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度保護!美國老師答錯仍獎勵,闖禍先看動機
你小時候曾經幫過正忙著做晚飯的媽媽買醬油嗎?
你還記得小時侯獨自一人走在路上,自然浮現的奇幻異想嗎?
在我的童年記憶裡,傍晚時分走在去買醬油的途中,就像走進愛麗絲夢遊仙境一般,獨自與陌生人擦身而過,就跟掉進免子洞裡一樣的驚險神奇。但是,我這個台灣媽媽的童年回憶,卻難以讓在美國長大的女兒親自體驗。美國嚴謹的兒童保護條例,就連讓未滿13歲的孩子自己走路去上學都成問題,更別談讓孩子獨自去買東西。
這些嚴謹的兒童保護條款,長期受到家長的挑戰與質疑,終於醞釀出猶他州的自由放養育兒(free-range parenting)新法。這項剛通過的新法規定,如果孩子有相當的心智成熟力,家長可以讓子女自行外出到公園玩或是走路上學,家長不會因此被當地政府指控為疏忽管教,惹上刑責。猶他州的自由放養育兒法律條款,雖然是美國的首例,但避免過度保護孩童,並不是最新的教養觀念。
以英國為例,許多學校的遊戲區內不再有彈性甚佳、摔不疼的塑膠保護膜,取而代之的是真材實料的水泥、磚瓦和粗糙的大樹幹。位於倫敦金斯頓公園內的黛安娜王妃遊戲區,更加設了注意安全的危險公告。這些設施的改變,為的是避免過度保護孩子,特意為孩子提供具有風險的真實環境,以教導孩子認識風險,進而培育冒險性的學習精神,幫助孩子擁有承受風險的勇氣和接受挑戰的毅力。
美國作者理查洛夫藉著暢銷書《失去山林的孩子》,呼籲社會為孩子提供冒險性的原野生活。自由放養和慢生活教養始終強調,充滿風險的真實生活,是培養冒險性學習精神的最好環境;過度保護的教養,讓孩子失去承受風險的學習精神,失去接受挑戰的膽量,同時失去面對失敗的勇氣。美國學校和社區內的遊戲區,與英國同步,改頭換面,近年來出現愈來愈多摔了會疼的真實遊戲場景。
冒險性的學習不是有勇無謀的行為,它是一種有能力承擔風險的學習精神。為孩子培育冒險性的學習精神,可以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勇氣接受失敗。為孩子培養不畏困難,不怕失敗的態度,這種精神也是一種人生觀,伴隨著孩子面對未來的每一天。儘管過度保護是近年來普遍的教養風氣,美國學校鼓勵學生的冒險性學習精神,始終如一。以女兒就讀的公立中學為例,鼓勵冒險性的學習環境,從遊戲區轉移到教學技巧和評分準則,便轉換成:答錯,仍然有獎勵。
女兒曾經對我說,每次她答錯問題都會受到老師的口頭獎勵,讓我聽得一頭霧水。後來聽了老師的解釋才明白,在保護周全的環境裡,孩子所養成的自信心,是經不起考驗的。這些自信心只能適用在孩子所熟悉的舒適環境裡,一旦走出家長的保護羽翼,孩子的自信便開始動搖。最明顯的例子是,許多學業優異的中學生,因為擔心答錯問題,經常放棄嘗試的機會;有的學生甚至刻意避開自己不懂的問題,專心表現在有把握的學業項目上。
中學生應該擁有凡事好奇的求知慾,懷著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嘗試膽量,表現出冒險性的學習態度。因此在教學技巧上,老師獎勵答錯問題的學生,為的是鼓勵孩子不怕犯錯,繼續保持嘗試冒險的學習態度。
做錯,不一定受處罰
並不是每一件錯事都應該受到處罰,這是我在美國教養孩子所學習到的奇怪方式。在決定是否處罰做錯事的孩子之前,必須先了解孩子做錯事的動機。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許多成人眼裡的「錯事」,正是孩子運用冒險性的學習精神解決困難的成果。家長和老師必須以客觀的態度審視孩子做錯事的動機,不應該只著重於負面的後果。
輕易處罰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冒險性的學習精神。我在學校當義工時,經驗過一個例子:有幾個學生上美術課時,不但沒有完成作品,反而把教室裡的顏料全部用光,連累到其他學生也無法完成他們的畫作。這些闖禍學生的動機是要證實色環圖(color wheel)的準確度。事後,老師並沒有責怪和處罰這些學生,只是提醒他們下次得顧慮到其他學生的需求,還讓這些學生分享他們證實色環圖的經過與心得。
自定主題的作業
女兒的學校沒有月考、段考的制度,評分方式以不定期的隨堂測驗和研究報告為主,這些研究報告都由學生自定主題。綜合女兒所得的成績,我發現老師評分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老師評分的重點並不在於內容是否豐富、文筆是否流暢,老師重視的是:學生是否願意選擇困難度高的主題?是否有勇氣承擔吃力不討好的風險?換句話說,老師的評分重點在於:學生是否能以冒險性的學習態度自我挑戰。讓學生自定作業的主題,最能看出學生是否具有這方面的學習精神。
從具有風險的遊戲區到鼓勵冒險性學習的教學理念,為的是改善過度保護的教養所形成的後遺症。孩子得先認識風險的存在,才能培養承擔冒險的能力。有了冒險性的學習精神,孩子才會有不畏懼、不退縮的學習態度。這樣的孩子才不會不堪一擊,才能讓人放心。
【文章出處】
《聯合新聞網》
〈不過度保護!美國老師答錯仍獎勵,闖禍先看動機〉
2018-04-11
文/李逸萍
【作者簡介】
李逸萍,定居美國的台灣媽媽,一家三口和一隻狗,定居於美國奧勒岡州,練習以慢生活的教養理念過日子。畢業於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州立大學。在台灣曾任電台新聞記者、雜誌社主編;在美國曾任職中文教師。出版書籍包括《一千零一夜之後》、《不一樣的美國生活,波特蘭的慢活日子》。
- Apr 11 Wed 2018 13:03
◎李逸萍:不過度保護!美國老師答錯仍獎勵,闖禍先看動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