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jpg
(圖片引自網路)


惜哉劍術疏,
奇功遂不成。

──陶淵明.詠荊軻

荊軻刺秦失敗真的是因為「劍術疏」嗎?

高中課本《荊軻刺秦王》一課讀著驚心動魄。課文開端寫秦國大兵壓境,燕國太子丹找荊軻商量刺秦事宜,經過看似周密的謀劃,荊軻帶著副手秦舞陽還有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以及樊於期的人頭出發了。到了秦國,他們買通中庶子蒙嘉得以覲見,然後廷刺秦王失敗,荊軻被殺。

荊軻刺秦為何失敗?荊軻同時代的魯句踐聽說他刺秦失敗後,在仰慕他高義的同時感慨:「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陶淵明在《詠荊軻》一詩中也寫到:「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對荊軻給予了高度評價,但他認為荊軻失敗的原因是「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那麼荊軻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刺客,他的劍術到底怎樣呢?

我們先回到課文中看。荊軻在廷刺秦王時,與秦王是近距離接觸,並且大家當時都在看地圖。荊軻連秦王的袖子都抓住了,如此近距離對方又沒有防備,匕首卻沒有刺中秦王,給了秦王喘息的機會,得以繞柱跑。

秦王跑時劍太長,拔不出來,他邊跑邊還在試圖拔劍;荊軻則一心一意追,手裡還拿著兇器,可是竟然也沒追上。電光火石間侍醫夏無且把一個藥箱子投擲過來,荊軻腳步被阻,秦王拔出劍砍斷了他的左大腿,荊軻倒地。

倒地的荊軻以淬過毒的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投在了柱子上,還是不中。然後秦王刺了他八劍,荊軻徹底廢了,臨死前他喊著:「事情所以不成功是想活捉你,迫使你訂立盟約來報答太子。

課文高潮部分連讀者都替荊軻著急,感覺自己上去也行刺成功了,這個荊軻怎麼屢屢不能得手,恐怕大家都可以看出來荊軻確實是武藝不強,劍術不高。

如果論武藝,荊軻比起其他幾位刺客,就是小弟級別的。

聶政刺殺韓國宰相俠累時,俠累坐在堂上,手下持刀荷戟的護衛很多。聶政徑直而入,走上台階直接刺殺了俠累。反手高聲大叫著,又擊殺了幾十人。曹沫以匕首脅迫齊桓公,以一己之力使其歸還了魯國被侵占的土地;專諸魚腹藏劍刺殺吳王僚也是一擊即中……比較而言,荊軻的武藝是不低了一點?

那麼荊軻表現的如此低水準是史學家司馬遷行文需要,為了故事的跌宕起伏而設置的情節嗎?

顯然不是。司馬遷寫《史記》是本著一種「不虛美,不隱惡」的精神,這篇《荊軻刺秦王》最早出自《戰國策.燕策三》,那同樣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司馬遷選錄到《史記》中,成為《刺客列傳》最重要的一部分,選擇的過程也是甄別的過程。

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出場時是一個衛國人,他的祖先是齊國人。

文中寫荊軻「好讀書擊劍」,並沒有詞形容他劍術有多高,但是文中交代他「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採用,之後秦國攻打魏國,設置了東郡,把衛國也捎帶了。

關於「術」,內涵豐富,是一種值得深入探究的文化現象。但是本文中荊軻用來遊說衛元君,可見荊軻的理論高度沒問題。文章中沒交代遊說的具體內容,但是衛元君的結局可以襯托出荊軻的正確,也就是說荊軻是一個有謀略的人,他崇尚「術」,希望用「術」來改變時局。

之後荊軻又與兩個重量級的人物打過交道。一個是趙國榆次的蓋聶,荊軻和蓋聶依然是一起談論劍術,注意並不是比試劍術。談到不投機時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就離開了,蓋聶認為自己的目光威懾讓荊軻害怕而逃離。

一個是邯鄲的魯句踐。荊軻與魯句踐博弈,在棋局上發生爭執,魯句踐發怒呵斥他,荊軻又默默地逃走。

兩次逃離,荊軻一定不是因為害怕,不過逃離表現荊軻為人深沉,可以審時度勢的同時也反映出他武功確實不佳。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之前的推斷:荊軻到燕國之前的經歷表明他崇尚劍術,並且理論水平已經達到一定水準,他希望以「術」來改變時局,希望得到賞識和重用,但是他的實戰能力一直沒有得到過驗證

荊軻初到燕國只是與高漸離等人飲酒,高漸離擊筑,荊軻唱歌,在鬧市區笑一會,哭一會,直到被田光舉薦給太子丹。

「士為知己者死」,在《荊軻刺秦王》一文中我們可以讀出荊軻以死報答了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那麼荊軻明知道自己「劍術疏」,是認不清自己,貿然赴險,逞匹夫之勇嗎?

朱熹就評價:「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但我們從荊軻與蓋聶和魯勾踐的交往中就可以看出,荊軻不是一個逞一時之勇的人;在策劃刺秦的過程中,他步步為營,把準備工作做得細緻而有序,可見他對刺秦成功還是有幾成把握的。

現在的問題集中在一點,為什麼心思縝密,有謀略的荊軻明知道自己劍術不佳的情況下還要以身犯險,白白丟了性命?

在我看來,荊軻原本就沒打算自己直接行刺,因為他也覺得自己武藝不夠高強。行刺這一任務是想安排別人來完成

再回到課文中,荊軻在易水訣別前曾經怒斥太子,荊軻為什麼會斥責太子?

因為荊軻遲遲不動身,太子丹說如果他反悔就先派秦舞陽去了。荊軻生氣地說:我不出發是在等一個人,如果太子覺得我慢了,那走就好了,於是才有了易水悲歌。

當荊軻唱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時,他是決絕的,那一刻他可能就覺得自己的勝算完全沒有了

到了秦國的朝堂上,「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匣,以次進」,我們一定要注意這時候地圖匣是在秦舞陽的手中,也就是荊軻極有可能是把直接行刺的任務安排給秦舞陽。

畢竟秦舞陽十二歲能殺人,長得兇悍,人都不敢與他對視;畢竟秦舞陽是太子丹給荊軻配的副手;畢竟荊軻自知劍術不佳……只是太子丹沒想到秦舞陽在秦國的大殿上直接就慫了。

還是荊軻替他打圓場,才不至於一進大殿就暴露。荊軻說秦舞陽是北蕃蠻夷之人,沒有見過天子,所以感到恐懼。希望秦王寬容他一些。秦王就對荊軻說:「把秦舞陽手裡的地圖拿過來。」

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來正是因為秦舞陽露怯了,秦王下了命令,荊軻只能臨時改變計劃由自己來行刺,然後行刺失敗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荊軻的失敗其實歸根結底在於他效忠的對象太子丹出了問題了──他懷疑荊軻,使其沒有等到得力的助手,倉促出行;他選了一個外強中乾的秦舞陽做助手導致計劃失敗

那麼太子丹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太子丹作為一個王子,命運可謂顛沛流離,少年時就被送到趙國做質公子,當時嬴政也出生在趙國,兩人還是故交。

後來太子丹又被送到秦國做人質,秦王這位昔日的玩伴並沒有善待他。

《荊軻刺秦王》一文中提到太子丹要行刺秦王,除了秦國威脅到燕國,還有就是報當年的「見陵之恥」,可見太子丹在秦國時被秦王各種欺凌。

據《燕丹子》記載:太子丹想回家,秦王說:等烏鴉頭髮變白了,馬生出了角,就答應你。太子丹於是仰天長嘆,烏頭即白,馬亦生角。王充的《論衡.感虛》等書也有類似的記載。

當然這只能作為傳說了,真實的情況是太子丹受不了欺負,自己從秦國逃了回來。回來後他拜訪高人,希望為自己報仇。

當時太子丹先拜見了鞠武。鞠武首先對他收留秦國通緝犯樊於期提出異議,覺得他是引火燒身,建議太子丹迅速把樊於期送到匈奴,不要激怒秦國,太子丹沒有採納他的建議,說辭和後來對荊軻說的一樣──覺得樊於期走投無路投奔他,不能棄他不顧。

鞠武又給他出主意:讓他向西聯繫三晉,向南聯合齊國和楚國,北面與匈奴和好,以後才可以想辦法對付秦國。

太子丹說:「太傅的計謀,曠日持久,我心裡煩亂,恐怕連片刻的功夫都等不及了。」

由此可以看出太子丹不只是婦人之仁,而且沽名釣譽,最重要的他還短視

鞠武可能覺得這樣的人自己根本救不了,於是給他推薦了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把自己的好朋友荊軻推薦給太子丹。

田光去找荊軻時,太子丹囑咐他說:「我和你商量的是國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密!」

田光在向荊軻把來意說明後只好自刎以明志,表明自己再沒有泄露機密的可能了,這是太子丹多疑的表現

可是田光不知道自己以死保守的秘密,太子丹本人好像守得並不好,易水訣別時他帶著一干人穿著白衣戴著白帽,又是唱歌又是擊筑,搞出很大動靜來。他派一個外強中乾的秦舞陽給荊軻做助手。這些表現出他缺少識人和謀劃的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知:荊軻刺秦失敗的根源不在於他劍術不佳,主要在於他捨命相助的太子丹能力不夠太子丹從少年時開始顛沛流離,被各種欺侮和打擊,所以他缺乏安全感,疑心特別重,沒有放手讓荊軻去謀劃行刺。

蘇洵在〈六國論〉中說:「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可見後人認為荊軻刺秦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實際情況也是這樣,荊軻刺秦失敗後秦王大怒,派大將王翦和辛勝等攻打燕國。

燕王喜害怕了,跑到遼東,把太子丹的人頭獻給了秦王,當然這一切並沒有阻擋燕國滅亡的腳步。

司馬遷在〈刺客列傳〉結尾評價說:「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荊軻刺秦雖然失敗了,但他頂天立地的形象成為了一座豐碑,矗立在歷史的長河中。


延伸閱讀:
風蕭蕭兮易水寒----《史記.刺客列傳》(5):荊軻、高漸離(原文+翻譯)
荊軻刺秦王----《戰國策》: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原文+翻譯)
古今小說雜傳之祖----燕丹子(原文+翻譯)

燕太子丹.png
上圖:燕太子丹(劇照)(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今天頭條》
荊軻刺秦失敗真的是因為「劍術疏」嗎?
2020-01-25
網址:

https://twgreatdaily.com/Dn-cJnABjYh_GJGVFI5V.html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