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從一.png
上圖:林從一(圖片引自網路)


為何一位政大哲學系教授說,在美國留學時,覺得自己很聰明,一回台後就變笨了?

你自己聰明當然很好,但更好的是,讓你的環境變得聰明。

臺語有一個詞叫「結市」,意思是,不要想隔壁的攤販一變多,競爭對手就會變多,生意因此會變差;反而要這麼想,攤子多就能結成市集,吸引更多的顧客。


你自己聰不聰明當然重要,通常越聰明越好。那些被說成「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事實上是事情想得不夠全面,因此不夠聰明,不算個聰明人。聰明的人瞭解自己、他人與事理,在需要踏實時踏實、需要誠實時誠實、需要誠懇時誠懇、需要大方時大方、需要放手時放手。

更重要的是,聰明的人知道如何省力,不需要自己想太多時,就不要自己想太多,盡量讓自己、夥伴及周遭環境成為一個融貫的系統,一起負擔學習的工作、思想的工作和其他工作。


以前,我在國外留學時,覺得自己問題想得很深刻,能迅速且全面掌握重點,常常能提出新的想法,在課堂上常常能一人獨立力辯其他剩餘所有人。有次我缺席,教授說那天教室簡直往一邊傾斜、打轉。當時,我覺得自己真是聰明啊。

但是,回國後,沒多久,我變笨了。原來,聰明的不是我,聰明的是環境。聰明的環境有高高的智慧水位,把身在其中的人高高浮起

智慧的環境中,常常有人問好問題,讓你能答出好答案,緊接著問出好問題,好問題勾出好答案,好答案帶出好問題。更不用說,有智慧的環境讓你的智性腎上腺素飆升,人總是不服輸、愛面子、要讚美,輸人不輸陣。

回國後,智慧水位下降了,原來我不是那麼聰明。所幸,任何地方都有笨人,但也有聰明人,總是有足夠的資源讓你建構起有智慧的環境。有智慧的環境必須自己建構起來。警覺自己不聰明後,我就努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環境,把自己浮起來。

就自己本身看自己的聰明,很難改變,而且再怎麼聰明也有限。上大學後,努力建構一個高智慧水位的環境,讓自己高高浮起來。

哪個大學,不太重要,甚至哪個科系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學習與生活的那群同學與朋友、你的社團、你常逛的網站、你的工作室以及你圖書館常坐的那個位置

這裡談的雖然是智慧與聰明,但是也適用於其他的好東西,如品德、快樂與運動。


圖書館.pn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風傳媒》
為何一位政大哲學系教授說,在美國留學時,覺得自己很聰明,一回台後就變笨了?
2017-06-11

網址: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78604
作者:林從一
【作者簡介】
林從一,生於基隆,就學於臺東太麻里太平洋邊的大王國小,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創立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曾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臺灣哲學學會會長、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華梵大學校長,專長除了心靈哲學和語言哲學之外,就是思考如何活出更好的人生,心靈至今還留駐在那綠色大山與藍色大海之間的潮間海風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