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賦.pn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題解

〈文賦〉,作者陸機,是以駢體文寫成的駢賦。

陸機,字士衡,西晉著名文學家,出身世族,東吳陸遜之孫、陸抗之子。西晉太康年間與弟陸雲同赴洛陽,文才傾動一時,時稱二陸。曾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八王之亂時被殺,年四十三。

〈文賦〉是一篇完整有系統的文學理論作品,全文以構思為創作中心,由此探索創作前的準備及創作過程中的各種情況,譬喻巧妙,想像豐富,把枯燥的理論問題以生動的形象表達,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日後《文心雕龍》即受到此賦相當多的啟發。


陸機平復帖.jpg
上圖:現存最早晉人書跡.陸機.平復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陸機.png
上圖:陸機


文賦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蓋非知之難,能之難也。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至於操斧伐柯,雖取則不遠,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中區以玄,頤情志於典墳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心懍懍以懷霜,志眇眇而臨雲。世德之駿,誦先人之清芬。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
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其致也,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晰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於是沉辭怫悅,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抱景者咸叩,懷響者畢彈。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理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思涉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或操觚以率爾,或含毫而邈然。

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可欽。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彌廣,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發青條之森森。粲風飛而猋豎,鬱雲起乎翰林。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紛紜揮霍,形難為狀。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在有無而僶俛,當淺深而不讓。雖離方而遯圓,期窮形而盡相。故夫誇目者尚奢,愜心者貴當。言窮者無隘,論達者唯曠。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雖區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暨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雖逝止之無常,故崎錡而難便。茍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如失機而後會,恒操末以續顛。謬玄黃之秩敘,故淟涊而不鮮。

或仰逼於先條,或俯侵於後章。
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意妨。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茍銓衡之所裁,固應繩其必當。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適。極無兩致,盡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或藻思綺合,清麗千眠炳若縟繡,悽若繁絃。必所擬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茍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或苕發穎豎,離眾絕致。形不可逐,響難為係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心牢落而無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榛楛之勿翦,亦蒙榮於集翠。綴〈下里〉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跡而孤興。俯寂寞而無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絃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
或寄辭於瘁音,言徒靡而弗華。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或遺理以存異,徒尋虛以逐微。言寡情而鮮愛,辭浮漂而不歸。猶絃么而徽急,故雖和而不悲。
或奔放以諧和,務嘈囋而妖冶。徒悅目而偶俗,故高聲而曲下。寤〈防露〉與〈桑間〉,又雖悲而不雅。
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闕大羹之遺味,同朱絃之清氾。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若夫豐約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適變,曲有微情。
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樸而辭輕。
或襲故而彌新,或沿濁而更清。
或覽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後精。譬猶舞者赴節以投袂,歌者應絃而遣聲。是蓋輪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普辭條與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練世情之常尤,識前修之所淑。雖發於巧心,或受蚩於拙目。彼瓊敷與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雖紛藹於此世,嗟不盈於予掬。患挈缾之屢空,病昌言之難屬。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懼蒙塵於叩缶,顧取笑乎鳴玉。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紛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賾,頓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雖茲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時撫空懷而自惋,吾未識夫開塞之所由。

伊茲文之為用,固眾理之所因。恢萬里而無閡,通億載而為津。俯貽則於來葉,仰觀象乎古人。濟文武於將墜,宣風聲於不泯。塗無遠而不彌,理無微而弗綸。配霑潤於雲雨,象變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廣,流管絃而日新。

【文章出處】
《昭明文選》
文賦
原作者:陸機


陸機平復帖.png
上圖:現存最早晉人書跡.陸機.平復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賦.png
上圖:陸機.文賦


註釋翻譯

(一)全文序言,概述歷代美文,論寫作法則。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私下)有以得其用心(如何用心作文)
譯文:
每當我閱讀到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對他們如何進行創作構思,自然有所體會。


夫放言(運用語言)遣辭,良多變矣。妍(美)(音ㄔ,通「媸」,醜)好惡,可得而言。
譯文:
作家遣詞造句,的確變化豐富。對於文章的美醜好壞,我還是可加以分辨並且評論的。


每自屬(音ㄓㄨˇ,綴)文,尤見其情。恒(常)(憂慮、苦惱)意不稱(適合)物,文不逮(及)意。
譯文:
而我自己提筆寫作時,雖然也動生情感(另譯:我也能體會到別人創作的實際情形(指創作的甘苦)。
但是我經常感到困惑苦惱的是,我的內心意念無法明確反映所感之事物,辭也不能達意(另譯:語言也不能完整表達心中所想)。
◎創作最令作家煩惱之事:在於內心無法反映外在事物,辭不達意。(物→心(意)→辭)

蓋非知之難,(行,實踐,指實際寫作)之難也。
譯文:
總之,這個問題,不是不懂如何寫作的問題,而是實行起來不易解決(另譯:不是知理之難,而是難在都能做到)。

◎作者認為,知(懂得理論)易而行(實踐)難。

故作〈文賦〉,以述先士(古代作家)之盛藻(美文。藻,文章的泛稱),因論作文之利害(得失)所由,他日(昔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譯文:
因此,我寫下這篇〈文賦〉,闡述前人的優秀作品,藉此談論寫作利害得失的緣由,期待他日寫作文章可近於所謂的完美了
(另譯:前人的優秀作品,已經把為文的曲折都窮盡一切奧妙了)。

至於操斧伐柯(斧柄),雖取(法則)則不遠(意指持斧以作斧柄,以舊柄作法則,比喻作文取法古文,其法甚近),若夫隨手之變,良難以辭逮。
譯文:
至於向前人學習(另譯:借鏡前人的寫作經驗),則像拿著斧頭伐木來做斧柄一樣,雖然看上去與標準相差不遠,但隨手應變的把握之妙,實在難以盡述。(另譯:雖然在眼前就可取法。可是那得心應手的熟練技巧,卻難以用語言表達詳盡。)

◎呼應前文所說的知易行難。

蓋所能言者,具於此云。
譯文:
我所能說的關於創作的體會,全都在這篇〈文賦〉裡了。


陸機.png
上圖:陸機


(二)寫作前的準備工作:學習前人作品,觀察自然萬物。

(音ㄓㄨˋ,久立)中區(中區:宇宙之中)以玄(幽深)(觀察),頤(養)情志於典墳(三墳五典,指古代典籍)
譯文:
久立在天地宇宙之間,細細深入觀察萬物;博覽古代三墳五典,以此陶冶性靈。
◎文學的修養來自於靜觀世間並洞察萬象,以經典來頤養情志。


(循)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思緒紛紜)
譯文:
依循四季變化,感嘆時光流逝;目睹萬物盛衰,引起思緒紛紛。
◎作家應遵循時節物候的興替,而感懷光陰變化,借觀萬物紛繁,來引發豐富的思緒。

悲落葉於勁秋(肅殺之氣的秋天),喜柔(柔嫩)條於芳春。
譯文:
在肅殺的深秋,因見草木凋零而感傷;在百花盛開的春天,為柔嫩的細芽柳條萌發而滿懷喜悅。


心懍懍(音ㄌㄧㄣˇ,危懼貌)以懷霜(比喻心中潔淨,沒有雜念),志眇眇(音ㄇㄧㄠˇ,高遠貌)而臨雲。
譯文:
心意危懼,如胸懷霜雪(另譯:就像行於冰霜那樣謹慎);立志高遠,上達青雲。
◎作家應懷敬畏之心,情志要脫於塵俗。

(歌頌)世德(世代相傳的德行)之駿(大)(美),誦先人之清芬。
譯文:
歌詠歷代德行的壯烈之舉,頌揚古聖先賢的芬芳嘉行(另譯:清高節氣)。

(漫步)文章之林府(多如林木,富如府庫),嘉(讚美)麗藻(華美的文藻)之彬彬(文質並茂)
譯文:
游心如林的書海之中,讚美文質並茂的佳作。

慨投篇(擲下篇章)而援筆(擲筆寫作),聊宣(表達)之乎斯文(斯文,泛指文章)
譯文:
慨然擲下前人書寫的篇章,聊且抒發胸中感受發為詩文(另譯:心有感慨,宣洩於文字)。


陸柬之文賦.pn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創作過程:文思活躍,發揮想像,借鑒六經。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不視不聽),耽思(深思)傍訊(博採廣求。訊,求)。精騖八極,心遊萬仞(量詞,長度單位)
譯文:
開始創作的時候,完全不看不聽,只是一味潛心思索,旁搜博尋。精神奔馳於八方極地之遠,心靈遨遊於萬仞之上。

◎創作的開始,要停止對外物的感官視聽,沉思遊想,讓想像力充分奔馳,以求神來之筆。

其致(至)也,情曈曨(欲明未明貌)而彌鮮(愈鮮明),物昭晰(明顯)而互進(不斷湧現,呈現於前)
譯文:
當文思到來的時候,心情理路如日初升,從開始朦朧到逐漸明朗。此時所要描寫的物象愈加清晰明顯,不斷湧現於眼前。

◎形容靈感降臨的時刻。

(傾注)群言(群書)之瀝液,漱(含英咀華)六藝(六經,儒家經典)之芳潤。
譯文:
積累群書的精髓如涓滴倒出,《六經》咀嚼的芳華潤蕩於口中。

◎作者暗示在進行創作之前,需有閱讀群書的積累工夫。

浮天淵以安流(平靜流動),濯下泉而潛浸(沉浸)
譯文:
馳騁想像力上下翻騰。一下漂浮到天淵星宿之上安靜流動,一下潛入地下泉水之中洗濯浸潤。


於是沉辭(沉於深邃,形容吐辭艱澀)怫悅(難出的樣子),若遊魚銜鉤而出重淵(水極深處)之深;浮藻聯翩(連綿不斷),若翰鳥纓(纏)(連於箭尾的繩線)而墜曾(層)雲之峻。
譯文:
有時吐辭艱澀,有如從重重深淵釣出魚來(另譯:有時深切之辭難出,如同深水之魚,即便上鉤,也得從深淵處一點點牽出);有時出語連綿不斷,有如中箭的飛鳥從高高的層雲中瞬間墜落(另譯:有時辭藻紛至遝來,如層雲之鳥中箭,陡然從天而降)。

◎遣詞用字有時下筆艱難,有時運筆行文源源不斷。

收百世(歷代)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
譯文:
收取歷代未述之意,廣採千載不用之辭。

◎文辭須求新奇高古,廣搜前代逸作遺韻作為積澱。

謝朝華(花)於已披(開),啟夕秀(未開之花)於未振(發)

譯文:
前人已用的辭意,如早晨綻開的花朵謝而去之(另譯:不趨時風,因為它像朝花,雖絢爛卻已是開過);前人未用之辭意,如傍晚含苞的蓓蕾啓而開之(另譯:要用更清新的詞意,就像晚上剛開啟的花,雖少為人知那才更加新鮮)。
◎不趨時俗,務去陳言,獨出心裁。

觀古今於須臾(瞬間),撫(駕馭)四海於一瞬。

譯文:
整個構思過程,想像貫穿始終。片刻之間通觀古今歷史,眨眼之間掌握天下的變化。

◎作文就在刹那間思緒通觀古今、撫念四海。

陸柬之文賦.jp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四)寫作中辭與義的關係:文義為主幹,文辭為枝葉。辭與義的關係安排變化多端。

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譯文:
然後選擇適當的意見、確切的詞句,安排布置在合適的地方。
◎情緒思路激發之後,接下來就要謀篇布局(安排結構)、選擇用詞。

抱景者(以景喻色彩,指有文采之物)咸叩(求),懷響者(以響喻聲調,指懷音響之物)畢彈。
譯文:
有文采之文辭都叩而求之,音響和諧之詞句都聽而用之。

◎文筆講究有聲有色,故選用有色之文辭寫物象光彩,選用有聲之文辭寫音韻美妙。

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順流)而討源。
譯文:
有時搖動主枝意在振動末葉(另譯:有時依枝布葉,先樹立要領);有時沿洪波而上為尋濫觴之源頭(另譯:有時順流探源,最後說出主旨)。

◎以下分論「發論」(立論)的多種方法,部分方法以形象比喻。
◎「因枝以振葉」(搖動主枝意在振動末葉):即由本及末。
◎「沿波而討源」(沿洪波而上為尋濫觴之源頭):即由末及本。

或本隱以之顯,或求易而得難。
譯文:
或以含蓄筆法啟發,讓道理彰顯(另譯:有時從晦到明,逐層闡述);或以淺顯舉例,巧解難辯之理(另譯:有時從易到難,步步深入)。

◎「本隱以之顯」即逐步闡述清楚。
◎「求易而得難」即逐層深入艱難。

或虎變而獸擾(馴),或龍見(現)而鳥瀾(散)
譯文:
高論時氣當足(另譯:綱舉目張),如猛虎在山而百獸馴伏),或如蛟龍出水而令群鳥驚散。

◎「虎變而獸擾」:文思大者得而小者畢舉。
◎「龍見而鳥瀾」:本根具備而枝葉紛披。

或妥帖(恰當)而易施,或岨峿(音ㄐㄩˇ ㄩˇ牴觸,不合適)而不安。
譯文:
思路有暢有阻,有時信手拈來辭義就很貼切,不花力氣工夫;有時辭意不合,安排經營煞費苦心(另譯:反復推敲還不合適)。

◎選義考辭有時容易,招之即得;有時又艱難不順,煞費經營。

(盡)澄心(潛心,專心)以凝思(思想集中),眇(音ㄇㄧㄠˋ,通「妙」,精微)眾慮而為言。
譯文:
這時要排除雜念專心思考,整理思緒以成文章。

◎思考要靜心凝神,才能發意深刻;著文當盡知眾家觀點,言論才不至於偏頗。

(囊括,概括)天地於形(文章之形)內,挫(折,收拾役使)萬物於筆端。
譯文:
將廣闊的天地概括爲形象,把萬物集中於筆端。

天地雖大、萬物雖多,作家要以簡化繁,懂得概括濃縮,以一形寓之、以一筆喻之。

始躑躅(音ㄓ ㄓㄨˊ,徘徊不前,此指艱澀)於燥吻(乾燥的嘴唇),終流離(順利)於濡翰(蘸飽墨汁的毛筆。濡,漬染;翰,筆毫)
譯文:
所以,剛開始動筆時好像話在乾澀的嘴脣難以出口,猶豫不定;最後終於從蘸飽墨汁的筆下,筆墨順暢地流出。

◎形容動筆(才思啟動)的過程。

(文義)扶質(扶其本根)以立幹,文垂條(樹枝)而結繁(繁茂)
譯文:
文章的義理為本,有如樹木的主幹,文辭如樹木枝條,主幹粗壯附生其上的枝葉才能繁茂。

◎文以義為主,以辭為從。
持論應抓緊本質,作為成理的主幹,而不是虛妄。文章也要條理清晰,枝繁葉茂才顯得豐滿。

(確實)(內心)(外表)之不差,故每變而在顏(顏面)
譯文:
義與辭應相符,就如內心外表確實彼此一致,內心有所變化必然反映在顏面上。

◎辭義相符。
言情與寫貌要令其真實可信。

(文思)(涉及)樂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嘆。
譯文:
內心喜悅則辭面必然歡樂,心中思及哀傷筆下已經嗟嘆。

這樣的作品也才能讓讀者的情感隨之感動,一想見快樂必喜笑顏開,剛讀到悲傷已發出喟歎。

操觚(作文。操,持;觚,音ㄍㄨ,木簡)以率爾(此指文思敏捷,不加思索),或含毫而邈然(冥想貌,此指文思遲鈍)
譯文:
情感的宣洩有時也有暢有阻,有時提筆一揮而就,速成佳作;有時握筆心中感到茫然,靈感遲來。

◎作家情感的宣洩也有暢有阻。


陸柬之文賦.pn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五)形容文章之廣博深刻

(發語詞)茲事(此事,指作文)之可樂,固聖賢之可欽(欽慕,嚮往)
譯文:
寫作是人生一大樂事,一向爲古來的聖人賢士所嚮往。

(試)虛無以責(要求)有,叩(問)寂寞(無聲)而求音。
譯文:
寫作在一無所有之中搜求形象(另譯:把抽象的虛無賦予它具體的形象),在安靜無聲中尋找聲音(另譯:追尋無聲的虛寂賦予它有音的聲響)。
語言是抽象的,卻可以在描述中求得生動的形象。
文字是無聲的,卻可以從推敲中求得美妙的聲音。


(含)綿邈(久遠)於尺素(一尺生絹),吐滂沛(盛大)乎寸心。
譯文:
有限的篇幅能容納無限之事理(另譯:好的文章能把深遠的意境濃縮於尺幅錦素之上),從方寸之心傾吐出豐沛宏大的內容(另譯:好的文章也可以把磅礴的氣勢吐納於寸心之間)。


言恢(擴張)之而彌廣,思按(抑)之而逾深。
譯文:
言論放眼於大處,文章氣度可以涵蓋無限(另譯:言中之意愈擴張則愈廣博);情思按捺於深處,文章發意更顯意味深長(另譯:思想內容愈潛藏則愈深刻)。
◎語言越是恢弘擴大,構思就越是深沉隱微。

(散播)芳蕤(音ㄖㄨㄟˇ,草上的花)之馥馥(芬芳),發青條之森森(繁多茂盛)
譯文:
好的文章就像可以目睹花開之嬌豔,聞到濃郁的芳香(另譯:寫作好比春風,傳播草木的馥郁芬芳),可以看到綠枝的繁茂成蔭(另譯:又好像春風催動青青的枝條發育壯大)。

(明麗)風飛而猋(音ㄅㄧㄠ,飆)豎,鬱雲起乎翰林。
譯文:
好的文采就像璀璨如旋風拔地而起(另譯:文思奔涌,粲然像風起飈立),蓊鬱如文苑中湧現的濃雲(另譯:落筆揮灑,郁然如雲起文壇)。


陸機平復帖.png
上圖:現存最早晉人書跡.陸機.平復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六)各種文體的差異

(文體)有萬殊(不同),物(物象)無一量(度量,標準)
譯文:
文章體裁千差萬別,各不相同,而各人的衡量,也無一定尺度。
◎文體千差萬別,沒有統一的標準

紛紜(繁亂)揮霍(迅疾),形(形象)難為狀(描述)
譯文:
加上事物繁多變化迅速,因此要真實描摹事物的形象並不容易。
◎世間的事物都是千差萬別,沒有一樣完全相同,而且變化紛繁,實在難以描述。


辭程(量)才以效伎(呈現技巧),意司契(掌握分寸。司,主;契,合)而為匠(工巧)
譯文:
辭采雖如爭相獻技的能工巧匠紛沓而至,但仍需根據文意來掌握分寸的權衡取捨()。
◎好的文章既需要才情、也需要技巧。
◎作者的語言才能衡量著作者的寫作技巧,描寫的對象辭意切合才稱得上是巧心獨運。
◎遣辭造意是才情的表演,可比名伎(演員)之傳神。
◎語意貼切是技巧的呈現,可比巧匠之精準。


在有無而僶俛(音ㄇㄧㄣˇ ㄈㄨˇ,黽勉,勉強求之),當淺深而不讓。
譯文:
文辭當不當用,要仔細斟酌文章(另譯:意思猶豫在有無之間,就顯得含糊而勉強。另譯:無論描寫的對象是抽象或是具體,都努力追求盡力為之);文意或深或淺,都須分毫不讓,必須自做主張(另譯:話講得該淺該深,都要得體而且清晰確定。另譯:無論是面對淺深難易的事物,都不要拋棄當仁不讓)。
◎言論不可含糊其辭,模稜兩可。

雖離方而遯(通「遁」,迴避)(方圓,指規矩),期(希望)窮形而盡相(窮盡事物形象)
譯文:
文章自有法度規矩,有時雖然偏離寫作的規矩尺度,但目的總是希望能窮盡事物的形象。
◎行文的方法很多,縱使有時離開了規矩標準也無妨,文章所期待的目標是逼真描繪事物的本質。

故夫誇目者(渲染)(崇尚)(華麗浮艷),愜(音ㄑㄧㄝˋ,滿意)心者貴當(嚴密貼切)
譯文:
因此喜歡炫目渲染的人,崇尚浮艷的辭藻(另譯:喜歡外在表現的人,就崇尚詞藻張揚);看重義理的人,講究語言的嚴密貼切(另譯:滿足於內心抒發的人,就覺得出言貴在表達得當)。
◎文章的風格也會隨人各異。

言窮(簡約)者無隘(無可再窘迫),論達(暢達)者唯曠(空闊而無所拘滯)
譯文:
窮盡研究各種言論和文體的人,他的議題就沒有局限(另譯:主張描寫事物務必窮盡物象的人,不會受到拘束而阻隘。另譯:言辭過於簡約,文章格局拘謹不大);論述充分暢達,文章氣勢雄渾豪放(另譯:追求文章通達的人,思想必定開朗曠遠。另譯:理論高深文辭暢達的人,他的文章就會深刻而明晰)。

詩緣(因)情而綺靡(浮艷),賦體(描繪)物而瀏亮(清明的樣子)
譯文:
「詩」這種體裁用以抒發感情,辭采必須華美細緻;「賦」這種體裁用以鋪陳事物,語言必須清晰明朗。
◎作者把文體分為詩、賦、碑、誄、銘、箴、頌、論、奏、說共十種。比起曹丕的典論論文只分章奏、書論、銘誄、詩賦四種,已經更進一步。

詩:綺靡(詩長於抒情,因而言辭絢麗委婉。)
賦:瀏亮(賦長於描述事物,所以要求明快清晰。)

碑披(披露)文以相(助)(實質,事實),誄纏綿而悽愴。
譯文:
「碑」這種體裁用以刻記功德,必須文質相當(另譯:碑文透過文辭的表面而看到敘事切合事實);「誄」這種體裁用以哀悼死者,情調必須纏綿悽愴。
碑(碑文):相質(賦用於記功,語辭要質文相稱,把握有度。)
誄:悽愴(誄用於哀悼死者,語詞要纏綿悲淒。)

銘博約(事博文約)而溫潤,箴頓挫(抑揚)而清壯。
譯文:
「銘」這種體裁用以記載功勞,必須言簡意深,溫厚浸潤;「箴」這種體裁用以諷諫得失,必須抑揚頓挫,清新剛健。
銘:溫潤(銘用於記功,內容廣博而文體簡短,用詞講究平和溫潤。)
箴:清壯(箴用於警醒,語辭要鏗鏘頓挫,語壯而氣清。)

頌優遊(從容)以彬蔚(文采華茂),論精微而朗暢。
譯文:
「頌」這種體裁用以歌功頌德,必須從容舒遠,文采華茂,「論」這種體裁評述是非功過,必須精闢縝密,明朗暢達。
頌:彬蔚(頌用於歌德,行文要大氣灑脫而辭藻美盛。)
論:朗暢(論用於析理,講究分析精密敍述明暢。)

奏平徹(平和通達)以閒雅,說煒曄(音ㄧㄝˋ,光盛貌)而譎誑(語言奇詭有誘惑力)
譯文:
「奏」這種體裁對上陳述事務,必須平穩透闢,雍容文雅。「說」這種體裁以論辨說理,必須鮮明燦爛,奇詭誘人。
奏:閒雅(奏用於對上陳述事理,要語氣平和而說理透徹,用詞從容優雅。
說:譎狂(說用於感染人心,論理要明暢,敍事要生動甚至詭奇,吸引對方注意。)

雖區分(指各種文體的區別)之在茲(此),亦禁邪(邪意)而制放(放辭)
譯文:
文體雖然大致有這些區分,但也有相同的要求,即必須禁止立意邪曲,抑制文辭過度放浪。
◎禁止立意邪曲、反對文辭過度放浪。

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散漫拖沓)

譯文:
重要的是文辭能夠充分表達文意,而道理能夠成立,但文章本不一定要寫得冗長。

文章的要點是言辭要準確,這樣道理自然就彰顯出來,所以不一定非要採取長篇大論。


陸柬之文賦.pn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七)文章的音律

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變化)
譯文:
世上的客觀事物千姿百態,文章體裁不一也經常變遷。

文章體裁往往要根據描寫事物形態需要,有所調整變化。


其會意(立意)也尚巧,其遣言(運用文辭)也貴妍(美好)
譯文:
爲文立意崇尚新巧,運用文辭貴在華妍美好。

(及)音聲之迭代(輪流替代),若五色之相宣(明)
譯文:
文章中各種音節錯落有致,好像五色配合而鮮明豔麗。

◎音律聲響交互使用,這樣的文章就像五色絲線錯雜相間繡出錦繡。

雖逝止(去留)之無常(音聲迭代之妙,去留本是無常),故崎錡(不妥貼)而難便。
譯文:
雖說音韻和諧取捨本無定律,雖然變化無窮,但難免有詰屈不順之處。


(如果)達變(通曉變化的規律)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
譯文:
但如果通曉變化的道理、次序安排的規律,就像開泉納流一樣頓然順暢。


如失機(錯過機會)而後會,恒操末以續顛(始末倒置)
譯文:
假如錯過協調的時機再去拚湊硬合,音律聲響安排的次序顛倒失常,猶如以尾續首,顛倒混亂


(弄錯)(黑)黃之秩敘,故淟涊(混濁不清)而不鮮。

譯文:
就像淆亂了五色絲線的次序,繡出的繡品色彩自然不能光澤鮮明。

◎音韻失宜,則不能和諧。

陸柬之文賦.pn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八)文章的剪裁取捨

1.剪裁取捨情況之一:前後矛盾

或仰逼(侵迫)於先條(前段文章。條,條目),或俯侵(侵迫)於後章(後段文章)
譯文:
有時下文侵迫了上文(另譯:有時下文對上文有損害),有時上文干犯了下文(另譯:有時上文對下文有所影響)。
前後文相矛盾妨礙。

2.剪裁取捨情況之二:辭義衝突


或辭害(言辭相妨礙)而理比(音ㄅㄧˋ,順從,一致),或言順而意妨(義不相合)
譯文:
有時語言相悖而義理連貫,有時語言連貫而義理相礙。
◎文義倒還順當但文辭不當,語言流利而文義卻有害。

(分)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
譯文:
這些互相衝突矛盾的文句,若將其分開則兩全齊美,若合在一起則互相損傷。
◎如果文辭與文義不能相一致,就應該去除不當文辭另撰新辭,或去除有害文義另立新義,使文辭文義不能相一致的情況彼此分開,就能兩全其美,合在一起,就會兩敗俱傷。

(考察)殿最(殿最:考課的差等,上者為最,下者為殿)於錙銖(輕微重量),定去留於毫芒
譯文:
所用辭意應嚴格考察比較,去留取捨要細細衡量(另譯:考較極細微的差別)。
在細微之處考較辭、義的優劣,在毫芒之間決定辭、義的取捨,亦即選辭命意必須細緻入微。

(如果)銓衡(權衡,權物輕重之具)之所裁(剪裁),固應繩(繩墨,此指糾正取直)其必當(恰當)
譯文:
如用法度加以權衡,絲毫不差合乎詞章。
如果經過權衡,必須有所裁定,以恰當作為準繩。

3.剪裁取捨情況之三:辭義過繁

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順)(當)
譯文:
有時雖然辭藻繁多義理豐富,文意卻不能順利表達清楚。

(說理說到了底)無兩致(兩個主題。致,極),盡(繁富)不可益(增添多餘)
譯文:
文章主題只有一個,意思說盡便不再贅述。
◎義理雖豐富,但文章不能有兩個立意,文辭雖繁華,但不能說盡到不能再增益絲毫的地步。

立片言(少數幾句話)而居要(關鍵扼要處),乃一篇之警策(警句。策,馬鞭)
譯文:
關鍵地方簡要幾句,突出中心什麼何者才是警語。
◎把一句話放在顯要地方,這就是全文的警句。雖然其他話語都條理清晰,但要等到有這個警句,才顯現它們的功效。

雖眾辭之有條(條理),必待茲(指警策)而效績(顯現功效)
譯文:
儘管講得條條有理,藉助警句才更有力。

(信,實在是)(功用)多而累(累贅)寡,故取足(充分運用)而不易(不可改易)
譯文:
文章果能利多弊少,就該滿足不再改易(另譯:警句確實利多弊少,但選擇恰當並不容易。另譯:警句確實利多弊少,所以應當充分利用不加改易)。

4.剪裁取捨情況之四:抄襲他文不可取

或藻思(文思)綺合(如彩綺會合),清麗千眠(光色甚盛貌。千又作芊)
譯文:
有時組織詞義如編彩繪,嚴密漂亮而光澤鮮豔(另譯:有時候文藻情思匯合,顯得文采鮮明)


(鮮明)若縟繡,悽(哀)若繁絃。
譯文:
辭采富麗就像錦繡那樣光彩繽紛,情調悽婉像琴絃那樣淒婉動人。

必所擬之不殊(無獨特之處),乃闇(暗)合乎曩(往昔)篇。
譯文:
擬古時所描摹的一定要與古人不差毫釐(另譯:所寫的文章沒有獨特之處。另譯:果真自己沒有獨創),才能暗合乎古人的詩篇(另譯:竟然暗合前人的作品。另譯:恐怕就要雷同於前賢)。


雖杼軸(織具,此指文章)於予懷(出於自己胸臆),怵(怕)他人之我先。
譯文:
構思雖出自我心,也害怕別人占先成文。

茍傷廉(不苟取為廉)而愆(音ㄑㄧㄢ,過失)義,亦雖愛而必捐(拋棄)
譯文:
假如有傷道義嫌疑(另譯:如果喪失廉恥,可能發生剽竊他人的過失),那麼就算再喜歡也要割愛。

5.剪裁取捨情況之五:孤立佳句可保留


或苕發(草花開放)穎豎(禾穗挺立),離眾(離開篇中眾多辭句)絕致(絕妙風致。致,態,風神)
譯文:
文章的精彩之處有時像蘆葦開花禾苗秀穩,鋒芒出眾,出類拔萃,


形不可逐,響難為係(維繫)
譯文:
就好像形不能逐影,音響難以留存(另譯:猶如形體難以追上影子,聲音難以維繫回響。另譯:如聲不可拴,影不可追)。

◎此承上文而來,是說別的辭句很難連得上、趕得上這些佳句。

(孤獨)孤立而特峙(單獨直立),非常音(平常語句)之所緯(組織)
譯文:
又像孤峰獨立而突出,庸凡的詞句難以配合相宜(另譯:佳句孤零零超然獨立,絕非庸言能夠相配)。


心牢落(落寞)而無偶(找不到與佳句相稱的語句),意徘徊(徬徨)而不能揥(音ㄉㄧˋ,棄)
譯文:
內心茫然落寞很難再尋得其他佳句,猶豫徬徨又不忍將它捨棄(另譯:孤立而精彩的佳句沒有其他字句匹配,反使心情孤獨,反覆斟酌卻又不能拋棄)。

石韞(藏)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譯文:
美詞佳句在文章中,就像石中孕藏美玉使得山巒生輝,又像水中含珠使得江河增艷。


彼榛楛(普通的惡木)之勿翦,亦蒙榮(蒙受榮光)於集翠(翠鳥)
譯文:
平庸之句好比未經整枝的惡木,雖然不美也勿須剪去,因為招來美麗的翠鳥棲集而爲它添光生色。

(連綴)〈下里〉(俚俗之曲)於〈白雪〉(高雅之曲),吾亦濟(增加)夫所偉(奇美)
譯文:
即使〈下里巴人〉的俚調,配著〈陽春白雪〉的雅曲,反而增添文章的奇美。


陸柬之文賦.pn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九)文章寫作的弊病

1.短章孤立貧乏,上下不相應和


或託言於短韻(短短幾句話),對窮跡(內容貧乏)而孤興(孤立無偶。興,起)
譯文:
有時文章句子淺短,內容平淡索然無味。


俯寂寞而無友(孤立無偶),仰寥廓(空曠廣闊)而莫承(無法與之承接)
譯文:
與下文不能互相照應,內容貧乏與上文無法承接引申(另譯:俯看下文孤獨而沒有回應,仰觀上文空蕩而無所應承。​​​​​​)。


(如)偏絃(孤絃)之獨張(獨奏),含清唱而靡應(沒有應和。靡,無)
譯文:
就像孤弦獨奏,音色單調不渾厚,缺少與之相應的和聲。


2.文字虛弱無力,連帶累及美辭

或寄辭於瘁音(憔悴衰微之音,指缺乏風骨、不剛健的語言),言徒靡(又作:徒言靡。靡,美)而弗華(缺少光華)
譯文:
有的文章使用蒼白無力的語詞來表達思想,徒有華美的辭藻却缺少思想的火花。

◎蚩(醜):瘁音。
◎妍(美):靡言。


混妍(美)(音,通「媸」,醜惡)而成體(混成一體),累(連累)良質(指靡言)而為瑕(瑕疵,缺點)
譯文:
將美醜含混為一體,使原本的美辭也因此受連累,成為文章的敗筆,就像美玉的質地受牽連而成了瑕疵。


(好似)下管(堂下吹管)之偏疾(快),故雖應(應和)而不和(和諧)
譯文:
就像堂下吹奏的管樂,因為伴奏偏急快速,難與歌者的唱詞相配協調。

3.徒求詭奇新巧,追逐虛飾枝節


或遺理(不顧內容。遺,拋棄)以存異(徒尚詭奇新巧),徒尋虛(虛飾)以逐微(枝微末節)
譯文:
有的文章不能顧及內容(另譯:拋棄文章的內容義理,不能保存文辭的精瑰),只在細微末節處下工夫。


言寡情(缺少真情)而鮮愛,辭浮漂(浮濫)而不歸(不歸於真實本質)
譯文:
文章缺少真實情感和崇高的追求,愈是華辭美句,就愈輕飄而偏離真實的主旨。


猶絃么(音ㄧㄠ,小)而徽(琴上調宮商、定高低的琴節)急,故雖和而不悲(感人)
譯文:
有如弦小曲急,樂曲雖然相和奏出,但卻不能真正打動人心。


4.感官妖冶媚俗,曲調品位低下

或奔放(放蕩縱逸)以諧和,務(專力,專務)嘈囋(嘈雜,聲多而亂)而妖冶。
譯文:
有的文章奔放恣肆,務求輕佻鄙俗,追求妖冶濃艷,滿足感官刺激


(只想)悅目(目視有快感)而偶俗(投合世俗),故高聲而曲下(樂聲高亢而曲調卑下)
譯文:
卻只是為了迎合世俗的喜好,樂聲雖然高亢強烈,裡頭卻掩飾著低下的格調(另譯:曲調品位也是低下
)。

(悟)〈防露〉與〈桑間〉(桑間濮上之音,男女幽會的情歌),又雖悲而不雅(正)
譯文:
這使人聯想到〈防露〉和〈桑間〉這樣淫靡相思的歌曲,儘管動人但却不夠雅正。

◎俚俗之音雖然感人,卻不是高雅的樂調。


5.過度清空質樸,雖典雅而無味

或清虛(清淨)以婉約(輕柔),每除煩(繁多)而去濫(過而不得當)
譯文:
有的文章過於清高輕柔(另譯:清新空靈而柔美簡約),去掉所有的繁雜浮濫(另譯:浮言碎語、浮辭濫調)而忘了修飾。


(缺)(音ㄊㄞˋ,太)(太羹,祭祀時不和五味的肉汁)之遺味(餘味),同朱絃(深紅色的琴絃,此指太廟所奏古樂)之清氾(清散不繁)
譯文:
但由於過分簡約平淡,
質樸如祭祀用的肉羹沒有餘味,又好比太廟的音樂質樸單調,過於嚴肅。

雖一唱而三嘆(宗廟樂章一人唱而三人讚嘆之),固(固然,誠然)既雅而不艷。
譯文:
這樣的文章,雖然像唱和有序(另譯:雖是一人歌唱,三人和應
)的宗廟樂章,雖然典雅卻缺少藝術魅力


趙孟頫文賦.jpg
上圖:趙孟頫書文賦(局部)


(十)文章表現手法各有所異。寫作運用之妙與才情功力有關,其中奧妙難以盡述

若夫豐(繁)(簡)之裁,俯仰之形(上下氣勢之形成),因宜適變(因文所宜而隨之變化),曲(曲折)有微(微妙)情。
譯文: 
至於說到文章的詳略繁簡得當,上下文前後呼應,因文所宜而隨之變化,其中也有許多曲折難解的奧妙。

◎作者認為文無定法,沒有絕對固定的公式,文辭的剪裁及位置的布局,都應視情況而調整變化。


或言拙而喻(寓義)巧,或理樸而辭輕。
譯文:
有的文章語言粗拙而寓義巧妙,有的文章道理質樸而用詞飄逸(另譯:草率)。

◎文章表現之一:言拙而喻巧(語言樸拙而寓義巧妙)

◎文章表現之二:理樸而辭輕(思想質樸而語言飄逸)。


或襲故(因襲典故舊說)而彌新(愈見新意),或沿濁而更清(由渾濁而出,反而更為清澄)
譯文:
有的文章善於化古爲新、點鐵成金,有的文章清新自然、出污泥而不染(另譯:沿襲濁音而更新出清音)。

◎文章表現之三:襲故而彌新(因襲舊辭而推出新意)。
◎文章表現之四:沿濁而更清(出乎淤泥而不受汙染)。


或覽之而必察(一看而明白其義),或研(鑽研)之而後精。
譯文:
有的文章通俗易懂,有的文章鑽研而後精通(另譯:愈琢磨愈精深)。

◎文章表現之五:覽之而必察(稍一觀覽,便能明察底細)。
◎文章表現之六:研之而後精(深入鑽研,才能理解其中的精深)。


譬猶舞者赴節(合於節拍)以投(振)(音ㄇㄟˋ,衣袖),歌者應絃(隨著絃音)而遣聲(發聲)
譯文:
正如舞者按照節拍而揮舞衣袖,又好比歌手隨著旋律而唱出歌聲。


是蓋輪扁(做車輪的木匠,名扁)所不得言,故亦非華說之所能精。
譯文:
這其中的奧妙,就算是輪扁都無法言傳,也無法用繁言縟詞加以詳述,只能在創作實踐中意會。

◎義近於曹丕〈典論論文〉所謂「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李倜文賦跋.jpg
上圖:陸柬之書文賦.李倜跋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一)自謙才力不濟,常以庸音充數,愧對前賢

(普見,廣泛閱讀)辭條(辭律,為文之法)與文律(為文之法),良余膺(胸)之所服。
譯文:
廣泛把握語言修辭的法則和文章創作的規律,是我追求的最高理想(另譯:我很佩服並牢記於心。另譯:在我心中常常體會)


(熟練,熟悉)世情(世俗之人)之常尤(過失),識前修(前代修德之人)之所淑(善)
譯文:
熟知世上一般人寫作中常犯的過錯,認識到前輩文學家寫作成功的經驗。


雖發於巧心(巧思),或受蚩(嗤,譏笑)於拙目(拙劣的欣賞者)
譯文:
先賢們作文縱然發自內心,構思精巧,有時還要遭到目光笨拙者的譏笑(另譯:我說出發自內心的體會和感悟,上述的體會也可能會被平庸者譏笑)。


彼瓊敷(瑰麗的文章)與玉藻(瑰麗的文章),若中原之有菽(豆)
譯文:
但創作的技巧與美好的辭藻,就像原野上芬芳的豆菽一樣,理應被人們認識和掌握(另譯:那瓊花玉草一樣美妙的文辭,只要勤於學習,就像遍種於田野的大豆易於採摘)。


同橐籥(音ㄊㄨㄛˊ ㄩㄝˋ,風箱,冶鑄工具)之罔窮(無窮),與天地乎並育(生長)
譯文:
寫作技巧和創作規律,如同自然之氣和天籟之音生生不息,與天地共存(另譯:像風箱鼓風一樣無窮無盡,和天地同生共長)。


雖紛藹(繁多)於此世,嗟(惜)不盈(滿)於予掬(雙手合捧承物)
譯文:
我只能在紛繁的寫作理論中發現點滴的規則,在藝術的大海上拾得其微小的一黍(另譯:它們在世上雖然紛紜繁多,可感嘆的是我所能採集到的不滿一捧(還是很少))。


患挈(提)(汲水之瓶)之屢空,病(擔憂)昌言(佳作)之難屬(續)
譯文:
我一直害怕自己才疏學淺,學識空疏,又擔心缺乏技巧而無法表達高妙的寫作理論(另譯:擔心難以前賢之事業)。


故踸踔(音ㄔㄣˇ ㄓㄨㄛˊ,單腳跛足而行)於短垣(矮牆),放庸(平凡)音以足曲(勉強拼湊成曲)
譯文:
所以我只能是跛足而行難以跨越矮牆,只能借這篇平凡文章來抛磚引玉(另譯:所以在小詩短韻上蹣跚徘徊,以平庸的音調雜湊成曲)。


(常)遺恨以終(完成)篇,豈懷盈(滿)而自足(滿)
譯文:
寫成文章後深感遺憾太多,哪能躊躇滿志而自感驕傲呢!


懼蒙塵於叩缶(瓦器,秦國俗樂),顧(固)取笑(恥笑)乎鳴玉(玉磬,雅樂)
譯文:
我怕自己的文章被覆蓋在瓦缽上落滿塵土而無人叩擊),只怕被音響高雅的鳴玉所取笑(另譯:恐怕要常見笑於大方之家)了。  

陸柬之文賦.jpg
上圖:陸柬之書文賦.揭傒斯跋語(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二)文思之通塞,讓寫作家備嘗甘苦,卻不知其所由

若夫應感(由現實而生感受,即靈感)之會(際會),通塞(暢通阻塞)之紀(交會、會合),來不可遏(遏止),去不可止,藏若景(音ㄐㄧㄥˇ,光)滅,行(文思湧現)猶響(聲)起。
譯文:
至於談到構思中靈感隱現到來的時機,寫作中的茅塞頓開與艱澀阻滯的機遇,這些難以言之,它來勢不可遏止,離去無法阻擋。隱藏時如光線瞬間消失,出現時好比聲音突然奏響。


(當)天機之駿利,夫何(有何)(紛亂)而不理(理出頭緒)
譯文:
當神機自天而降(另譯:當靈感的時機到來之時),紛亂的思緒頃刻間順理成章。


思風發(疾如風起)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
譯文:
當文思像疾風在胸中湧起的時候,文辭就像清泉流淌從口中湧出。


紛葳蕤(繁盛貌。蕤,音ㄖㄨㄟˊ,繁花盛開下垂貌)以馺遝(音ㄙㄚˋ ㄊㄚˋ,馬行迅急貌),唯毫(筆)(絹)之所擬(寫)
譯文:
文思紛紛湧現,繁盛辭藻瞬間滿紙,這時只須盡情落筆成文。

文徽徽(文采貌)以溢目(滿目),音泠泠(音ㄌㄧㄥˊ,音韻洋溢貌)而盈耳。
譯文:
滿眼但見富麗的辭藻,充耳是清越的音韻。


及其六情(喜怒哀樂愛惡)(滯)滯,志往神留雖然想寫但神思不動),兀若枯木,豁(開敞)若涸(枯竭)流。
譯文:
等到想像力枯竭、文思停滯的時候,雖然想寫但神思不動,像乾枯的樹木兀立,像乾涸的河床流水斷絕。


(持,運用)營魂(魂魄)以探賾(探索幽隱),頓(提挈)精爽(精神)而自求(求於自心)
譯文:
此時只能聚攏精神,苦思冥想,再次去探求文思靈感。

理翳翳(音ㄧˋ,掩蔽)而愈伏,思乙乙(難出貌)其若抽。
譯文:
那靈感隱隱約約愈加掩蔽,文思澀若抽絲難以抽理(另譯:線索難以探求)。

是以或竭情盡力費神)而多悔,或率意(隨意)而寡尤(少過)
譯文:
所以有時竭心盡力構思,寫出的文章反而多有懊悔;有時隨意酣暢落墨、隨意揮灑,作品反倒少有錯誤、罕見敗筆。


雖茲物(指文章)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戮力,勉力)
譯文:
儘管文章出自我手,但在實際操作却往往不以自己的意志爲轉移(另譯:文思靈感的開闔去留,卻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把握)。


故時撫空懷而自惋(恨),吾未識夫開塞(通暢閉塞)之所由。
譯文:
因此我時常捫心思索而自我嘆惜,我不知道文思靈感暢通阻塞的緣由。


陸柬之文賦.jp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趙孟頫跋.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十三)論文章的功用可明理教化,不受時空限制

(發語詞,無義)茲文(文章)之為用,固(乃)眾理之所因(眾理因之(文章)以表達)
譯文:
文章的功用很大,在於它能够表現紛繁複雜的道理(另譯:許多道理借它來傳揚、各種思想道理因它而被說明)。


(擴大,開通)萬里而無閡(隔閡,阻隔),通(貫通)億載(億萬年)而為津(橋梁)
譯文:
文章可以使恢弘萬里的空間而暢通無阻(另譯:文章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可以使相隔億載的時間得以溝通(另譯:溝通古今萬代)。


俯貽則(遺留法則,垂範)於來葉(後世。葉,世),仰觀象(法,取法)乎古人。
譯文:
往下後向後看)可以垂範於後世,往上(向前看)可以取法於古人(另譯:取法古人的美好情操,爲後人樹立道德規範)。


(救濟)文武(文王、武王之道)於將墜(沉淪),宣(宏揚)風聲(風教,教化)於不泯(滅)
譯文:
文章可以挽救文武之道(另譯:傳授濟世的文功武略)使之不至衰落,宏揚美好教化讓民風端正而不泯滅。

◎文章功能之一:宣揚教化。

(道路)無遠而不彌(包籠),理無微而弗綸(經綸,組織)
譯文:
再遙遠的道路,文章都能到達(另譯:人生道路再怎麼廣遠,文章都能指明),再精微的世間哲理,文章也可以包容(另譯:大到宇宙人生,小到細微情感,文章都能囊括)。

◎文章功能之二:表達事理。

(相匹配)霑潤(滋潤)於雲雨,象(像,擬)變化乎鬼神。
譯文:
文章的作用可以和雨露滋潤萬物之功相提並論,文章手法的幽微簡直可比擬鬼神的變化莫測(另譯:文章可以呼風喚雨、泣鬼傳神,文章就像雨露滋潤人心、就像鬼神變幻般的出神入化)。


(加,覆蓋)(鐘鼎彝器)(碑碣刻石)而德廣,流管絃而日新。 
譯文:
美好的文章就像依托於鐘鼎碑碣上的銘文,可以永久流傳,崇高的文章就像演奏於管絃上的音樂,可與日月同輝(另譯:文章刻於金石美德傳遍天下,文章播於管絃可使盛德日久彌新)。


陸機文賦.JPG
上圖:唐.陸柬之書.陸機文賦(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賦.png
上圖:陸機.文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