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編者註:本文選入部編版實用技能班高中國文課本
題解
〈寄鞋〉選自《因為風的緣故》,詩後有後記。詩以「鞋」為核心意象,一般而言在情、景(物)關係上,文學表現的手法可以有情景交融(有情有景)、托情寄物(以情為主)、托物寄情(以物為主)、直抒胸臆四種,本詩屬於「托物寄情」,而「鞋」在本詩象徵女子無盡心意的一封「家書」。詩中是洛夫假借好友張拓蕪的表妹沈蓮子的語氣寫成。1987年,兩岸情勢漸緩,終生未嫁的蓮子,輾轉寄來親手縫製的布鞋,令未婚夫張拓蕪無限感慨,是描寫大時代下發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淒美愛情悲劇。
大時代裡充滿了小人物的悲劇,不論親情、愛情、友情,因政治情勢被活生生地撕裂。這首詩透露出一位溫順女子苦等情人歸來的心境,無奈中隱藏著熾熱的深情。
以下為洛夫〈寄鞋〉原文,原文後附各段解析,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想像示意圖:縫鞋的婦人,不知為了誰?(圖片引自網路)
想像示意圖:期盼的老婦(圖片引自網路)
寄鞋
間關千里
寄給你一雙布鞋
一封
無字的信
積了四十多年的話
想說無從說
只好一句句
密密縫在鞋底
這些話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幾句藏在井邊
有幾句藏在廚房
有幾句藏在枕頭下
有幾句藏在午夜明滅不定的燈火裡
有的風乾了
有的生霉了
有的掉了牙齒
有的長出了青苔
現在一一收集起來
密密縫在鞋底
鞋子也許嫌小一些
我是以心裁量
以童年
以五更的夢裁量
合不合腳是另一回事
請千萬別棄之
若敝屣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縫在鞋底
後記:好友張拓蕪與表妹沈蓮子自小訂婚,因戰亂在家鄉分手後,天涯海角,不相聞問已逾四十年;近透過海外友人,突接獲表妹寄來親手縫製的布鞋一雙。拓蕪捧著這雙鞋,如捧一封無字而千言萬語盡在其中的家書,不禁涕淚縱橫,欷歔不已。現拓蕪與表妹均已老去,但情之為物,卻是生生世世難以熄滅。本詩乃假借沈蓮子的語氣寫成,故用辭力求淺白。
【作品出處】
《因為風的緣故》
〈寄鞋〉
作者:洛夫
【作者簡介】
洛夫,本名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運端,台灣現代詩詩人。洛夫生於中國湖南衡陽,初中三年級時,因閱讀大量俄國文學作品,將自己名字由「莫運端」改為俄國風味的「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1949年國軍在湖南招考青年入伍,洛夫隨軍隊抵達台灣,1951年考入政工幹校第一期,1953年畢業,分發至左營海軍陸戰隊,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及《創世紀》詩社,歷任總編輯多年。後就讀於淡江文理學院英文系,1973年畢業,軍職退役後,曾任東吳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後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中北大學任客座教授。1996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2016年夏返台定居,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文,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2017年獲國立中興大學頒贈名譽文學博士。2018年3月初出版最後一本詩集《昨日之蛇》,同月19日凌晨3點21分,洛夫病逝,終年91歲。
想像示意圖:縫鞋的婦人,不知為了誰?(圖片引自網路)
想像示意圖:縫鞋的婦人,不知為了誰?(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解析
間關(道路崎嶇艱難)千里
寄給你一雙布鞋
◎「鞋」的意象在本詩代表「一封無字的家書」。
◎主詞「我」省略,洛夫模擬不識字的沈蓮子心情及語氣。受詞「你」為沈蓮子的未婚夫張拓蕪。
一封
無字的信
積了四十多年的話
◎民國三十八年國府率大批軍民自大陸撤退來台,至民國七十六年底政府宣布兩岸開放探親,時間相隔約四十年。
想說無從說
只好一句句
密密縫在鞋底
◎「縫」為「逢」(重逢)的諧音雙關。
◎鞋是人身上的最底處,鞋底更是鞋的最底處。鞋底,其實象徵心底,是心的最底處。
◎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些話我偷偷藏了很久
有幾句藏在井邊
有幾句藏在廚房
有幾句藏在枕頭下
有幾句藏在午夜明滅不定的燈火裡
◎「藏」共出現五次,強化深埋心底、說不出口的思念深情。
◎由「井邊」、「廚房」、「枕頭下」、「午夜的燈火裡」這些不同場景的意象,構築起來的,就是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食衣住行。
◎「井邊」、「廚房」、「枕頭下」、「午夜的燈火裡」顯示女子半輩子裡無時無地的思念。
◎兩岸因戰亂分隔了四十年,造成無數生離死別的家庭悲劇,詩中女主角飽嚐相思之苦,她在井邊打水時、在廚房做飯時、在夜晚睡覺時,她都思念著遠去的他,卻無處可宣洩,於是把心中無數的千言萬語密密縫在一針一線中,並憑著心中多年來的思念與想像,裁量鞋子的主人的尺寸大小,充滿了對所愛的人無盡的相思和盼望,深情令人動容。
有的風乾了
有的生霉(音ㄇㄟˊ,發霉)了
有的掉了牙齒
有的長出了青苔
◎風乾、生霉、掉了牙齒、長出青苔,既那些寫藏了太久、那些來不及說出口的「話」,也指彼此的「身體容貌」經過四十多年,已從青春年少走向衰老。
現在一一收集起來
密密縫在鞋底
◎再度強調「縫」,「縫」為「逢」(重逢)的諧音雙關。
◎〈飲馬長城窟行〉(節選):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古詩十九首〉之十八: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采雙鴛鴦,裁爲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鞋子也許嫌小一些
◎兩人認識時、分手時,年紀尚輕,以當時有限的記憶來裁量,自然鞋子稍嫌短小。
我是以心裁量(推測取捨)
以童年
以五更的夢裁量
◎兩人半生未見,這雙「鞋」只能以心、童年、五更的夢來想像裁量。
合不合腳是另一回事
請千萬別棄之
若敝屣(破舊的鞋子。屣,音ㄒㄧˇ,鞋)
◎暗用「棄如敝屣」典故,意指請千萬別糟蹋了我這份心意。
四十多年的思念
四十多年的孤寂
全都縫在鞋底
◎「四十多年」「縫在鞋底」全詩共出現三次,不斷強化思念之深而不絕。
◎第三度強調「縫」,「縫」為「逢」(重逢)的諧音雙關。
◎女子對情人的愛,即使分開四十多年,仍然思念著對方,她將所有的愛與思念,全都縫在(深藏在)鞋底。對比現今社會流行速食的愛情、一夜情、喜新厭舊、不忠, 與本詩是一大對比,我們應思考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真心去經營一段感情。
後記:好友張拓蕪與表妹沈蓮子自小訂婚,因戰亂在家鄉分手後,天涯海角,不相聞問已逾(超過)四十年;近透過海外友人,突接獲表妹寄來親手縫製的布鞋一雙。拓蕪捧著這雙鞋,如捧一封無字而千言萬語盡在其中的家書,不禁涕淚縱(音ㄗㄨㄥ)橫,欷歔(音ㄒㄧ ㄒㄩ,悲泣抽噎貌)不已。現拓蕪與表妹均已老去,但情之為物,卻是生生世世難以熄滅。本詩乃假借沈蓮子的語氣寫成,故用辭力求淺白。
◎當時戰亂家鄉女子受教育有限,故本詩適合以淺白用字表現沈蓮子心境。
(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老布鞋(圖片引自網路)
編者附記
根據張拓蕪生前接受記者專訪,因為戰亂張拓蕪與大陸老家的童養媳沈蓮子分隔兩地,蓮子終生未嫁,卻透過所領養的鐵匠兒子,寄了一雙她親手縫製的布鞋,再在鞋裡放上一把兒子打的剪刀,輾轉從香港送到人在台灣的張拓蕪手中。那雙布鞋原本一直被張拓蕪珍藏在衣櫃裡,未料在一次搬家時不慎遺失。
張拓蕪與沈蓮子後來在南京見面時,有將洛夫寫的「寄鞋」這首詩給她看,但蓮子其實不識字,而且原本蓮子那次送給張拓蕪除了鞋子外,還有一把剪刀,那是蓮子未婚但收養一個做鐵匠的兒子所製。張拓蕪也常從台灣寄錢給蓮子,直到蓮子説已經夠用毋須再寄才停止。
訪談內容另請參見:
郭至楨VS.張拓蕪精彩訪談
(圖片引自網路)
(圖片引自網路)
- Mar 10 Sun 2019 19:12
■一封無字的血淚家書----洛夫:寄鞋(原文+解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