萬里還有誰能拘束我呢?

◎詩人以白鷗自比,不願意再作一隻被馴養的馬。


飛.jpe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