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櫻花
題解
本文〈花史.跋〉,為晚明小品文。跋,文體名。寫於書籍、文章、字畫、碑帖等後面言簡意賅的文字。《花史》,即《花史左編》,為明代王路記錄古人韻事,並且述說灌溉、培植花木之法的著作。本文作者陳繼儒,號眉公,晚明文學家及書畫家,著有《小窗幽記》。
本文主旨在說明人類與大自然之間,人需要具備某種靈性,方能體會自然之美。此性乃天生,不可勉強,否則便如樵牧、菜傭牙販及達官貴人,即使面對自然之美,也很難欣賞天地之間活潑的生趣,因而深致感慨之意。
陶淵明與蘇軾兩人際遇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能享受自然恬淡的田園之樂,對其性靈也是一大陶冶,這種天成的性靈,完全在於人是否願意用心去觀照萬物,從極平凡而細微中去體會,若能如此,即使靜觀花開花落,亦能領略人生真諦,也相同於觀史書讀《春秋》的智慧。
陳繼儒這篇短文,談的雖然是花卉,弄的卻不是風月;抒發的雖有些不平之氣,落腳點卻不在於「破壞」,不是「頹放」,而是淵明的「寄興」、東坡的「蒔花」,讀它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淨化人們的精神境界。
作者特別妙想天開,筆有神助,忽然從「花開花落」的自然現象中,悟出「千萬年興亡盛衰之轍」,以為汗牛充棟的《二十一史》,其內涵完全包含在一編《花史》之中。秦亡漢興,唐衰宋盛,無非「花開花落」而已。方其盛時,花鬧枝頭,蝶翻花底;及其既衰,飄揚隨風,零落成塵。然其所以興,則是花戶不斷地培育灌溉,及時地修枝剪葉的結果;如果絕其水,斷其肥,爪其膚,搖其本,則未有不望秋先衰者。由是知作者所發這些感慨,謂之為暮鼓晨鐘亦可。
上圖:油桐花
花史.跋
有野趣而不知樂者,樵牧是也;有果蓏而不及嘗者,菜傭牙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達官貴人是也。古之名賢,獨淵明寄興,往往在桑麻松菊、田園籬落之間。東坡好種植,能手接木。此得之性生,不可得而強也。強之,雖授之以《花史》,將艴然而去之。若果性近而復好焉,請相與偃曝林間,諦看花開花落,便與千萬年盛衰之轍何異?雖然二十一史盡在《左編》一史中可也。
【文章出處】
〈花史.跋〉
原作者:陳繼儒
上圖:杏花
註釋翻譯
有野趣而不知樂者,樵牧是也;有果蓏而不及嘗者,菜傭牙販是也;有花木而不能享者,達官貴人是也。
譯文:
有野趣而不懂得樂趣的,是打柴和放牧的人;有瓜果而品嚐不到的,是受雇傭種菜的人和做買賣的中間商販;有花木而不能享受的,是達官貴人。
古之名賢,獨淵明寄興,往往在桑麻松菊、田園籬落之間。東坡好種植,能手接木。
譯文:
古代有名的賢人中,只有陶淵明把自己的興致,寄託在桑麻松菊、田野籬笆之間。蘇東坡喜愛種植,能親自嫁接花果。
此得之性生,不可得而強也。強之,雖授之以《花史》,將艴然(音ㄈㄨˊ。因慍怒而臉色改變的樣子)而去之。
譯文:
這些都得之於本性,不能夠勉強。勉強這樣做,即使交給他《花史》,他也將惱怒地扔掉。
問題: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A)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閒便是主人,要懂得忙裡偷閒
(B)欲除煩惱須無我,各有因緣莫羨人。隨緣隨分莫強求
(C)必須備靈性,方能體會自然之美。此性乃天生,不可勉強
(D)應效法樵牧、菜販享受生活的樂趣
若果(如果)性近而復(又)好(喜愛)焉,請相與偃曝林間,諦(仔細)看花開花落,便與千萬年盛衰之轍何異?雖然二十一史盡在《左編》一史中可也。
譯文:
如果本性相近而且又喜愛那樣做,請一起臥仰曝曬在樹林之間,仔細地觀看花開花落,便與千萬年的興亡盛衰的印跡有什麼兩樣呢?即使說二十一史全在《花史》一書中,也是可以的。
問題:「諦看花開花落,便與千萬年盛衰之轍何異?雖然二十一史盡在《左編》一史中可也。」意指:
(A)靜觀花開花落,亦能領略人生真諦,等同讀史一樣,可知興衰
(B)欣賞山林之間,閒看花開花落,可以將人生紛爭看淡看破
(C)二十一史中的隱逸之樂,應多予深入體會,方能領略自然之美
(D)《左編》一書內容包羅萬象,卷帙浩繁,將二十一史全部收錄於其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