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jpg
上圖:鴻門宴傳奇(海報)(圖片引自網路)
鴻門宴.png
上圖:鴻門宴坐次圖(圖片引自網路)


誰會注意到「坐在哪裡」?──《史記》與《漢書》寫「鴻門宴」重點之比較

「鴻門宴」一事,司馬遷《史記》與班固《漢書》均有記載,但兩者側重之重點明顯不同。

「鴻門宴」在《史記》以〈項羽本紀〉為主,〈高祖本記〉、〈留侯世家〉、〈樊酈滕灌列傳〉為輔。在《漢書》則以〈高帝紀〉為主,〈陳勝項籍傳〉為輔。

《史記》將劉邦、項羽並列為帝王的「本紀」,而《漢書》只將劉邦列入帝王之〈紀〉為〈高帝紀〉,而將項羽貶入〈傳〉之中,與揭竿起義的陳勝(陳涉)同列,可看出司馬遷對項羽的看重,及班固的拘於史例。

二部正史中對「鴻門宴」的描述,最詳細精彩者,無疑為《史記.項羽本紀》,這也是多數人熟悉的文本情節。

就字數來看,《史記.項羽本紀》一篇記「鴻門宴」的總字數,相當於《史記.高祖本紀》、《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書.高帝紀》、《漢書.陳勝項籍傳》五篇所記字數的總和。

尤其在人物心理性格的細微處,《史記.項羽本紀》刻劃非常仔細,人物形象鮮明,情節高潮起伏,是所有史料中精采的一篇。

「鴻門宴」一事,《史記》除分別記錄於雙方主帥〈項羽本紀〉〈高祖本記〉之下,也記錄於〈留侯世家〉〈樊酈滕灌列傳〉,可推知太史公應默認張良、樊噲為劉邦從鴻門宴中全身而退的二大功臣。

此外,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史記》特別在「鴻門宴」上點出雙方陣營的「座次」這個細微處,暗示這個關鍵細節已經決定雙方的勝敗輸贏,反觀《漢書》寫「鴻門宴」,隻字未提雙方的「座次」,對這影響兩人一生成敗的細節毫無察覺,由此可見司馬遷與班固二人史識眼界之高下。

【資料說明】
本站。


史記.jpg
(圖片引自網路)


一、《史記.項羽本紀》

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劉邦)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英布)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戲水)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明日)(犒勞)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淺薄無知者)說我曰:『距(據守)關,毋內納)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擋)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小)?」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邀)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獻)(音,杯)酒為壽(祝福),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忘恩負義)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明日)不可不蚤(早)自來謝(謝罪、請罪)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沛公旦日(明日)帶領)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謝罪、請罪)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料到)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音ㄒㄧˋ,嫌隙)。」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項王、項伯東(向,朝向)坐,亞父南嚮──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坐,張良西侍。范增數(屢次)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否)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納),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長跪挺腰聳身)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警衛)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音,杯)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豬蹄膀)。」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盡),刑人如恐不勝(盡),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小人讒言),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作為)不顧(不拘)細謹(小節),大禮不辭(不拘)小讓(小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謝罪、請罪)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攜帶)?」曰:「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送給)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曰:「謹諾。」


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拋棄)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閒抄小路走)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閒(音ㄐㄧㄢˋ,抄小路走)至軍中。張良入謝(謝罪、請罪),曰:「沛公不勝桮杓(不勝酒力),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小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延伸閱讀:
一念決生死,一宴定天下----史記:鴻門宴(翻譯解析)

二、《史記.高祖本紀》(編者註:本篇為劉邦傳記)

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英布)等攻破函谷關。十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亞父勸項羽擊沛公。方饗(犒勞)士,旦日(明日)合戰。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


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見謝(謝罪)項羽。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項籍,即項羽)何以生此!」

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三、《史記.留侯世家》(編者註:本篇為張良傳記)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項羽至鴻門下,欲擊沛公,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以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將奈何?」良曰:「沛公誠欲倍(背叛)項羽邪?」沛公曰:「鯫生(淺薄無知者)教我距(拒)關無內諸侯,秦地可盡王,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退)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奈何?」良乃固要(邀)項伯。項伯見沛公。沛公與飲為壽,結賓婚。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背叛)項羽,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及見項羽後解,語在項羽事中。

四、《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編者註:本篇有樊噲傳記)

沛公從百餘騎因項伯面見項羽,謝(謝罪)無有閉關事。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噌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項羽曰:「壯士。」賜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盡之。項羽曰:「能復飲乎?」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嫌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項羽默然。

沛公如廁,麾樊噲去。既出,沛公留車騎,獨騎一馬,與樊噲等四人步從,從閒道
抄小路)山下歸走霸上軍,而使張良謝謝罪)項羽。項羽亦因遂已,無誅沛公之心矣。是日微(無)樊噲奔入營譙讓(責罵)項羽,沛公事幾殆(危)


漢書.jpg
(圖片引自網路)


五、《漢書.高帝紀》(編者註:本篇為劉邦傳記)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強)。今聞章邯降項羽,羽號曰雍王,王關中。即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關,毋內納)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拒)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二月,項羽果帥諸侯兵欲西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羽大怒,使黥布英布)等攻破函谷關,遂至戲下。沛公左司馬曹毋傷聞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亞父范增說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今聞其入關,珍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氣,皆為龍,成五色,此天子氣。急擊之,勿失。」於是饗士,旦日明日)合戰。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會羽季父左尹項伯素善張良,夜馳見張良,具告其實,欲與俱去,毋特俱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義。」乃與項伯俱見沛公。沛公與伯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毫無所敢取,籍吏民,封府庫,待將軍。所以守關者,備他盜也。日夜望將軍到,豈敢反邪!願伯明言不敢背德。」項伯許諾,即夜復去。戒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來謝。」項伯還,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且人有大功,擊之不祥,不如因善之。」羽許諾。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見羽鴻門,謝(謝罪)曰:「臣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不自意先入關,能破秦,與將軍復相見。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隙(嫌隙)。」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毋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羽因留沛公飲。范增數(屢次)目羽擊沛公,羽不應。范增起,出謂項莊曰:「君王為人不忍,汝入以劍舞,因擊沛公,殺之。不者,汝屬(你們)且為所虜。」莊入為壽。壽畢,曰:「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因拔劍舞。項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噲聞事急,直入,怒甚。羽壯之,賜以酒。噲因譙讓(責罵)羽。

有頃,沛公起如廁,招樊噲出,置車官屬,獨騎,與樊噲、靳彊、滕公、紀成步,從間道走軍,使張良留謝
(謝罪)羽。羽問:「沛公安在?」曰:「聞將軍有意督過之,脫身去,間至軍,故使臣獻璧。」羽受之。又獻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屬(我們)今為沛公虜矣!」


六、《漢書.陳勝項籍傳》(編按:本篇有項羽傳記)

(項羽)至函谷關,有兵守,不得入。聞沛公已屠咸陽,羽大怒,使當陽君擊關。羽遂入,至戲西鴻門,聞沛公欲王關中,獨有秦府庫珍寶。亞父范增亦大怒,勸羽擊沛公。饗士,旦日合戰。羽季父項伯素善張良。良時從沛公,項伯夜以語良。良與俱見沛公,因伯自解於羽。明日,沛公從百餘騎至鴻門謝(謝罪)羽,自陳「封秦府庫,還軍霸上以待大王,閉關以備他盜,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賴張良、樊噲得免。語在高紀。


鴻門宴.jp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1.
《史記》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留侯世家
樊酈滕灌列傳
原作者:司馬遷

2.
《漢書》
高帝紀
陳勝項籍傳
原作者:班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