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jpg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題目「迷眼流金」,「迷眼」指迷惑的眼睛,「流金」指璀璨、絢爛,或具有金屬般的可塑性。j文中寫一個家住城西的早熟少年,每日欣賞到夕陽西沉的美景,使他認為死亡比在沉悶的現實中活著更令人印象深刻,城裡的桃林在夕陽餘輝的照映下顯得十分誘人,他最後經不住誘惑 前往桃花林近身體會它的美。寫出了青春少年一顆渴望著放逐流亡、頹廢感傷的心。


文中說:「我開始接觸新的文學作品,從小說和新詩裡面去找苦悶啊、徬徨啊、絕望,蒼白得厲害。這些作品使我回味在落日殘照裡嘗到的毀滅之美。......殘照迴光強化了這些作品的效果,使我渴望那些作品所描寫的乃是我的生活。我還沒有戀愛,先已覺得失戀。還沒有經商,已先想像破產。還沒有病,先已自以為沉疴難起。幸福似乎是庸俗的,受苦才有詩意和哲理。......」

楊照自述讀到這段文字,心底被敲出一個沉默卻又震耳欲聾的聲音說:「啊,這是我,這不就是我嗎?」這也是許多走過那段青春歲月許多人的共同聲音。


彩霞.jpg
(圖片引自網路)


迷眼流金

我家住在古城的西隅。出門西行,走完半條街,越過一片菜圃,就是古城的西牆。這可能是先人的一大錯誤,就我而論,根本不該住在城西。

你不知道傍晚在城頭散步有多麼愉快。站在城牆上和縮在灰沉沉的四合房裏完全是兩個世界、兩種經驗。天高地闊,風暖衣輕,放眼看麥浪搖蕩,長長的地平上桃柳密如米點,是故鄉一大勝景。倘若天氣好,西天出現了落日晚霞,非等到那鮮麗的天幕褪盡顏色,你不忍離開。你會把那一片繽紛一片迷茫帶進夢裏,再細細玩索一次。

唉,你不知道,一旦登城西望,你會看見何等遼闊何等遙遠的田野。你會有置身大海孤舟中的哀愁。你需要一點興奮或一點麻醉,落日彩霞就是免費的醇酒和合法的迷幻藥。晚年的太陽達到它最圓熟的境界,給滿天滿地你我滿身披上神奇。它輕輕躺在寬大平坦的眠床上,微微顫動。如果眠床再鋪一層厚厚的雲絮,它就在雲裏絮裏化成琥珀色的流汁,不肯定型,不肯凝固,安然隱沒。一天結束了,而結束如此之美,死亡如此之美,毀滅如此之美,美得你想死,想毀滅。那時,我從暮靄中走下城牆,覺得自己儼然死過一次。

從前,我們遠祖居住在另一個遙遠的地方,那裏以產桃聞名。為了表示追念,族人特地在古城西郊種植一片桃林。西郊有一條小河,桃林在河岸兩旁展開,遠遠望去,好像貼在天幕上的一條花邊。每年春到,我在單調沉悶的四合房裏捉到迷路的蝴蝶,就知道桃花開了。

千百棵桃樹同時開花是絕對無法隱藏的事情!人站在城牆上,正好眺望一片紅雲。盛開的桃花受到夕陽返照,十里外看得見通天紅氣。世界是如此詭異、虛幻,令人心神恍惚,意志渙散。難怪到了花季,做父母的宣布桃林是孩子們的禁地,千叮萬囑,不許入林玩耍。誰要是反抗家長的告誡,擅自走進這個變色變形的世界,十個少女有九個回家發燒,十個少男有八個迷路。迷了路的孩子坐在河邊痛哭,等父親來救,他的父親帶著獵狗,敲著銅鑼,入林叫喊尋找,叫聲鑼聲震得花瓣紛紛下墜。

我開始接觸新的文學作品,從小說和新詩裏面去找苦悶啊、徬徨啊、絕望啊,蒼白得厲害。這些作品使我回味在落日殘照裏嘗到的毀滅之美。使我通體酥軟,不能直立,數著自己滴血的聲音讀秒。殘照迴光強化了這些作品的效果,使我渴望那些作品所描寫的乃是我的生活。我還沒有戀愛,先已覺得失戀。還沒有經商,先已想像破產。還沒有病,先已自以為沉痾難起幸福似乎是庸俗的,受苦才有詩意和哲理活著是卑微的,一旦死亡,就會使許多人震驚、流淚,舉出美德來做榜樣表率,或者誇張死者未來的成就,痛惜天忌英才。

我是沉溺在細膩的流沙裏,無以自拔了。我實在受不了夕陽下桃林的誘惑,尤其是紅花掩映下的那一條河。城牆外緣是大約廿度的斜坡,生滿堅硬的細草,可以當作天然的滑梯。我四顧無人,悄悄滑下去,沿著田間阡陌走。這是我最大的秘密,不能讓任何人看見。夕陽的光線從桃林頂上平射過來,刺得我眼花撩亂。忐忑的心更亂,硬著頭皮一溜煙鑽進桃林,鑽進一條紅通通熱烘烘的甬道。四顧果然無人,可是總疑心有什麼人躲在桃樹後面偷看。啊,那條河!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條河,水波微動,靜寂無聲,花在水裏,霞在水裏,分不出那是花、那是水、那是霞。紅得像火,濃得像酒,軟得像蜜。一躍而入是何等舒適,何等刺激!肉身在火裏溶解,靈魂向霞處飛昇,大地乾乾淨淨。

我想死。

我真的想死。


死了,我就是河的神,花的精魂,霞的主人。我就通體透明,仰臥在河床上的錦緞裏,浮在這一片銷骨的氤氳中,消失,消失,永遠消失,無影無蹤,不留一片渣滓。水裏鋪著一層霞,霞裏鋪著一層花,霞和花的岩漿塗在水的背面,水就像鏡子一樣,清晰的映出我的面容。我對自己的影子說,你要撲下去,撲下去,撲進溫柔而有彈性的流體,永遠休眠。

想著想著,心神幾乎粉碎,突然,水中的影像之旁,浮出一張嚴厲而兇惡的臉,瞪著充血的圓眼,來責備我的荒謬。我大吃一驚,跌坐河邊,平息劇烈的心跳。本能的回頭一看,一頭牛站在旁邊。原來是一頭牛,水中倒映著牛臉。河水的顏色那樣濃烈,擰曲了牛的形像。我是驚恐的,牠也是。牠懇切的望著我,有期待,有依戀。可是我總覺得牠的表情裏有許多責難,使我摸著胸口,望河,望一條血河。

記得有一次,我端著半盆清水,承受一滴一滴的鼻血,血珠兒在水中像傘張開,像一朵一朵桃花,像一片一片晚霞。終於,滿盆水都渾然一色。盆裏的水愈紅,母親的臉色愈蒼白。母親發現一切止血的辦法全然無效,忍不住放聲大哭,我聽見母親的哭聲,心頭一懍,鼻孔滴血竟停止了。可是母親的哭聲並不停止。俯身向河,滿河是血,是我流出來的鼻血,旁邊有母親的哭聲,哭我生命的萎謝,她的淚是另一種血。可惜啊,血變成汙水。母親啊母親,你為什麼那樣蒼白,難道失血的是你。不錯,是她,我的血管通她的血管,我的皮膚有了傷口,她的鮮血先我而涔涔,除非她的血乾涸,不許輪到我。母親啊母親,你用流血保護我,我必須止血保護你。

我輕輕的撫摩那牛,牛也輕輕抖動肌肉迎接我的手掌。晚霞餘燼將盡,桃林裏泛起一層灰白,牛的面容隨著變了,恢復本來的善良溫順。

牠非常安靜的望著前方。

我騎上牛背,緩緩出林。


抗戰發生了,一個黑臉漢子從戰地逃出來,做我們的國文教師。他的聲音宏亮堅定,平素卻沉默寡言。有一天,他問:

「聽說你會做詩?」

我說,是的。

「把你的作品,寫一首來看看。」

我說,好的。

我呈上一首:


──青青小草隨坡低,
點點春雲與樹齊,
獨立山頭思妙理,
溜圓紅日滾天西。──

他看了,沉吟了一下,對我說:

「詩裏面有衰敗的意味,不好。應該改掉幾個字,寫成另外一個樣子。」


說著,他提筆就改:

──青青小草隨坡生,
點點春雲與樹平,
獨立山頭思妙理,
溜圓紅日起天東。──


在他來說,改動了幾個字,用新生的興旺氣象抹去了衰敗,大功告成。可是,在我來說,紙上的旭輝依然是我心中的殘霞,因為我住在城西,不在城東。我看見的是夕陽黃昏,不是雲霞海曙。有些東西已深入我的骨髓肌理,使我的人格起了變化。字面上的塗塗改改無濟於事。唉,這是我住在城西釀成的苦酒。

苦酒換一個名稱還是苦酒。

我發現我的國文老師也是個喜歡苦酒的人,他也常常到西面的城頭散步。他從城南繞到城西,不辭遙遠,必定是愛上晚霞,晚霞在他眼裏冒著火星。他一步一步很沉重,肩膀左右傾斜才提得起腳步來。走著走著,好像為抵抗空氣凝結而掙扎。

終於,他用歌聲衝破沉默:

「流浪到何年何月,逃亡到何處何方,
「我們無處流浪,也無處逃亡!……」


我跟著他一起唱:

「那裏有我們的家鄉,
「那裏有我們的爹娘,……」

唱著唱著,他哭了,掏出手帕來,唱一句,擦一下。我也哭了,沒有掏手帕,我的眼淚太少,捨不得擦掉。哭泣好美好美,流亡好美好美。我恨不得是他,恨不得把他的淚放在我的眶裏,替他流亡……。


那年代,我們喜歡唱歌,也有許多歌可唱。音樂老師、國文老師、數學老師都把自己喜歡的歌教給我們,那流亡者,那闊肩厚背的黑臉漢子,唱起歌來全校各教室都聽得見。他率領我們浩浩蕩蕩到四鄉去宣傳抗日,挺胸昂首,引吭高聲,感動得我們這些小孩都覺得自己很偉大。

──我們從敵人屠刀下衝出,
痛嘗夠亡國的迫害恥辱,
遍身被同胞熱血染紅,
滿懷犧牲決心,和最大的憤怒。


唱到押韻的地方,歌聲帶幾分哽咽。但是接著又激昂起來:

──我們帶著救亡的火種,
走遍祖國廣大的城鄉山林,
冒著急雨寒雪霜冰,
不怕暗夜風沙泥濘。


唱著唱著,他的眼睛向遠方看,愈看愈遠,越過房屋,越過城牆,越過地平,向風沙泥濘的廣大山林看去,一臉的認真和堅忍,好像他已置身其間奮勇向前。啊,那是多豐富的經驗!多壯烈的滋味!唱著唱著,我也在那滋味裏醉了。

教完這首歌以後,國文老師就不見了。他沒有跟我們說要到什麼地方去,但是,我認為我知道。當天邊晚霞消失,我彷彿看見天外有一個人背著行囊,挺著胸膛,在大風大雨中奮鬥,在流血流汗中成長。那人是他,那人也是我。我再也不珍惜家庭的溫暖,鄉情的醇美,甚至也不珍惜國家的保護。失去這些比擁有這些更能增加生命的意義。讓我也流亡吧,我也受迫害吧。我又想死了,我想在攀登懸崖峭壁時失足失蹤,讓同伴向山谷中丟幾塊石頭,象徵性的做我的墳墓。讓浩浩天風捲走他們的淚水,落在另一座山的野花上,凝成露珠。

我恐怕是有些失常了。都是夕陽惹的禍。我想,如果我家住在城東……。


【文章出處】
《碎琉璃》(爾雅出版)
迷眼流金
作者:王鼎鈞
【作者簡介】
王鼎鈞(1925年4月4日-),山東臨沂縣蘭陵鎮人,筆名方以直,王鼎鈞生於耕讀之家。對日抗戰期間,離開山東老家,初中畢業後,棄學從軍。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到台灣,考入張道藩所創辦的小說創作組,受教於王夢鷗、趙友培、李辰冬。曾於中國文化學院、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講授新聞報導寫作,先後任職中國廣播公司、中國電視公司、正中書局、幼獅文化事業、中國時報,並曾擔任《徵信新聞報》(今《中國時報》)副刊主編與《中國語文月刊》主編。因拒絕加入中國國民黨,遭懷疑是匪諜,長期遭跟監。1978年離開台灣,現旅居美國紐約市,專事寫作。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文藝創作獎、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與《聯合報》《中國時報》輪流主辦的「吳魯芹散文獎」。1999年,《開放的人生》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2001年獲得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傑出華人會員」獎。2014年獲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王鼎鈞創作以散文為主,最知名作品為有「人生三書」之稱的《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均為爾雅出版)及《碎琉璃》《左心房漩渦》等書,為台灣重要當代散文作家之一。


王鼎鈞.jpg
上圖:王鼎鈞(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解析

我家住在古城的西隅。出門西行,走完半條街,越過一片菜圃,就是古城的西牆。這可能是先人的一大錯誤,就我而論,根本不該住在城西。
◎點出「我」(作者化身)的居處在「古城的西隅」,全文以「古」為蒼茫的基調,「西」引出下文的夕陽,暗合題目的「流金」。

你不知道傍晚在城頭散步有多麼愉快。站在城牆上和縮在灰沉沉的四合房裏完全是兩個世界、兩種經驗。天高地闊,風暖衣輕,放眼看麥浪搖蕩,長長的地平上桃柳密如米點,是故鄉一大勝景。倘若天氣好,西天出現了落日晚霞,非等到那鮮麗的天幕褪盡顏色,你不忍離開。你會把那一片繽紛一片迷茫帶進夢裏,再細細玩索一次。
◎對於年少的「我」而言,他當時的生活只有二個世界,一個是灰沉沉四合房的現實世界,一個是城外落日晚霞、繽紛迷茫、夢中眷戀嚮往的內心世界。

唉,你不知道,一旦登城西望,你會看見何等遼闊何等遙遠的田野。你會有置身大海孤舟中的哀愁。你需要一點興奮或一點麻醉,落日彩霞就是免費的醇酒和合法的迷幻藥。晚年的太陽達到它最圓熟的境界,給滿天滿地你我滿身披上神奇。它輕輕躺在寬大平坦的眠床上,微微顫動。如果眠床再鋪一層厚厚的雲絮,它就在雲裏絮裏化成琥珀色的流汁,不肯定型,不肯凝固,安然隱沒。一天結束了,而結束如此之美,死亡如此之美,毀滅如此之美,美得你想死,想毀滅。那時,我從暮靄中走下城牆,覺得自己儼然死過一次。
◎作者在文中寫出少年「我」一顆脆弱敏感的心:對結束、毀滅、死亡的魅惑迷惘。以成人世界(正如前文所謂的灰沉沉的四合房)的眼光來看,這是難以理解的,也說明了「我」的孤獨、寂寞、無人能懂的憂傷。

從前,我們遠祖居住在另一個遙遠的地方,那裏以產桃聞名。為了表示追念,族人特地在古城西郊種植一片桃林。西郊有一條小河,桃林在河岸兩旁展開,遠遠望去,好像貼在天幕上的一條花邊。每年春到,我在單調沉悶的四合房裏捉到迷路的蝴蝶,就知道桃花開了。
◎「桃」字向來具有豐富的意象,一方面暗示「逃」,是「我」渴望對現實生活的出離。另一方面「桃」也暗示一種活潑青春的生命力(如春日的桃花)、永恆的應許(如永生的壽桃)。作者「在單調沉悶的四合房裡(現實生活裡)捉到迷路的蝴蝶」,其實原本是迷路的是「我」自己,捉到迷路的蝴蝶,是作者發覺自己迷路了,「就知道桃花開了」是「我」的青春甦醒了(每年「春到了」)、被壓抑已久、枯竭苦澀的生命力想飛出去透透氣了。

千百棵桃樹同時開花是絕對無法隱藏的事情!人站在城牆上,正好眺望一片紅雲。盛開的桃花受到夕陽返照,十里外看得見通天紅氣。世界是如此詭異、虛幻,令人心神恍惚,意志渙散。難怪到了花季,做父母的宣布桃林是孩子們的禁地,千叮萬囑,不許入林玩耍。誰要是反抗家長的告誡,擅自走進這個變色變形的世界,十個少女有九個回家發燒,十個少男有八個迷路。迷了路的孩子坐在河邊痛哭,等父親來救,他的父親帶著獵狗,敲著銅鑼,入林叫喊尋找,叫聲鑼聲震得花瓣紛紛下墜。
◎然而父母對於這「無可隱藏的事情」是視而不見,採取壓抑的態度:「做父母的宣布桃林是孩子們的禁地,千叮萬囑,不許入林玩耍。」對成人世界而言,這是一塊禁地,是不可說的禁忌。「叫聲鑼聲」彷彿父母尋人歸返「正途」的耳提面命,「震得花瓣紛紛下墜」是青春幻夢的凋謝。

我開始接觸新的文學作品,從小說和新詩裏面去找苦悶啊、徬徨啊、絕望啊,蒼白得厲害。這些作品使我回味在落日殘照裏嘗到的毀滅之美。使我通體酥軟,不能直立,數著自己滴血的聲音讀秒。殘照迴光強化了這些作品的效果,使我渴望那些作品所描寫的乃是我的生活。我還沒有戀愛,先已覺得失戀。還沒有經商,先已想像破產。還沒有病,先已自以為沉痾難起幸福似乎是庸俗的,受苦才有詩意和哲理活著是卑微的,一旦死亡,就會使許多人震驚、流淚,舉出美德來做榜樣表率,或者誇張死者未來的成就,痛惜天忌英才。
◎「我」的精神出路是接觸新文學,從小說、新詩中尋找同樣苦悶、徬徨、絕望、蒼白的聲音,「我渴望那些作品所描寫的乃是我的生活」,證明自己不是唯一的存在。敏感多愁的「我」直覺覺得幸福是膚淺、虛假的幻相,只有耽溺在受苦、憂傷的自己,才是最接近他內心深處的聲音。

我是沉溺在細膩的流沙裏,無以自拔了。我實在受不了夕陽下桃林的誘惑,尤其是紅花掩映下的那一條河。城牆外緣是大約廿度的斜坡,生滿堅硬的細草,可以當作天然的滑梯。我四顧無人,悄悄滑下去,沿著田間阡陌走。這是我最大的秘密,不能讓任何人看見。夕陽的光線從桃林頂上平射過來,刺得我眼花撩亂。忐忑的心更亂,硬著頭皮一溜煙鑽進桃林,鑽進一條紅通通熱烘烘的甬道。四顧果然無人,可是總疑心有什麼人躲在桃樹後面偷看。啊,那條河!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條河,水波微動,靜寂無聲,花在水裏,霞在水裏,分不出那是花、那是水、那是霞。紅得像火,濃得像酒,軟得像蜜。一躍而入是何等舒適,何等刺激!肉身在火裏溶解,靈魂向霞處飛昇,大地乾乾淨淨。
◎「我」終於受不了「桃林」(逃、春的生命力)的誘惑,於是朝向這秘境裡走去。

我想死。

我真的想死。

◎「我」連說二次「想死」,這個「死」不必然只是指表面上的結束生命,這個「死」是相對於父母成年人千叮萬囑、走向正途的「生」,是「我」不想做別人眼中的那個樣子(過去那個符合大人要求形象的那個我的「死」去),「我」想做自己,即使因此毀滅,也一無反顧,在所不惜。

死了,我就是河的神,花的精魂,霞的主人。我就通體透明,仰臥在河床上的錦緞裏,浮在這一片銷骨的氤氳中,消失,消失,永遠消失,無影無蹤,不留一片渣滓。水裏鋪著一層霞,霞裏鋪著一層花,霞和花的岩漿塗在水的背面,水就像鏡子一樣,清晰的映出我的面容。我對自己的影子說,你要撲下去,撲下去,撲進溫柔而有彈性的流體,永遠休眠。
◎在這種「死」之中,「我就通體透明」「清晰的映出我的面容」,真正的我無所遁藏,看清看透真實的自己。

想著想著,心神幾乎粉碎,突然,水中的影像之旁,浮出一張嚴厲而兇惡的臉,瞪著充血的圓眼,來責備我的荒謬。我大吃一驚,跌坐河邊,平息劇烈的心跳。本能的回頭一看,一頭牛站在旁邊。原來是一頭牛,水中倒映著牛臉。河水的顏色那樣濃烈,擰曲了牛的形像。我是驚恐的,牠也是。牠懇切的望著我,有期待,有依戀。可是我總覺得牠的表情裏有許多責難,使我摸著胸口,望河,望一條血河。
◎「牛」與「留」音近,「牛」的意象沉厚穩重,可能象徵著父母(「嚴厲而兇惡的臉,瞪著充血的圓眼,來責備我的荒謬」),也可能象徵作者心中另一種理智的聲音,牠的責備、懇切、期待、責難,讓「我」想起下段過往一段關於母親的記憶。

記得有一次,我端著半盆清水,承受一滴一滴的鼻血,血珠兒在水中像傘張開,像一朵一朵桃花,像一片一片晚霞。終於,滿盆水都渾然一色。盆裏的水愈紅,母親的臉色愈蒼白。母親發現一切止血的辦法全然無效,忍不住放聲大哭,我聽見母親的哭聲,心頭一懍,鼻孔滴血竟停止了。可是母親的哭聲並不停止。俯身向河,滿河是血,是我流出來的鼻血,旁邊有母親的哭聲,哭我生命的萎謝,她的淚是另一種血。可惜啊,血變成汙水。母親啊母親,你為什麼那樣蒼白,難道失血的是你。不錯,是她,我的血管通她的血管,我的皮膚有了傷口,她的鮮血先我而涔涔,除非她的血乾涸,不許輪到我。母親啊母親,你用流血保護我,我必須止血保護你。
◎火紅的「血」是「生命力」流出的鼻血是「生命的萎謝」,而母親的哭聲是另一種痛惜生命萎謝的「血」。母親的愛,讓「我」的心有了轉變。

我輕輕的撫摩那牛,牛也輕輕抖動肌肉迎接我的手掌。晚霞餘燼將盡,桃林裏泛起一層灰白,牛的面容隨著變了,恢復本來的善良溫順。
◎「桃」褪去嫣紅而泛白,「牛」由嚴厲兇惡變得善良溫順,行文至此,由原來的激狂變得開始平靜。

牠非常安靜的望著前方。

我騎上牛背,緩緩出林。

◎帶著「迷路」的「我」走出「桃」林的,是「牛」。

抗戰發生了,一個黑臉漢子從戰地逃出來,做我們的國文教師。他的聲音宏亮堅定,平素卻沉默寡言。有一天,他問:

「聽說你會做詩?」

我說,是的。

「把你的作品,寫一首來看看。」

我說,好的。

我呈上一首:


──青青小草隨坡低,
點點春雲與樹齊,
獨立山頭思妙理,
溜圓紅日滾天西。──

他看了,沉吟了一下,對我說:

「詩裏面有衰敗的意味,不好。應該改掉幾個字,寫成另外一個樣子。」

◎為什麼說詩裡面有衰敗的意味?哪些字暗示「衰敗」,同學們可以想一想。

說著,他提筆就改:

──青青小草隨坡生,
點點春雲與樹平,
獨立山頭思妙理,
溜圓紅日起天東。──

◎詩中改動哪些地方?

在他來說,改動了幾個字,用新生的興旺氣象抹去了衰敗,大功告成。可是,在我來說,紙上的旭輝依然是我心中的殘霞,因為我住在城西,不在城東。我看見的是夕陽黃昏,不是雲霞海曙。有些東西已深入我的骨髓肌理,使我的人格起了變化。字面上的塗塗改改無濟於事。唉,這是我住在城西釀成的苦酒。
◎像國文課堂上的作文一樣,寫出來的是正向光明,但真實的自己是否真的如此?

苦酒換一個名稱還是苦酒。

我發現我的國文老師也是個喜歡苦酒的人,他也常常到西面的城頭散步。他從城南繞到城西,不辭遙遠,必定是愛上晚霞,晚霞在他眼裏冒著火星。他一步一步很沉重,肩膀左右傾斜才提得起腳步來。走著走著,好像為抵抗空氣凝結而掙扎。

終於,他用歌聲衝破沉默:

「流浪到何年何月,逃亡到何處何方,
「我們無處流浪,也無處逃亡!……」

◎八年抗戰時期流傳不少「抗日歌曲」,其中的《松花江上》當時唱遍大江南北,被稱為《流亡三部曲》之一,歌詞有「流浪到何時,逃亡到何方?我們的國土已整個在淪喪,我們已無處流浪已無處逃亡。哪裡是我們的家鄉!哪裡有我們的爹娘!」

我跟著他一起唱:

「那裏有我們的家鄉,
「那裏有我們的爹娘,……」

唱著唱著,他哭了,掏出手帕來,唱一句,擦一下。我也哭了,沒有掏手帕,我的眼淚太少,捨不得擦掉。哭泣好美好美,流亡好美好美。我恨不得是他,恨不得把他的淚放在我的眶裏,替他流亡……。

◎「我」依然渴望著放逐、流亡。但顯然「我」的渴望與之前已悄悄有所不同。

那年代,我們喜歡唱歌,也有許多歌可唱。音樂老師、國文老師、數學老師都把自己喜歡的歌教給我們,那流亡者,那闊肩厚背的黑臉漢子,唱起歌來全校各教室都聽得見。他率領我們浩浩蕩蕩到四鄉去宣傳抗日,挺胸昂首,引吭高聲,感動得我們這些小孩都覺得自己很偉大。

──我們從敵人屠刀下衝出,
痛嘗夠亡國的迫害恥辱,
遍身被同胞熱血染紅,
滿懷犧牲決心,和最大的憤怒。

◎以上為抗戰時期歌曲,歌名不詳。

唱到押韻的地方,歌聲帶幾分哽咽。但是接著又激昂起來:

──我們帶著救亡的火種,
走遍祖國廣大的城鄉山林,
冒著急雨寒雪霜冰,
不怕暗夜風沙泥濘。

◎以上為抗戰時期歌曲,歌名不詳。

唱著唱著,他的眼睛向遠方看,愈看愈遠,越過房屋,越過城牆,越過地平,向風沙泥濘的廣大山林看去,一臉的認真和堅忍,好像他已置身其間奮勇向前。啊,那是多豐富的經驗!多壯烈的滋味!唱著唱著,我也在那滋味裏醉了。
◎「我」依然渴望著放逐、流亡。文中那個「他」其實也是「我」的化身。

教完這首歌以後,國文老師就不見了。他沒有跟我們說要到什麼地方去,但是,我認為我知道。當天邊晚霞消失,我彷彿看見天外有一個人背著行囊,挺著胸膛,在大風大雨中奮鬥,在流血流汗中成長。那人是他,那人也是我。我再也不珍惜家庭的溫暖,鄉情的醇美,甚至也不珍惜國家的保護。失去這些比擁有這些更能增加生命的意義。讓我也流亡吧,我也受迫害吧。我又想死了,我想在攀登懸崖峭壁時失足失蹤,讓同伴向山谷中丟幾塊石頭,象徵性的做我的墳墓。讓浩浩天風捲走他們的淚水,落在另一座山的野花上,凝成露珠。
◎「我」依然渴望著放逐、流亡,但與之前不同之處,這不僅只是青春生命的頹廢傷感而已。文中那個「他」其實也是「我」的化身。

我恐怕是有些失常了。都是夕陽惹的禍。我想,如果我家住在城東……。

【說明整理】
本站。


煩惱.jpg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