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jp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現代詩〈菩提樹下〉,選自詩集《還魂草》,作者周夢蝶。

本詩暗中引述《指月錄》青原惟信禪師悟道的階段,寫人從「有我」到「無我」到「真我」的過程。原文如下: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讀者對本詩的理解也可以有三層進境:

(一)初級者:

這是一首描述佛陀悟道過程的詩,讀者也可以將詩中的求道者,視為作者個人的自畫像,或對自己提升生命境界的期許。進一步可練習理解全詩四個段落,分別代表在修道過程中的哪個階段。

(二)中級者:

能理解或能夠完整解釋以下幾個問題的背後暗示:

1. 「雪中取火、鑄火為雪」的解讀。
2. 「半個面孔」「風月背面」的解讀。
3. 二次出現「草色凝碧」的解讀。
4. 「零下十年的今夜」的解讀。
5.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你乃驚見,雪還是雪,你還是你」三段文字的解讀。

(三)高級者:

能懂得全詩所謂「開悟」為何。同時,保留最終的答案,終其一生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

以下為周夢蝶〈菩提樹下〉原文,原文後附各段解析,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手印.jpg
(圖片引自網路)


菩提樹下

誰是心裏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矇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作者謹按:
佛於菩提樹下,夜觀流星,成無上正覺。

【作品出處】
《還魂草》
菩提樹下
作者:周夢蝶
【作者簡介】
周夢蝶,本名周起述,河南省淅川縣人,生於民國1921年,卒於民國2014年,年九十四。河南開封師範學校肄業,民國1948年隨軍來臺,1959年開始在臺北市 武昌街擺書攤維生,主要販賣詩集和文史書籍,吸引當時許多嚮往文學的年輕人,一直到1980年因胃疾而結束營業。周夢蝶常穿著一襲長袍,沉默寡言,生活清簡,給人超脫世俗之感。詩作文字清新,表達對生命的體悟,充滿哲理,又有入世的關懷,情感豐富。曾獲國家文藝獎。著有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十三朵白菊花》等,散文集《風耳樓墜簡》等。

佛.jpg
(圖片引自網路)


章句賞析

(一)尋找

誰是心裏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給眼矇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全詩一開始便用詰問法,問世間到底誰是先知先覺?誰是腳踏實地的苦行者?誰能見人之所未見?誰能將雪與火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極端物質加以轉換?這些提問,是求道者心中的疑惑,是求道者對世間人心的感嘆,也是求道者自我的期許,期許自己終有一天,能夠開悟成佛。
◎雪、火則為冷熱感的極端,在雪與火之間往來取鑄的,是種淬鍊、煎熬的過程,也是對立衝突的過程。前面四個問句,其實背後都預設了「淨」與「濁」、「智」與「愚」、「開悟」與「沉淪」……的觀念對立。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半個面孔」可能暗示,求道者尚未了悟圓滿的自我。

抬眼向天,以歎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面對蔚藍的天空,還在尋找答案的求道者,也只能以嘆息回答這一切。

手印.jpg
(圖片引自網路)


(二)尋找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過去以來,無數的求道者也曾在菩提樹下,思索著同樣的問題,探尋想知道的答案。但是,同樣坐在菩提樹下,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無上正覺。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他抬頭仰望藍天,卻不見身邊草色凝碧,他只看到風月的背面,與之對談而欣喜,卻未能看見風月的全面。

打坐.jpeg
(圖片引自網路)


(三)頓悟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你」來以前,「你」是凡夫,凡夫「雪是雪,你是你」,他們認定每一事物都是真實存在的,誤將觀念視為實體。但對於一個求道者而言,「雪已不是雪,你已不是你」,「雪」只是個概念,不是真正的雪,「你」只是個概念,不是真正的你。  
◎先知與愚昧、苦行與放逸、見與未見、雪與火……這一切對立、矛盾,都是執著,是將觀念凝固、僵化了。但在求道者的思維中,這一切對立的觀念,又全部化約為「觀念」(空)與「實體」(色)的執著,這些依然是分別心的作用,理智作用下產生的執著,而內心的執著就是世間一切煩惱與對立紛爭的開始。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念珠.jpg
(圖片引自網路)


(四)頓悟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雪是雪,你非你」的「悟」的過程,是主觀的心智活動,是內在而不能外察的改變,外在的景物其實並不因為你的頓悟而有絲毫差異。

雖然結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一個開悟的人,難道身體心理就不是「人」(而成為外星人)?難道就不必過著人的生活,可以離群索居,活在淨土天堂?一個人就算開悟,他依然還是要活在世上,面對同樣的柴米油鹽,差別只是在他面對外界的心態轉化了,在此世,卻能超越此世,同樣活在世上,但和先前活在世上的心態,已有所不同了。
◎本詩兩次出現「草色凝碧」,即顯示碧綠的草色恆久如是,大自然的運行依舊,差別只在有沒有發現。

【賞析說明】
本站。

花.jp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