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jpg

題解

本詩暗中引述《指月錄》青原惟信禪師悟道的階段,寫人從「有我」到「無我」到「真我」的過程。原文如下: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讀者對本詩的理解可以有三層進境:

(一)初級者:

這是一首描述佛陀悟道過程的詩
讀者也可以將詩中的求道者,視為作者個人的自畫像,或對自己提升生命境界的期許。理解全詩四個段落在修道過程中的哪個階段。

(二)
中級者:

理解或能夠完整解釋以下幾個問題的背後暗示:


1. 「雪中取火、鑄火為雪」的解讀。
2. 「半個面孔」「風月背面」的解讀。
3. 二次出現「草色凝碧」的解讀。
4. 「零下十年的今夜」的解讀。
5.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你乃驚見,雪還是雪,你還是你」三段文字的解讀。

高級者:

懂得全詩何謂「開悟」。同時,
保留最終的回答,終其一生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


手印.jpg

菩提樹下

誰是心裏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矇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作者謹按:
佛於菩提樹下,夜觀流星,成無上正覺。


【文章出處】
《還魂草》
〈菩提樹下〉
作者:周夢蝶

【作者簡介】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河南省淅川縣人,生於民國十年,卒於民國一○三年,年九十四。開封師範學校肄業。民國三十七年隨軍來臺,四十八年開始在臺北市 武昌街擺書攤維生,主要販賣詩集和文史書籍,吸引當時許多嚮往文學的年輕人,一直到六十九年因胃疾而結束營業。周夢蝶常穿著一襲長袍,沉默寡言,生活清簡,給人超脫世俗之感。詩作文字清新,表達對生命的體悟,充滿哲理,又有入世的關懷,情感豐富。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等,散文集《風耳樓墜簡》等。


佛.jpg

章句賞析

(一)
尋找

誰是心裏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給眼矇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全詩一開始便用詰問法,問世間到底誰是先知先覺  ?誰是腳踏實地的苦行者?誰能見人之所未見?誰能將雪與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物質加以轉換?這些提問,是求道者心中的疑惑,是求道者對世間人心的感嘆,也是求道者自我的期許,期許自己終有一天,能開悟成佛。
◎雪、火則為冷熱感的極端,在雪與火之間往來取鑄的,是種歷練、煎熬的過程,也是對立的過程。前面
四個問句,其實背後都預設了「淨」與「濁」、「智」與「愚」、「開悟」與「沉淪」…的觀念對立。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半個面孔」可能暗示,求道者尚未了悟圓滿的自我。
抬眼向天,以歎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面對蔚藍的天空,還在尋找答案的求道者,也只能以嘆息回答這一切。
手印.jpg

(二)尋找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過去以來,無數的求道者也曾在菩提樹下,思索著同樣的問題,探尋想知道的答案,但是,同樣坐在菩提樹下,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無上正覺。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他抬頭仰望藍天,卻不見身邊草色凝碧,他只看到風月的背面,與之對談而欣喜,卻未能看見風月的全面。

打坐.jpeg

(三)頓悟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你」來以前,「你」是凡夫,凡夫「雪是雪,你是你」,他們認定每一事物都是真實存在的,誤將觀念視為實體。但對於一個求道者而言,「雪已不是雪,你已不是你」,「雪」只是個概念,不是真正的雪,「你」只是個概念,不是真正的你。  
◎先知與愚昧、苦行與放逸、見與未見、雪與火……這一切對立都是執著,是將觀念凝固、僵化了。但在求道者的思維中,這一切對立的觀念,又全部化約為「觀念」(空)與「實體」(色)的執著,這些依然是分別心的作用,理智作用下產生的執著,而內心的執著就是世間一切煩惱與對立紛爭的開始。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四)頓悟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雪是雪,你非你」的悟的過程,是主觀的心智活動,是內在而不能外察的改變,外在的景物其實並不因為你的頓悟而有絲毫差異。
雖然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一個開悟的人,難道身體心理就不是「人」(而成
為外星人)?難道就不必過著人的生活,可以離群索居,活在淨土天堂?人就算開悟,他依然還是要活在世上,面對同樣的柴米油鹽,差別只是在他面對外界的心態轉化了,在此世,卻能超越此世,同樣活在世上,但和先前活在世上的心態,已有不同了。
◎本詩兩次出現「草色凝碧」,即顯示碧綠的草色恆久如是,大自然的運行依舊,差別只在有沒有發現。

【題解賞析】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