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png


題解

金庸的江湖即使再遠,都有一座廟堂。
古龍的廟堂即使再高,都是一片江湖。


金庸和古龍,是華人世界裡武俠小說的兩大宗師,二人的寫作風格涇渭分明,是武俠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以下收集網路上有關二人作品的比較,資料陸續補充中。

金庸與古龍.png

上圖:金庸(左)、古龍(右)


金庸與古龍武俠風格對比

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除了那個鴛鴦刀,都拍成了電視劇,一部一部都是少年時的回憶。

而古龍拍成電視劇反響相對比較大的有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小李飛刀系列等,雖然也有一大批的粉絲,但是其反響,影響力終究和金庸的還是略遜了一籌。

一、寫作風格

人說,金庸寫的是,古龍寫的是浪子

金庸是武俠小說集大成者,寫作風格,樸實,細膩,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給讀者構築了一個宏大而又細膩的江湖架構,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即使是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是非常傳統的寫法,老小咸宜,受眾非常廣。

古龍的小說風格偏陰暗,用於心理描寫的畫面非常多,比如寫劍有多快,金庸小說是一招一式,最終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而古龍小說上來就是劍非常快,有多快呢,總之就是非常快,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快。其小說寫作大多都是這種風格,人物武功等很少有具體描寫。因而其小說看起來非常爽,但是大段的這種修辭寫法,是很難排成具體的影視畫面的。


二、作品情懷

金庸小說主角,大多都是背負國仇家恨,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主角一些列的經歷之中,國家大局,民族矛盾,往往都融入其中,典型的作品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金國,宋朝,武穆遺書。還有天龍八部中更是推到了頂峰。因而這種帶有國仇家恨的寫作觀,受眾也更廣,尤其是上世紀二戰後,國際局勢變幻莫測的時機。再者,對於金庸的這樣正面價值觀,無論是當局還是民眾,都是喜聞樂見的。


而古龍的小說主角往往都是江湖浪子,一般都是門派之間,家族之間等等的仇殺,武功秘籍等為引子,進而引發的故事,對於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評價,顯得格局小了些。像影響力大的小李飛刀系列、陸小鳳系列,都是這樣。雖然有一定的受眾群體,但是相比較金庸老少咸宜的格局來說,受眾自然少了一部分。

三、作品架構

金庸的作品大多都是連貫性非常強,如射鵰三部曲,等等人物聯繫非常緊密。所以整個十四部作品給人構築了一個龐大的江湖武林,少林,武當,峨眉等等,一脈相承,讀了一部就有很強的代入感。因而圈粉都是死忠粉。


古龍的作品,雖然有幾部也是有連貫性,如白飛飛、沈浪後代是阿飛等等,但整體連貫性並不是非常的緊密,而且江湖武林結構,也並不是完成的統一在各個作品中,經常有些莫名其妙的山莊,暗殺組織在作品中出現,如高老大的快活林等等組織,然後再在其他作品中就沒有出現了。因而其整個作品結構性並不是一體的。

四、作者生活情況

金庸本來就出身名門望族,家中有錢,當初創辦明報,因銷量不好,所以寫作武俠小說,拉升銷量,所以他寫作武俠小說,並不是完全為了賺錢,因為金庸作品數量少而精,只有十四部加一個短篇越女劍。


而古龍出身較為窮困,經濟問題困難,寫小說養家餬口,因而作品數量多,但精品較少,很多都是為了稿費而寫的較為粗糙。因而有些不好的作品,也影響了古龍在讀者心中的地位。

五、古龍英年早逝

實際上,金庸最開始作品是在明報上連載,之後不斷整理,修改,不斷打磨,潤色,所以作品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好,如《倚天屠龍記》這本小說,張無忌原本非常聰明伶俐,非常機警,後來不斷打磨修改,成了現在的憂鬱張教主。


而古龍英年早逝,作品大多一次成型,有很多粗糙的地方。如果古龍能像金庸一樣,整理初版自己的作品,那麼質量一定會再上一層樓。

最後,再次致敬兩位大師。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金庸vs古龍,武俠風格對比

2016-11-24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rexx3vn.html
作者:不詳

武俠.png


金庸古龍兩大武俠作家的幾點不同

金庸與古龍,可以說是武俠小說這片天空的南辰北斗,相映生輝。兩人作品和風格的比較,似乎是武俠小說愛好者永遠的話題。


金庸擅長描繪場面,於氣勢宏大處愈見功力;古龍善於營造氛圍,於撲朔迷離處愈見奇巧。寫大場面,是金庸的特長,人數越多,門派越多,陣營越亂,情況越複雜,關係越交錯,金庸的故 事描寫越是遊刃有餘,情節推動越是驚心動魄,最典型的例子是《 倚天屠龍記》中的光明頂之戰,金庸寫來舉重若輕,令人讀來不由目眩神馳。表現情境,是古龍的特長,似乎是平淡的景物和人,經古龍寥寥數筆寫來,平添了無盡的意味,使人如臨其境,尤其是蘊含著隱秘的場景、人物,更使人有毛骨悚然之感。

古龍之作,森森然有鬼氣;金庸之作,浩浩然有俠風

古龍在神秘的、未知的方面大加渲染,全力吸引人們對恐怖事物的好奇,他十分了解讀者的心理活動,運用各種已對人類形成心理定式的意象加以引領,使讀者於不知不覺中進入一個神魔共舞的王國。

金庸講究大氣,極力鼓舞英雄風度和豪邁氣派,又通常設計多種曲折,讓這種氣概歷經磨難,受盡壓抑,反覆衝突,終於一朝得以伸張,使讀者揚眉吐氣,與書中主人公一樣,頓生縱橫天下、捨我其誰之感。

金庸筆下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古龍筆下人物,不重具體,虛實相生。在人物的描寫上,金庸對次要人物,不無類型化的安排,對主要人物,則力求形神兼備,展現人物性格。

古龍的早期作品,對人物類型化的描寫較多,成熟期作品則獨出心裁,專用出人意料之筆,細節描寫雖常無一字, 整體形象卻呼之欲出。 金庸之作,中間高潮處尤為精彩;古龍之作,結尾收篇處最具匠心。

金庸小說的情節如錢塘江潮,推波逐瀾,層層遞進,直至轟然拍岸,掀起軒然大波,餘波蕩漾,也便終局。

古龍小說則通常分成若干個環節或小故事,獨立成章,每處收尾都精心安排,意味無窮。 古龍之作,或玄之甚矣而隱實;金庸之作,或諧之過矣而失莊。這是兩人的缺點了,古龍有的小說寫得過於神秘,千頭萬緒,撲朔迷離,在令人眼花撩亂之餘,竟然忘了關鍵之處何在,中心人物是誰,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血鸚鵡》,一般人都要讀得迷糊,當然,這也許與他人代筆有關。

金庸的幽默感很強,經常讓人物鬧些笑話,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可有時玩笑開得過了頭,成了推動故事進行的主要因素,就不恰當了,這種因為玩笑產生的偶然,過於缺乏意義,很多事件回過頭來,竟然源於一些可有可無的玩笑,讓讀者不由不覺得上當受騙,《笑傲江湖》裡面,令狐沖的那一群怪朋友就鬧得太過頭了;有時在不適當的時候東拉西扯,影響了與中心情節相應的氛圍,沖淡和削弱了主題,比如在《 天龍八部 》中,丐幫頭領在一起討論長老被害的重大事務,這時候譚公、譚婆來一通插科打諢,實在太沒意思。

對古龍來說,賭、酒和女人;對金庸來說,情、義和野心,是兩人小說中的重要元素。

古龍筆下的人物,大都酷愛賭、酒,對女人情有獨鍾,他本人對這三種元素極有心得,因而寫起來揮灑自如,出神入化,使其成為小說情節的動力和內容的關鍵。

金庸小說專注於重大的主題,牽涉民族、幫派、家國,親情、友情、愛情糾纏,權力、財富、慾望交織,融於宏大的歷史背景,構成壯麗的人生和社會畫卷。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金庸古龍兩大武俠作家的幾點不同〉
2017-11-24
網址:

https://kknews.cc/culture/pen3zvp.html
作者:不詳

俠.jpg


金庸VS古龍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有什麼分別?

同樣是武俠大師,他們的感覺剛好相反。你隨便挑一個段落,很容易分辨出是金庸抑或古龍的作品。

先說說女角,金庸的女角主要分為兩類,美女和毀了容的美女,除了程靈素,所有女角原本都是美女

而且思維正常,追求真誠的愛情,偶有偏激的角色,諸如李莫愁、何紅藥,也會解釋,是因為淒慘的遭遇才性情大變。

古龍的女角不一定個個美貌,有些女角以氣質作賣點,但動不動就脫衣服,正常的愛情不太適合她們,一夜情、變心、無間道,多姿多采。每個女角也令人捉摸不透,相當刺激。要選老婆的話,還是在金庸小說裡選吧。

武功的分別更加明顯,金庸的男主角會升級,會告訴你,他怎樣練武、練什麼武功,就能戰勝哪個對手。

古龍的男主角一出場就滿級了,武功已經練好,那些配角全部一招擱倒,但男主角要對付的大魔頭,是GM(遊戲主持者),整個遊戲都是由他管理的,沒有戰勝的可能,除非程序出錯,但程序的確有時會出錯。

所以金庸的打鬥場面,篇幅比較長,「現在甲和乙決鬥,甲十級、乙八級,兩人用了什麼招式,本來乙武功較弱,剛好乙手上有一把神兵利器,仗著利器之威打成平手。」

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可以計算,人數、武器、狀態......開戰前就知道誰會贏了。

古龍則會寫:「好快的劍!沒人看到他是怎樣出手的。」故事就這樣完了。

「好快的刀」和「好快的劍」經常出現,這種寫法有一些日本劍道的精神,招式不是重點,人的精神力量才是最重要的,而精神狀態是有波動的,這次很厲害,下次可能心理受到了某些影響,就無法回復最強狀態。

不過最大的分別,始終是主題。金庸說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價值觀很清晰,像一個長輩對你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古龍說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角色比較隨心所欲,即使要報仇,也是因為你拋棄我、你勾引了我的妻子,不會有什麼國家大事,甚至連國家也不會出現。

可以說,古龍是一個朋友,喝醉了酒,很瀟灑地對你說:「哎,我很帥對不對?」

說起來,其實還有很多不同,你比較喜歡誰的作品?

【文章出處】
《香港01》
〈金庸VS古龍〉
2018-10-26
網址:

https://ugc.hk01.com/post/5bd2a17519deb35e65707e3d
作者:陳美濤

太極.JPG


為何讀金庸武俠能記住很多人物 讀古龍卻只記得主角?

古龍先生去世的時候,小說家莫奇寫了一副挽聯: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紀念這位駕鶴西去的武俠大師,而如今金庸先生去世,能夠被當挽聯的也只有自己手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和古龍先生是武俠小說的兩大宗師,很多人很喜歡這兩位的小說。但是有一個問題,為何我們讀金庸的小說可以記住很多角色,而讀古龍的小說只記得主角呢?

武俠人物出場之特點


首先說說金庸先生的小說特點,就是比較樸實,字句看似都很普通,沒有大起大跌,裡面人物出場和存活的時間都比較長,哪怕是一個跑龍套的配角。所以這些角色留給了讀者很長的記憶時間,一遍又一遍的在讀者的眼前晃來晃去,想不記住都很難。所以我們能記住黃河四鬼、黃河老祖、蒙古三傑,甚至打醬油的卓不凡等人。舉個例子,黃河四鬼,從射雕一直活躍到神雕,這麼長時間的登台,想不記住都難啊!

而古龍先生的小說特點是比較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人物雖然也是輪番登場,但是大起大落很快,感覺處處是高潮,時時是結局,所以人物出場快,死的也快,還沒記住名字呢,人物就掛了,緊接著就是下一個人物出場,有的人物只是說了一句話或者亮了一下兵器就死了,這樣的人物怎麼能記住呢?所以讀來讀去,我們只記住了主角,只記住了永遠不死的主角。

所以總結起來第一點,是因為金庸小說人物活動範圍光,活得人間比較長。而古龍筆下的人物活動範圍小,出場可能就死。

武俠人物姓名之特點

第二點就是金庸給小人物起名字都很有特點,容易讓人記住。你比如說參仙老怪梁子翁、鬼門龍王沙通天、三頭蛟侯通海、瀟湘子、尹克西、茅十八、海大富,你都能很輕而易舉的記住,金庸起名字也比較考究,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而古龍呢,除了主角起名字比較考究外,其餘的都是隨便起,有的甚至沒有名字,有的甚至根本不是名字。你能想像酸梅湯、牛肉湯、釘鞋是人的名字嗎?所以,名字拗口和敷衍,也是古龍小說讀完讓人很難記住除了主角之外角色的原因,這是第二點。

武俠主角與配角之特點

第三點是金庸小說中的配角是為主角服務的,配角很多時候都是幫助主角成長的,無論是思想教育還是武功奇遇以及路見不平,所以配角很容易讓人記住。風清揚、無崖子、獨孤求敗等人,都是很出彩的人物;而古龍小說中的配角是襯托主角的,配角就是主角待宰的羔羊,主角不需要奇遇,不需要幫助,甚至不需要朋友,主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配角的登場和消失,都是為了體現主角的偉大和厲害。

所以我們看到了,《七殺手》中杜七很快退場,因為主角是柳長街;《多情劍客無情劍》中黑蛇白蛇很快掛了,因為主角是李尋歡。

武俠人物性格之特點

第四點就是人物性格方面,金庸筆下的人物性格各有特色,不重複,所以很容易記住,但是古龍筆下的人物很多性格是重複的,是千篇一律的,讀多了就讓人傻傻分不清、記不住。

這一點也是很關鍵的,比如說古龍筆下很多配角,都是酒店的酒保或老闆,都是虛偽狠毒,雖然好看,但是實在是太過於重複。

【文章出處】
《看中國》
〈金庸古龍兩大武俠作家的幾點不同〉
2018-11-12
網址: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18/11/12/875615.html
作者:不詳(武俠品讀)

張藝謀:影.jpg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古龍的小說像冰水,越喝越覺得心寒,寫透了人情淡薄。

金庸的小說像烈酒,起初苦澀艱深,入口醇厚,回味無窮。

反話:

古龍的小說像烈酒,豪邁激情,讀來讓人大呼過癮,猶如酩酊大醉一場。

金庸的小說像白水,看似平平無奇,卻是生命的真諦,人人皆有,不可或缺。

這是個很大的命題,需要寫十萬字也不夠。所以我也只能是略微談談,未必都對,但勉強算是一家之言。相信有讀過兩人作品的朋友,應當會有一些共鳴,能力所限,也僅此而已了。

金庸代表的是舊小說模式下的最高成就。他從《書劍》到《鹿鼎記》,十四部書都沿用了明清話本小說一樣的筆法,雖然在標題上有時候玩點無厘頭(比如《連城訣》、《俠客行》的回目,都很現代派),但整體來說仍是很規矩的格式。與他之前的梁羽生、宮白羽、還珠樓主等人,其實是一脈相承下來的,雖然故事更好看,文字錘煉也更精緻,人物性格也變得豐富立體,但形式上並無明顯的分別。

而古龍從一開始,就不算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人物。他自己承認,在出道之初,迷戀司馬翎的武俠小說,日日守在書店門口等更,比今天的癡情讀者還上心。是等作者更新太慢,才開始自己提筆寫武俠的。

而司馬翎、臥龍生這類比古龍早一些成名的台灣武俠小說家,從一開始在風格上就跟金庸式武俠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當然是歷史感上。大仲馬說歷史是他演繹故事的手段。而金庸作為大仲馬的忠實粉絲,也深諳此道,十四部小說裡,完全不涉及年代背景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以大歷史做背書,創造一個武俠環境的。

而台灣當時還在戒嚴時期,蔣公對武俠小說的摧殘,雖然沒有大陸那麼連根拔起(他自己還催更臥龍生的小說,堪稱公權私用的最佳罪證),但審核也遠比香港嚴格。歷史背景非常容易被聯想起是藉古諷今,因此大部分武俠小說家索性就把故事著眼於完全虛構的「武林」當中。沒有任何廟堂、歷史裡的痕跡可言,自然就不會有被查封的風險。

很多半吊子讀者總是喜歡拿古龍的武俠「沒有朝代背景」,說成是他相對於金庸式武俠的一種全新突破。這明顯是不懂台灣武俠小說發展過程的結論。在古龍之前的,司馬翎,臥龍生,諸葛青雲等人,早就已經安於這種寫法,古龍只是順承下來而已,他如果篇篇都寫年代背景,反而是「特立獨行」了。這麼狂吹古龍的人,就像是說一個黑人,一定是非常有個性,因為他竟然敢於在這樣一個以白為美的社會裡,堅持長成這麼黑。

在這個基礎上,台灣的武俠小說比金庸類的「歷史武俠」,要多了一分輕靈,以及天馬行空。反正也不需要考慮任何合理性,武林爭鬥就是一切,也為古龍日後深度刻畫人性的風格提供了先決條件。

古龍曾在文集裡公開表示:我一直崇拜金庸先生,事實上在我寫《名劍風流》、《絕代雙驕》的時期,還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這難免有一些對前輩的吹捧,畢竟當時金庸已經簽了他,接自己的班,在《明報》上連載《陸小鳳傳奇》。說一些好話,也在所難免。(順便給大家分享一下《陸小鳳》當年在明報連載時的插圖,正是金庸的御用畫師云君執筆。古龍小說的金庸風格插圖,看來別有一番少林功夫加唱歌跳舞的混搭趣味。)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絕代雙驕》一類中期武俠小說,真的不像金庸。並不是不分段就是金庸風格了。與其說是古龍在模仿金庸,還不如說在模仿他的偶像司馬翎。而金庸在期間的作用,只是讓他不會更出格,有個參照物罷了。哪怕是一開始他初入文壇創作,寫的《蒼穹神劍》、《劍毒梅香》,與金庸也是絕對迥異的,有自己的一派浪漫風格。而由於舊學功底的薄弱,也注定了他不會模仿金庸,因寫不出金庸那樣的古典文字。(這點也許他的書迷表示不滿,但起碼我是沒有看到過古龍任何一部小說有追求過金庸風格的影子,若有推薦,也十分樂意。)

古龍的長處在於聰明,腦子快,這被他發揮的淋漓盡致。

他小說裡最吸引人,也最劃時代的,我個人認為是將偵探小說元素與武俠小說徹底完美的嫁接,形成了一種能夠邏輯自洽的「驚悚式俠探小說」。他最出名的小說形象「楚留香」,即是吸收了各類偵探小說元素,以及007特工形像等外國標籤,混搭出的國民武俠偶像。在此之前,沒有一個武俠小說家有這樣的創舉,或說做到了這麼完美:

最早在武俠裡加入一點懸疑元素的,應該是民國時期的朱貞木。代表作《羅剎夫人》、《七殺碑》,都被古龍金庸交口稱讚。但那隻是個苗頭,本質上仍是舊派武俠小說。

等到金庸時期,偵探元素作為與其他流行小說元素一樣的「花邊」,鑲嵌到了小說裡。比如《射雕英雄傳》裡黃蓉對於桃花島殺人事件的追查與反轉,都很得偵探小說的精髓。但也僅僅是錦上添花,不能作為故事的主體。

而古龍的偶像司馬翎,則是台灣此類武俠小說的起源人物。是較早把鬥智與武俠結合的作者,且書中有大段的推理、反轉,令人讀起來倍感燒腦,與一般的武俠小說極為不同。

但比起古龍,他還是失卻了一定的可讀性,以及想像力。以至於等到70年代古龍一統武林之後,生意失敗的司馬翎回頭重寫武俠小說,竟然開始模仿自己這個後輩的風格,寫起了《強人》一類的古龍式武俠。但寫的還沒有古龍那麼好看。可做一嘆。

至於各種心靈雞湯的句子,我個人是不喜歡的。偶爾為之則可,但太多太頻,除了年紀比較小的人會覺得「特別有道理」、「很酷」以外,上了些年紀的讀者,難免有些厭煩。人生那麼複雜,哪有這麼多一句話就能說明白的道理?當然,這屬於個人的愛好問題,也許有人就覺得這是古龍的精髓所在,我也不反駁。

總體來說,古龍應該是金庸以後,最具有創新性的武俠小說作家。精彩的篇目應當也是最多的,可是個人性格的弱點,使他太喜歡投機取巧,因此難以在創作上真正的超越金庸這座高山。

舉一個最可笑的例子,我覺得已經算是詐騙。

同樣都是修訂自己的小說,金庸是多次大改,逐字逐句的刪減、增添,現在看初版的金庸小說,藝術水平比起後來的三聯版,可算是天差地別。尤其是早期作品,像《碧血劍》,幾乎是重寫了一遍。

而古龍呢?他不是沒有時間改,他甚至還為了賺錢,主動推出了「修改版」。還寫了令人遐想連篇的序: 


據說有些人很喜歡《絕代雙驕》,可是我自己總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幼稚。所以現在我希望能把這本書裡比較幼稚的地方刪除,讓這本書成為一本不太幼稚的武俠小說。所以現在才會有這本不太幼稚的《絕代雙驕》。修訂後的《絕代雙驕》,只希望能將一些不必要、不成熟、不滿意的刪去。

看起來言之鑿鑿,但經過粉絲一對比,「最新修訂本」與舊本在文字上並無差別,只是一些長句改了短句,劇情無任何分別,屬於編輯部工人都能做的工作,唯一的價值就是吸引書迷再買一次。這樣的「修訂」,金庸是絕不會做的。

這樣的性格注定了古龍有自己的弱勢,不肯沉下心來好好打磨作品,所以很多長篇小說都有虎頭蛇尾的毛病。基本上他的經典作品,都是沒有超過兩冊篇幅的。《絕代雙驕》算是特例中的特例,其餘的精彩篇目,大多是中篇小說的集合(如《七種武器系列》、《楚留香系列》),這也是他的一個特色,也的確更適合衍生他的懸疑武俠故事。如果篇幅太長,反而少了那種逼仄驚險的感覺。

同時,古龍受日本劍豪小說的影響也很大。這個主要是吉川英治的影響,吉川算是日本的金庸,對日本此類小說的發展,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寫的《三國》也非常獲日本人喜歡,甚至比原版更知名。他小說裡很多武士道精神的元素,也多少影響了古龍。所以才會有《浣花洗劍錄》這樣出塵的「武道」小說,這是金庸所不具備的風格,也是很難以傳統武俠小說背景來講述的故事類型,算是古龍的一大創舉。

至於愛情故事方面,說老實話,寫的都不算好。

因為武俠小說本身就是針對於男性讀者的小說,有強烈的男性意淫情緒在裡面。金庸的小說中,女主角無論多聰明多才,也會為了搶男人而喪失理智,不惜倒貼,雖不至於像舊小說一樣完全淪為男人的附庸,但與男主角相比,風采卻是大大削減。(這一點上金庸的白馬嘯西風及越女劍算是特例,女主角非常出彩,可惜只是小品,並不成篇。)

古龍在這點上更過分。他喜愛以男性視角入手,以看似欣賞的角度,來品評女性的身體,開放倒是夠開放,不再是金庸小說裡那樣遮遮掩掩。可是直男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段落甚至是為了脫衣服而脫衣服。如《楚留香之借屍還魂》中,石秀雲勾引薛斌一節,其實完全對主線無任何影響,甚至與後文矛盾,人物因此整個崩盤。

時至今日,雖然古龍金庸的粉絲偶爾互撕,動不動就打一場造福全家的友誼賽,但大眾印象裡,普遍還是認為金庸在知名度與藝術性上,是高於古龍的。

但可能有些讀者不知道,在70年代,這個情況曾一度反過來。金庸作為見好就收的封筆前輩,還真的被古龍迎頭趕上了。

這是市場價值決定的。因為那時候古龍的電影開始火了。據導演楚原說(他是古龍電影的最佳導演),當時他一到台灣,只要提起自己是楚原,對方就像是看到了怪物一樣。只因這個名字已經成了賣座保證,雖然不清楚長得什麼樣子,但只要掛出他與古龍的名字,影片已經鐵定賣座。

而相比之下,金庸的小說篇幅浩大,不適合電影展現,所以拍出的電影雖然賣座(如《倚天屠龍記》上下集,票房甚至打贏了成龍同時期的好萊塢大作,穩居台灣第一),但質量往往堪憂,一兩部以後,也就沒了看的興趣。

但古龍則不同。楚留香、陸小鳳等段落式故事,恰恰是最適合電影改編的。所以那個時期,只要是古龍+楚原合作的武俠,在華語地區都十分賣座,也將古龍徹底駕到了一個遠超於所有台灣武俠界同仁的地位上。在此之前,他雖然已經是台灣第一,但與臥龍生等人相比,在銷量上,實際並沒有雲泥之別。甚至還出現過在中央日報連載,由於太過壓抑被腰斬停更的憾事。

但後來隨著電視劇行業的興起,金庸小說找到了更適合它的承載媒介,終於重回巔峰,成為了最受觀眾認可的武俠作家代名詞。而古龍的電影式武俠,則可處在第二,以他獨有的創意、才華,傲視群雄。

總結一下,金庸的武俠小說,整體上就是民國舊武俠小說的正常演變。並加入了更多西方通俗小說、商業片的敘事技巧,但藝術形式還是以話本小說為載體呈現。

而古龍的武俠小說,是起步於司馬翎、臥龍生等現代派台灣武俠小說家,文法偏向口語化,並糅合了日本劍豪小說、歐美偵探小說,在形式上成為了具有自己特點的新派武俠。

古龍去世以後,他的弟子丁情等人都在寫古龍式的小說,但收效跟反響都平平。倒是香港作家黃鷹,頗得古龍神韻,寫的《驚魂六計》可謂精彩。但與古龍的天才橫溢相比,仍是差了一些自信,是以終未成為一代大家。他寫的山寨版楚留香倒是很好看,也是俠探故事,主打懸疑推理,名字叫《銀劍殺手沈勝衣》(好了我知道這個名字很像黃色小說但其實不是)。

金庸古龍的性格不同,學識構成不同,寫作風格也不同,但有一點卻很相同。就是都致力於將武俠小說從自己手上登堂入室。甚至古龍比他還要早,寫了很多為武俠小說申辯的文章。希望將這個本來被低看的小說類型,真正的為學界所接受。從結果上看,他們多少都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金庸小說更是成為了許多大學院校的研究課題。也算是一種遲來的肯定吧。

【文章出處】
《知乎》
〈金庸武俠與古龍武俠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網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17687
作者:不詳(猴姆)

武俠.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