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jpg



題解
如果細細品讀陳幸蕙〈浮生千山路〉可發現,這首歌雖處處沿襲自前人、幾乎每句都有身分來歷,但難在能把千年以降各路英雄好漢的作品,天衣無縫綰合成統一的「新創作」,給了傳統重生的機會,不但作者本人要通讀無數卷帙,還要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方能為之。中文系畢業的她在「創作」這首歌時,從分析中可發現其實這首流行歌曲嚴守傳某些統寫作通則,比如人事時地等元素都已齊備,上下二闋(如果把它看成外表最相近的「詞」)前後整齊中有變化,順序都從寫景→抒情→議論(或領悟),「溪」的意象(柳、扁舟、長溝、流月、晴川、水)前後扣合,最後用譬喻象徵這種較曲折委婉的手法,取代生硬的直接說理,點出整首歌主題,加上「集句詩」(集錦詩)可單獨各自抽出來談,這首現代歌曲如果將來被選入國文課文,也許不會太意外。


浮生千山路.png



浮生千山路

小溪春深處 
萬千碧柳蔭 
不記來時路
心托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
長溝流月去 
煙樹滿晴川 
獨立人無語
驀然回首 
紅塵猶有未歸人
春遲遲,燕子天涯 
草萋萋,少年人老
水悠悠,繁華已過了 
人間咫尺千山路

小溪春深處 
萬千碧柳蔭 
不記來時路
心托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涼淨風恬
人間依舊 
細數浮生千萬緒
春遲遲,燕子天涯 
草萋萋,少年人老
水悠悠,繁華已過了 
人間咫尺千山路
春遲遲,燕子天涯 
草萋萋,少年人老
水悠悠,繁華已過了 
人間咫尺千山路
 
舟.png

(一)
小溪春深處
譯文:

沿著小溪,走進春意綿延的深處。
萬千碧柳蔭
譯文:
只見到萬千柳樹,一片綠蔭。
不記來時路
譯文:
見到如此美景,忘記這一路怎麼走來。
心托(寄)明月
譯文:
於是我將此心,寄託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扁舟,小船。舟子,漁夫。此處扁舟子指坐在小船上漂流的遊子)
譯文:
今晚是誰家的遊子,乘著扁舟漂泊遠去?
長溝流月去
譯文:
順著溝渠流水,月影緩緩流淌而去。
煙樹滿晴川
譯文:
萬里無雲,溪岸樹木被氤氳霧氣環抱。
獨立人無語
譯文:
獨立船頭,默默不語,
驀然(忽然。驀,音ㄇㄛˋ回首
譯文:
頓時,我明白了,
紅塵猶(還)有未歸人
譯文:
此身在紅塵中隨波漂流,仍未回頭。
春遲遲(漫長),燕子天涯
譯文:
春天遲遲不來,燕子只好遠離家園,飛往外地尋找春天。
草萋萋(茂盛),少年人老
譯文:
青草茂密繁盛,往昔的青春少年,轉瞬間已經老了。
水悠悠,繁華已過了
譯文: 
往昔的繁華,像流逝的河水,一去不返。
◎這三句話突出「已過了」三個字,對於歌中主角來說,真的已經過盡千帆皆不是了嗎?真的徹悟過往繁華「已過了」並且找回自己自在恬適的心境了嗎?恰恰相反。這奮力聲聲呼喊,是要那仍舊執迷於過去榮光的自己放下。雖然感到不如歸去,舉目遠望要走的路看似在不遠的前方,卻是有著千重山阻隔其中,無法企及。因此這位歌中主角的心境,其實仍似乘坐扁舟在紅塵中飄蕩,尚未靠岸,也仍未放下。
人間咫尺(距離很近)千山路(千山萬水的路途)
譯文:
人生路轉瞬即逝,但一路走來,心情如歷經千山萬水般曲折艱難。

漁翁.png

(二)

小溪春深處
萬千碧柳蔭
不記來時路
心托明月
誰家今夜扁舟子

行到水窮處

譯文:
溪水已走到盡頭,前方再也無路可走。

坐看雲起時
譯文:
不妨坐下抬頭,靜待山嵐凝聚成雲。
◎雲從山際升起,預示著水的降臨。

雨盡風恬(靜)
譯文:
一陣雨後大地春回,微風恬淡吹拂萬物,
◎本句歌詞有二種版本及意見。歌手殷正洋說,當初潘越雲唱〈浮生千山路〉時,有個小插曲。原歌詞是「雨盡風恬」,有雨停風靜之意。潘越雲卻將詞錯看成「兩盡風恬」,當時錄好之後她便出國了,在無法彌補的狀況下,只好依聲改詞將歌詞改成「涼盡風恬」,結果反比原來的詞要順暢。
◎但另一種版本是「涼淨風恬」,支持此種改法的觀點是,前兩句「行到水窮處」代表路的盡頭,人生似逢絕境。繼而「坐看雲起時」,雲起時代表希望的浮現。之後該要期待的自然是雨(水)的降臨,如此週而復始、川流不息的水代表著往復的重生,降雨同時也幫助人們將一切塵思雜詬滌淨。改為「涼盡風恬」之後少了水的降臨,水的連結就斷了。


人間依舊
譯文:
人間一切依舊,照原本腳步運轉。

細數浮生千萬緒(思緒、心情)
譯文:
細細思量在塵世中的千愁萬緒。

舟.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