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瘂弦(圖片引自網路)
敬悼 詩人瘂弦辭世
過去幾年以來,台灣有四位頂尖詩人相繼逝去。余光中為大眾讀者追捧聲名最響;洛夫為詩評家所重;楊牧深得詩人厚愛,是詩人眼中的詩人;至於瘂弦,則是寫詩時間最短,卻以一本《瘂弦詩集》定鼎江山的功力,以及從事編輯工作近四十年,提攜後進,堪稱「男版林海音」,節衣縮食創立創世紀詩社,出版《創世紀詩刊》,成立洪範書店,又把報紙副刊對文化的影響力發揮到最高峰,創辦《聯合文學》、聯合報文學獎,奠定聯合報在文壇地位,力助台北成為全球華文文學重鎮,影響力之深之廣,在台灣文壇幾乎可謂無出其右。詩人遠逝,編者在此敬表悼念。
瘂弦生平簡介
創立《創世紀》詩刊,掀起台灣新詩思潮,被譽為「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的著名詩人瘂弦,於加拿大溫哥華10月11日(台北時間10月12日)離世,享耆壽92歲。
瘂弦的臉書於10月11日凌晨發文證實,瘂弦已於溫哥華時間11日早晨安然回歸主懷,並附上瘂弦1954年第一首發表詩作〈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的片段節錄:「於是,我閉著眼,把一切交給命運,又悄悄的墜落,墜落,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終於,我落在一個女神所乘的貝殼上。她是一座靜靜的白色的塑像,但她卻在海波上蕩漾!我開始靜下來。在她足趾間薄薄的泥土裡把纖細的鬚根生長,我也不凋落,也不結果,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
原文連結:詩人的處女作----瘂弦: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原文)
瘂弦,本名王慶麟,1932年8月29日出生於中國河南南陽,青年時代於大動亂中入伍,1949年在湖南加入中華民國國軍,後隨軍輾轉抵達台灣。1953年進入復興崗學院影劇系,翌年畢業後,服務於左營海軍,分配到軍中廣播電台工作。瘂弦活躍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相傳「瘂弦」筆名的由來,是當時他在軍營偶然發現一處「半地下室」的空間,很適合獨處,於是時常會在裡頭拉拉二胡,喜歡二胡喑啞聲色之故,因此「瘂弦」代表著一顆心靈得以安然停泊之處。
瘂弦的少年時代經歷戰爭,與父母永訣,他在《瘂弦回憶錄》中曾自言,很多創作都圍繞母親和故鄉兩個主題。後期受西方作家影響較深,擅長將中西詩歌技巧融合,創造出獨特詩風。
瘂弦位列台灣十大詩人之一,從1953年發表處女作〈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1959年出詩集《苦苓林的一夜》(香港國際圖書出版),之後詩作逐漸加多,書名也屢次更新,最後在瘂弦和楊牧、葉步榮、沈燕士等人共組的洪範書店,集大成為《瘂弦詩集》。到1966年封筆,不再寫詩,詩歌創作生涯不過短短十四年,卻以一冊《瘂弦詩集》,詩名就傳頌至今,屹立於華語詩壇,隱地說,這種一本詩集定江山的功力在台灣可說絕無僅有,魅力在於他非常會用詩說故事,文字簡單不複雜,讓任何人看了都能有自己的解釋,但又無法完全了解,更覺神祕迷人。之後瘂弦雖也另出評論集、書簡集等,但再也未發表詩作。
瘂弦和洛夫、張默1954年在高雄左營軍區成立「創世紀詩社」,同年10月發行《創世紀詩刊》(後更名《創世紀詩雜誌》),由當時在高雄海軍服務的三位青年軍官張默、洛夫、瘂弦共同集資創辦,三人號稱「創世紀鐵三角」,不僅在1950年代掀起現代詩的時代思潮、提倡超現實主義外,同時對提攜文壇青年後輩不遺餘力。
「創世紀詩社」與紀弦「現代派」、「藍星詩社」在1950年代鼎足而三, 因發跡於軍中,早期社員與組織具有鮮明的軍中色彩。創世紀詩社曾經是台灣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現代詩歌文學團體,在1960年代成為台灣詩壇超現實主義的集聚地,其刊物《創世紀詩刊》的出現,團結了一批台灣詩壇的現代詩人,形成了詩歌流派「創世紀詩群」,《創世紀詩刊》是今日《創世紀詩雜誌》的前身。歷經時代更迭,創世紀詩社與成立於1964年的笠詩社,是少數至今仍在運作的台灣重要詩社。
1962年瘂弦回到復興崗學院任教,講授「中國舞蹈史」及「藝術概論」。1966年以少校退伍,並應美國國務院之邀,參加國際寫作計畫訪問愛荷華大學兩年;回國後任中國青年寫作協會《幼獅文藝》主編,帶動文藝風氣。
瘂弦曾主編《創世紀》、《詩學》、《幼獅文藝》等雜誌,從事編輯工作近四十年,主編多部重要選集。1977年返國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達二十一年之久。退休前職位為幼獅文化期刊部總編輯、《聯合報》副總編輯兼《聯合報》副刊主任,創辦「聯合文學」及主持「中華文藝」等報刊,策畫各種專欄與專輯,舉辦文學活動,把報紙副刊對文化的影響力達到最高峰,和當時的高信疆成為當時台灣文化界的兩大支柱。規畫籌辦「聯合報文學獎」,鼓勵全球華人作家投稿,培育諸多人才,力助台北成為全球華文文壇重鎮,在文學領域貢獻卓絕。
1976年瘂弦赴美進修,獲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1999年應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創院院長楊牧之邀,擔任國立東華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作家一年,也曾出任成功大學駐校詩人、東華大學。
瘂弦著有詩集《苦苓林的一夜》《瘂弦詩抄》《鹽》《深淵》《如歌的行板》《瘂弦自選集》《瘂弦詩集》、《弦外之音》、《眾神的花園》、散文《站在巨人肩上》、論述《中國新詩研究》《青年筆陣──台灣青年文藝運動小史》《聚繖花序》《記哈客詩想》、書簡《瘂弦書簡:致楊牧》等,為台灣現代詩發展帶來深遠且關鍵影響。榮獲第二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台北文化殊等榮獎。
瘂弦晚年移居加拿大。2015年,目宿媒體製作的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 II》,記錄了瘂弦晚年在加拿大吃飯剪頭髮的日常。他的妻子張橋橋在2005年已病逝,他談到最愛的是太太的文字,他仔細整理輕撫她娟秀字跡的信,訴說倆人的回憶,鏡頭晃過張橋橋的墓碑,碑上也刻著瘂弦的名字。
瘂弦逝世消息傳出當日,適逢其參與創立的「創世紀詩社」舉辦七十周年社慶,海內外文壇人士發文悼念,共同感念瘂弦對台灣文學的付出。
上圖:瘂弦與張橋橋伉儷(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瘂弦、葉泥、張默(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張默、瘂弦、彭邦楨、洛夫(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1973年9月詩人雅集,坐者左起:彭邦楨、羊令野、楊牧、商禽;
立者左起:洛夫、羅門、張默、葉維廉、瘂弦、碧果、辛鬱(創世紀詩雜誌社提供)
上圖:紀弦(左)與瘂弦(右)(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楊牧(左後)、沈燕士、葉步榮、瘂弦(右前)共同創立洪範書店(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瘂弦(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瘂弦(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瘂弦(圖片引自網路)
上圖:周夢蝶與瘂弦(圖片引自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