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png
上圖:蕭何(劇照)


題解

本文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蕭何一生的事迹。

蕭何,生於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年輕時任沛縣(今江蘇沛縣)主吏掾。 秦末輔佐劉邦起義,為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劉邦入關攻克咸陽後,他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律令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深遠影響。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漢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諡文終侯。

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並稱為漢初三傑,蕭何擔任漢初丞相,被封為酇侯,按《史記》體例列入世家,期最後全身而退,得到善終。


蕭何.png
上圖:蕭何


蕭相國世家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
塞,戶口多少,彊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語在淮陰侯事中。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錢二也。 

 

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弔。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彊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原令民得入田,毋收槀,為禽獸食。」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繫之。數日,王衛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繫之暴也?」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繫治之。」王衛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高帝不懌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繫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勛爛焉。位冠群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文章出處】
《史記》
蕭相國世家
原作者:司馬遷


劉邦與蕭何.png
上圖:劉邦與蕭何(劇照)


註釋翻譯

(一)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有文理)無害(無所枉害,一說無人能比),為沛主吏(主吏,功曹)(音ㄩㄢˋ,古代官員的通稱)
譯文:
蕭相國蕭何是誰呢?他是沛縣豐邑人。因為通曉法律,處理一切事務都能得心應手,因而擔任沛縣的官吏。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音ㄕㄨㄛˋ,屢次)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赴繇役)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譯文:
漢高祖劉邦還是平民時,蕭何多次憑著官吏的職權袒護他。劉邦當上了亭長,蕭何更常常幫助他,給他方便。劉邦後來當了沛縣官吏,要去咸陽述職時,同僚們都奉送他三百錢盤纏,唯獨蕭何與眾不同,送給他五百錢。

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
譯文:
秦朝的御史到泗水郡督察郡的工作時,蕭何跟著他的屬官辦事,經常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清楚明白。蕭何於是擔任泗水郡卒史的工作,公務考核中名列第一。秦朝的御史打算入朝進言徵調蕭何,蕭何一再辭謝,才沒有被調走。


竹簡.png
想像示意圖


(二)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譯文:
等到劉邦起事做了沛公,蕭何常做他的助手督辦公務。沛公進了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府庫,分取金帛財物,唯獨蕭何首先進入宮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等文獻資料,並將它們珍藏起來。

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音ㄜˋ,阨,險要之地)塞,戶口多少,彊(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譯文:
沛公做了漢王,任命蕭何為丞相。項羽和諸侯軍隊進入咸陽屠殺焚燒了一番就離去了。漢王之所以能夠詳盡地了解天下的險關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諸方面的強弱,民眾的疾苦等,就是因為蕭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獻檔案的緣故。


蕭何與韓信.png
上圖:蕭何月下追韓信


(三)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語在淮陰侯事中。
譯文:
蕭何向漢王推薦韓信,漢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蕭何.png
上圖:蕭何(劇照)


(四)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
譯文:
漢王劉邦領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分留守治理巴蜀,安撫民眾,發布政令,供給軍隊糧草。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
譯文:
漢二年(前205),漢王與各路諸侯攻打楚軍,蕭何守衛關中,侍奉太子,治理櫟陽。

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譯文:
他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總是先稟報漢王,得到漢王同意,准許施行這些政事;如果來不及稟報漢王,有些事務就酌情處理,等漢王回來再向他匯報。

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
譯文:
蕭何在關中管理戶籍人口,徵集糧草運送給前方軍隊。漢王多次棄軍敗逃而去,蕭何常常徵發關中士卒,補充軍隊的缺額,漢王因此專門委任蕭何處理關中政事。


漢高祖.jpg

上圖:劉邦(劇照)


(五)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慰勞)丞相。
譯文:
漢三年(前204),漢王與項羽對峙於京縣、索城之間,漢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勞丞相蕭何。

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音ㄩㄝˋ,喜悅)
譯文:
有個叫鮑生的人對蕭丞相說:「漢王在前線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使者來慰勞您,這是有懷疑您的心意。為了您著想,不如派遣您的子孫兄弟中能打仗的人,都到軍營中效力,漢王必定更加信任您。」於是蕭何聽從了他的謀劃,漢王非常高興。


獵人與獵犬.png


(六)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音ㄗㄢˋ侯,所食邑多。
譯文:
漢五年(前202),高祖已經消滅項羽,平定天下,於是論功行賞。由於群臣爭功,一年多了,功勞的大小也沒能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顯赫,封他為酇侯,給予的食邑最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譯文:
功臣們都說:「我們身披戰甲,手執兵器,親身參加戰鬥,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也陣前交鋒十回合,攻佔城池,奪取地盤,都立下大小不等的戰功。如今蕭何沒有這樣的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不參加戰鬥,封賞倒反在我們之上,這是什麼原因?」

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
譯文:
高祖說:「諸位懂得打獵嗎?」群臣回答說:「懂得打獵。」

「知獵狗乎?」曰:「知之。」
譯文:
高祖又問:「你們知道獵狗嗎?」群臣說:「知道。」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譯文:
高祖說:「打獵時,追咬野獸的是獵狗,但發現野獸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獵人。而今大家僅能捉到野獸而已,功勞不過像獵狗。至於像蕭何這種人,發現野獸蹤跡,指明獵取目標,功勞如同獵人。再說諸位只是個人追隨我,多的不過一家兩三個人。而蕭何讓自己本族裡的幾十人都來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能忘的。」群臣聽了都不敢再多說了。


獵犬.png


(七)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創傷),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譯文:
列侯均已受到封賞,待到向高祖進言評定位次時,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

上已橈(音ㄋㄠˊ,冤屈、委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
譯文:
高祖先前已經委屈了功臣們,多賞封了蕭何,因此到了評定位次時,就沒有再反駁大家,但心裡還是想把蕭何排在第一位。


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
譯文:
關內侯鄂君進言說:「各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的。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不過是一時的事情。

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音ㄕㄨㄛˋ,屢次)矣。
譯文:
皇上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士卒逃散,隻身逃走有好幾次。

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
譯文:
然而蕭何常從關中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數萬士卒開赴前線時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時刻,這種情況已有好多次了。

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
譯文:
漢軍與楚軍在滎陽對壘數年,軍中沒有糧食,蕭何就從關中用車船運來糧食,軍糧的供應從不匱乏。

陛下雖數亡(失去)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
譯文:
陛下雖然多次失掉崤山以東的地區,但蕭何一直保全關中等待著陛下,這是萬世不朽的功勳。

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譯文:
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這樣的人,對漢室又有什麼損失?漢室得到了這些人也不一定得以保全。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第一位,曹參居次。」


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譯文:
高祖說:「好。」於是便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恩許他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
譯文:
高祖說:「我聽說推薦賢才,要受上等的獎賞。蕭何的功勞雖然很高,經過鄂君的表彰就更加顯赫了。」於是根據鄂君原來受封的關內侯食邑,加封為安平侯。

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錢二也。 
譯文:
當天,蕭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後又加封蕭何兩千戶,這是因為高祖過去到咸陽服役時,蕭何多送給自己二百錢的緣故。


蕭何.png
上圖:蕭何(劇照)


(八)

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
譯文:
漢十一年(前196),陳豨反叛,高祖親自率軍到邯鄲。平叛尚未結束,淮陰侯韓信又在關中謀反,呂后採用蕭何的計策,殺了淮陰侯,此事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弔。
譯文:
高祖聽說淮陰侯已被殺,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並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國的衛隊。為此許多人都來祝賀,唯獨召平表示哀悼。


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
譯文:
召平,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後,他淪為平民,家中貧窮,在長安城東種瓜。他種的瓜味道甜美,所以社會上的人稱它為「東陵瓜」,這是根據召平的封號來命名的。


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
譯文:
召平對相國蕭何說:「您的禍患從此要開始了。皇上風吹日曬地統軍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戰事之險,反而增加您的封邑,並加設衛隊,這是因為目前淮陰侯剛剛在京城謀反,對您的內心有所懷疑。


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音ㄩㄝˋ,喜悅)。」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譯文:
設定衛隊保護您,並非以此寵信您。希望您辭讓封賞不受,把家產資財全都捐助軍隊,那麼皇上心裡就會高興。」蕭相國聽從了他的計謀。高帝果然非常歡喜。


蕭何.png
上圖:劉邦與蕭何(劇照)


(九)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
譯文:
漢十二年(前195)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親自率軍征討,多次派人來詢問蕭相國在做什麼。蕭相國因為皇上在軍中,就在後方安撫勉勵百姓,把自己的家財全都捐助軍隊,和討伐陳豨時一樣。

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
譯文:
有一個門客勸告蕭相國說:「您滅族的日子不遠了。您位居相國,功勞數第一,還能夠再加功嗎?


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
譯文:
您當初進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眾都親附您,您還是那麼勤勉地做事,與百姓關係和諧,受到愛戴。皇上之所以屢次詢問您的情況,是害怕您震撼關中後方。

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譯文:
如今您何不多買田地,採取低價、賒借等手段來敗壞自己的聲譽?這樣,皇上的才會心安。」於是蕭相國聽從了他的計謀,高祖才非常高興。


劉邦.png
上圖:劉邦(劇照)


(十)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彊買民田宅數千萬。
譯文:
高祖征罷黥布軍隊回來,遇到民眾攔路上書,說相國以低價強買百姓田地房屋數量極多。


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
譯文:
高祖回到京城,相國進見。高祖笑著說:「你這個相國竟是這樣『利民』!」於是高祖把民眾的上書都交給相國,說:「你自己向百姓們謝罪吧。」

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原令民得入田,毋收槀,為禽獸食。」
譯文:
相國趁這個機會為民眾請求說:「長安一帶土地狹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經廢棄荒蕪,希望讓百姓們進去耕種打糧,留下禾稈作為禽獸的飼料。」

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繫之。
譯文:
高祖大怒說:「相國你大量地接受了商人的財物,然後就為他們請求佔用我的上林苑!」於是就把相國交給廷尉,用鐐銬拘禁了他。


數日,王衛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譯文:
幾天以後,一個姓王的衛尉侍奉高祖時,上前問道:「相國犯了什麼彌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嚴酷?」

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繫治之。」
譯文:
高祖說:「朕聽說李斯輔佐秦始皇時,有了成績歸於主上,出了差錯自己承擔。如今相國大量地收受奸商錢財,而為他們請求佔用朕的苑林,以此向民眾討好,所以把他銬起來治罪。」

王衛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
譯文:
王衛尉說:「在自己職責範圍內,如果有利於百姓而為他們請求,這確是宰相分內的事,陛下怎麼懷疑相國收受商人錢財呢?

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
譯文:
況且陛下抗拒楚軍數年,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又親自帶兵前往平叛,當時相國留守關中,他只動一動腳,那麼函谷關以西的地盤就不歸陛下所有了。

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
譯文:
相國不趁著之前那個時機為己謀利,現在卻貪圖商人的錢財這樣可能嗎?

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高帝不懌(音ㄧˋ,喜悅)
譯文:
再說秦朝正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擔過錯,又哪裡值得效法呢?陛下為什麼懷疑宰相到如此淺薄的地步!」高祖聽後不太高興。


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
譯文:
當天,高祖派人持節赦免釋放了相國。相國上了年紀,一向謙恭謹慎,入見高祖,赤腳步行謝罪。

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繫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譯文:
高祖說:「相國免了吧!相國為民眾請求苑林,我不答應,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君主,而你則是個賢相。我所以把你用鐐銬拘禁起來,是想讓百姓們知道我的過錯。」


蕭何.png
上圖:蕭何(劇照)


(十一)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
譯文:
蕭何一向不跟曹參和睦,到蕭何病重時,漢惠帝親自去探視相國病情,趁便問道:「您百年之後,誰可以接替您呢?」

對曰:「知臣莫如主。」
譯文:
蕭何回答說:「了解臣下的莫過於君主了。」

孝惠曰:「曹參何如?」
譯文:
漢惠帝說:「曹參怎麼樣?」

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譯文:
蕭何叩頭說:「陛下得到合適的人選了!我死也不遺憾了!」


蕭何.png
上圖:蕭何(劇照)


(十二)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
譯文:
蕭何購置田地住宅必定處在貧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園不修築有矮牆的房舍。他說:「我的後代賢能,就學習我的儉樸;後代不賢能,可以不被有權有勢的人家所奪取。」


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譯文:
漢惠帝二年(前193),相國蕭何去世,諡號為文終侯。蕭何後代因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號的有四世,每次斷絕了繼承人之時,天子總是再三尋求蕭何的後代,續封為酇侯,功臣中沒有誰能夠跟蕭何這種情況相比。


蕭何墓.png
上圖:蕭何墓


(十三)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順流與之更始。
譯文:
太史公說:「相國蕭何在秦朝時僅是個文職小官吏,平平常常,沒有什麼驚人的作為。等到漢室興盛,仰仗帝王的餘光,蕭何謹守自己的職責,根據民眾痛恨秦朝苛法這一情況,順應歷史潮流,給他們除舊更新。

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勛爛焉。位冠群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譯文:
韓信、黥布等都已被誅滅,而蕭何的功勳更顯得燦爛。他的地位為群臣之冠,聲望延及後世,能夠跟閎夭、散宜生等人爭輝比美了。」


漢初三傑.jpeg
上圖:漢初三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